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而逝,不知不觉又是两天时间过去了。各路东征大军已经全部抵达涿郡;而远在武威郡休屠泽布防的杨善会,因为杨集早在关中之时就给他下达作战命令,所以他和一万名凉州军出发的时间比主军大军早、到达涿郡时间也比主力大军早了一天。
幽州大营位于桑干水东岸,一眼望不见边际。里面的一座座营帐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各营都有偏将率军巡逻,他们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这也是大隋王朝多良将的原因之一,大隋老一辈大帅、大将军都是打了无数场大战的厉害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名将辈出的乱世笑到最后;除了拥有过人的军事才华之外,而且十分重视细节、重视军法,他们知道很多布置和准备看似多余,但是这些多余的东西,却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支大军、改变一支大军的命运,所以哪怕是在国土之内扎营,他们也非常注重细节;如果做得好则重赏、如果做得不好则杀人;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的影响麾下的将领。
时至今日,老一辈将帅用无数人命拼出来的经验教训、严谨作风,已经根深蒂固,并得到大隋王朝整个军事体系继承和发展。
当天清晨的中军大帐之内,杨集正和几名副总管、几十名大将谈话。辽东道行军副总管本来只有杨义臣、于仲文、李景、崔弘升。但是冀州牧、滕王杨纶不甘寂寞,连续向杨广上表,说是自己也想为国效力、为皇族建功。杨广实在是受不了他了,只好封了他一个副总管的头衔,令他率领一万冀州军、一万名府兵助战。杨广未免李子雄和宇文述也缠上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时授予了李子雄、宇文述行军副总管之职。
杨集麾下的副总管从四个变成了七个,而手中的军队也变成了九万人了,其中有四万名凉州军、两万名骁果军、两万名冀州军、一万名幽州府兵。如果再加上李子雄和宇文述部署在辽东郡、漠州郡的士兵,以及靺鞨和奚族的仆从军,东路军的兵力少说也有十四万人。
比起最初所定的,总兵力直接翻了一倍以上。不过这也是正常,只因杨集早在出发之前,就向幽州、冀州下了总动员令。而据杨纶所说,冀州各郡县一听到作战总动员令,青壮们建功立业之心、血脉里的好战因子仿佛复活了一般,纷纷报告参军、纷纷赶去军府报到。这也是杨纶没有兴师动众;若不然,仅仅只是冀州一州,就能拿出四五十万大军。
对于杨纶这话,杨集深信不疑。
冀州不仅是大隋王朝的人口大州,还是六镇子孙的重点居住地;六镇起义当初失败以后,北魏王朝将三十多万名义军和六镇居民南迁冀州,北魏六镇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了,但是他们子孙的强悍之风、好战之风依旧存在。
现在的杨广虽然早已组建了骁果军,可是史上的杨广直到大业九年正月才正式在涿郡“募民为骁果”;人数足有十万人的第一批骁果军,实际以幽州和冀州籍青壮为主体,如果再按照骁果军的选拔标准来看,当时的幽州和冀州,至少有百万青壮报名参军、参与选拔了。到了隋末乱世,河北大地的各路反王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十万、几十万大军。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河北二州乃是大隋王朝兵源最多、兵源质量最好的地方;若是朝廷能够善加使用,完全能够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轻轻松松打到遥远的西方。
杨集当然不是说要占领和实控那么多土地,而是大隋需要的人力资源多了去,大隋完全把他们的财富、人口劫过来为已用。
见人已到齐,杨集缓缓的开口道:“诸位,我大隋立国至今,所经的一切的战事,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亦不为过。然而我们却在辽东损兵折将,三十多万大军损失了近九成。虽然说,我军是败于天气,但根源还是高句丽、还是高元!我大隋之前因为北有突厥汗国、西有吐谷浑,故而不得不忍下这份耻辱。”
“突厥汗国已经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内战不断,而吐谷浑也被我歼灭了;现在的北方、西方再无战事,我大隋也到雪耻的时候了。只是东/突厥实力尤存,高句丽又山高路远、气候恶劣,圣人这才举棋难定。”
