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子,狠!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狠,堪比釜底抽薪。
在民间,私藏土地一事是否严重?
这事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存在这种现象。
而一旦朝廷准备彻查这些私藏的土地,且将其分给诸多佃农,便能将佃农与诸多乡绅分化开来。
诸多佃农闹事的幕后推手是谁?
无外乎这些乡绅啊!
许给诸多佃农一点点好处,这佃农才愿意联合起来,赶至京城告御状。
可若朝廷查抄了乡绅私藏的土地呢?
一些个佃农便能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了啊。
又岂会受到佃农蛊惑而闹事呢?
可以说,这一招用下去,可轻而易举的将佃农闹事的危机,连根拔除。
解决闹事危机也就罢了,最恐怖的是,这一招更精深、更恐怖的是……朝廷有理由公然打压乡绅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对于乡绅都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这些人的利益是相连的,一旦朝廷动这些人,极可能被四起的乡绅给推翻。
但此一刻,朝廷有了理由,可堂堂真正、光明正大的打压乡绅!
而乡绅呢?
不敢有半点反抗!
没有任何、理由与借口啊。
就算以君王残暴为借口,也说服不了诸多佃农,而没有佃农,便没有任何反叛的实力。
你有钱、有粮,但,没有民心,没有人!
于是,诸多乡绅就只得老老实实的憋着,眼睁睁看着自己私藏的土地被朝廷查抄,分给佃农。
这……太可怕了啊!
一些人心底已是惊涛骇浪。
扪心自问,这当朝百官身后的诸多家族之中,又有多少人的田地是干干净净的呢?
“这法子,倒也不错。”
宝座上,弘治皇帝思考着,却不以为然。
因为在他看来,民间就算有私藏土地的乡绅,那也是极少数的,查与不查,几乎没什么用。
但这事既然是宁远提出来的,他还是愿意给宁远几分信任的。
于是便看向百官:“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百官沉默。
过了许久,刘健不解似的道:“繁昌侯这法子看似不错,但天下私藏土地者怕是不多,查不出多少土地以分给佃农,未必有效啊。”
李东阳与谢迁也跟着附和。
查不出多少私藏土地,佃农就分不到地,得不到那所谓的公平,在推手的鼓动之下,仍旧会闹事的啊。
跟着,又有一些人开口,基本都是不认同的。
唯有周经,暗暗咬着牙。
最令他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出现了。
中午时分,在宁远报出他老家宗亲坐拥大量田地后,他便隐隐担心起来。
却不想,宁远这么快就提了出来。
于是,踟蹰了片刻后,他突然出声道:“陛下,臣以为,且不管此法是否可行,都可以尝试一番。”
“哦?”
弘治皇帝看了过去,有些诧异。
这周经是唯一一个正面认同宁远之人。
“卿以为,可尝试一番?”他顺势问。
“是矣!”
周经缓缓道:“佃农闹事,那是危患朝廷的大事。”
“而今还只有北直隶这边佃农四起,等到他日,闹事之人只会更多。”
“朝廷这边,暂且没有良策处置佃农,既如此,何不尝试一番?”
“若是可行,危机可除矣!”
话音落下,其余百官俱是沉默下去。
这番话,很在理。
因为朝廷这边确实没什么好办法啊。
以取消佃农所在地的行令为由头威胁佃农,倒是能暂时解决赶来的佃农,但问题这手法太脏了,不能昭示天下啊。
那么,既然宁远提出了这个办法,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眼见无人驳斥,弘治皇帝顿了顿头,平和道:“既如此,便……试上一试,此一番,哪里的佃农最多,闹事最重?”
“山西那边。”刘健出声道
“好!”
弘治皇帝转而看向宁远:“繁昌侯,朕封你为山西巡按使,年后走马山西,彻查私藏土地一事,关键时刻,可便宜行事。”
宁远老实答应下来,略微有些失望。
原本他以为皇帝陛下会命他重新丈量天下土地呢,却不想,只是将山西作为一个试点。
区区一个试点,如何震慑其他地方的乡绅啊?
当然,他也明白,皇帝陛下这是不信他。
倒也可以理解。
有些事情,越是位高权重,越未必懂。
反倒是一些自下面一点点爬到朝堂的大员,对百姓的诸多事情更加清楚。
难啊!
