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仙颜值的小哥哥(上)-和离后王爷马甲掉了免费阅读
第四章 神仙颜值的小哥哥(上)-和离后王爷马甲掉了免费阅读-王爷每天都在掉马甲-笔趣阁
王爷每天都在掉马甲
作者:小渔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章:真养眼呢
闻夏看到了闻老太太和闻明的脸色变化,知道他们又误会她了,果不其然,闻明很生气地问:“你是不是又要给徐知青送肉吃了?”
“不是。”闻夏立刻否定。
“你那想干什么?”闻明紧跟着就问。
闻夏实话实说:“我想赚点粮票。”
“我们都有粮了,还要票干什么?”
“想让粮票再生些粮票出来。”
“你净说瞎话!”说这话时,闻明不仅仅是生气,嫩嫩的声音里还带着埋怨:“就会骗人!”
闻明有些婴儿肥的小脸,气的都成了一只小包子了。
闻夏哭笑不得,转而看向闻老太太说:“奶奶,我真的不是为了徐知青,我说过了,我对他一点心思都没有了,我真的就是想要赚一些粮票,贴补家用。”不然以后会经常性地饿肚子。
“怎么赚?”闻老太太问。
“我还不确定。”她只是有个隐约的想法而已。
“不确定?”
“嗯。”
“不确定你就卖麦子?”
“总要去试一试。”
“你知不知道二十斤麦子有多珍贵?”
“那我就要十斤。”闻夏退一步说。
“……”闻老太太顿了一下,又问:“我要是不给你,你是不是就偷偷地拿了去?”
“不是。”闻夏很真诚地说:“奶奶,我不会再做以前那样的事儿了,你不给我,我就不要了,绝对不会再偷偷地拿了。”
闻老太太不作声了。
闻明将小脸偏到一旁。
片刻之后,闻老太太起身朝厨房走。
闻明跟上。
看得原闻夏伤了闻老太太闻明的心,他们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自己。
闻夏自知不能太着急了,赶紧收起卖麦子的心思歇了,主动上前做饭,动作利落地把剩下的红薯饼和红烧肉,做了半锅的红薯面丁肉汤。
祖孙三人吃饱之后,开始淘洗新麦子,晾晒在院子。
一个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
等到下工的时候,麦子上的水全部晒干了。
闻夏闻明跟着闻老太太来到生产队的石磨前,磨了二十斤的麦子,磨出来十七八斤的面粉。
当晚就吃了一顿白面馒头。
也就只能吃这一顿。
接下来肯定是拿一斤麦子换数斤红薯,继续吃红薯饼豆酱野菜什么的,这是闻夏可以预见的,同时她也知道哪怕把麦子都换成数倍的红薯了,他们的红薯还是不够吃,她想改变困境的念头又一次冒起来。
晚上躺在木板床上,闻夏再一次思考自己的计划。
忽然听到门口传来声响。
她转头一看,看到闻老太太。
“奶奶。”闻夏立刻坐了起来。
闻老太太走了进来,递给闻夏一个自缝的化肥袋子。
闻夏好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
“十斤麦子。”闻老太太说。
闻夏惊讶地看向闻老太太。
闻老太太说:“你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不撞南墙心不死,不给你麦子,你肯定又会想别的办法,拿去吧,撞到南墙了,你自己就回头了。”
闻老太太把袋子递给闻夏。
闻夏伸手接过来,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情。
她的奶奶也是这样的。
每次她提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奶奶强硬的拒绝,接着又温暖地抚慰她,换一种方式给予她想要的,此刻她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心里又暖又酸。
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闻老太太叹息一声说:“都怪我以前带你去了几次黑市,你现在三天两头朝那边跑,你要知道,黑市就是黑市,要是碰巧遇到公安了,会抓你进局子的。”
