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会议,只有一个纲领,就是为了人民。”李郸道说道。
“把你们这些懒散的风气都改了,别把自己当个大爷似的。”
“做不好,就滚蛋,做得好也能升官发财。”
“现在各位陈述一下,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不说全部满足各位,但只要合理的,都会置办,同时大家也积极发言,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也要说出来,矫回正道。”
李郸道说完竟然冷场,没有人提意见。
李郸道直接点名:“崔主簿,你先说。”
“城隍二十四司,机构繁冗,责任互相重叠,且造成的开支巨大,但是遇到事情则互相推诿,建议功能相似的合并在一起,改二十四司为八司。”
“自这八司里面,各自一司二副,哪个不行就哪个转副。”
李郸道给了崔主簿一个赞赏的表情:“这个提议就很好。”
“使不得啊!使不得!城隍建制乃是酆都所传,二十四司由来更是久远!”
一提到饭碗,这些人就开始急了:“城隍爷,这可不是过家家,若生出了动荡,谁来负责啊!”
“你这是暗中讽刺本官是个小孩?”李郸道问道:“你是哪个?”
“下官乃是瘟疫司侯价礼。”
“瘟疫归瘟神所管,跟你没关系,这个司可以撤销了,合并入保健司。”
李郸道大手一挥:“还有哪个不同意的,来说说,为啥不同意,给个理由,哈哈,本官也不是独裁者,敬请发言啊!”
刚刚那个瘟疫司的直接傻眼了,怎么说了句话就被撤销合并了啊。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换下一个建议。”
……
接下来李郸道又点名回答问题。
开了两个时辰的会议,一一下达了工作指令,才将这些人给遣散。
背后一片骂声。
李郸道对着八戒道:“我传了你北帝法,你就跟着监察司,做监察之职。”
又对着刘伯钦道:“你带着兵马,带着犬灵,夜晚巡城,守住城门,防止邪祟。”
“我嘞?”汤秋儿道:“府库我看过了,就是一些破烂。”
“你要等天晴时候,给你炼度了,暂时没什么事情。”
汤秋儿道:“那好吧,正好我给郎君你招募了一些山妖野怪,做一支仪仗队伍,这些日子还没调教好,还需要收拾收拾,等着行了,给郎君你整好大威风!”
李郸道问道:“你哪里学的?”
“宫里啊,宫中礼数都是要认全的。”汤秋儿道:“我给郎君你编的正是三等伯的仪仗,这可不能差了。”
李郸道点头:“不错,威严礼仪,最能体现权柄,好叫人信服。”
却是不知道,汤秋儿从哪里扒拉来的山精野怪,母的丑蛤蟆,公的野王八。
吩咐下事情过后,李郸道就感觉到了一权利的好处来了,难怪古人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但是其中权利滋味却是给李郸道更大的责任感,而不是泛滥权利。
写下这段时期要做的事情:
第一补全府库亏空,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一个是督查贪官,一个就是向都城隍哭穷了。
第二就是招募兵马,现在只有八百兵马,按制城隍应该有两千兵马。
第三就是将城内的诸多牛鬼蛇神,该收伏的收伏,该驱逐的驱逐,该斩杀的斩杀。
这三步之后,就是建立新的秩序,维持优良的体系。
最后才是举全城隍兵马,乃至联合其他城隍,行阴兵借道之事,踏平山野妖物,人魔。
将未来目标定下,李郸道就觉得任重而道远了。
第一件事情就难,财务问题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
李郸道问道:“城里最有钱的是哪一户?”
