一辆牛车摇摇晃晃,十几名的护卫前后护住,在官道上行进。
既然是看看,那么便是看看。
大张旗鼓多半是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只能是静悄悄的来看。
聪明的人往往都只相信自己,由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才算是真的,至于旁人所说,多半只是充当一些辅助,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只愿意多听,多看,而甚少的发表一些看法,甚至绝大多数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都是有阴谋的……
“奇怪!”在牛车之上,原本一个斜倚着的中年文士,忽然叫停了车,然后掀开帘子往车下一看。
一条颇为平整的道路从脚下延伸到也远方……
文士下了车,走到了路边,细长的眼睛左右打量了一番。
官道显然是刚刚平整过,虽然没有青砖铺垫,但是却相当的结实,应该是夯实过的,然后经过修正碾压之后再夯过的一遍的,这几天比较干燥,踩下去只扬起了点点的尘土,并不其他大部分的道路轻轻一步都是尘土飞扬。
怪不得车辆行进之时没有那么晃动了,而且这个官道的宽度……
文士眯了眯眼,眼睛都快眯成为一条线了,看着延伸到远处的道路,沉吟不语。
官道路面宽度,至少有接近四十步!
在真是相当的出意料之外,现在很少有这么宽的道路了。
战争的破坏性是最大的,就连道路也难逃厄运。
这里曾经是秦朝的上郡道,从咸阳出发,过上郡直通幽州,到了辽东之后掉头往西南,最后终于乐浪,是秦朝联系中央、河套、辽东地区重要通道。
驰道,骑兵一日夜行六百里叫做基本达标,若是紧急情况,则日夜行八百里。原本应是宽广五十步,但是因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多少修复。
汉初的时候经济条件、国家财力太过于薄弱。甚至因为汉初严重缺少马匹,连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而这样的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道路。
在这期间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
而且汉初的分封制度也弱了道路的作用,驰道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转运兵马的,而汉朝长期诸侯各占各地,相互之间甚少往来,不同封地之间的民众也没有大量货物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重新翻修驰道的必要性。
当然随着经济的复苏,汉代逐渐富庶的财政又被汉武帝这个雄才大略的家伙全数投入了对匈奴作战当中,对于大量骑兵的运用,也减少了对于车辆的需求,因此也没有抽出多少钱来恢复道路。
一个宽阔平整的道路,对于道路两旁,甚至是城池之间迅速的转移兵力,运输物资自然是极其方便的……
但是要重新修整出这样的道路,需要动用的民力就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动用如此大的徭役项目,不怕激起民变?
文士看到路旁有几名农夫正在田地里面除草,便慢慢的走到了田边,冲着其中一名年长的农夫拱了拱手,说道:“敢问老者,此地赋税多少,劳役如何?”
老农抬头看了看,琢磨了一些,看着似乎像是官面上的人物,便也没有多少隐瞒,说道:“今年因为用了官家的牛马来开田,所以要多交一分的粮,所以是田租五分,赋一分……夏冬农闲时役各一个月……”
“要交六分租赋啊,那余粮一家用度可够?”租赋有些重,不过既然是租田,也就差不多都是这样,但是徭役相对来说就算是比较轻的了。
汉代的徭役比较的复杂,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租赋只是一年交一次,而且根据田亩产出,固定比例,其实并不重,但是徭役则不然,往往成为了农户破产的重要原因。
汉代民编,首先是国家兵役,1年在当地补充郡县兵,负责治安接受训练,然后第2年要根据国家安排,去另外的地区服兵役,一般来说是都是比较危险的区域……
当然国家兵役一丁一生只需要服役一次,但是若是战起,则还需要服从再次征召,不得抗拒……
徭戍则是到边疆服役,时间也是1年,可用银钱相抵。
以上的还算是固定的徭役,而不固定的,由当地郡县发布的临时性的劳作,包括并不限定于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称之为更役,也可用银钱代之。
再加上汉代对于一些人免除了徭役,比如宗室、贵族、有高爵的官僚及其亲属,县、乡的三老及被选为孝悌、力田者;博士弟子、其他通一经者及特诏优许复除者;或生子、服丧者,逢天灾兵祸之害而暂获复除者;治河有功或皇帝巡行所经地方的人民亦得以暂时免役等等。
大商人或是士族,也可用银钱买到民爵,然后凭此即可免除徭役,这样一来,汉代徭役的义务实际全落到中产阶级以下的农户身上了。
在加上基层的鼠吏犬差上下其手……
老农听到文士的问话,看了看田地内的成长的不错的庄稼,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说道:“如果老天爷能照顾些,应该还是可以的……”
“那这路……不用徭役么?”
老农哈哈一笑,说道:“那是鲜卑奴修的!”神情之间还颇有些自得。这些年老是被胡人侵扰,烧杀抢掠,现在看到曾经强横的鲜卑人成为了苦力,这心里啊,自然是隐隐的有些畅快了……
“那鲜卑奴竟然也服从?”竟然是用鲜卑人修路!胡人多残暴,不明道理,不被王化,不服管教,难道就没有反抗?