“然而我们的忍让,非但没有换来高元的感激,反而让他不识好歹、咄咄逼人,高元眼见我大隋精锐即将北上突厥,幽州和冀州兵力空虚,于是在辽东陈兵数十万。其目的何在?一是谋我大隋疆土,二是准备趁圣人巡视队伍到达辽东之时,攻击圣人为首的北巡队伍。”
说完开场白,杨集很是平静的说道:“我大隋的风格是不服就干、干完就占,圣人见到高元如此不识趣、如此急着死,也不想再忍了,于是让我们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
杨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在很多时候都能代表皇帝的意志,他说的话,没有一个人怀疑;而他对高句丽的解读、以及对于此战的定位,在座的每个人更是深信不疑,于是大家也跟着稀里湖涂的把战事升级到了灭国的高度。当杨集话音一落,众人大喜过望、激动难当,一起兴高采烈、斗志昂扬的高喊道:“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
“能够打这场战争,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幸运,为什么这么说呢?”杨集目光扫了下方一圈,沉声道:“一是高句丽立国于汉朝,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汉魏晋、还是南北朝都灭不了它,所以这是一个宿世之敌、民族之敌;二是我大隋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北方、是西方,但因为高句丽卡在这儿,所以我大隋无法集中力量向北、向西。要是我们成功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那么功劳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之前的战斗。”
高句丽前几年之所以能够与大隋王朝相安无事,一是因为有契丹、奚族、粟末靺鞨等异族作为缓冲;二是有辽水这条天险。随着这几个势力灭的灭、降的降,两者已经不复存在了。渊子游在杨集率军北伐契丹之时向粟末靺鞨进攻的主要目的,便是夺取辽水东部大地,将大隋势力抵御在辽水西岸。然而渊子游低估了粟末靺鞨的战斗力、抵抗意志,粟末靺鞨的辛苦抵御、步步防御终于迎来了隋军,最终在杨集设计下,数万高句丽军被烧死在了扶余城,即便有人侥幸离开,也纷纷被隋军假扮的“粟末靺鞨军”歼灭干净。而后,杨集更是以粟末靺鞨的名义占领了辽东平原北部,接着又让粟末靺鞨举国降隋,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高句丽慑于大隋之威,加上辽东又准备得不够充分,最终只能敢怒不敢言,承认了大隋收复辽东平原北部的事实。而杨集的底气之一就是有了这片土地之后,大军再也不用打渡过战役。
帐中众人激动得满脸通红,齐齐起身朝着西方行礼,放声高呼:“得遇明君,乃是吾辈武人之幸!”
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等于是将高句丽纳入大隋的版图,世世代代,皆为大隋之国土。而他们这些武将根本没有人能够抵御盖世之功所带来的荣耀!
在军功至上的大隋王朝,开疆拓土可以让每个参战的人都得到褒奖、嘉奖,即便是一名普通士兵都可以完成军功三转,从最低级兵卒变成三转以后的勋官。将士们只要有了勋位,家中一切税赋徭役尽皆减免,而且勋位还可以传袭三代,虽然每传一次便要降一等,可即便如此,亦能轻松获得三代富裕!
士兵尤且能够得到这等重赏,帐中这些顶级将领能够得到的荣耀和实利,可想而知!
至于是否战败,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
大隋只要准备充分,怎么可能会战败?而开皇十九年那场悲剧之所以上演,根子就在毫无准备、仓促出兵。
等到大帐安静下来,杨集对众人说道:“圣人和段文振尚书已经为我们牵制了东/突厥,只要东/突厥不敢动,曾与高句丽一起进犯我大隋边境的黑山靺鞨、咄伯靺鞨、奚族、霫族也不敢妄动,所以高句丽在北方并无外援了。在其南方,我已派人联系百济,让扶余章在我军出击之时,于两国边境陈兵,扰敌军心。”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是愈加欣喜、信心倍增。他们都知道百济集结大军消息一旦传到辽东,高句丽大军势必军心大乱,这也为大隋创下歼敌之机。
杨集瞥了堂兄杨纶一眼,沉声问道:“杨副总管,冀州军能否担任重任?”