“我知道。”闻夏点头。
“这次失败了,就别朝那个地方去了。”闻老太太说。
“好,奶奶,我都听你的。”闻夏笑着答应。
“睡吧。”
“奶奶。”闻夏拉住闻老太太枯瘦的手。
闻老太太转头望向闻夏。
闻夏认真地说:“奶奶,我不会再惹你生气,我一定会让你和明明过上好日子的。”
闻老太太说:“只要你和明明好,奶奶就好了。”
闻夏笑着点头。
闻老太太到底是疼爱孙女,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闻夏的头。
闻夏心里暖的不得了。
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还没有离异,爷爷奶奶就去世了。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感受过亲情,没有被重视过。
可是现在她从闻老太太身上得到了。
闻老太太走后,她把十斤麦子藏起来,躺在床上觉得这个物质贫瘠的时代也有美好的地方。
她嘴角带笑地进入香甜的梦乡。
第二天她去生产队上了半天的工。
中午在家吃了两个烤红薯,一个人去石磨处。
把十斤麦子磨成了九斤多白面粉。
用筛子过滤一遍,只有七斤多点纯白面粉。
她找出一个闻老太太自制小化肥袋子,装了五斤白面粉。
在闻老太太闻明离开家门以后,她才抱着五斤白面粉,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到县城。
这时候的县城虽然不能和后来的比。
但是却比乡下繁华很多。
到处都是砖瓦房。
什么供销社、国营饭店、照相馆的也都有。
街上男男女女身上的补丁也少了很多。
闻夏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景,不免有些好奇。
不过她这次的目的是去黑市,她就没有再多看。
凭着原闻夏的记忆,七转八拐地走过一条条冷情的胡同,在她怀疑自己可能走错路时,一转头,看见一条热闹喧哗的小胡同。
胡同里有很多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
有的两手空空,有的挎着竹筐,有的提着网兜,有的捧着一个盆等等,红薯、红糖、麦乳精的都在这个胡同里出现了。
这就是这个时期的黑市。
它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计划经济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人有钱没票买不到粮食,有的人有票没钱又办不了事儿,于是在这儿中和一下,互相解决问题。
闻夏本来打算换粮票或者糖票的,但是她把胡同来回走了一遍之后,她的想法改变了。
“小姑娘,你抱的什么,粮食吗?”
不等她出手,就有人询问她了,她转头一看,是个穿着灰蓝色上衣的老人,她小声回答:“是粮食,白面。”
老人一听,眼睛发亮:“白面?怎么卖?”
闻夏说:“不卖。”
老人眉头一皱:“不卖你来这儿干什么?”
闻夏接着说:“我来换东西的。”
“换什么?”
“红糖。”
“怎么换的?”
“四斤白面换一斤红糖。”
“太贵了。”
“这儿的东西有便宜的吗?”闻夏反问。
据她所知,城里的一些工人每月拿十多块左右的工资和微薄的粮票,通常粮票吃完了,钱还有不少,所以愿意化大价钱来黑市买粮食吃。
估计老人就是这一类型的。
“我看看你的白面。”老人说。
闻夏把面袋解开给老人看,说:“自家磨的,筛过一遍的。”
老人也看出闻夏做工的精细,比黑市里倒爷的白面良心太多了,他问:“非得红糖换不可?”
闻夏点头。
老人心里犹豫了一下,接着下定决心说:“你等着,我马上过来找你,等着我啊。”
“好。”闻夏站着没动。
没一会儿,老人真的拎着一斤红糖过来,递给闻夏,爽快地说:“给你,换四斤白面。”
闻夏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做成这个买卖了。
是运气太好了吗?
