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下人递来的汤碗,太子的双手依旧颤抖不休,最终哗啦一下,使这只上好的贡瓷瓷碗跌了个粉碎,而他一路回到东宫后就一直保持着镇定的脸色也终于因之变成一片青白,连嘴唇都在抖个不休。
足足半晌后,他才从牙齿缝里咬出几个字来:“怎么会这样?”即便城府已经够深,但在有了今日这一场变故后,太子殿下内心中的惊怒和恐惧还是完全摧毁了长久以来保持的风度,尤其是恐惧,更让他恨不能大喊大叫一通来作发泄。
但是不行,因为就连他都不知道东宫之内有多少人是父皇安插在此的眼线耳目,只要有一点行差踏错,后果都是难以预料,就跟今日朝堂上的那一幕一样。
孙琮本以为随着永王被夺权削爵,几乎失去皇位的争夺可能后,自己已再无对手;朝中那些官员的巴结靠拢也让他有了更进一步的看法,所以他才敢放任那些人向父皇进言,希望自己能借此机会更进一步,在接下来的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从而完全稳住太子之位。
可谁料这一自以为顺理成章的计划却在朝堂之上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显然父皇并不希望看着自己冒头,甚至还有打压之意啊。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告状针对,在他眼中,陆缜的突然进言分明就是在父皇的授意下刻意而为啊。
要不然,时间上怎会凑得如此之巧,正好是在自己想要获取军权,拿下军功的关键时刻?还有,父皇当时的反应也印证了他的猜想——他都没有询问其他臣子关于此事的看法,没有质疑一声其事真伪,就认定了那董公望和李凌的状告是真!甚至于,他都没有让自己这个太子作出一句分辩啊。
这意味着什么,太子已经十分清楚,而父皇最后看他的那一眼,更是让他到现在都只觉后背生寒,在这个六月酷夏中,都能感到丝丝寒意直透心肺,让他久久都未能恢复过来。
“殿下……”终于门外传来几个亲信的声音,把太子从自己恐慌杂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几人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尤其是作为智囊的四友之二的柳随云、柳随风兄弟,也是同样的面色发白,见太子看来,他们同时跪了下来:“殿下,是我兄弟擅自做主,致使你身处被动,还请殿下责罚。”
这一回,一向对这四友颇为尊敬亲近的太子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上前搀扶,或是赶紧发话让他们起来,而是迟愣愣地先看了他们好一阵,才有些艰涩道:“事到如今,我罚你们还有什么用呢?当时我就说过,对李凌此人要么不作理会,要么可以拉拢,可你们呢,非认定了此人乃是我们的敌人,非要除之后快。现在怎样,不但未能伤他分毫,反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吧?”
他话语中有着深深的埋怨,柳家兄弟二人再度伏低了身子不敢争辩,口中只是再度认错:“殿下,我兄弟这次
确实错估了形势,导致局势不可收拾。我们愿意承担罪责,待会儿就去刑部坦诚罪过,向他们说明这一切都是我们瞒着殿下,假借您的命令而为,定不能让陛下错怪了你。”
听他们如此说来,太子脸色又是一变,从刚才的惨白变成了有些发黑:“你们……你们真觉着我是这样的人,连一点担当都没有吗?”
