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春天,石井松给自己定下了这一年的目标,第一,击败龙治、韩德所统之汉军,第二,夺取燕都,消灭聂正邦,第三,控制整个赵境,让天下人对他刮目相看。
虽然石井松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这三个目标,但他手底下的人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他们有的开始想家想亲人,有的对战争产生了抗拒心理,还有的陷入了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谁而战?
搞清楚打仗的意义,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明白这个问题。
石井松率领大军返回蒲州城,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他从各地搜刮来到物资全都储存在这里,在今后的一年,他要以此为后盾,逐步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石井松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吓坏了聂正邦,随着王秦从河州回京,汉军开始收缩,距离燕都越来越远。
相比之下,他的燕都就与石井松拉进了距离,危险性大大的提高了。
倘若石井松突然发起对燕都的猛攻,汉军很有可能来不及救援燕都。
想要在这乱世活下去,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王道。
聂正邦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此,他疯狂的招兵买马,积极的操练军队,并提拔一些青年将领。
虽然聂正邦这样做没有错,但只发展军力,而忽略了支撑军力所需的经济力量,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造成整体实力不断衰退。
聂正邦的燕国,所有地盘上的百姓加起来不足五十万,可聂正邦军队数量就达到了十万人,除此之外,他所设朝廷、官府中的官员、小吏就一大把,很多人都是光吃饭不干事的主。
朝廷的负荷极重,聂正邦每天都要为钱、粮等事务忙的焦头烂额,为了解决朝廷的压力,他只有向百姓增加赋税。
如此一来,百姓的压力更重,通常是三个半的燕国人来供养一个半的燕国人。
而这三个半的燕国人中,有两个是妇孺,还有一个是老弱,剩下半个,还可能是病残,因为青壮都被抓去当兵了。
燕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就算石井松不打聂正邦的主意,不出一年,聂正邦就会自己玩死自己。
汉廷方面,对聂正邦的施政自然十分清楚,王秦也曾几次派人提醒聂正邦,要注意民间疾苦,稳中求进。
但聂正邦根本听不进去,他是贵族出身,所思所想,都和王秦这样的贫民有极大的差别。
龙治继续驻守河州,作为韩德的后盾。
韩德统率十五万军队,负责对抗石井松。
鉴于聂正邦穷兵黩武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王秦不断调整大汉的军队政策,不敢给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
在年底前,王秦命马践与户部对大汉境内的人口进行了全面核查,意在禁止买卖人口,尽管朝廷一再三令五申,但民间的一些豪强富户,仍在私底下进行人口交易。
很多人成了黑户,终身都只是豪强富户的私人财产。
这恰恰是王秦所厌恶的,在他看来,凡汉境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岂能由人随意买卖。
旧楚时期的恶习,必须根除,对不遵从朝廷法令的人,一律严惩。
旧楚末期,户部统计各地人口,有一百万户,人口四百万,在楚四世的胡乱操作下,人口锐减至三百万不到,但黑户数量未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且蛮族常年居于深山,不受官府管辖,更不在户部的记录之中。
现在大汉征服蛮族,废除奴隶买卖,消灭四大世家及附属势力,重新登记户籍,人口竟然实现了增长,七省一共一百二十万户,人口四百三十万。
朝廷解救的黑户最少有三十万户,七八十万人。
根据户部的统计结果,王秦清点了各地官府的官吏数量,以及兵力状况。
大汉水军十五万,步兵五十万,其中十万在蜀,五万在赵,十万在河州,十万在京城,十万在鱼腹,五万在广惠。
经过统计,大汉总兵力有六十五万之多,而这还只是用于战争的军队,各地官府的兵丁,零零总总也有十多万。
各地官吏和朝廷官员加起来人数接近两万,这都是需要朝廷养活的。
也就是说,最少有八十万人,不事生产,靠朝廷,靠百姓养活,比例约五比一。
这种情况虽然比聂正邦的燕国要好很多,但在王秦看来,还是太可怕了。
此外,在蜀在赵,大汉还招募了十多万本地人为军,这个数字并没有算上,但他们也需要大汉养活,不能因为不是大汉人而区别对待。
不管战争打不打,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是一个大问题,物资运输方面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
补给八十万的军队,需要多少民夫?
答案是倾国之力。
人口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数量的人口,何以称之为大国?强国?