她爽快地给了老人。
老人掂量了一下手里的白面的重量,目光落向闻夏手里的一斤白面粉。
闻夏抱紧一斤白面说:“这一斤还有用。”
老人没再说什么,拎着白面走了。
闻夏又在黑市逛了一圈,从各个方面观察研究这个黑市的种种,心里有个大概之后,她用一斤面粉跟一个小孩子换了他们家晒的数颗红枣、一些红薯和一个鸡蛋。
这才从黑市离开。
五斤的白面粉换成了一斤多的红糖、红枣和红薯,手上轻松了,心里充盈了。
她步伐轻盈地向前走。
走着走着,闻到一阵阵的饭菜香、肉香。
抬眸一看,是国营饭店。
饭店门口还贴着菜单,鸡蛋面、猪肉饺子、肉包子、肉丝面等等都有,但是没有标价格。
听说价格都很贵,而且还要粮票。
闻夏没有钱也没有粮票,吃不起。
正经抬步走时,国营饭店出来数个说说笑笑的年轻人。
闻夏一眼就看到了徐汉平和张玉勤,差不多同一时间,徐汉平和张玉勤也看到了闻夏,二人皆是一愣。
“是闻夏。”张玉勤小声对徐汉平说。
徐汉平没有理张玉勤,而是直直地看着闻夏。
闻夏目光坦荡地望着这群知青。
他们大部分都是从首都过来的知青,知青们除了领山湾子生产队的粮食外,还可以到县城知青办领粮票钱,一些家境好还能得到家里人寄过来的钱和粮票,所以可以下馆子买自行车什么的。
这些人和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
闻夏目光将要收回来时,看到一个顶级帅哥,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男知青,五官深邃,身形高大,气质出众,低头在收拾着钱包,哟,居然还真有帅哥。
真养眼呢!
不过闻夏打小就听过太多关于知青为了回城,抛弃妻子的事情,又碰到徐汉平这么个渣男,她现在对知青没有一点好感了,长得好看也没有什么用,她收回了目光。
“闻夏,你怎么来县城了?”徐汉平开口问。
“想来就来。”闻夏硬邦邦地回一句,抬步就走。
她不管身后那群知青询问自己是谁,拐个弯,踏上了回山湾子生产队的大路。
听到背后叮铃铃的自行车车铃铛响。
她头也不回向前走,看见两个知青共乘一辆自行车,迅速地超过自己。
就在这时候,一辆自行车忽然停在了眼前。
第四章:真养眼呢
闻夏看到了闻老太太和闻明的脸色变化,知道他们又误会她了,果不其然,闻明很生气地问:“你是不是又要给徐知青送肉吃了?”
“不是。”闻夏立刻否定。
“你那想干什么?”闻明紧跟着就问。
闻夏实话实说:“我想赚点粮票。”
“我们都有粮了,还要票干什么?”
“想让粮票再生些粮票出来。”
“你净说瞎话!”说这话时,闻明不仅仅是生气,嫩嫩的声音里还带着埋怨:“就会骗人!”
闻明有些婴儿肥的小脸,气的都成了一只小包子了。
闻夏哭笑不得,转而看向闻老太太说:“奶奶,我真的不是为了徐知青,我说过了,我对他一点心思都没有了,我真的就是想要赚一些粮票,贴补家用。”不然以后会经常性地饿肚子。
“怎么赚?”闻老太太问。
“我还不确定。”她只是有个隐约的想法而已。
“不确定?”
“嗯。”
“不确定你就卖麦子?”
“总要去试一试。”
“你知不知道二十斤麦子有多珍贵?”
“那我就要十斤。”闻夏退一步说。
“……”闻老太太顿了一下,又问:“我要是不给你,你是不是就偷偷地拿了去?”
