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自己作品的改编问题,贺云一直是保持着宁缺毋滥的态度的。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不比后世,一部电视剧的拍摄,从立项到剧本创作,再到筹备,以及最后的拍摄制作,可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别说拍摄周期按天算了,就算是按年来算都有可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时候的烂片是极少极少的,几乎都是十分经典的良心之作。

    可以说,此时此刻,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做影视,而不是像后世那般,糊弄观众。

    而对于京都电视台的改编,他自然也是支持的。

    毕竟《湖山情》不比《孤岛谍影》,拍摄条件要低许多,在国内随便找一个村子便可以进行拍摄。

    更重要的是,在道具等方面,也比较容易制作一些,拍摄成本也将会大大降低。

    而且,《湖山情》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现实主义小说,这个主题正好符合当下的思想主流观。

    再加上明年又是改革开放十周年,京都电视台这般考虑,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贺云没有再犹豫什么,他立即拿来了一张新的稿纸,开始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表示改编一事,他交由出版社代为协商,若有需要,电视台那边可直接与他取得联系。

    写完了这封回信,贺云即刻又打开了左侧抽屉,从中拿出了两个空白的信封,而后就将这两封信分别塞到了各自的信封之中。

    写下地址与收件人后,他又从另外一个抽屉内,找了两张合适的邮票贴到了信封上。

    用浆糊糊了一下封口,贺云便起身出了宿舍,去了邮局,当天就给寄了出去。

    …………

    又逢毕业季,学校似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就拿食堂来说吧,每天到食堂吃饭的人多了不少,这让贺云不得不多排十分钟的队,这才打到了饭菜。

    “贺云,大家是不是怕买的饭票吃不完,所以才纷纷跑到食堂来吃呀?”

    “也许吧!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临近毕业,手里的生活费没多少了,只能在学校吃。”面对高云燕的提问,坐在她对面吃着的贺云,却是一笑,缓缓说道。

    “那倒也是,贺云,要不这样,从明天开始,我和你一起排队吧,这样你就不用排那么长时间了。”

    “傻瓜!一个人排队的时间,跟两个人排队的时间是一样的,你忘了,我给自己买饭的同时,也给你一起买了。”贺云对着高云燕笑了笑,随即说道。

    “哦……那好吧!那明天换我去给你打饭吧!”高云燕听得贺云这话,不由点了点头,随即又道。

    “换你去?”贺云愣了一下,他打量了高云燕一眼,却是笑了笑,并未再说什么。

    其实,这半年来,贺云二人的交往,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平淡”。

    不过,平淡中却又透露着一丝幸福。

    而也就是这种平淡的幸福,让贺云觉得,这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

    什么轰轰烈烈的热恋,那都是“扯淡”。

    毕竟生活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像书里面写的那般,平淡才是真。

    …………

    一晃便到了五月底。

    贺云的课程已经全部上完了,接下来就是毕业考核环节了。

    对于他来说,这算不上难,甚至可以说,他闭着眼睛都能通过。

    事实上,他的自信自然不是说说而已。

    这不,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考试与考核之中,他都轻松通过了。

    于是,他便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到了对剧本《神探狄仁杰》的创作上。

    而写剧本不像写小说,贺云发现,这其中有着很大不同。

    剧本的创作,不仅仅需要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身临其境的心中演绎。

    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背景片段描写,甚至是每一个拟声词,他都需要反复琢磨,力求完美。

    或许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让他这大半个月下来,也才将剧本写完了剧本大纲的三分之一。

    至于字数,更是还不到一万字。

    没错!

    这大半个月,他仅仅只写了不到万字。

    由此可见,在对于这个剧本的创作上,他对自己有多么苛刻。

    事实上,最近他所创作的这几部作品,其创作时间已经越来越长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这次的剧本创作,他的计划是一到两个月。

    但很显然,他必须要收回自己的创作计划。

    因为一到两个月,他根本就没法写完整个剧本。

    尽管如此,但贺云还是决定,并不急于求成。

    就算花上三个月,也无妨。

    …………

    而就在贺云耐心创作这个剧本的同时,人民日报上一则新闻报道,瞬间打破了贺云的平静生活。

    “近日,豫省安阳考古工作队在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了一块墓志,墓志主人为西晋驸马都尉鲁潜,鲁潜墓志的发现,对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枭雄魏武帝曹操墓,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望解开……”

    作为国家最为权威的报纸之一,这样一则似乎看上去毫不相关的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上所占的篇幅并不大,也就豆腐块大小。

    可是,人民日报是什么报纸?销量全国第一。

    即便是豆腐块大小的报道,也让全国人民纷纷热议了起来。

    曹操,是个国人都知道,拜《三国演义》所赐,大家对于曹操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他的墓葬在当下是一个谜团,甚至民间还流传着“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闻。

    而在考古学家心目中,曹操墓也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当这篇报道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之后,考古工作者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安阳这个小地方。

    不过,安阳这个小地方,地方虽小,但却极其不简单。

    毕竟这里可是殷墟遗址的发现地。

    而殷墟是什么地方,商朝都城所在,甲骨文的发现地。

    如今这个地方又疑似发现了曹操墓,安阳自然再次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脸。

    而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也渐渐开始流传,因为这时候一些有心人突然发现,《故事会》上所刊载的一篇名为《考古笔记之真假曹操墓》小说,竟然与新闻报道上的一些内容基本一致。

    尤其是墓葬的具体位置,描绘的十分准确,而小说所刊载的时间却早于新闻报道的时间。

    这容不得大家不浮想联翩!