聂正邦不懂这一点,可王秦却不能不知道。
天下诸国,只要是稍有实力,国内人口数量必然不会太少。
为了不影响百姓们的劳作,王秦命人养了几十万匹马、骡子,用于运输,各地官府组织民众,以接力方式,将一批批物资送往目的地。
这一系列的操作,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差错,相当考验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协调组织能力。
而负责这一切的则是极有运输经验的万一权。
万一权每天都在为筹措物资,运输物资而头疼,他如今被王秦封了个非常响亮的头衔,大司徒,主管所有大汉军队的后勤。
这他娘的就是个苦差事!
干得好,是理所应该。
干的不好,稍有缓迟,就被各部军队骂的狗血淋头。
什么大司徒,就是受气包!
万一权恼恨的想道。
但恨归恨,气归气,还是得咬着牙继续干下去。
否则他失去了价值,王秦一定会给他小鞋穿。
别人不了解王秦,认为他是英明神武、宽宏大量,气度非凡……的君主。
可只有万一权,才自认为最懂王秦。
这是一个有仇必报、心胸狭隘、且十分腹黑的人,有句话叫宁可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在万一权看来,宁可得罪小人,也不要得罪王秦。
为了缓解百姓的压力和负担,凡是不参与战争的军队,一律屯田,以实现自给自足。
聂正邦在燕都外,连日大规模的演练他的十万人马,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威慑石井松,不要打他的主意,否则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同时,他派人直接向王秦求援,并表示,燕国愿永世以大汉为主,这等于是承认大汉为天下霸主。
这是继沙罗之后,第二个向大汉臣服的国家。
王秦对聂正邦的请求,只是一笑而过。
霸主的称号,只是一个虚名。
只有真正一统天下,才算是四海臣服。
聂正邦,王秦还是会救的,目前来说,他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只是,该怎么救?
石井松有三十万大军,硬碰硬,大汉的军队很吃亏。
所以,只有等,等石井松进攻燕都,那才是汉军出手的时候。
只要石井松一发兵攻打燕都,韩德就会立刻进攻蒲州。
蒲州,是石井松现在的立足点,一旦有失,石井松和他的三十万人马,将失去物资补给,就算汉军不收拾他们,他们也会因没粮而的饿死。
汉军的算盘打的响,可石井松也不傻,他知道进攻燕都的弊端。
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按照自己的原先计划,继续实施。
第二,待在蒲州,坐吃山空,而后坐以待毙。
不管那条路,都不好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石井松思索再三,决定下一盘大棋,和韩德、龙治所统汉军来个一决生死,包括燕都的聂正邦,一个都别想逃走。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
虽然石井松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这三个目标,但他手底下的人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他们有的开始想家想亲人,有的对战争产生了抗拒心理,还有的陷入了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谁而战?
搞清楚打仗的意义,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明白这个问题。
石井松率领大军返回蒲州城,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他从各地搜刮来到物资全都储存在这里,在今后的一年,他要以此为后盾,逐步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石井松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吓坏了聂正邦,随着王秦从河州回京,汉军开始收缩,距离燕都越来越远。
相比之下,他的燕都就与石井松拉进了距离,危险性大大的提高了。
倘若石井松突然发起对燕都的猛攻,汉军很有可能来不及救援燕都。
想要在这乱世活下去,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王道。
聂正邦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此,他疯狂的招兵买马,积极的操练军队,并提拔一些青年将领。
虽然聂正邦这样做没有错,但只发展军力,而忽略了支撑军力所需的经济力量,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造成整体实力不断衰退。
聂正邦的燕国,所有地盘上的百姓加起来不足五十万,可聂正邦军队数量就达到了十万人,除此之外,他所设朝廷、官府中的官员、小吏就一大把,很多人都是光吃饭不干事的主。
朝廷的负荷极重,聂正邦每天都要为钱、粮等事务忙的焦头烂额,为了解决朝廷的压力,他只有向百姓增加赋税。
如此一来,百姓的压力更重,通常是三个半的燕国人来供养一个半的燕国人。
而这三个半的燕国人中,有两个是妇孺,还有一个是老弱,剩下半个,还可能是病残,因为青壮都被抓去当兵了。
燕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就算石井松不打聂正邦的主意,不出一年,聂正邦就会自己玩死自己。
汉廷方面,对聂正邦的施政自然十分清楚,王秦也曾几次派人提醒聂正邦,要注意民间疾苦,稳中求进。
