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这里只能大略探知各枚朱砂玉印的所在方位,至于详细情形,还得要通过朱砂玉印上的灵引,直接与诸多威仪使联络才成。
因此上,他也根本不知道,燕伏龙离开直隶后,这一路上的种种境遇,倒是比他这位枯坐天津府台衙门的掌教要精彩得多了。
乾隆登基三十多年后,有这位爱好奢靡浮华的刚愎天子带头,兼之不抑兼并、以宽待臣的治世信条,换来的就是素称粮仓的川陕两湖膏腴之地,破产的农人越发多起来。
这些破产农户,要么变成了乡间士绅的佃户,要么就只能靠打短工勉强度日。
而所谓乡绅,虽然时时有些别有用心之辈,将宗族、乡贤当成是个宝贝推崇起来。但是在现实面前,从来都是劣绅占了主流,有良知的士绅老爷,差不多就和血汗工厂主的良心一样,是个珍稀到了值得装进保温箱里在多元宇宙中展览的物事。
就连刚刚进了幕客这一行的绍兴秀才都知道,一任实缺知县,名为“百里侯”,实际上,也不过只能选择与本地缙绅们彼此结纳交好,才是太平做官的不二法门。
至于劣绅们鱼肉乡里,只要没有闹得太大,惊动了科道言官借题发挥,谁也不会在意什么。自然,缙绅队伍里,也有些崇奉先圣教诲的道学君子,可是这等人,顶多也就是站在干岸上玩些“割席断交”的花俏把戏,让他们为民鼓与呼,可不大符合“穷则独善其身”的圣人教导。
燕伏龙这一路走来,正是各地州县在全神应对“完纳秋粮”这件大事的时候。他虽然是一派黄巾道服的道家装束,可是形容打扮,与大清朝习见的那些身披碎布衲衣的云游道士浑然不类,遥遥看去,这通身的干练气派,倒像是军中有品级的武弁。
特别是腰间玉印、背上法剑,怎么看都让人接受不来。被人好奇围观,倒是小事,这一路上,被好奇的村人围观的事情,前后加起来也差不多有十几起。
若是换了魏野在此,大概还有心情费些口舌,燕伏龙一个道兵出身的,又在西凉地方上随着魏野冲杀纵横那么多场,哪有什么绕绕弯可想?
他一开始还和人答话几句,到了后来,仗着自己修为足能辟谷半月不食,身上又有魏野赐下的各色丹药,干脆连店也不住了,就是快马加鞭而走若马力透支,就从沿途驿站上劫了马匹换上。
这样子倒是直接明快,可是好端端的道海宗源新任威仪使,就这么变成个马贼气质。也不知道魏野要是知道了,该作何感慨。
这一日,他已经到了鄂州地界,总算是到了魏野指定他到任的湖北地方。直到此刻,燕伏龙才算是放慢了脚步,牵着那匹从河南信阳驿新夺来的驿马,缓步走入鄂州城。
鄂州地方,说起来在湖北一地也算是个重镇,鄂州联通河南的武胜关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往来,也自有一派热闹景象。
然而鄂州城里的气氛,却让燕伏龙本能地感觉到一丝不对来。
自从燕伏龙进了城门,不论是货栈里扛活的力巴,还是饭铺里迎来送往的伙计,目光都一丝丝地偷偷朝他身上瞥。
这种目光,落在别人身上,什么也察觉不出来,但是燕伏龙随着魏野修行一场,虽说修行上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一批。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了些先天高手所谓的灵觉出来,这些目光里,没有多少好奇的成分,反倒是戒备、警惕的多些。
不过他一贯性子粗直,哪里管这许多,牵着马就朝着城中热闹地方走去。
一面走,他一面按住腰间朱砂玉印,一丝真气渡了过去,片刻间便有魏野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是燕伏龙么?人已经到了鄂州,你倒是快手快脚!”