“禀大总管!”杨纶行了一礼,介绍道:“末将所带两万冀州军,皆是能征善战之士。其中一万名将士虽然是府兵,可是他们都参与了平定汉王之乱,每个人都拥有实战经验。其个人战斗力、作战意志更是不用担心。”
“却是为何?”杨集作为东路军主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做的,肯定是了解己方士兵的战斗力,这样才能部署到合适的位子之上。
“圣人创立骁果军之时,给了冀州三万名额,这些士兵都参与了当初的选拔,他们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每个人都是以一挡十的悍卒。”杨纶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悍将,自然明白杨集为何这么问,他介绍完冀州军的优势之后,接着把劣势也说了出来:“这两万名将士善于在平原作战,也能打阵地战、攻坚战,但是他们未曾打过山地战。”
杨纶看了杨集一眼,有些无奈的说道:“而高句丽却山高路远、地势险要,只怕……”
“无妨的!”杨集挥了挥手,安慰道:“辽东平原就是平原,只要我们把敌军主力歼灭在此,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末将明白了!”杨纶闻言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跑了一趟,却在战场之上充当看客,如今经杨集这么一说,他放心了。
“辽东郡、漠州郡战事吃紧,今天早上我先后收到李子雄和宇文述的求援信,称是防御压力极大,他们的被高句丽军压制得动弹不得,而高句丽偏师却堂而皇之的入境袭扰。你和李景率领两万冀州军、一万幽州军为前锋,你们用罢早饭、带好干粮,立刻走辽西走廊驰援辽东,吸引高句丽大军。”
说完,杨集又叮嘱道:“你们到了辽东以后,听从李子雄的号令,以熟悉敌情为重,不得冒进。但是高句丽贼子如果犯境,你们和李子雄务必将之歼灭干净。”
杨纶和李景肃然应命:“末将遵命。”
“杨义臣。”杨集杨集点将道。
杨义臣起身施礼:“末将在!”
“我任命你为中路军主将,率三万凉州军和一万骁果军走安乐郡,进入饶乐州待命……”杨集目光看到于仲文,于仲文大喜,刚要起身听命,杨集的目光却又从他身上移开,转到旁边崔弘升的身上:“崔将军听命!”
崔弘升连忙起身行礼道:“末将在!”
“你为中路军副将,全力配合杨将军。”
“末将遵命!”
这时,杨集看了看面露失望之色的于仲文,微笑道:“于将军,你的任务并不轻松,甚至说是最重的。”
于仲文慌忙起身道:“请大总管示下!”
“奚族大酋长奚仲现在很不听话,他虽然依令集结了四万名士兵,但是他始终没有把一兵一卒派到前线;另外四部酋长因为他是饶乐州太守的缘故,不敢不遵他的命令。而你的任务,就是将这支军队给我拿下!”杨集说完,又向阴世师说道:“阴将军,你率麾下一万骁果军全力协助于将军。”
“末将遵命!”阴世师起身应命。
杨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面色凝重的说道:“骁果军成立至今,尚未打过一战,你们别让圣人失望。”
骁果军是皇帝亲卫、亲军,看似十分荣耀,可是除了杨广亲征之外,他们很难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建功立业更是无从谈起;如果阴世师错过这一次战役,极有可能一直在骁果军为将,再也没有升迁机会。而杨集让他跟着于仲文领兵作战,便是私心的体现,他希望这位卫王系大老立下功劳,方便日后提拔任用。
阴世师肃然道:“末将明白!”
于仲文想好了自己的任务所在之后,向杨集拱手询问道:“大总管,奚仲毕竟奚族大酋长,若是他死活不遵命,末将又该如何是好?”
