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衢也不打算因为一个暂定的王号反复议论,索性拍板钉钉,号为兖王。毕竟按自己所辖地方州名用以王爵国号,也是常例,并非是杂号王,反正兖王的称谓李天衢想来也是临时性的,等到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是可以领取的。
便如河东李克用为晋王,可是到了他儿子李存勖称帝之时便改国号为唐。关键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爵封唐国公,便已经掌控河东。
而晋地上古有陶唐氏,古称又为唐地。所以按当年诸侯分封各地,以形成后来历朝各代立国号的规矩上,所以李克用父子控制河东,国号自可以在晋、唐之间切换;而取代杨氏南吴的南唐国,开国国君徐知诰恢复李姓,自称是唐廷宗室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乱认祖宗),才宣称国号为唐。手机端 一秒記住笔\趣\阁→.\b\\\\.\\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总而言之,这时候称王而要立国号,还须按规矩来。没打到河北地界去,你就不能自封为赵王、燕王;在江东那边崛起壮大,按理说也都是取吴、越为国号;占据两川,似乎最常见的选择也就只有蜀;若是敢自称秦王,按理也必须要掌控陇右关中一带......
李天衢心说自己所掌控诸处领土,按说称齐王最为合适,结果都是被黄巢、秦宗权给闹得,他们相继自称为大齐国皇帝...只这段时期,再用齐为国号,非但有些不吉利,也难免招致世人非议。
其它几个适用的王号称谓,李天衢思付了一番,也都不太满意。遂暂自号兖王,仍用唐朝年号,如此对外要传达出的讯号是:
我与晋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平起平坐,并且不承认梁贼篡唐的正统性,彼此同心协力,仍旧要与朱温国贼对抗到底。
而且兖王、阎王,听起来似乎也蛮霸气的。反正这年头又没人管谐音梗,起码李天衢听起来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
至于李天衢图谋以后终究要改换的那个国号...则是盘算着如果打下那一块地盘,也就意味自己已经有能力打得朱温元气大伤,己方势力也将凌驾于李克用、杨行密之上,那么更换国号、称帝建元,也就为时不远了。
※※※※※※※※※※※※※※
各处藩镇割据势力,或是自号、或是受封,纷纷称王自雄。而天下诸方势力似乎也能概括为三种类型:臣服于朱温的,与朱温为敌的,以及中立派不愿插手梁国篡唐法理纷争的。
但诸藩之间对持的氛围更为紧张,无论是李天衢、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还是各处国主节度,一方面秣兵历马的备战,一方面却不能忽视治下民生财赋,双管齐下,都是抓紧时间、不遗余力的壮大己方势力。各方君主也都紧盯着接邻的势力动向,深知战事随时都有可能再度打响。
然而朱温篡唐,乃至李天衢等敌对势力自号为王之后。最先打响规模较大的战事,却是杨行密的吴军又灭了一方割据势力。
原来总掌长江以北庐州等几处兵马的田頵,先前与李天衢徐泗方面的友军协同出战,攻占朱温治下宿、濠二州之后,又与地界相邻也并入了由他掌控的军州。然而田頵不止部署军旅戒备西面的梁国,还大肆召募工匠打造巨舰。
而临近田頵统掌的长江北岸船坞,往西面是与杨行密目前井水不犯河水的钟传,东面是结成抗梁联盟的李天衢...除了这两方势力之外,相距也不过数十里远的,便是掌控升州一隅自号武宁节度使的冯弘铎了。
冯弘铎闻之田頵大肆打造战船,几乎能断定就是要针对自己,虽然掌控位于长江以南的领地几乎被杨行密包围,可冯弘铎仗着麾下武宁舟师五万兵卒、战舰千余艘,便自恃楼船之强,便决定先发私人,挥军顺长江南下,气势汹汹的杀向由田頵掌控的长江北隅口岸。
然而自问水战的本事不输当世名将,且麾下水师规模浩大的冯弘铎,却没有料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本事终究抵不过对手。田頵不但善于陆战,亦长于水战,他立即出军迎战,将武宁舟师杀得大败,冯弘铎部众战船四成,只得率领余部向东面溃逃......
