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李明,我可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听说你在辽阳主持工作。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天天从早忙到晚,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安排,还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呢。”
胡伟听了哈哈大笑道:“哈哈……主持一地的工作确实是这样,真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原来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现在不也习惯了。”
李明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在辽阳主持工作的这段时间,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民委会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啊。我宁愿天天泡在军营里和战士们训练,也不愿意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应付那些无休无止的事情。”
“让你去基层主持工作。确实难为你了,可这一步你必须要走啊。”
李明听了笑了笑,胡伟现在确实变了很多,他感慨的道:“是啊,不走也得走啊。”
两人相视一眼后就哈哈大笑着一起走进了辽东管委会。走进大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就剩他们两个没到了。
连忙冲大家抱拳,表示歉意。
高建国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在辽阳。一个在铁岭,没人挑你们的理。赶快坐吧。”
等两人坐下来以后,王和首先发言:“我们刚接到大凌河守备区的电报,一队由大明官员组成的使团,已经抵达大凌河东部沿岸。看来大明王朝已经做出了反应,不知道这一次崇祯派人来的意图是什么?”
他说完又笑着道:“他们见到大凌河守备区的战士,首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到?”
高建国笑道:“他们不会是让我们的战士跪迎天朝使节吧?”
王和哈哈大笑道:“倒是没有让我们的战士跪迎,但是天朝的做派却做得十足。他们来辽东还真是带着崇祯的册封诏书来的,浩浩荡荡的百余人,哈哈……”
旁边的乔海鹏笑骂道:“大明还真是倒驴不倒架,居然跟我们来这一手。他们明知道打不过。却弄来个使团,想用册封的方式,与我们建立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这样面子里子都有了,就是想找个台阶下。现在就看我们给不给他脸了,如果把他们羞辱一番赶回去,大明和我们还是会保持战争状态。”
族事务处的处长吴源道:“其实我们接受大明的橄榄枝也没什么,不就是个名份吗。给他就是了,现在大明就是想要个面子。”
他的话顿时引来了另一名民委会委员的不满:“那你的意思,我们还要年年朝贡呗。大明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想都不要想,我们远东没有一朝灭了大明就不错了,还想让我们做他们的藩属国,真是不知所谓。”
“哼……我就看不惯历代天朝那种纳贡称臣的形式,无非就是想以此宣扬国力,夸饰太平,让中国的君主乃至其治下的本土臣民获得一种强烈的精神满足,沉迷于天下中心的地位。典型的自我陶醉,掩耳盗铃式的愚蠢。
最可笑的就是满清的奴酋乾隆,身上的膻味还没褪尽呢,就敢大言不谗,说什么天朝富有四海真所谓至于海隅日出,罔不率俾者矣!也就是说,海隅日出的普天之下,都必须来朝称臣。结果怎么样,闭关锁国,盲目的自大,最后整个国家差点儿都让让这帮败家子败光了。”另一个委员发表了看法,他也是强烈反对和大明保持这样的关系。
公司办公厅社保处的处长刘志鹏,倒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吴源。他满脸凝重的说道:“大明和我们同文同种,这个时代毕竟是皇权至上的年代,我们也要考虑与大明接触了。如果我们横冲直撞的进入中原,很难令大明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对我们产生归属感。”
刘志鹏的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奇怪的看着他,就连吴源也是满脸鄙夷。
高建国咳嗦了一声,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冷冽了下来。
“明末的那些士大夫阶级都是些什么狗屁玩意儿,他们哪还有一丝士人的风骨,就是一群为了自己利益而拉拢在一起地国家蛀虫。习惯了歌舞升平的士大夫阶层在萎靡的生活中毫无生气,开拓进取之心荡然无存,蜕化成了社会上名副其实的硕鼠。
东林党人为了维护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反对税收,就连明末出现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他们依然顾若罔闻。崇祯连出兵都拿不出银子,可是商业税依然不能正常收缴,他们宁可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灭亡,也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