“我大隋不需要不听话的野狼,若是奚仲不听话,联合四部酋长,将他给我杀了!”杨集给于仲文和阴世师安排好任务,又向杨义臣说道:“我让中军路过安乐,前往饶乐州休整,一是隐藏行迹,好让我进行后续行动;二是震慑奚族,方便于将军夺权;所以你们在休整之时,务必全力配合。”
听了此话,杨义臣忍不住建议道:“大总管,依末将之见,干脆直接把奚仲杀了算了,这样既能避免他继续给我们制造麻烦,还能取到杀鸡儆猴之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总管,末将附议!”于仲文亦是说道:“末将和杨将军的兵力加起来,那就是五万名精锐之师了,而奚族的四万大军却是由五个部落组成,要是我们诛杀奚仲,另外四部不可能也不敢与我大隋为敌。”
“我看行!”杨集从善如流的说道:“你们饭后一起北上,就以抗命不遵、图谋不轨、里通敌外的罪名把奚仲及其家小给我宰了,然后找个傀儡当阿会部酋长。之后,你们再去辽东郡黄龙城一带待命。”
杨义臣和于仲文却是无所谓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此事由于将军为主,你务必干脆利落一点,别把奚族搞得大乱!否则,休怪我不客气。”杨集又叮嘱了于仲文一句。
“大总管放心!”于仲文拱手道:“这种小事,末将很擅长。”
“那就好!”杨集点了点头,向于仲文说道:“干完奚仲以后,你负责掌管这支奚族军,对了,郝承渊当初随我北伐契丹,他与那些奚族酋长都认识,我让他从旁协助于你。”
“多谢大总管!”于仲文大喜。
旁边的裴矩听得面如锅底,一个大酋长说杀就杀?这也未免太随意了吧?
不过他也不反对,想着自己什么任务都没有,于是拱手问道:“大总管,那我们呢?我们何时出发?”
“我们和杨善会将军带来一万凉州军士兵当后军。”杨集说道:“处理好幽州后续之事,与薛太守再出发!”
裴矩愣了一下,紧接着问道:“后续之事,指的是义仓大桉?”
“正是!”杨集点头道:“我们做事必须有始有终,不然,如何向幽州百姓交待?”
遇到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主帅,裴矩实在是无奈之极!
早知如此,他就应该像高颎那样,称病不干。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幽州大营位于桑干水东岸,一眼望不见边际。里面的一座座营帐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各营都有偏将率军巡逻,他们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这也是大隋王朝多良将的原因之一,大隋老一辈大帅、大将军都是打了无数场大战的厉害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名将辈出的乱世笑到最后;除了拥有过人的军事才华之外,而且十分重视细节、重视军法,他们知道很多布置和准备看似多余,但是这些多余的东西,却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支大军、改变一支大军的命运,所以哪怕是在国土之内扎营,他们也非常注重细节;如果做得好则重赏、如果做得不好则杀人;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的影响麾下的将领。
时至今日,老一辈将帅用无数人命拼出来的经验教训、严谨作风,已经根深蒂固,并得到大隋王朝整个军事体系继承和发展。
当天清晨的中军大帐之内,杨集正和几名副总管、几十名大将谈话。辽东道行军副总管本来只有杨义臣、于仲文、李景、崔弘升。但是冀州牧、滕王杨纶不甘寂寞,连续向杨广上表,说是自己也想为国效力、为皇族建功。杨广实在是受不了他了,只好封了他一个副总管的头衔,令他率领一万冀州军、一万名府兵助战。杨广未免李子雄和宇文述也缠上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时授予了李子雄、宇文述行军副总管之职。
杨集麾下的副总管从四个变成了七个,而手中的军队也变成了九万人了,其中有四万名凉州军、两万名骁果军、两万名冀州军、一万名幽州府兵。如果再加上李子雄和宇文述部署在辽东郡、漠州郡的士兵,以及靺鞨和奚族的仆从军,东路军的兵力少说也有十四万人。
比起最初所定的,总兵力直接翻了一倍以上。不过这也是正常,只因杨集早在出发之前,就向幽州、冀州下了总动员令。而据杨纶所说,冀州各郡县一听到作战总动员令,青壮们建功立业之心、血脉里的好战因子仿佛复活了一般,纷纷报告参军、纷纷赶去军府报到。这也是杨纶没有兴师动众;若不然,仅仅只是冀州一州,就能拿出四五十万大军。
对于杨纶这话,杨集深信不疑。