不过呢,话说回来,若只以一地为试点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尝试着推展摊丁入亩了呢?
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啊!
不把人头税给取消了,迟早有一天,没地却还要交税的百姓还会揭竿而起。
而摊丁入亩,是极难推行的,触及到了乡绅阶层的根本利益。
在未来,这办法也是以试点的方式,一点点的尝试,经过数年的争斗才逐渐推行开来。
如此,这单纯的一个试点,倒也有优点!
“陛下!”
略微思索后,宁远开口道:“臣恳请陛下诏书一封,将彻查山西私藏土地一事,传告下去,声明,凡在正月十五之前,向官府投献私藏土地者,可赦免其无罪,若日后经由官府查出私藏土地者,朝廷将严厉惩罚!”
这才是关键。
不来点狠的,那诸多乡绅是不会怕的,更不会老实。
弘治皇帝闻言,倒也没在意,点头应允下来。
这事,不过是区区小事。
真正难题是城外那十余万佃农,以及正在赶来路上的几十万人啊!
“周爱卿,你这边……也要快些。”弘治皇帝催促。
“臣,遵旨。”周经应下。
百官开始退散。
周经特意与宁远同行。
他看着不远处的一些人,低声道:“老夫,够意思了吧?日后到了山西那边,对老夫宗亲,稍微温和一些。”
宁远笑了笑:“明白,放心便是。”
他之所以提及周经宗亲的事情,本意只是吓一吓周经,却不想周经还间接帮了他一点小忙。
跟着,周经暗暗皱眉,低声道:“老夫这边……要慢一些?”
嗯?
宁远有些诧异,很快便明白过来。
所谓的慢,指的是这周经私下去威胁城外那十余万佃农之事。
他点了点头,道:“两日之后,若无动静,再去。”
周经暗自松了口气,如若可以,他也不想自黑啊。
就在当日,一封诏书以急速送往山西。
几乎与此同时,宁远奉命在年后彻查山西私藏土地一事,以暴风雨般的速度,四处传播开来。
一日之内,天下震!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狠,堪比釜底抽薪。
在民间,私藏土地一事是否严重?
这事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存在这种现象。
而一旦朝廷准备彻查这些私藏的土地,且将其分给诸多佃农,便能将佃农与诸多乡绅分化开来。
诸多佃农闹事的幕后推手是谁?
无外乎这些乡绅啊!
许给诸多佃农一点点好处,这佃农才愿意联合起来,赶至京城告御状。
可若朝廷查抄了乡绅私藏的土地呢?
一些个佃农便能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了啊。
又岂会受到佃农蛊惑而闹事呢?
可以说,这一招用下去,可轻而易举的将佃农闹事的危机,连根拔除。
解决闹事危机也就罢了,最恐怖的是,这一招更精深、更恐怖的是……朝廷有理由公然打压乡绅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对于乡绅都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这些人的利益是相连的,一旦朝廷动这些人,极可能被四起的乡绅给推翻。
但此一刻,朝廷有了理由,可堂堂真正、光明正大的打压乡绅!
而乡绅呢?
不敢有半点反抗!
没有任何、理由与借口啊。
就算以君王残暴为借口,也说服不了诸多佃农,而没有佃农,便没有任何反叛的实力。
你有钱、有粮,但,没有民心,没有人!
于是,诸多乡绅就只得老老实实的憋着,眼睁睁看着自己私藏的土地被朝廷查抄,分给佃农。
这……太可怕了啊!
一些人心底已是惊涛骇浪。
扪心自问,这当朝百官身后的诸多家族之中,又有多少人的田地是干干净净的呢?