“当属于陈公了。”崔刚道:“就是本地世家之祖,亦为县之三佬,他家自汉时就分支出来,在此定居,香火不断,家中阴库丰厚,之前还是合阳侯爷的座上宾。”
“又是这个老头。”
这个老头为了巴结泾河龙君,将自己的后人给泾河龙君野合,还是请的李郸道帮忙接生,后来才知道接生的是陈祎。
也就是开头那个流血的女尸。
后来还跟佛门掺和在一起,李郸道还总觉得城中小儿失踪跟陈家脱不了关系,可惜一直没有抓到马脚。
太低调了陈家,除了阳世有个陈县尉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当官的一样。
“他家多有钱?”李郸道问道。
“这个就不清楚了。”崔刚道:“县君要去找他要钱吗?”
李郸道点头:“本官上任,应该先拜三老的,除了陈家还有哪两家?”
“还一家就是吴家了,泾阳十人三姓吴,但是这家更加低调,少参加各种鬼神宴会,吴老太君曾经被加封为郡君。”
王爷孙女,皇子孙女,公主孙女,郡主之女必封郡君。同时一些朝廷命官的媳妇也会有诰命,会被封为郡君。
这个吴老太君就是曾经在汉时被册封为郡君。
李郸道问道:“这位郡君性情如何?”
“郡君性情平和,但据说是生前以身殉国,最是刚烈。”崔刚道:“不好作评。”
“最后一家呢?”
“最后一家就是我家崔氏了,我家出自清河崔氏,算是旁支,在此地发展也有四五百载,以前也有官员出仕。”
“没有我李家吗?”李郸道问道。
“这个没有。”崔刚道:“李氏香火起源于天马村,虽然鼎盛,但是不算县望。”
李郸道点头:“这样啊,那行吧,咱们看看包点什么有心意的东西,去拜访拜访咱们本县的县望!”
李郸道问道:“本城隍府有没有其他两家的人?”
“监狱司的陈忏是陈家的人,但是已经下去了。”
“这么说,我还得罪他家了?”
“吴家呢?”
“吴家没有人在城隍司。”崔刚说道:“吴家郡君有关系,都是往京城发展。”
原来不考本地公务员,考首都公务员去了啊。
李郸道点点头:“那最后去吴家,先去陈家。”
李郸道笑道:“多带点人,到时候好搬东西。”
“把你们这些懒散的风气都改了,别把自己当个大爷似的。”
“做不好,就滚蛋,做得好也能升官发财。”
“现在各位陈述一下,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不说全部满足各位,但只要合理的,都会置办,同时大家也积极发言,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也要说出来,矫回正道。”
李郸道说完竟然冷场,没有人提意见。
李郸道直接点名:“崔主簿,你先说。”
“城隍二十四司,机构繁冗,责任互相重叠,且造成的开支巨大,但是遇到事情则互相推诿,建议功能相似的合并在一起,改二十四司为八司。”
“自这八司里面,各自一司二副,哪个不行就哪个转副。”
李郸道给了崔主簿一个赞赏的表情:“这个提议就很好。”
“使不得啊!使不得!城隍建制乃是酆都所传,二十四司由来更是久远!”
一提到饭碗,这些人就开始急了:“城隍爷,这可不是过家家,若生出了动荡,谁来负责啊!”
“你这是暗中讽刺本官是个小孩?”李郸道问道:“你是哪个?”
“下官乃是瘟疫司侯价礼。”
“瘟疫归瘟神所管,跟你没关系,这个司可以撤销了,合并入保健司。”
李郸道大手一挥:“还有哪个不同意的,来说说,为啥不同意,给个理由,哈哈,本官也不是独裁者,敬请发言啊!”
刚刚那个瘟疫司的直接傻眼了,怎么说了句话就被撤销合并了啊。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换下一个建议。”
……
接下来李郸道又点名回答问题。
开了两个时辰的会议,一一下达了工作指令,才将这些人给遣散。
背后一片骂声。
李郸道对着八戒道:“我传了你北帝法,你就跟着监察司,做监察之职。”
又对着刘伯钦道:“你带着兵马,带着犬灵,夜晚巡城,守住城门,防止邪祟。”
“我嘞?”汤秋儿道:“府库我看过了,就是一些破烂。”
“你要等天晴时候,给你炼度了,暂时没什么事情。”
汤秋儿道:“那好吧,正好我给郎君你招募了一些山妖野怪,做一支仪仗队伍,这些日子还没调教好,还需要收拾收拾,等着行了,给郎君你整好大威风!”