冀州不仅是大隋王朝的人口大州,还是六镇子孙的重点居住地;六镇起义当初失败以后,北魏王朝将三十多万名义军和六镇居民南迁冀州,北魏六镇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了,但是他们子孙的强悍之风、好战之风依旧存在。
现在的杨广虽然早已组建了骁果军,可是史上的杨广直到大业九年正月才正式在涿郡“募民为骁果”;人数足有十万人的第一批骁果军,实际以幽州和冀州籍青壮为主体,如果再按照骁果军的选拔标准来看,当时的幽州和冀州,至少有百万青壮报名参军、参与选拔了。到了隋末乱世,河北大地的各路反王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十万、几十万大军。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河北二州乃是大隋王朝兵源最多、兵源质量最好的地方;若是朝廷能够善加使用,完全能够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轻轻松松打到遥远的西方。
杨集当然不是说要占领和实控那么多土地,而是大隋需要的人力资源多了去,大隋完全把他们的财富、人口劫过来为已用。
见人已到齐,杨集缓缓的开口道:“诸位,我大隋立国至今,所经的一切的战事,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亦不为过。然而我们却在辽东损兵折将,三十多万大军损失了近九成。虽然说,我军是败于天气,但根源还是高句丽、还是高元!我大隋之前因为北有突厥汗国、西有吐谷浑,故而不得不忍下这份耻辱。”
“突厥汗国已经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内战不断,而吐谷浑也被我歼灭了;现在的北方、西方再无战事,我大隋也到雪耻的时候了。只是东/突厥实力尤存,高句丽又山高路远、气候恶劣,圣人这才举棋难定。”
“然而我们的忍让,非但没有换来高元的感激,反而让他不识好歹、咄咄逼人,高元眼见我大隋精锐即将北上突厥,幽州和冀州兵力空虚,于是在辽东陈兵数十万。其目的何在?一是谋我大隋疆土,二是准备趁圣人巡视队伍到达辽东之时,攻击圣人为首的北巡队伍。”
说完开场白,杨集很是平静的说道:“我大隋的风格是不服就干、干完就占,圣人见到高元如此不识趣、如此急着死,也不想再忍了,于是让我们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
杨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在很多时候都能代表皇帝的意志,他说的话,没有一个人怀疑;而他对高句丽的解读、以及对于此战的定位,在座的每个人更是深信不疑,于是大家也跟着稀里湖涂的把战事升级到了灭国的高度。当杨集话音一落,众人大喜过望、激动难当,一起兴高采烈、斗志昂扬的高喊道:“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
“能够打这场战争,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幸运,为什么这么说呢?”杨集目光扫了下方一圈,沉声道:“一是高句丽立国于汉朝,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汉魏晋、还是南北朝都灭不了它,所以这是一个宿世之敌、民族之敌;二是我大隋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北方、是西方,但因为高句丽卡在这儿,所以我大隋无法集中力量向北、向西。要是我们成功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那么功劳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之前的战斗。”
高句丽前几年之所以能够与大隋王朝相安无事,一是因为有契丹、奚族、粟末靺鞨等异族作为缓冲;二是有辽水这条天险。随着这几个势力灭的灭、降的降,两者已经不复存在了。渊子游在杨集率军北伐契丹之时向粟末靺鞨进攻的主要目的,便是夺取辽水东部大地,将大隋势力抵御在辽水西岸。然而渊子游低估了粟末靺鞨的战斗力、抵抗意志,粟末靺鞨的辛苦抵御、步步防御终于迎来了隋军,最终在杨集设计下,数万高句丽军被烧死在了扶余城,即便有人侥幸离开,也纷纷被隋军假扮的“粟末靺鞨军”歼灭干净。而后,杨集更是以粟末靺鞨的名义占领了辽东平原北部,接着又让粟末靺鞨举国降隋,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高句丽慑于大隋之威,加上辽东又准备得不够充分,最终只能敢怒不敢言,承认了大隋收复辽东平原北部的事实。而杨集的底气之一就是有了这片土地之后,大军再也不用打渡过战役。
帐中众人激动得满脸通红,齐齐起身朝着西方行礼,放声高呼:“得遇明君,乃是吾辈武人之幸!”