“不是。”闻夏很真诚地说:“奶奶,我不会再做以前那样的事儿了,你不给我,我就不要了,绝对不会再偷偷地拿了。”
闻老太太不作声了。
闻明将小脸偏到一旁。
片刻之后,闻老太太起身朝厨房走。
闻明跟上。
看得原闻夏伤了闻老太太闻明的心,他们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自己。
闻夏自知不能太着急了,赶紧收起卖麦子的心思歇了,主动上前做饭,动作利落地把剩下的红薯饼和红烧肉,做了半锅的红薯面丁肉汤。
祖孙三人吃饱之后,开始淘洗新麦子,晾晒在院子。
一个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
等到下工的时候,麦子上的水全部晒干了。
闻夏闻明跟着闻老太太来到生产队的石磨前,磨了二十斤的麦子,磨出来十七八斤的面粉。
当晚就吃了一顿白面馒头。
也就只能吃这一顿。
接下来肯定是拿一斤麦子换数斤红薯,继续吃红薯饼豆酱野菜什么的,这是闻夏可以预见的,同时她也知道哪怕把麦子都换成数倍的红薯了,他们的红薯还是不够吃,她想改变困境的念头又一次冒起来。
晚上躺在木板床上,闻夏再一次思考自己的计划。
忽然听到门口传来声响。
她转头一看,看到闻老太太。
“奶奶。”闻夏立刻坐了起来。
闻老太太走了进来,递给闻夏一个自缝的化肥袋子。
闻夏好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
“十斤麦子。”闻老太太说。
闻夏惊讶地看向闻老太太。
闻老太太说:“你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不撞南墙心不死,不给你麦子,你肯定又会想别的办法,拿去吧,撞到南墙了,你自己就回头了。”
闻老太太把袋子递给闻夏。
闻夏伸手接过来,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情。
她的奶奶也是这样的。
每次她提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奶奶强硬的拒绝,接着又温暖地抚慰她,换一种方式给予她想要的,此刻她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心里又暖又酸。
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闻老太太叹息一声说:“都怪我以前带你去了几次黑市,你现在三天两头朝那边跑,你要知道,黑市就是黑市,要是碰巧遇到公安了,会抓你进局子的。”
“我知道。”闻夏点头。
“这次失败了,就别朝那个地方去了。”闻老太太说。
“好,奶奶,我都听你的。”闻夏笑着答应。
“睡吧。”
“奶奶。”闻夏拉住闻老太太枯瘦的手。
闻老太太转头望向闻夏。
闻夏认真地说:“奶奶,我不会再惹你生气,我一定会让你和明明过上好日子的。”
闻老太太说:“只要你和明明好,奶奶就好了。”
闻夏笑着点头。
闻老太太到底是疼爱孙女,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闻夏的头。
闻夏心里暖的不得了。
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还没有离异,爷爷奶奶就去世了。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感受过亲情,没有被重视过。
可是现在她从闻老太太身上得到了。
闻老太太走后,她把十斤麦子藏起来,躺在床上觉得这个物质贫瘠的时代也有美好的地方。
她嘴角带笑地进入香甜的梦乡。
第二天她去生产队上了半天的工。
中午在家吃了两个烤红薯,一个人去石磨处。
把十斤麦子磨成了九斤多白面粉。
用筛子过滤一遍,只有七斤多点纯白面粉。
她找出一个闻老太太自制小化肥袋子,装了五斤白面粉。
在闻老太太闻明离开家门以后,她才抱着五斤白面粉,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到县城。
这时候的县城虽然不能和后来的比。
但是却比乡下繁华很多。
到处都是砖瓦房。
什么供销社、国营饭店、照相馆的也都有。
街上男男女女身上的补丁也少了很多。
闻夏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景,不免有些好奇。
不过她这次的目的是去黑市,她就没有再多看。
凭着原闻夏的记忆,七转八拐地走过一条条冷情的胡同,在她怀疑自己可能走错路时,一转头,看见一条热闹喧哗的小胡同。
胡同里有很多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
有的两手空空,有的挎着竹筐,有的提着网兜,有的捧着一个盆等等,红薯、红糖、麦乳精的都在这个胡同里出现了。
这就是这个时期的黑市。
它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计划经济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人有钱没票买不到粮食,有的人有票没钱又办不了事儿,于是在这儿中和一下,互相解决问题。
闻夏本来打算换粮票或者糖票的,但是她把胡同来回走了一遍之后,她的想法改变了。
“小姑娘,你抱的什么,粮食吗?”