最大的倚仗武宁舟师落得场惨败,冯弘铎也很清楚升州也很难再守得住,遂只得沿江再往北去。然而与南隅升州口岸隔江相望的,正是李天衢一方势力所掌控的扬州治下渡口。
而当初李天衢派出口辩之才出类拔萃的李振为使臣,便已曾赶赴升州对冯弘铎拿言语暗示得透彻。李振虽然为人阴毒歹恶,但是让他去当说做舌战争辩,说动目标接受己方主张的本事,的确也是无往而不利,到了这个时候,也已有了成效。
冯弘铎寻思着自己的基业为杨行密麾下大将田頵所夺,心里本来便满是愤懑,就算有机会投到吴国去,一介败将,也是面上无光。而李天衢势力更胜杨行密,先前素来与我军交好,既然也肯善待于我,扬州渡口,又是近在眼前...看来眼下唯一的出路,也就只得去投奔他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冯弘铎统领的武宁舟师虽然败于田頵,可是还保留着两三万名水军,六百多艘战舰、十余艘楼船的规模。临近扬州北岸,冯弘铎立刻亲自乘小舟前往,表说情由,声称如今与麾下部众无路可走,只得前来投从,而请求兖王收容。
结果杨行密那边方才得知田頵有意攻打冯弘铎,而对方意图反杀,结果水战败北的消息。这还没来得及遣使招降呢,冯弘铎便已率领武宁舟师余部停泊在扬州治下船坞,不久后便有李天衢遣使来召请,便乖乖的北上赶往泰宁军,前去参见拜谢。
兖州瑕丘城南,冯弘铎眼见李天衢亲自前来相迎,他便立刻恭身拜道:
“可叹在下不敌田頵那厮,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丢了基业,更如丧家之犬,幸得大王收容,已是万般感激。在下何等何能,怎敢劳烦大王亲至接迎?”
李天衢则笑呵呵的上前搀起冯弘铎,眼见他本来便生得张长脸,此时更是耷拉得老长,瘦长的身子,显露出的肌肤也成古铜之色,看来早年也时常在水上讨生计,久受风吹雨打。而冯弘铎的反应虽然甚是诚惶诚恐,可他眉宇间也满是股愁苦之色。
这倒也是,本来在后世南京地界做得个土皇帝,统掌着数万兵马,水师名声在外,就算地盘小,好歹再当地也是只手遮天,总掌生杀大权的人物。结果被田頵一通暴打,最自信的本事不及对方、最仰仗的本钱遭受挫折,还丢了自己的领地,只得寄人篱下...这事搁谁谁好受?
虽然冯弘铎如今处境落魄,而李天衢已想好如何安顿任用他的方式,遂好声好气的安抚道:
“冯将军休要如此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世将才,也不可因一战而盖棺定论。而将军为田頵所败,那田頵又是吴王麾下大将,孤与吴王结盟共讨梁贼......
虽说将军当初掌管升州,身处险境,这终究难免失守,也只怕难以再从吴王手中索要来领地...但是孤能担保的是,吴王那边也绝不会再为难将军。而孤若有幸能得将军襄助,也必当重用厚待,绝不会有半点怠慢。”
便如河东李克用为晋王,可是到了他儿子李存勖称帝之时便改国号为唐。关键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爵封唐国公,便已经掌控河东。
而晋地上古有陶唐氏,古称又为唐地。所以按当年诸侯分封各地,以形成后来历朝各代立国号的规矩上,所以李克用父子控制河东,国号自可以在晋、唐之间切换;而取代杨氏南吴的南唐国,开国国君徐知诰恢复李姓,自称是唐廷宗室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乱认祖宗),才宣称国号为唐。手机端 一秒記住笔\趣\阁→.\b\\\\.\\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总而言之,这时候称王而要立国号,还须按规矩来。没打到河北地界去,你就不能自封为赵王、燕王;在江东那边崛起壮大,按理说也都是取吴、越为国号;占据两川,似乎最常见的选择也就只有蜀;若是敢自称秦王,按理也必须要掌控陇右关中一带......