灭其国祚、绝其苗裔、占其疆域等于是将高句丽纳入大隋的版图,世世代代,皆为大隋之国土。而他们这些武将根本没有人能够抵御盖世之功所带来的荣耀!
在军功至上的大隋王朝,开疆拓土可以让每个参战的人都得到褒奖、嘉奖,即便是一名普通士兵都可以完成军功三转,从最低级兵卒变成三转以后的勋官。将士们只要有了勋位,家中一切税赋徭役尽皆减免,而且勋位还可以传袭三代,虽然每传一次便要降一等,可即便如此,亦能轻松获得三代富裕!
士兵尤且能够得到这等重赏,帐中这些顶级将领能够得到的荣耀和实利,可想而知!
至于是否战败,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
大隋只要准备充分,怎么可能会战败?而开皇十九年那场悲剧之所以上演,根子就在毫无准备、仓促出兵。
等到大帐安静下来,杨集对众人说道:“圣人和段文振尚书已经为我们牵制了东/突厥,只要东/突厥不敢动,曾与高句丽一起进犯我大隋边境的黑山靺鞨、咄伯靺鞨、奚族、霫族也不敢妄动,所以高句丽在北方并无外援了。在其南方,我已派人联系百济,让扶余章在我军出击之时,于两国边境陈兵,扰敌军心。”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是愈加欣喜、信心倍增。他们都知道百济集结大军消息一旦传到辽东,高句丽大军势必军心大乱,这也为大隋创下歼敌之机。
杨集瞥了堂兄杨纶一眼,沉声问道:“杨副总管,冀州军能否担任重任?”
“禀大总管!”杨纶行了一礼,介绍道:“末将所带两万冀州军,皆是能征善战之士。其中一万名将士虽然是府兵,可是他们都参与了平定汉王之乱,每个人都拥有实战经验。其个人战斗力、作战意志更是不用担心。”
“却是为何?”杨集作为东路军主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做的,肯定是了解己方士兵的战斗力,这样才能部署到合适的位子之上。
“圣人创立骁果军之时,给了冀州三万名额,这些士兵都参与了当初的选拔,他们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每个人都是以一挡十的悍卒。”杨纶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悍将,自然明白杨集为何这么问,他介绍完冀州军的优势之后,接着把劣势也说了出来:“这两万名将士善于在平原作战,也能打阵地战、攻坚战,但是他们未曾打过山地战。”
杨纶看了杨集一眼,有些无奈的说道:“而高句丽却山高路远、地势险要,只怕……”
“无妨的!”杨集挥了挥手,安慰道:“辽东平原就是平原,只要我们把敌军主力歼灭在此,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末将明白了!”杨纶闻言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跑了一趟,却在战场之上充当看客,如今经杨集这么一说,他放心了。
“辽东郡、漠州郡战事吃紧,今天早上我先后收到李子雄和宇文述的求援信,称是防御压力极大,他们的被高句丽军压制得动弹不得,而高句丽偏师却堂而皇之的入境袭扰。你和李景率领两万冀州军、一万幽州军为前锋,你们用罢早饭、带好干粮,立刻走辽西走廊驰援辽东,吸引高句丽大军。”
说完,杨集又叮嘱道:“你们到了辽东以后,听从李子雄的号令,以熟悉敌情为重,不得冒进。但是高句丽贼子如果犯境,你们和李子雄务必将之歼灭干净。”
杨纶和李景肃然应命:“末将遵命。”
“杨义臣。”杨集杨集点将道。
杨义臣起身施礼:“末将在!”
