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这日是杂交水稻收割的日子。
朱厚照率领着南京六部的官员、应天府的官员,以及魏国公徐俌、成国公朱辅等人,前往玻璃大棚,见证这历史时刻。
朱厚照一声令下,大家开始收割杂交水稻。
为了不让朱厚照等人久等,首先收割的就是前期根据长势估算,产量最高的那三块地。
收割完毕之后,经过称重,亩产稻谷竟然高达八石六斗,按照七成的出米率,稻米的产量至少是六石。
众人听了这个结果,都是大为吃惊。
南京户部尚书王轼激动地说道:“殿下。江南的水稻亩产基本上都是两石。苏州府、松江府这些土地肥沃的地方,亩产可以达到三石,极个别能够达到四石。如果都种上殿下发明的杂交水稻,那粮食的产量就得翻番,老百姓就都能吃得上饭了。”
南京兵部尚书秦民悦也说道:“到那时,边关的将士,沿海的卫所再也不会为粮草发愁了。”
南京工部尚书董钺感慨道:“殿下从年前就开始修堤筑坝,为下一步的春耕提供了保障,真是我大明之幸呀。”
南京吏部尚书林瀚建议道:“殿下。此事应立刻上报朝廷。皇上听了,一定会龙颜大悦的。”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
朱厚照也是非常高兴,他原以为产量能够达到四石,就已经不错了。没有想到竟然达到了六石之多。
但是他脑袋还是十分清醒的,说道:“诸位。杂交水稻实验,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接下来我们就在应天府的春耕,全面种植这种杂家水稻。争取秋季那季水稻在其他各府推广。虽然此次杂交水稻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还不能高兴太早。无论是接下来的种植,还是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我们都要按部就班进行,切不可大意。”
众人自然同意朱厚照的看法。
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才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没有粮食,任你有天大的本领,也将是无计可施。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行人又在玻璃大棚参观了一番后,就返回了南京城。
朱厚照进城后,就按照既定计划,打算赶往南京兵仗局。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火器的助力非常大。因此他对火器非常重视。
定都南京后,在南京设立了很多研究、制造火器的机构。工部的军器局,南京内府系统的兵仗局,都是重要的研发、制造火器的机构。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北京也设立了军器局和兵仗局。
但是南京的这些机构仍然得以保留。
对于火器的重要性,来自现代的朱厚照那是非常清楚的。
无论是抵御外敌、清剿内部的匪患、农民起义,还是将来称霸海上,都需要火器这个重要的武器。
因此,加速武器的研制,是摆在朱厚照面前的一件大事。
现在朱厚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对于耗费钱粮巨大的武器研发,自然是能够承受得住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研制火器,朱厚照还在兵仗局建造了一个小型钢材厂。原本兵仗局就有炼铁的地方,再增加一个小型钢材厂简直是易如反掌。
有了材料的支撑,为接下来的研制,提供了坚强保障。
火器无非就是以下几种。一种是火炮、火箭这种远程攻击重武器。另外就是适合单兵使用的火铳、手雷等火器。
朱厚照从军器局、兵仗局抽调精兵强将,分成两组分别研制火炮和火铳。
对于火炮,无非是仿制当时比较先进的佛朗机炮。而火铳则是仿制燧发枪。
在燧发枪出现之前,明军使用的火铳都是火绳枪,也就是火绳点火法。这个火绳点火有许多缺点。在大雨、大风天气,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无法发射。有时候因为尚未瞄准,就产生了误发射。
而燧发枪则是利用弹簧与火石的摩擦点火,从而可以克服大风、大雨等不利天气情况。另外瞄准更加准确。
朱厚照并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直接一步到位,将现代的47、冲锋枪等现代化武器研发出来。
因为以大明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根本就制造不出来现代的武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制造符合当时的佛朗机炮和燧发枪。
即便是佛朗机炮和燧发枪,对于这些长年制造火器的工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炸膛、点火装置、瞄准装置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攻克。
除了大家认真研究、反复试验之外,朱厚照的点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作为来自现代的小说写手,对于武器方面的知识还是掌握了许多的。
朱厚照看了两组的进展,还是十分满意的。他也不给大家设定期限,从而凭空制造压力。
而是让大家努力工作,今早完成设计制造任务。
视察完毕,朱厚照刚出了兵仗局,就见谷大用急匆匆赶过来。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又出事了。
这一次是苏州府出了问题。
原来是苏州府秋粮征收出了问题。弘治十二年苏州府遭受了水灾,导致粮食产量大减。
秋粮的征收迟迟达不到标准。眼看弘治十三年二月的最后期限将至。知府曹凤向各州县下了死命令,务必完成秋粮的征收。
下边的县令为了能够征收足够的秋粮,令衙役强行征收。
昆山县就出现强抢口粮和耕牛的事情。最终导致农户服毒自杀。此事引起百姓极度不满,他们冲击了县衙。
周边的各县百姓听说后,也都纷纷起事,令事情愈演愈烈。
多亏了正在苏州府清查冗员的王鏊出面,向百姓表态,对于今年拖欠的田赋暂不征收,这才使得苏州城及其周边的情况得到缓和,可是最先闹事的昆山县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朱厚照听了,觉得事态有些严重。苏州府作为江南的重镇,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其他州府产生示范效应。到那时,再想摆平此事,就会大费周章。
想到这里,朱厚照当即决定,去苏州府走一趟。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