“这法子,倒也不错。”
宝座上,弘治皇帝思考着,却不以为然。
因为在他看来,民间就算有私藏土地的乡绅,那也是极少数的,查与不查,几乎没什么用。
但这事既然是宁远提出来的,他还是愿意给宁远几分信任的。
于是便看向百官:“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百官沉默。
过了许久,刘健不解似的道:“繁昌侯这法子看似不错,但天下私藏土地者怕是不多,查不出多少土地以分给佃农,未必有效啊。”
李东阳与谢迁也跟着附和。
查不出多少私藏土地,佃农就分不到地,得不到那所谓的公平,在推手的鼓动之下,仍旧会闹事的啊。
跟着,又有一些人开口,基本都是不认同的。
唯有周经,暗暗咬着牙。
最令他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出现了。
中午时分,在宁远报出他老家宗亲坐拥大量田地后,他便隐隐担心起来。
却不想,宁远这么快就提了出来。
于是,踟蹰了片刻后,他突然出声道:“陛下,臣以为,且不管此法是否可行,都可以尝试一番。”
“哦?”
弘治皇帝看了过去,有些诧异。
这周经是唯一一个正面认同宁远之人。
“卿以为,可尝试一番?”他顺势问。
“是矣!”
周经缓缓道:“佃农闹事,那是危患朝廷的大事。”
“而今还只有北直隶这边佃农四起,等到他日,闹事之人只会更多。”
“朝廷这边,暂且没有良策处置佃农,既如此,何不尝试一番?”
“若是可行,危机可除矣!”
话音落下,其余百官俱是沉默下去。
这番话,很在理。
因为朝廷这边确实没什么好办法啊。
以取消佃农所在地的行令为由头威胁佃农,倒是能暂时解决赶来的佃农,但问题这手法太脏了,不能昭示天下啊。
那么,既然宁远提出了这个办法,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眼见无人驳斥,弘治皇帝顿了顿头,平和道:“既如此,便……试上一试,此一番,哪里的佃农最多,闹事最重?”
“山西那边。”刘健出声道
“好!”
弘治皇帝转而看向宁远:“繁昌侯,朕封你为山西巡按使,年后走马山西,彻查私藏土地一事,关键时刻,可便宜行事。”
宁远老实答应下来,略微有些失望。
原本他以为皇帝陛下会命他重新丈量天下土地呢,却不想,只是将山西作为一个试点。
区区一个试点,如何震慑其他地方的乡绅啊?
当然,他也明白,皇帝陛下这是不信他。
倒也可以理解。
有些事情,越是位高权重,越未必懂。
反倒是一些自下面一点点爬到朝堂的大员,对百姓的诸多事情更加清楚。
难啊!
不过呢,话说回来,若只以一地为试点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尝试着推展摊丁入亩了呢?
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啊!
不把人头税给取消了,迟早有一天,没地却还要交税的百姓还会揭竿而起。
而摊丁入亩,是极难推行的,触及到了乡绅阶层的根本利益。
在未来,这办法也是以试点的方式,一点点的尝试,经过数年的争斗才逐渐推行开来。
如此,这单纯的一个试点,倒也有优点!
“陛下!”
略微思索后,宁远开口道:“臣恳请陛下诏书一封,将彻查山西私藏土地一事,传告下去,声明,凡在正月十五之前,向官府投献私藏土地者,可赦免其无罪,若日后经由官府查出私藏土地者,朝廷将严厉惩罚!”
这才是关键。
不来点狠的,那诸多乡绅是不会怕的,更不会老实。
弘治皇帝闻言,倒也没在意,点头应允下来。
这事,不过是区区小事。
真正难题是城外那十余万佃农,以及正在赶来路上的几十万人啊!
“周爱卿,你这边……也要快些。”弘治皇帝催促。
“臣,遵旨。”周经应下。
百官开始退散。
周经特意与宁远同行。
他看着不远处的一些人,低声道:“老夫,够意思了吧?日后到了山西那边,对老夫宗亲,稍微温和一些。”
宁远笑了笑:“明白,放心便是。”
他之所以提及周经宗亲的事情,本意只是吓一吓周经,却不想周经还间接帮了他一点小忙。
跟着,周经暗暗皱眉,低声道:“老夫这边……要慢一些?”
嗯?
宁远有些诧异,很快便明白过来。
所谓的慢,指的是这周经私下去威胁城外那十余万佃农之事。
他点了点头,道:“两日之后,若无动静,再去。”
周经暗自松了口气,如若可以,他也不想自黑啊。
就在当日,一封诏书以急速送往山西。
几乎与此同时,宁远奉命在年后彻查山西私藏土地一事,以暴风雨般的速度,四处传播开来。
一日之内,天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