这帮目光短浅的士大夫集团,在帝国即将崩溃的时候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你还想让他们对我们有归属感,那还是算了吧,他们就算是跪着求我,老子都不鸟他们。
偌大的帝国绝非一个李自成或是一个吴三桂、皇太极之流的人物就可以摧毁的。整个外东北的异族加起来人口也就百余万,而大明光是军队就有百万之众,明朝还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科技、文化、经济发达,即使是当时的欧洲诸国加在一起都会逊色。
大明传统的知识分子已经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腐蚀了骨气,吞噬了正气。最后演变成了一帮国家的蛀虫,生生的把帝国的根基噬咬得千疮百孔。吴三桂那个千古大汉奸,照我看他可真冤死了,弄得好像他不放满清入关,鞑子就进不了中原似的。”
高建国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李明也笑着道:“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有很多,但贪婪的士大夫集团,却绝对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毒瘤,愈演愈烈的党争,误国的清流空谈,毫无廉耻的兼并土地。
可以这么说,明朝的死结,就是这帮士大夫阶层和商人、大地主勾结的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他们借着国家对士人集团的优惠政策,反倒想剥夺国家更多的财政来源,以国家之财养私人之物,可以说明末的士大夫集团之恶,简直是和后金有的一比。
明朝后期的士风,简而言之就是人心不古。反正历史都是文人写的,凡是士大夫阶级不喜的人物,他们都要使用手中的笔杆子,将其写臭打倒。我们以后进入大明,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当然,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数不胜数的文人士大夫风骨。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三杨,李贤等等领衔的贤相良臣;有文武兼备,知行合一的阳明公;有锐意革新的张居正,高拱等等;有“寄语路人休掩鼻, 十万人同心死义,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阎应元。可在明末这样的士大夫太少了。”
高建国和李明相继发言后,其他委员也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委员对大明都不抱有什么希望。就算是支持与大明建立关系的委员,初衷也是为了麻痹大明,为以后入主中原做准备。
王和一直没有发言,等到大家都发表完意见后,他才笑着道:“目前大家的意见已经很明朗了,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未完待续。。)
“还能怎么样,天天从早忙到晚,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安排,还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呢。”
胡伟听了哈哈大笑道:“哈哈……主持一地的工作确实是这样,真不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原来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现在不也习惯了。”
李明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在辽阳主持工作的这段时间,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民委会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啊。我宁愿天天泡在军营里和战士们训练,也不愿意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应付那些无休无止的事情。”
“让你去基层主持工作。确实难为你了,可这一步你必须要走啊。”
李明听了笑了笑,胡伟现在确实变了很多,他感慨的道:“是啊,不走也得走啊。”
两人相视一眼后就哈哈大笑着一起走进了辽东管委会。走进大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就剩他们两个没到了。
连忙冲大家抱拳,表示歉意。
高建国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在辽阳。一个在铁岭,没人挑你们的理。赶快坐吧。”
等两人坐下来以后,王和首先发言:“我们刚接到大凌河守备区的电报,一队由大明官员组成的使团,已经抵达大凌河东部沿岸。看来大明王朝已经做出了反应,不知道这一次崇祯派人来的意图是什么?”
他说完又笑着道:“他们见到大凌河守备区的战士,首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到?”
高建国笑道:“他们不会是让我们的战士跪迎天朝使节吧?”