“臣不敢!”两兄弟见太子有些动了怒,赶紧再度叩首。
直到这时,身旁另一个男子才低咳一声:“二位先生不必如此,殿下岂会把这样的过错都推到你们头上?虽然此事是由你们推行,但殿下当初也是允准的,现在既然出了事,自当由我们一同面对和解决。”
柳家兄弟苦笑一声:“莫先生说的是,是我兄弟想错了,更做错了……我们当初就不该不听您的劝谏,做出这等遗祸无穷的决定来。还请先生不要因此有所嫌隙,帮一帮太子度过此番之难。”
这个莫先生是在数年前,太子重回京城后自荐上门来的。本来他也跟许多投靠到东宫门下的清客一样,根本连太子的面都见不到,更别提有何建树,得到太子的信任了。
可在随后东宫遇到的几次难题中,莫先生却是连出妙计,让太子与永王之间的争斗不再处处受制,由此,他才终于被太子所重视,最后更是引为身边重要谋士之一,甚至都不在常年跟随其左右的四友之下了。
对此,身为贴身护卫,最得太子信任的曲望洋倒是无所谓,至于一直在外的“财神”更是不会理会这样的内部争斗,最不满这个突然冒头的莫先生的,便是同为谋士智囊的柳家兄弟了。
尤其是当莫先生在为太子谋下一计,借李凌之手将永王从刑部踢出,更使之彻底失去皇位竞争资格后,他二人更是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即便柳家兄弟追随太子多年,也为他立下了许多的功劳苦劳,可这多年来的功劳苦劳却是远无法和扳倒永王这么个最大对手相比的。甚至于在一些人眼中,两相对比,更体现出他二人远不如莫先生了——在他们的辅佐下,太子只能被动挨打,几次更是差点连储君之位都坐不稳;可自打莫先生真为太子所用后,也就两年工夫,就把永王给彻底踢出局了,这要是早用上他,说不定太子现在早就地位稳固,只等那一日到来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柳家兄弟便一改多年风格,开始变得激进。无论是这次想借势让太子再往北疆建立军功,还是筹谋欲借刀杀人,除掉李凌以泄太子多年之恨,都是他们急功近利这一性格的完美表现。当然,还有一点他们是不肯承认的,那就是也有借着除掉李凌来压制冒起的莫先生的意思,毕竟永王的倒下可是莫先生借了李凌之力啊……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彻底失败,反倒让柳家兄弟二人显得那么
的无能了,与之一比,莫先生自然更为智谋甚远,非同一般。
或许正因如此,此时太子,也把期望的目光落到了莫先生的身上:“先生,依你之见,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法子自救?”
莫先生捻着自己颔下灰白的胡须,沉吟着道:“殿下,事发突然,而且已经闹出如此大的风波来,就是在下一时也没有个妥当的善后之道。不过有一点柳家昆仲倒是说的不错,此事必须有人来担下罪责,不过不能是他们,更不能是殿下。”
“嗯?”太子瞥了他一眼,有些不解道,“怎么说?”
“殿下不能担责自然不用说了,至于柳氏昆仲,他们一来是殿下亲信之人,他们的主意和殿下的主意没有两样;二来他们并无任何官职在身,如此大罪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担得起的,到最后还是会牵连到殿下。”莫先生用平静的语调作着分析,却听得太子频频点头,柳随云兄弟两个则是额头冒汗,更是连话都不敢说了。
莫先生看着太子,又道:“所以在我看来,此事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得找一个甘心为太子牺牲的朝中要员来担下罪责。而且必须要快,因为陛下很快就会派出官员去北疆查明事情了,到那时,恐怕会引发更多问题。”
太子皱着眉头,莫先生提到的关于顶罪的人选倒是能想到些,可他们都是自己在朝中立稳的根本啊,要将他们推出去,不说他们甘不甘心,自己真下不了这等决心啊。
莫先生看着太子,这时已看出了他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遇到大事优柔寡断,怪不得多年来一直被永王给压制住了。不过这样的话他自然不好说,便只道:“殿下,我知道你不想让某位大人担上罪责,毁了他的前程。但在我看来,这都不算事儿,你且想,那位大人在此事上都肯为殿下顶罪,不正说明他对殿下一片忠心吗?难道殿下会因此忘了他?等到殿下有朝一日登基称帝,自会补偿于他,我想只要是心向殿下的朝中官员,都是愿意帮殿下做到这一点的。”
这番话还真解开了太子心中的疑虑,他终于郑重点头:“我明白了,还是莫先生你足智多谋啊。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尽快让人把罪认下,绝不能让父皇他真派出皇城司的人去北疆细查,不然……”只要想想柳家兄弟借自己之意传信北疆,让许多将领都欲除掉李凌的种种,他就一阵恐慌。
现如今,父皇已经因为自己的过于激进而有所抵触打压了,要是再把这样的把柄过错送到父皇手边,自己的太子之位还能保得住吗?