但聂正邦根本听不进去,他是贵族出身,所思所想,都和王秦这样的贫民有极大的差别。
龙治继续驻守河州,作为韩德的后盾。
韩德统率十五万军队,负责对抗石井松。
鉴于聂正邦穷兵黩武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王秦不断调整大汉的军队政策,不敢给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
在年底前,王秦命马践与户部对大汉境内的人口进行了全面核查,意在禁止买卖人口,尽管朝廷一再三令五申,但民间的一些豪强富户,仍在私底下进行人口交易。
很多人成了黑户,终身都只是豪强富户的私人财产。
这恰恰是王秦所厌恶的,在他看来,凡汉境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岂能由人随意买卖。
旧楚时期的恶习,必须根除,对不遵从朝廷法令的人,一律严惩。
旧楚末期,户部统计各地人口,有一百万户,人口四百万,在楚四世的胡乱操作下,人口锐减至三百万不到,但黑户数量未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且蛮族常年居于深山,不受官府管辖,更不在户部的记录之中。
现在大汉征服蛮族,废除奴隶买卖,消灭四大世家及附属势力,重新登记户籍,人口竟然实现了增长,七省一共一百二十万户,人口四百三十万。
朝廷解救的黑户最少有三十万户,七八十万人。
根据户部的统计结果,王秦清点了各地官府的官吏数量,以及兵力状况。
大汉水军十五万,步兵五十万,其中十万在蜀,五万在赵,十万在河州,十万在京城,十万在鱼腹,五万在广惠。
经过统计,大汉总兵力有六十五万之多,而这还只是用于战争的军队,各地官府的兵丁,零零总总也有十多万。
各地官吏和朝廷官员加起来人数接近两万,这都是需要朝廷养活的。
也就是说,最少有八十万人,不事生产,靠朝廷,靠百姓养活,比例约五比一。
这种情况虽然比聂正邦的燕国要好很多,但在王秦看来,还是太可怕了。
此外,在蜀在赵,大汉还招募了十多万本地人为军,这个数字并没有算上,但他们也需要大汉养活,不能因为不是大汉人而区别对待。
不管战争打不打,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是一个大问题,物资运输方面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
补给八十万的军队,需要多少民夫?
答案是倾国之力。
人口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数量的人口,何以称之为大国?强国?
聂正邦不懂这一点,可王秦却不能不知道。
天下诸国,只要是稍有实力,国内人口数量必然不会太少。
为了不影响百姓们的劳作,王秦命人养了几十万匹马、骡子,用于运输,各地官府组织民众,以接力方式,将一批批物资送往目的地。
这一系列的操作,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差错,相当考验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协调组织能力。
而负责这一切的则是极有运输经验的万一权。
万一权每天都在为筹措物资,运输物资而头疼,他如今被王秦封了个非常响亮的头衔,大司徒,主管所有大汉军队的后勤。
这他娘的就是个苦差事!
干得好,是理所应该。
干的不好,稍有缓迟,就被各部军队骂的狗血淋头。
什么大司徒,就是受气包!
万一权恼恨的想道。
但恨归恨,气归气,还是得咬着牙继续干下去。
否则他失去了价值,王秦一定会给他小鞋穿。
别人不了解王秦,认为他是英明神武、宽宏大量,气度非凡……的君主。
可只有万一权,才自认为最懂王秦。
这是一个有仇必报、心胸狭隘、且十分腹黑的人,有句话叫宁可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在万一权看来,宁可得罪小人,也不要得罪王秦。
为了缓解百姓的压力和负担,凡是不参与战争的军队,一律屯田,以实现自给自足。
聂正邦在燕都外,连日大规模的演练他的十万人马,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威慑石井松,不要打他的主意,否则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同时,他派人直接向王秦求援,并表示,燕国愿永世以大汉为主,这等于是承认大汉为天下霸主。
这是继沙罗之后,第二个向大汉臣服的国家。
王秦对聂正邦的请求,只是一笑而过。
霸主的称号,只是一个虚名。
只有真正一统天下,才算是四海臣服。
聂正邦,王秦还是会救的,目前来说,他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只是,该怎么救?
石井松有三十万大军,硬碰硬,大汉的军队很吃亏。
所以,只有等,等石井松进攻燕都,那才是汉军出手的时候。
只要石井松一发兵攻打燕都,韩德就会立刻进攻蒲州。
蒲州,是石井松现在的立足点,一旦有失,石井松和他的三十万人马,将失去物资补给,就算汉军不收拾他们,他们也会因没粮而的饿死。
汉军的算盘打的响,可石井松也不傻,他知道进攻燕都的弊端。
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按照自己的原先计划,继续实施。
第二,待在蒲州,坐吃山空,而后坐以待毙。
不管那条路,都不好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石井松思索再三,决定下一盘大棋,和韩德、龙治所统汉军来个一决生死,包括燕都的聂正邦,一个都别想逃走。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