    的确,只要是个正常人,随便一想,就能明白,小说刊载时间早于新闻报道上考古工作人员所公布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如果不是凑巧,那就是写这篇小说的人,一定提前知道那个地方就是曹操墓的所在地。

    如此一来,就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小说作者本身就是一名考古工作者,或者说考古研究人员,他是通过各种古籍,加上自己的推测所做出的判断。

    而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小说作者是个“倒斗”者,他曾经下过墓,或者说找到了这个墓,至少他是知道这个墓在这个地方的。

    好吧!

    如果是前者,大家还不至于这般惊讶。

    可偏偏写这篇小说的作者,并不是默默无闻之辈。

    不少人随便一查就查到了小说作者的身份。

    作者:“满江红”,退役军人出身,银城人,湘省作协会员,银城作协会员,湘省青年文学奖获得者,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获得者,著名青年作家。

    这些头衔,很显然,他不是什么考古工作者。

    可如果不是考古工作人员,那他又是如何准确判断此地就是曹操墓所在地的呢?

    总不能他是真下过墓吧?

    的确,作为一名著名的青年作家,他远在银城,是不可能去干“倒斗”这种犯法之事的。

    然而,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他又是如何预知的这般准确的呢?

    这些疑惑,使得大家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甚至因此,不少没有看过这篇小说的人,都纷纷想方设法买来最新一期的《故事会》,想要一睹这部小说的“风采”。

    如此自然就间接导致最新一期的《故事会》销量节节攀升。

    很快,远在魔都《故事会》杂志社编辑部的主编何伟,也坐不住了。

    他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看着手中不断发来的催促发货函,立即登报发表了一份声明,言说《故事会》杂志社,会尽快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的。

    …………

    事实上,不仅仅是普通人注意到了这事,考古界也同意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甚至有关部门也有了动作。

    而对于这些,身在银城的贺云自然不知道。

    这会,他还在宿舍内,一心一意创作着那个剧本。

    直到于院长以及李主任二人找上门来,他这才知晓这事。

    宿舍内,一脸惊讶的邓成军与陈老师,被暂时“请”到了宿舍外。

    而李主任与于院长则拿着一份报纸与一本杂志,左右各站着,他们的目光皆都落在了贺云身上,审视着他。

    过了一会,于院长率先打破了沉闷的气氛,只听得他对贺云询问道:“小贺,这些,你给我们一个解释呗?”

    听到于院长这话,贺云一脸的苦笑,他忘了一眼此刻同样表情严肃的李主任,不由得说道:“于院长,李主任,这小说,我说这是我自己虚构出来的,你们信吗?”

    “信?我们能相信吗?你说,我们能相信吗?你写这篇小说的时间比考古队公布的时间更早,你说全国人民能相信?”这一刻,李主任捏着手中的报纸,语气十分严厉。

    “小贺,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实在是……这这有点太匪夷所思,太巧了!你说你……”

    “唉……”此时的于院长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毕竟要是这事解释不清楚,或许,贺云的前途可就彻底毁了。

    说不定还会……

    “于院长,我想有个人或许能够为我作证,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创作这部小说,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历史老教授,从他那获得了许多关于三国两晋时期墓葬的资料,你们看,这些就是那些资料……”

    贺云一边解释,一边从抽屉之中拿出了那些资料。

    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各种灵感与来源。

    “于院长,李主任,这真的只是一个巧合,我也是根据一些历史古籍,还有曹操本人留下的《终令》,所推测出来的,至于小说中那块同样为鲁潜的墓碑,我我……我”。

    这一刻,贺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

    此时的他真想煽自己两个耳光。

    你说写曹操墓就写曹操墓吧,位置正巧对上,你还能说这纯属巧合。

    可现在,你写的小说之中,主角一行人,也是通过偶然发现一块鲁潜的墓碑,这才发现的曹操墓。

    而考古工作队,居然在现实当中真的发现了一块墓志,而墓志的主人恰巧就是鲁潜。

    同一个人,同样的位置,不让人怀疑才怪!

    “李主任,这真的只是一个巧合。”

    “于院长,我也是看到某本古籍说西晋驸马都尉鲁潜墓就在那,便顺手设计了这样一个小说桥段,这真的只是一个巧合。”

    面对贺云的极力解释,李主任与于院长始终是半信半疑。

    可现在,他们一时之间也不好判断贺云这话的真假。

    再加上,他们也不愿相信,贺云真的干过“倒斗”的事,于是,他们便再次问了贺云两句,就匆匆离开了。

    待到这二人离开宿舍后,邓成军与陈老师立刻走了进来。

    “贺老师,刚刚我们都听见了,只是……你这解释也太牵强了吧?巧合?真的只是巧合吗?”邓成军说到这,不由仔细打量了贺云一眼,似乎要把他给看透。

    而一旁,陈老师也笑着道:“贺老师,你自己说,你是不是能够预测未来?不然,你就是下过曹操墓。”

    “陈老师,贺老师一直都在银城,哪下过曹操墓呀?曹操墓可是在安阳,报纸上都说了,除非……贺老师有分身。”邓成军一听陈老师这话,当即反驳道。

    然而,面对邓成军的质疑,陈老师却也皱起眉头驳斥道:“可……预测未来不是更荒唐吗?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无稽之谈的事。”

    “咳咳……邓老师,陈老师,你们还是别争了,这真的只是一个巧合。”

    “巧合?巧合你个大头鬼!”

章节目录

重生1985当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爱要长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两百九十章:如有雷同;纯属虚构!-重生1985当文豪下载,重生1985当文豪,笔趣阁并收藏重生1985当文豪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