“我任命你为中路军主将,率三万凉州军和一万骁果军走安乐郡,进入饶乐州待命……”杨集目光看到于仲文,于仲文大喜,刚要起身听命,杨集的目光却又从他身上移开,转到旁边崔弘升的身上:“崔将军听命!”
崔弘升连忙起身行礼道:“末将在!”
“你为中路军副将,全力配合杨将军。”
“末将遵命!”
这时,杨集看了看面露失望之色的于仲文,微笑道:“于将军,你的任务并不轻松,甚至说是最重的。”
于仲文慌忙起身道:“请大总管示下!”
“奚族大酋长奚仲现在很不听话,他虽然依令集结了四万名士兵,但是他始终没有把一兵一卒派到前线;另外四部酋长因为他是饶乐州太守的缘故,不敢不遵他的命令。而你的任务,就是将这支军队给我拿下!”杨集说完,又向阴世师说道:“阴将军,你率麾下一万骁果军全力协助于将军。”
“末将遵命!”阴世师起身应命。
杨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面色凝重的说道:“骁果军成立至今,尚未打过一战,你们别让圣人失望。”
骁果军是皇帝亲卫、亲军,看似十分荣耀,可是除了杨广亲征之外,他们很难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建功立业更是无从谈起;如果阴世师错过这一次战役,极有可能一直在骁果军为将,再也没有升迁机会。而杨集让他跟着于仲文领兵作战,便是私心的体现,他希望这位卫王系大老立下功劳,方便日后提拔任用。
阴世师肃然道:“末将明白!”
于仲文想好了自己的任务所在之后,向杨集拱手询问道:“大总管,奚仲毕竟奚族大酋长,若是他死活不遵命,末将又该如何是好?”
“我大隋不需要不听话的野狼,若是奚仲不听话,联合四部酋长,将他给我杀了!”杨集给于仲文和阴世师安排好任务,又向杨义臣说道:“我让中军路过安乐,前往饶乐州休整,一是隐藏行迹,好让我进行后续行动;二是震慑奚族,方便于将军夺权;所以你们在休整之时,务必全力配合。”
听了此话,杨义臣忍不住建议道:“大总管,依末将之见,干脆直接把奚仲杀了算了,这样既能避免他继续给我们制造麻烦,还能取到杀鸡儆猴之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总管,末将附议!”于仲文亦是说道:“末将和杨将军的兵力加起来,那就是五万名精锐之师了,而奚族的四万大军却是由五个部落组成,要是我们诛杀奚仲,另外四部不可能也不敢与我大隋为敌。”
“我看行!”杨集从善如流的说道:“你们饭后一起北上,就以抗命不遵、图谋不轨、里通敌外的罪名把奚仲及其家小给我宰了,然后找个傀儡当阿会部酋长。之后,你们再去辽东郡黄龙城一带待命。”
杨义臣和于仲文却是无所谓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此事由于将军为主,你务必干脆利落一点,别把奚族搞得大乱!否则,休怪我不客气。”杨集又叮嘱了于仲文一句。
“大总管放心!”于仲文拱手道:“这种小事,末将很擅长。”
“那就好!”杨集点了点头,向于仲文说道:“干完奚仲以后,你负责掌管这支奚族军,对了,郝承渊当初随我北伐契丹,他与那些奚族酋长都认识,我让他从旁协助于你。”
“多谢大总管!”于仲文大喜。
旁边的裴矩听得面如锅底,一个大酋长说杀就杀?这也未免太随意了吧?
不过他也不反对,想着自己什么任务都没有,于是拱手问道:“大总管,那我们呢?我们何时出发?”
“我们和杨善会将军带来一万凉州军士兵当后军。”杨集说道:“处理好幽州后续之事,与薛太守再出发!”
裴矩愣了一下,紧接着问道:“后续之事,指的是义仓大桉?”
“正是!”杨集点头道:“我们做事必须有始有终,不然,如何向幽州百姓交待?”
遇到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主帅,裴矩实在是无奈之极!
早知如此,他就应该像高颎那样,称病不干。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