不等她出手,就有人询问她了,她转头一看,是个穿着灰蓝色上衣的老人,她小声回答:“是粮食,白面。”
老人一听,眼睛发亮:“白面?怎么卖?”
闻夏说:“不卖。”
老人眉头一皱:“不卖你来这儿干什么?”
闻夏接着说:“我来换东西的。”
“换什么?”
“红糖。”
“怎么换的?”
“四斤白面换一斤红糖。”
“太贵了。”
“这儿的东西有便宜的吗?”闻夏反问。
据她所知,城里的一些工人每月拿十多块左右的工资和微薄的粮票,通常粮票吃完了,钱还有不少,所以愿意化大价钱来黑市买粮食吃。
估计老人就是这一类型的。
“我看看你的白面。”老人说。
闻夏把面袋解开给老人看,说:“自家磨的,筛过一遍的。”
老人也看出闻夏做工的精细,比黑市里倒爷的白面良心太多了,他问:“非得红糖换不可?”
闻夏点头。
老人心里犹豫了一下,接着下定决心说:“你等着,我马上过来找你,等着我啊。”
“好。”闻夏站着没动。
没一会儿,老人真的拎着一斤红糖过来,递给闻夏,爽快地说:“给你,换四斤白面。”
闻夏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做成这个买卖了。
是运气太好了吗?
她爽快地给了老人。
老人掂量了一下手里的白面的重量,目光落向闻夏手里的一斤白面粉。
闻夏抱紧一斤白面说:“这一斤还有用。”
老人没再说什么,拎着白面走了。
闻夏又在黑市逛了一圈,从各个方面观察研究这个黑市的种种,心里有个大概之后,她用一斤面粉跟一个小孩子换了他们家晒的数颗红枣、一些红薯和一个鸡蛋。
这才从黑市离开。
五斤的白面粉换成了一斤多的红糖、红枣和红薯,手上轻松了,心里充盈了。
她步伐轻盈地向前走。
走着走着,闻到一阵阵的饭菜香、肉香。
抬眸一看,是国营饭店。
饭店门口还贴着菜单,鸡蛋面、猪肉饺子、肉包子、肉丝面等等都有,但是没有标价格。
听说价格都很贵,而且还要粮票。
闻夏没有钱也没有粮票,吃不起。
正经抬步走时,国营饭店出来数个说说笑笑的年轻人。
闻夏一眼就看到了徐汉平和张玉勤,差不多同一时间,徐汉平和张玉勤也看到了闻夏,二人皆是一愣。
“是闻夏。”张玉勤小声对徐汉平说。
徐汉平没有理张玉勤,而是直直地看着闻夏。
闻夏目光坦荡地望着这群知青。
他们大部分都是从首都过来的知青,知青们除了领山湾子生产队的粮食外,还可以到县城知青办领粮票钱,一些家境好还能得到家里人寄过来的钱和粮票,所以可以下馆子买自行车什么的。
这些人和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
闻夏目光将要收回来时,看到一个顶级帅哥,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男知青,五官深邃,身形高大,气质出众,低头在收拾着钱包,哟,居然还真有帅哥。
真养眼呢!
不过闻夏打小就听过太多关于知青为了回城,抛弃妻子的事情,又碰到徐汉平这么个渣男,她现在对知青没有一点好感了,长得好看也没有什么用,她收回了目光。
“闻夏,你怎么来县城了?”徐汉平开口问。
“想来就来。”闻夏硬邦邦地回一句,抬步就走。
她不管身后那群知青询问自己是谁,拐个弯,踏上了回山湾子生产队的大路。
听到背后叮铃铃的自行车车铃铛响。
她头也不回向前走,看见两个知青共乘一辆自行车,迅速地超过自己。
就在这时候,一辆自行车忽然停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