随着太子做出决定,莫先生只是一笑,便拱手闪到了一边,而柳家兄弟,则是一脸的灰败。这一回,两人算是大大地折了面子,恐怕接下来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将再度下落,都要被这个才到太子跟前没两年的莫先生给取而代之了。
足足半晌后,他才从牙齿缝里咬出几个字来:“怎么会这样?”即便城府已经够深,但在有了今日这一场变故后,太子殿下内心中的惊怒和恐惧还是完全摧毁了长久以来保持的风度,尤其是恐惧,更让他恨不能大喊大叫一通来作发泄。
但是不行,因为就连他都不知道东宫之内有多少人是父皇安插在此的眼线耳目,只要有一点行差踏错,后果都是难以预料,就跟今日朝堂上的那一幕一样。
孙琮本以为随着永王被夺权削爵,几乎失去皇位的争夺可能后,自己已再无对手;朝中那些官员的巴结靠拢也让他有了更进一步的看法,所以他才敢放任那些人向父皇进言,希望自己能借此机会更进一步,在接下来的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从而完全稳住太子之位。
可谁料这一自以为顺理成章的计划却在朝堂之上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显然父皇并不希望看着自己冒头,甚至还有打压之意啊。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告状针对,在他眼中,陆缜的突然进言分明就是在父皇的授意下刻意而为啊。
要不然,时间上怎会凑得如此之巧,正好是在自己想要获取军权,拿下军功的关键时刻?还有,父皇当时的反应也印证了他的猜想——他都没有询问其他臣子关于此事的看法,没有质疑一声其事真伪,就认定了那董公望和李凌的状告是真!甚至于,他都没有让自己这个太子作出一句分辩啊。
这意味着什么,太子已经十分清楚,而父皇最后看他的那一眼,更是让他到现在都只觉后背生寒,在这个六月酷夏中,都能感到丝丝寒意直透心肺,让他久久都未能恢复过来。
“殿下……”终于门外传来几个亲信的声音,把太子从自己恐慌杂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几人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尤其是作为智囊的四友之二的柳随云、柳随风兄弟,也是同样的面色发白,见太子看来,他们同时跪了下来:“殿下,是我兄弟擅自做主,致使你身处被动,还请殿下责罚。”
这一回,一向对这四友颇为尊敬亲近的太子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上前搀扶,或是赶紧发话让他们起来,而是迟愣愣地先看了他们好一阵,才有些艰涩道:“事到如今,我罚你们还有什么用呢?当时我就说过,对李凌此人要么不作理会,要么可以拉拢,可你们呢,非认定了此人乃是我们的敌人,非要除之后快。现在怎样,不但未能伤他分毫,反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吧?”
他话语中有着深深的埋怨,柳家兄弟二人再度伏低了身子不敢争辩,口中只是再度认错:“殿下,我兄弟这次
确实错估了形势,导致局势不可收拾。我们愿意承担罪责,待会儿就去刑部坦诚罪过,向他们说明这一切都是我们瞒着殿下,假借您的命令而为,定不能让陛下错怪了你。”
听他们如此说来,太子脸色又是一变,从刚才的惨白变成了有些发黑:“你们……你们真觉着我是这样的人,连一点担当都没有吗?”