这日是杂交水稻收割的日子。
朱厚照率领着南京六部的官员、应天府的官员,以及魏国公徐俌、成国公朱辅等人,前往玻璃大棚,见证这历史时刻。
朱厚照一声令下,大家开始收割杂交水稻。
为了不让朱厚照等人久等,首先收割的就是前期根据长势估算,产量最高的那三块地。
收割完毕之后,经过称重,亩产稻谷竟然高达八石六斗,按照七成的出米率,稻米的产量至少是六石。
众人听了这个结果,都是大为吃惊。
南京户部尚书王轼激动地说道:“殿下。江南的水稻亩产基本上都是两石。苏州府、松江府这些土地肥沃的地方,亩产可以达到三石,极个别能够达到四石。如果都种上殿下发明的杂交水稻,那粮食的产量就得翻番,老百姓就都能吃得上饭了。”
南京兵部尚书秦民悦也说道:“到那时,边关的将士,沿海的卫所再也不会为粮草发愁了。”
南京工部尚书董钺感慨道:“殿下从年前就开始修堤筑坝,为下一步的春耕提供了保障,真是我大明之幸呀。”
南京吏部尚书林瀚建议道:“殿下。此事应立刻上报朝廷。皇上听了,一定会龙颜大悦的。”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
朱厚照也是非常高兴,他原以为产量能够达到四石,就已经不错了。没有想到竟然达到了六石之多。
但是他脑袋还是十分清醒的,说道:“诸位。杂交水稻实验,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接下来我们就在应天府的春耕,全面种植这种杂家水稻。争取秋季那季水稻在其他各府推广。虽然此次杂交水稻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还不能高兴太早。无论是接下来的种植,还是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我们都要按部就班进行,切不可大意。”
众人自然同意朱厚照的看法。
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才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没有粮食,任你有天大的本领,也将是无计可施。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行人又在玻璃大棚参观了一番后,就返回了南京城。
朱厚照进城后,就按照既定计划,打算赶往南京兵仗局。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火器的助力非常大。因此他对火器非常重视。
定都南京后,在南京设立了很多研究、制造火器的机构。工部的军器局,南京内府系统的兵仗局,都是重要的研发、制造火器的机构。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北京也设立了军器局和兵仗局。
但是南京的这些机构仍然得以保留。
对于火器的重要性,来自现代的朱厚照那是非常清楚的。
无论是抵御外敌、清剿内部的匪患、农民起义,还是将来称霸海上,都需要火器这个重要的武器。
因此,加速武器的研制,是摆在朱厚照面前的一件大事。
现在朱厚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对于耗费钱粮巨大的武器研发,自然是能够承受得住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研制火器,朱厚照还在兵仗局建造了一个小型钢材厂。原本兵仗局就有炼铁的地方,再增加一个小型钢材厂简直是易如反掌。
有了材料的支撑,为接下来的研制,提供了坚强保障。
火器无非就是以下几种。一种是火炮、火箭这种远程攻击重武器。另外就是适合单兵使用的火铳、手雷等火器。
朱厚照从军器局、兵仗局抽调精兵强将,分成两组分别研制火炮和火铳。
对于火炮,无非是仿制当时比较先进的佛朗机炮。而火铳则是仿制燧发枪。
在燧发枪出现之前,明军使用的火铳都是火绳枪,也就是火绳点火法。这个火绳点火有许多缺点。在大雨、大风天气,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无法发射。有时候因为尚未瞄准,就产生了误发射。
而燧发枪则是利用弹簧与火石的摩擦点火,从而可以克服大风、大雨等不利天气情况。另外瞄准更加准确。
朱厚照并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直接一步到位,将现代的47、冲锋枪等现代化武器研发出来。
因为以大明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根本就制造不出来现代的武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制造符合当时的佛朗机炮和燧发枪。
即便是佛朗机炮和燧发枪,对于这些长年制造火器的工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炸膛、点火装置、瞄准装置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攻克。
除了大家认真研究、反复试验之外,朱厚照的点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作为来自现代的小说写手,对于武器方面的知识还是掌握了许多的。
朱厚照看了两组的进展,还是十分满意的。他也不给大家设定期限,从而凭空制造压力。
而是让大家努力工作,今早完成设计制造任务。
视察完毕,朱厚照刚出了兵仗局,就见谷大用急匆匆赶过来。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又出事了。
这一次是苏州府出了问题。
原来是苏州府秋粮征收出了问题。弘治十二年苏州府遭受了水灾,导致粮食产量大减。
秋粮的征收迟迟达不到标准。眼看弘治十三年二月的最后期限将至。知府曹凤向各州县下了死命令,务必完成秋粮的征收。
下边的县令为了能够征收足够的秋粮,令衙役强行征收。
昆山县就出现强抢口粮和耕牛的事情。最终导致农户服毒自杀。此事引起百姓极度不满,他们冲击了县衙。
周边的各县百姓听说后,也都纷纷起事,令事情愈演愈烈。
多亏了正在苏州府清查冗员的王鏊出面,向百姓表态,对于今年拖欠的田赋暂不征收,这才使得苏州城及其周边的情况得到缓和,可是最先闹事的昆山县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朱厚照听了,觉得事态有些严重。苏州府作为江南的重镇,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其他州府产生示范效应。到那时,再想摆平此事,就会大费周章。
想到这里,朱厚照当即决定,去苏州府走一趟。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