燕伏龙只是低声答道:“弟子只知道奉命行事,掌教,下一步是该?”
“下一步该怎么做?”魏野在燕伏龙耳畔轻笑一声,“这地方风俗不好啊,到处都是拿眼睛偷偷瞧人的主儿。果然是湖北地方,有清一代白莲教最为泛滥之地!”
燕伏龙听不明白魏野话里意思,仙术士却是一清二楚。
乾隆所谓“盛世”,到了这个时候,在甘陕两湖造就了大批的破产流民,最后要么是聚啸于山林之间,要么是进城务工,沦为城市贫民。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白莲教这类明清时代最不安分的地下教门而言,就是再好不过的培养场地。
白莲教的所谓教师爷,差不多在川北、陕南、湖北全境都有分布。只不过这些教师爷,各自传承字辈不一,纵然大家都是拜无生老母、信弥勒下生,却互不统属。几支教门之间,就像是分裂出去的江湖派门,有什么事情,根本做不到令行禁止,只能靠着教师爷们摆和头酒话事。
这种环境下,各支教门的头目们,对彼此的一亩三分地就看得格外地重要。
不管是信飘高老祖的、混元祖师的、还是什么黄家的、韩家的、罗祖菩萨的,一旦手捞过界,就格外地招人忌恨。
而且在旁人眼里,燕伏龙虽然也是道士装束,这打扮也实在地和平日里大家见惯了的蔫吧老道不是一个路数。
谁晓得,这模样的精干汉子不是北面哪个教门的大师兄,在北边混不下去了,来湖北地方上烧香起坛,来抢大家的生意呢?
事实上,除了那些曾经被官府、豪强逼迫到家破人亡的教师爷,寻常的白莲教里点香传法的大师兄,也未必肯真的搞什么反清复明,杀官造反,反倒是烧香起坛、发展信众,然后坐着收香火钱、根基钱,更对他们的脾胃。
这年头,白莲教的入教费用,也不是五斗米就能打发了,最起码,也得是三百大钱才成还得是新铸的乾隆通宝,要是用老钱的话,得再加一百!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因此上,他也根本不知道,燕伏龙离开直隶后,这一路上的种种境遇,倒是比他这位枯坐天津府台衙门的掌教要精彩得多了。
乾隆登基三十多年后,有这位爱好奢靡浮华的刚愎天子带头,兼之不抑兼并、以宽待臣的治世信条,换来的就是素称粮仓的川陕两湖膏腴之地,破产的农人越发多起来。
这些破产农户,要么变成了乡间士绅的佃户,要么就只能靠打短工勉强度日。
而所谓乡绅,虽然时时有些别有用心之辈,将宗族、乡贤当成是个宝贝推崇起来。但是在现实面前,从来都是劣绅占了主流,有良知的士绅老爷,差不多就和血汗工厂主的良心一样,是个珍稀到了值得装进保温箱里在多元宇宙中展览的物事。
就连刚刚进了幕客这一行的绍兴秀才都知道,一任实缺知县,名为“百里侯”,实际上,也不过只能选择与本地缙绅们彼此结纳交好,才是太平做官的不二法门。
至于劣绅们鱼肉乡里,只要没有闹得太大,惊动了科道言官借题发挥,谁也不会在意什么。自然,缙绅队伍里,也有些崇奉先圣教诲的道学君子,可是这等人,顶多也就是站在干岸上玩些“割席断交”的花俏把戏,让他们为民鼓与呼,可不大符合“穷则独善其身”的圣人教导。
燕伏龙这一路走来,正是各地州县在全神应对“完纳秋粮”这件大事的时候。他虽然是一派黄巾道服的道家装束,可是形容打扮,与大清朝习见的那些身披碎布衲衣的云游道士浑然不类,遥遥看去,这通身的干练气派,倒像是军中有品级的武弁。
特别是腰间玉印、背上法剑,怎么看都让人接受不来。被人好奇围观,倒是小事,这一路上,被好奇的村人围观的事情,前后加起来也差不多有十几起。
若是换了魏野在此,大概还有心情费些口舌,燕伏龙一个道兵出身的,又在西凉地方上随着魏野冲杀纵横那么多场,哪有什么绕绕弯可想?