王和哈哈大笑道:“倒是没有让我们的战士跪迎,但是天朝的做派却做得十足。他们来辽东还真是带着崇祯的册封诏书来的,浩浩荡荡的百余人,哈哈……”
旁边的乔海鹏笑骂道:“大明还真是倒驴不倒架,居然跟我们来这一手。他们明知道打不过。却弄来个使团,想用册封的方式,与我们建立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这样面子里子都有了,就是想找个台阶下。现在就看我们给不给他脸了,如果把他们羞辱一番赶回去,大明和我们还是会保持战争状态。”
族事务处的处长吴源道:“其实我们接受大明的橄榄枝也没什么,不就是个名份吗。给他就是了,现在大明就是想要个面子。”
他的话顿时引来了另一名民委会委员的不满:“那你的意思,我们还要年年朝贡呗。大明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想都不要想,我们远东没有一朝灭了大明就不错了,还想让我们做他们的藩属国,真是不知所谓。”
“哼……我就看不惯历代天朝那种纳贡称臣的形式,无非就是想以此宣扬国力,夸饰太平,让中国的君主乃至其治下的本土臣民获得一种强烈的精神满足,沉迷于天下中心的地位。典型的自我陶醉,掩耳盗铃式的愚蠢。
最可笑的就是满清的奴酋乾隆,身上的膻味还没褪尽呢,就敢大言不谗,说什么天朝富有四海真所谓至于海隅日出,罔不率俾者矣!也就是说,海隅日出的普天之下,都必须来朝称臣。结果怎么样,闭关锁国,盲目的自大,最后整个国家差点儿都让让这帮败家子败光了。”另一个委员发表了看法,他也是强烈反对和大明保持这样的关系。
公司办公厅社保处的处长刘志鹏,倒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吴源。他满脸凝重的说道:“大明和我们同文同种,这个时代毕竟是皇权至上的年代,我们也要考虑与大明接触了。如果我们横冲直撞的进入中原,很难令大明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对我们产生归属感。”
刘志鹏的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奇怪的看着他,就连吴源也是满脸鄙夷。
高建国咳嗦了一声,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冷冽了下来。
“明末的那些士大夫阶级都是些什么狗屁玩意儿,他们哪还有一丝士人的风骨,就是一群为了自己利益而拉拢在一起地国家蛀虫。习惯了歌舞升平的士大夫阶层在萎靡的生活中毫无生气,开拓进取之心荡然无存,蜕化成了社会上名副其实的硕鼠。
东林党人为了维护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反对税收,就连明末出现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他们依然顾若罔闻。崇祯连出兵都拿不出银子,可是商业税依然不能正常收缴,他们宁可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灭亡,也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
这帮目光短浅的士大夫集团,在帝国即将崩溃的时候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你还想让他们对我们有归属感,那还是算了吧,他们就算是跪着求我,老子都不鸟他们。
偌大的帝国绝非一个李自成或是一个吴三桂、皇太极之流的人物就可以摧毁的。整个外东北的异族加起来人口也就百余万,而大明光是军队就有百万之众,明朝还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科技、文化、经济发达,即使是当时的欧洲诸国加在一起都会逊色。
大明传统的知识分子已经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腐蚀了骨气,吞噬了正气。最后演变成了一帮国家的蛀虫,生生的把帝国的根基噬咬得千疮百孔。吴三桂那个千古大汉奸,照我看他可真冤死了,弄得好像他不放满清入关,鞑子就进不了中原似的。”
高建国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李明也笑着道:“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有很多,但贪婪的士大夫集团,却绝对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毒瘤,愈演愈烈的党争,误国的清流空谈,毫无廉耻的兼并土地。
可以这么说,明朝的死结,就是这帮士大夫阶层和商人、大地主勾结的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他们借着国家对士人集团的优惠政策,反倒想剥夺国家更多的财政来源,以国家之财养私人之物,可以说明末的士大夫集团之恶,简直是和后金有的一比。
明朝后期的士风,简而言之就是人心不古。反正历史都是文人写的,凡是士大夫阶级不喜的人物,他们都要使用手中的笔杆子,将其写臭打倒。我们以后进入大明,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当然,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数不胜数的文人士大夫风骨。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三杨,李贤等等领衔的贤相良臣;有文武兼备,知行合一的阳明公;有锐意革新的张居正,高拱等等;有“寄语路人休掩鼻, 十万人同心死义,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阎应元。可在明末这样的士大夫太少了。”
高建国和李明相继发言后,其他委员也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委员对大明都不抱有什么希望。就算是支持与大明建立关系的委员,初衷也是为了麻痹大明,为以后入主中原做准备。
王和一直没有发言,等到大家都发表完意见后,他才笑着道:“目前大家的意见已经很明朗了,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