李郸道问道:“你哪里学的?”
“宫里啊,宫中礼数都是要认全的。”汤秋儿道:“我给郎君你编的正是三等伯的仪仗,这可不能差了。”
李郸道点头:“不错,威严礼仪,最能体现权柄,好叫人信服。”
却是不知道,汤秋儿从哪里扒拉来的山精野怪,母的丑蛤蟆,公的野王八。
吩咐下事情过后,李郸道就感觉到了一权利的好处来了,难怪古人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但是其中权利滋味却是给李郸道更大的责任感,而不是泛滥权利。
写下这段时期要做的事情:
第一补全府库亏空,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一个是督查贪官,一个就是向都城隍哭穷了。
第二就是招募兵马,现在只有八百兵马,按制城隍应该有两千兵马。
第三就是将城内的诸多牛鬼蛇神,该收伏的收伏,该驱逐的驱逐,该斩杀的斩杀。
这三步之后,就是建立新的秩序,维持优良的体系。
最后才是举全城隍兵马,乃至联合其他城隍,行阴兵借道之事,踏平山野妖物,人魔。
将未来目标定下,李郸道就觉得任重而道远了。
第一件事情就难,财务问题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
李郸道问道:“城里最有钱的是哪一户?”
“当属于陈公了。”崔刚道:“就是本地世家之祖,亦为县之三佬,他家自汉时就分支出来,在此定居,香火不断,家中阴库丰厚,之前还是合阳侯爷的座上宾。”
“又是这个老头。”
这个老头为了巴结泾河龙君,将自己的后人给泾河龙君野合,还是请的李郸道帮忙接生,后来才知道接生的是陈祎。
也就是开头那个流血的女尸。
后来还跟佛门掺和在一起,李郸道还总觉得城中小儿失踪跟陈家脱不了关系,可惜一直没有抓到马脚。
太低调了陈家,除了阳世有个陈县尉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当官的一样。
“他家多有钱?”李郸道问道。
“这个就不清楚了。”崔刚道:“县君要去找他要钱吗?”
李郸道点头:“本官上任,应该先拜三老的,除了陈家还有哪两家?”
“还一家就是吴家了,泾阳十人三姓吴,但是这家更加低调,少参加各种鬼神宴会,吴老太君曾经被加封为郡君。”
王爷孙女,皇子孙女,公主孙女,郡主之女必封郡君。同时一些朝廷命官的媳妇也会有诰命,会被封为郡君。
这个吴老太君就是曾经在汉时被册封为郡君。
李郸道问道:“这位郡君性情如何?”
“郡君性情平和,但据说是生前以身殉国,最是刚烈。”崔刚道:“不好作评。”
“最后一家呢?”
“最后一家就是我家崔氏了,我家出自清河崔氏,算是旁支,在此地发展也有四五百载,以前也有官员出仕。”
“没有我李家吗?”李郸道问道。
“这个没有。”崔刚道:“李氏香火起源于天马村,虽然鼎盛,但是不算县望。”
李郸道点头:“这样啊,那行吧,咱们看看包点什么有心意的东西,去拜访拜访咱们本县的县望!”
李郸道问道:“本城隍府有没有其他两家的人?”
“监狱司的陈忏是陈家的人,但是已经下去了。”
“这么说,我还得罪他家了?”
“吴家呢?”
“吴家没有人在城隍司。”崔刚说道:“吴家郡君有关系,都是往京城发展。”
原来不考本地公务员,考首都公务员去了啊。
李郸道点点头:“那最后去吴家,先去陈家。”
李郸道笑道:“多带点人,到时候好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