李天衢心说自己所掌控诸处领土,按说称齐王最为合适,结果都是被黄巢、秦宗权给闹得,他们相继自称为大齐国皇帝...只这段时期,再用齐为国号,非但有些不吉利,也难免招致世人非议。
其它几个适用的王号称谓,李天衢思付了一番,也都不太满意。遂暂自号兖王,仍用唐朝年号,如此对外要传达出的讯号是:
我与晋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平起平坐,并且不承认梁贼篡唐的正统性,彼此同心协力,仍旧要与朱温国贼对抗到底。
而且兖王、阎王,听起来似乎也蛮霸气的。反正这年头又没人管谐音梗,起码李天衢听起来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
至于李天衢图谋以后终究要改换的那个国号...则是盘算着如果打下那一块地盘,也就意味自己已经有能力打得朱温元气大伤,己方势力也将凌驾于李克用、杨行密之上,那么更换国号、称帝建元,也就为时不远了。
※※※※※※※※※※※※※※
各处藩镇割据势力,或是自号、或是受封,纷纷称王自雄。而天下诸方势力似乎也能概括为三种类型:臣服于朱温的,与朱温为敌的,以及中立派不愿插手梁国篡唐法理纷争的。
但诸藩之间对持的氛围更为紧张,无论是李天衢、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还是各处国主节度,一方面秣兵历马的备战,一方面却不能忽视治下民生财赋,双管齐下,都是抓紧时间、不遗余力的壮大己方势力。各方君主也都紧盯着接邻的势力动向,深知战事随时都有可能再度打响。
然而朱温篡唐,乃至李天衢等敌对势力自号为王之后。最先打响规模较大的战事,却是杨行密的吴军又灭了一方割据势力。
原来总掌长江以北庐州等几处兵马的田頵,先前与李天衢徐泗方面的友军协同出战,攻占朱温治下宿、濠二州之后,又与地界相邻也并入了由他掌控的军州。然而田頵不止部署军旅戒备西面的梁国,还大肆召募工匠打造巨舰。
而临近田頵统掌的长江北岸船坞,往西面是与杨行密目前井水不犯河水的钟传,东面是结成抗梁联盟的李天衢...除了这两方势力之外,相距也不过数十里远的,便是掌控升州一隅自号武宁节度使的冯弘铎了。
冯弘铎闻之田頵大肆打造战船,几乎能断定就是要针对自己,虽然掌控位于长江以南的领地几乎被杨行密包围,可冯弘铎仗着麾下武宁舟师五万兵卒、战舰千余艘,便自恃楼船之强,便决定先发私人,挥军顺长江南下,气势汹汹的杀向由田頵掌控的长江北隅口岸。
然而自问水战的本事不输当世名将,且麾下水师规模浩大的冯弘铎,却没有料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本事终究抵不过对手。田頵不但善于陆战,亦长于水战,他立即出军迎战,将武宁舟师杀得大败,冯弘铎部众战船四成,只得率领余部向东面溃逃......
最大的倚仗武宁舟师落得场惨败,冯弘铎也很清楚升州也很难再守得住,遂只得沿江再往北去。然而与南隅升州口岸隔江相望的,正是李天衢一方势力所掌控的扬州治下渡口。
而当初李天衢派出口辩之才出类拔萃的李振为使臣,便已曾赶赴升州对冯弘铎拿言语暗示得透彻。李振虽然为人阴毒歹恶,但是让他去当说做舌战争辩,说动目标接受己方主张的本事,的确也是无往而不利,到了这个时候,也已有了成效。
冯弘铎寻思着自己的基业为杨行密麾下大将田頵所夺,心里本来便满是愤懑,就算有机会投到吴国去,一介败将,也是面上无光。而李天衢势力更胜杨行密,先前素来与我军交好,既然也肯善待于我,扬州渡口,又是近在眼前...看来眼下唯一的出路,也就只得去投奔他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冯弘铎统领的武宁舟师虽然败于田頵,可是还保留着两三万名水军,六百多艘战舰、十余艘楼船的规模。临近扬州北岸,冯弘铎立刻亲自乘小舟前往,表说情由,声称如今与麾下部众无路可走,只得前来投从,而请求兖王收容。
结果杨行密那边方才得知田頵有意攻打冯弘铎,而对方意图反杀,结果水战败北的消息。这还没来得及遣使招降呢,冯弘铎便已率领武宁舟师余部停泊在扬州治下船坞,不久后便有李天衢遣使来召请,便乖乖的北上赶往泰宁军,前去参见拜谢。
兖州瑕丘城南,冯弘铎眼见李天衢亲自前来相迎,他便立刻恭身拜道:
“可叹在下不敌田頵那厮,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丢了基业,更如丧家之犬,幸得大王收容,已是万般感激。在下何等何能,怎敢劳烦大王亲至接迎?”
李天衢则笑呵呵的上前搀起冯弘铎,眼见他本来便生得张长脸,此时更是耷拉得老长,瘦长的身子,显露出的肌肤也成古铜之色,看来早年也时常在水上讨生计,久受风吹雨打。而冯弘铎的反应虽然甚是诚惶诚恐,可他眉宇间也满是股愁苦之色。
这倒也是,本来在后世南京地界做得个土皇帝,统掌着数万兵马,水师名声在外,就算地盘小,好歹再当地也是只手遮天,总掌生杀大权的人物。结果被田頵一通暴打,最自信的本事不及对方、最仰仗的本钱遭受挫折,还丢了自己的领地,只得寄人篱下...这事搁谁谁好受?
虽然冯弘铎如今处境落魄,而李天衢已想好如何安顿任用他的方式,遂好声好气的安抚道:
“冯将军休要如此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世将才,也不可因一战而盖棺定论。而将军为田頵所败,那田頵又是吴王麾下大将,孤与吴王结盟共讨梁贼......
虽说将军当初掌管升州,身处险境,这终究难免失守,也只怕难以再从吴王手中索要来领地...但是孤能担保的是,吴王那边也绝不会再为难将军。而孤若有幸能得将军襄助,也必当重用厚待,绝不会有半点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