他一开始还和人答话几句,到了后来,仗着自己修为足能辟谷半月不食,身上又有魏野赐下的各色丹药,干脆连店也不住了,就是快马加鞭而走若马力透支,就从沿途驿站上劫了马匹换上。
这样子倒是直接明快,可是好端端的道海宗源新任威仪使,就这么变成个马贼气质。也不知道魏野要是知道了,该作何感慨。
这一日,他已经到了鄂州地界,总算是到了魏野指定他到任的湖北地方。直到此刻,燕伏龙才算是放慢了脚步,牵着那匹从河南信阳驿新夺来的驿马,缓步走入鄂州城。
鄂州地方,说起来在湖北一地也算是个重镇,鄂州联通河南的武胜关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往来,也自有一派热闹景象。
然而鄂州城里的气氛,却让燕伏龙本能地感觉到一丝不对来。
自从燕伏龙进了城门,不论是货栈里扛活的力巴,还是饭铺里迎来送往的伙计,目光都一丝丝地偷偷朝他身上瞥。
这种目光,落在别人身上,什么也察觉不出来,但是燕伏龙随着魏野修行一场,虽说修行上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一批。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了些先天高手所谓的灵觉出来,这些目光里,没有多少好奇的成分,反倒是戒备、警惕的多些。
不过他一贯性子粗直,哪里管这许多,牵着马就朝着城中热闹地方走去。
一面走,他一面按住腰间朱砂玉印,一丝真气渡了过去,片刻间便有魏野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是燕伏龙么?人已经到了鄂州,你倒是快手快脚!”
燕伏龙只是低声答道:“弟子只知道奉命行事,掌教,下一步是该?”
“下一步该怎么做?”魏野在燕伏龙耳畔轻笑一声,“这地方风俗不好啊,到处都是拿眼睛偷偷瞧人的主儿。果然是湖北地方,有清一代白莲教最为泛滥之地!”
燕伏龙听不明白魏野话里意思,仙术士却是一清二楚。
乾隆所谓“盛世”,到了这个时候,在甘陕两湖造就了大批的破产流民,最后要么是聚啸于山林之间,要么是进城务工,沦为城市贫民。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白莲教这类明清时代最不安分的地下教门而言,就是再好不过的培养场地。
白莲教的所谓教师爷,差不多在川北、陕南、湖北全境都有分布。只不过这些教师爷,各自传承字辈不一,纵然大家都是拜无生老母、信弥勒下生,却互不统属。几支教门之间,就像是分裂出去的江湖派门,有什么事情,根本做不到令行禁止,只能靠着教师爷们摆和头酒话事。
这种环境下,各支教门的头目们,对彼此的一亩三分地就看得格外地重要。
不管是信飘高老祖的、混元祖师的、还是什么黄家的、韩家的、罗祖菩萨的,一旦手捞过界,就格外地招人忌恨。
而且在旁人眼里,燕伏龙虽然也是道士装束,这打扮也实在地和平日里大家见惯了的蔫吧老道不是一个路数。
谁晓得,这模样的精干汉子不是北面哪个教门的大师兄,在北边混不下去了,来湖北地方上烧香起坛,来抢大家的生意呢?
事实上,除了那些曾经被官府、豪强逼迫到家破人亡的教师爷,寻常的白莲教里点香传法的大师兄,也未必肯真的搞什么反清复明,杀官造反,反倒是烧香起坛、发展信众,然后坐着收香火钱、根基钱,更对他们的脾胃。
这年头,白莲教的入教费用,也不是五斗米就能打发了,最起码,也得是三百大钱才成还得是新铸的乾隆通宝,要是用老钱的话,得再加一百!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