“臣不敢!”两兄弟见太子有些动了怒,赶紧再度叩首。
直到这时,身旁另一个男子才低咳一声:“二位先生不必如此,殿下岂会把这样的过错都推到你们头上?虽然此事是由你们推行,但殿下当初也是允准的,现在既然出了事,自当由我们一同面对和解决。”
柳家兄弟苦笑一声:“莫先生说的是,是我兄弟想错了,更做错了……我们当初就不该不听您的劝谏,做出这等遗祸无穷的决定来。还请先生不要因此有所嫌隙,帮一帮太子度过此番之难。”
这个莫先生是在数年前,太子重回京城后自荐上门来的。本来他也跟许多投靠到东宫门下的清客一样,根本连太子的面都见不到,更别提有何建树,得到太子的信任了。
可在随后东宫遇到的几次难题中,莫先生却是连出妙计,让太子与永王之间的争斗不再处处受制,由此,他才终于被太子所重视,最后更是引为身边重要谋士之一,甚至都不在常年跟随其左右的四友之下了。
对此,身为贴身护卫,最得太子信任的曲望洋倒是无所谓,至于一直在外的“财神”更是不会理会这样的内部争斗,最不满这个突然冒头的莫先生的,便是同为谋士智囊的柳家兄弟了。
尤其是当莫先生在为太子谋下一计,借李凌之手将永王从刑部踢出,更使之彻底失去皇位竞争资格后,他二人更是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即便柳家兄弟追随太子多年,也为他立下了许多的功劳苦劳,可这多年来的功劳苦劳却是远无法和扳倒永王这么个最大对手相比的。甚至于在一些人眼中,两相对比,更体现出他二人远不如莫先生了——在他们的辅佐下,太子只能被动挨打,几次更是差点连储君之位都坐不稳;可自打莫先生真为太子所用后,也就两年工夫,就把永王给彻底踢出局了,这要是早用上他,说不定太子现在早就地位稳固,只等那一日到来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柳家兄弟便一改多年风格,开始变得激进。无论是这次想借势让太子再往北疆建立军功,还是筹谋欲借刀杀人,除掉李凌以泄太子多年之恨,都是他们急功近利这一性格的完美表现。当然,还有一点他们是不肯承认的,那就是也有借着除掉李凌来压制冒起的莫先生的意思,毕竟永王的倒下可是莫先生借了李凌之力啊……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彻底失败,反倒让柳家兄弟二人显得那么
的无能了,与之一比,莫先生自然更为智谋甚远,非同一般。
或许正因如此,此时太子,也把期望的目光落到了莫先生的身上:“先生,依你之见,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法子自救?”
莫先生捻着自己颔下灰白的胡须,沉吟着道:“殿下,事发突然,而且已经闹出如此大的风波来,就是在下一时也没有个妥当的善后之道。不过有一点柳家昆仲倒是说的不错,此事必须有人来担下罪责,不过不能是他们,更不能是殿下。”
“嗯?”太子瞥了他一眼,有些不解道,“怎么说?”
“殿下不能担责自然不用说了,至于柳氏昆仲,他们一来是殿下亲信之人,他们的主意和殿下的主意没有两样;二来他们并无任何官职在身,如此大罪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担得起的,到最后还是会牵连到殿下。”莫先生用平静的语调作着分析,却听得太子频频点头,柳随云兄弟两个则是额头冒汗,更是连话都不敢说了。
莫先生看着太子,又道:“所以在我看来,此事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得找一个甘心为太子牺牲的朝中要员来担下罪责。而且必须要快,因为陛下很快就会派出官员去北疆查明事情了,到那时,恐怕会引发更多问题。”
太子皱着眉头,莫先生提到的关于顶罪的人选倒是能想到些,可他们都是自己在朝中立稳的根本啊,要将他们推出去,不说他们甘不甘心,自己真下不了这等决心啊。
莫先生看着太子,这时已看出了他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遇到大事优柔寡断,怪不得多年来一直被永王给压制住了。不过这样的话他自然不好说,便只道:“殿下,我知道你不想让某位大人担上罪责,毁了他的前程。但在我看来,这都不算事儿,你且想,那位大人在此事上都肯为殿下顶罪,不正说明他对殿下一片忠心吗?难道殿下会因此忘了他?等到殿下有朝一日登基称帝,自会补偿于他,我想只要是心向殿下的朝中官员,都是愿意帮殿下做到这一点的。”
这番话还真解开了太子心中的疑虑,他终于郑重点头:“我明白了,还是莫先生你足智多谋啊。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尽快让人把罪认下,绝不能让父皇他真派出皇城司的人去北疆细查,不然……”只要想想柳家兄弟借自己之意传信北疆,让许多将领都欲除掉李凌的种种,他就一阵恐慌。
现如今,父皇已经因为自己的过于激进而有所抵触打压了,要是再把这样的把柄过错送到父皇手边,自己的太子之位还能保得住吗?
随着太子做出决定,莫先生只是一笑,便拱手闪到了一边,而柳家兄弟,则是一脸的灰败。这一回,两人算是大大地折了面子,恐怕接下来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将再度下落,都要被这个才到太子跟前没两年的莫先生给取而代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