老农嘿嘿一笑,“胡人也是人,都是一颗脑袋一张嘴……先生再往前走走,就能看到啦……”
文士哦了一声,然后从怀里掏了些五铢钱放到了田边,说道:“多谢老丈解惑,告辞了。”
老农看了看已经走开了的文士,又看了看田边的五铢钱,摇了摇头,便随手将那几枚钱币捞到怀中,低低的嘟囔了一句什么……<-110->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
既然是看看,那么便是看看。
大张旗鼓多半是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只能是静悄悄的来看。
聪明的人往往都只相信自己,由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才算是真的,至于旁人所说,多半只是充当一些辅助,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只愿意多听,多看,而甚少的发表一些看法,甚至绝大多数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都是有阴谋的……
“奇怪!”在牛车之上,原本一个斜倚着的中年文士,忽然叫停了车,然后掀开帘子往车下一看。
一条颇为平整的道路从脚下延伸到也远方……
文士下了车,走到了路边,细长的眼睛左右打量了一番。
官道显然是刚刚平整过,虽然没有青砖铺垫,但是却相当的结实,应该是夯实过的,然后经过修正碾压之后再夯过的一遍的,这几天比较干燥,踩下去只扬起了点点的尘土,并不其他大部分的道路轻轻一步都是尘土飞扬。
怪不得车辆行进之时没有那么晃动了,而且这个官道的宽度……
文士眯了眯眼,眼睛都快眯成为一条线了,看着延伸到远处的道路,沉吟不语。
官道路面宽度,至少有接近四十步!
在真是相当的出意料之外,现在很少有这么宽的道路了。
战争的破坏性是最大的,就连道路也难逃厄运。
这里曾经是秦朝的上郡道,从咸阳出发,过上郡直通幽州,到了辽东之后掉头往西南,最后终于乐浪,是秦朝联系中央、河套、辽东地区重要通道。
驰道,骑兵一日夜行六百里叫做基本达标,若是紧急情况,则日夜行八百里。原本应是宽广五十步,但是因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多少修复。
汉初的时候经济条件、国家财力太过于薄弱。甚至因为汉初严重缺少马匹,连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而这样的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道路。
在这期间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
而且汉初的分封制度也弱了道路的作用,驰道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转运兵马的,而汉朝长期诸侯各占各地,相互之间甚少往来,不同封地之间的民众也没有大量货物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重新翻修驰道的必要性。
当然随着经济的复苏,汉代逐渐富庶的财政又被汉武帝这个雄才大略的家伙全数投入了对匈奴作战当中,对于大量骑兵的运用,也减少了对于车辆的需求,因此也没有抽出多少钱来恢复道路。
一个宽阔平整的道路,对于道路两旁,甚至是城池之间迅速的转移兵力,运输物资自然是极其方便的……
但是要重新修整出这样的道路,需要动用的民力就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动用如此大的徭役项目,不怕激起民变?
文士看到路旁有几名农夫正在田地里面除草,便慢慢的走到了田边,冲着其中一名年长的农夫拱了拱手,说道:“敢问老者,此地赋税多少,劳役如何?”
老农抬头看了看,琢磨了一些,看着似乎像是官面上的人物,便也没有多少隐瞒,说道:“今年因为用了官家的牛马来开田,所以要多交一分的粮,所以是田租五分,赋一分……夏冬农闲时役各一个月……”
“要交六分租赋啊,那余粮一家用度可够?”租赋有些重,不过既然是租田,也就差不多都是这样,但是徭役相对来说就算是比较轻的了。
汉代的徭役比较的复杂,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租赋只是一年交一次,而且根据田亩产出,固定比例,其实并不重,但是徭役则不然,往往成为了农户破产的重要原因。
汉代民编,首先是国家兵役,1年在当地补充郡县兵,负责治安接受训练,然后第2年要根据国家安排,去另外的地区服兵役,一般来说是都是比较危险的区域……
当然国家兵役一丁一生只需要服役一次,但是若是战起,则还需要服从再次征召,不得抗拒……
徭戍则是到边疆服役,时间也是1年,可用银钱相抵。
以上的还算是固定的徭役,而不固定的,由当地郡县发布的临时性的劳作,包括并不限定于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称之为更役,也可用银钱代之。
再加上汉代对于一些人免除了徭役,比如宗室、贵族、有高爵的官僚及其亲属,县、乡的三老及被选为孝悌、力田者;博士弟子、其他通一经者及特诏优许复除者;或生子、服丧者,逢天灾兵祸之害而暂获复除者;治河有功或皇帝巡行所经地方的人民亦得以暂时免役等等。
大商人或是士族,也可用银钱买到民爵,然后凭此即可免除徭役,这样一来,汉代徭役的义务实际全落到中产阶级以下的农户身上了。
在加上基层的鼠吏犬差上下其手……
老农听到文士的问话,看了看田地内的成长的不错的庄稼,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说道:“如果老天爷能照顾些,应该还是可以的……”
“那这路……不用徭役么?”
老农哈哈一笑,说道:“那是鲜卑奴修的!”神情之间还颇有些自得。这些年老是被胡人侵扰,烧杀抢掠,现在看到曾经强横的鲜卑人成为了苦力,这心里啊,自然是隐隐的有些畅快了……
“那鲜卑奴竟然也服从?”竟然是用鲜卑人修路!胡人多残暴,不明道理,不被王化,不服管教,难道就没有反抗?
老农嘿嘿一笑,“胡人也是人,都是一颗脑袋一张嘴……先生再往前走走,就能看到啦……”
文士哦了一声,然后从怀里掏了些五铢钱放到了田边,说道:“多谢老丈解惑,告辞了。”
老农看了看已经走开了的文士,又看了看田边的五铢钱,摇了摇头,便随手将那几枚钱币捞到怀中,低低的嘟囔了一句什么……<-110->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