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王荡与姬月订立婚约之时,以齐相田文发起,齐国主导的合纵抗秦之倡议,再一次搅动天下风云。
田文自回到临淄后,极度仇恨秦国,又听得苏秦的“秦国威胁论”,深以为然,故而屡屡在齐王田辟疆的面前,说秦国的坏话,由是“齐欲服天下,必弱霸秦”!
于是田辟疆采纳了田文的谏言,纷纷遣使列国,请其加入伐秦之盟军。
诸如燕、宋、韩等国,田辟疆只是派遣了一般的说,但是对于楚、魏,这两个作为秦国的盟友的国家,田辟疆把这个重托交给苏秦与田文,要求务必马到成功,说服楚王和魏王。
楚国郢都,楚王宫。
“宣,齐国使者苏秦上殿!”
随着陛台一侧的内侍的一声宣号,苏秦与其副使都亦步亦趋的进入大殿。
当着楚国君臣的面,在他们锐利以及审视的目光当中,苏秦一点都不怯场,反而昂首挺胸,跟斗胜的公鸡一般,趾高气昂的来到大殿的中央。
“外臣苏秦,见过楚王!楚王万年!”
一见到楚王熊槐,苏秦便长长的躬身作了一揖,并不大礼参拜。
“苏子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谢楚王!”
等到苏秦坐下,楚王熊槐又笑吟吟地道:“苏子,不知你是齐国的使者,还是燕国的使者?”
群臣顿时哄堂大笑。
苏秦则是淡淡的回答道:“敝臣自然是齐使。”
“苏子为燕相,却充当齐国的使者,不知燕王知道了,作何感想?”
“敝臣虽是燕相,也为齐国卿,拿着齐王的俸禄。正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敝臣此来,正是为分齐王与楚王之忧的。”
“忧在何处?”熊槐眯着眼睛道。
“齐楚之忧,在于西隅。”
“秦国?”
“正是!”
“哈哈哈哈!”楚王熊槐不屑的大笑道:“苏子所言大谬!楚国之忧,何以为秦?若是秦国嬴驷当权之时,楚秦交恶,水火不容,或以为忧,然则自秦王嬴荡即位以来,两国多有来往,秦王更是频频示好于楚,互为联姻之国,苏子所言之忧,忧从何来?”推荐阅读../../
苏秦垂手道:“敝臣一言,请楚王静听。秦与楚,两国孰强孰弱?”
“这……”楚王熊槐迟疑了一下,又道:“楚秦皆为霸主大国,强弱之别,真不好说。苏子的这个问题,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真如此?”
苏秦摇摇头道:“楚王,依敝臣之见,秦略胜于楚。”
“苏秦,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当着寡人与楚国群臣的面,褒秦贬楚,你就不怕寡人将你轰出去?”楚王熊槐笑道。
“敝臣说的是事实。论疆土之广袤,秦楚两国不相上下,论土地之肥沃,秦有关中、巴蜀之几千里沃土,适宜耕种,而楚国的产粮之地犬牙交错,不一而足。论甲士之众,秦楚两国看似并无多大差异,但秦王能征召到的兵源,绝对比楚王你能征召到的兵源多的多。”
苏秦掷地有声的道:“而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秦楚两国之间的凝聚力天差地别!楚国封君遍地,封君都有自己的赋税、私兵,主政一方,秦国虽也有封君,但只限于一地,封君可就食于封地,私兵甚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秦楚两国之别,还不足以证明秦胜于楚吗?”
闻言,楚王熊槐的脸色跟抹了黑炭一般,黑不溜秋的。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苏秦说的的确有道理。
但是苏秦这么一说,顿时引起朝堂上的楚国大臣的不满。
公子子兰出列道:“大王!苏秦狂悖!无礼!为一外臣,竟敢妄议吾楚国朝政!臣请将苏秦逐出楚国,以儆效尤!”
“子兰公子所言极是!”靳尚亦是怒道:“似苏秦此等诡辩之徒,不过危言耸听而已!其挑拨大王与各地封君的关心,其心可诛!臣请将苏秦杖责三十,逐出楚国!”
“臣附议!”
“臣附议!……”群臣纷纷站出来附议。
唯一能保持沉默的,就是屈原、昭鱼、景翠等国之重臣。
苏秦说的这番话,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
在楚国的朝堂上,大臣们不说个个是封君,但都有着自己的封地与食邑,身份显赫,能在自己的封地呼风唤雨的那一种,他们跟地方上的封君,也有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关系。
吴起、屈原在楚国的变法为何这般困难?
盖因老世族的阻挠,而老世族多半都与各地的封君串通一气!
但熊槐并不理睬上蹿下跳的楚国群臣,而是将目光放到苏秦的身上,淡淡的道:“苏秦,你还有何话可说?”
“楚王,苏秦是奉齐王之命,前来同楚国缔结合纵伐秦之盟的。仅以言语,就驱逐一国使者,这不是楚国的待之道吧?”
一听这话,熊槐顿时冲着陛台之下的群臣呵斥了一声:“都稍安勿躁!”
群臣为之一肃。
“苏子,请讲。”
“楚王,敝臣曾入秦一年多,虽不得已故秦惠文王之用,也能了解一些秦国的风土人情,勘其国势。秦国,自穆公以来没落百余年,四世乱政,一度被魏国逼到亡国的边缘,幸而献公回国主政,将秦国从泥沼中拉了出来。随后孝公以‘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重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秦国乃强!”
“至惠文王,更是始称王,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横扫义渠,吞并巴蜀,将秦国的版图扩大一倍不止。而今之秦王嬴荡,更是灭亡义渠,东出崤函,夺宜阳,下三川,兵临二周!”
苏秦肃容道:“秦国代代出雄主!且历代秦国君王,莫不以东出逐鹿中原为己任。这难道不可怕吗?”
熊槐摇头道:“秦国东出便东出,与我楚国何干?”
“楚王此言差矣。秦国东出,首当其冲的就是三晋,看似与楚国并无利害干系,但是长此以往,此消彼长,若是三晋都挡不住秦人的战车,则楚何如?齐王高义,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本无多大干系,而楚国呢?秦楚两国是为邻居,一衣带水,秦若东出,楚国岂能作壁上观?”
顿了顿,苏秦又道:“秦楚相邻数百年,彼此攻伐数百年,各有胜负,可是自几年前的丹阳、蓝田之战来看,楚军实在逊色于秦军不少,非是一点半点的。”
“苏子何出此言?”
“楚倾国之兵,尚且敌不过秦国半数之兵,可能连半数都不到,这难道不能说明秦楚两军的巨大差异吗?”
“苏子所言大谬!”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田文自回到临淄后,极度仇恨秦国,又听得苏秦的“秦国威胁论”,深以为然,故而屡屡在齐王田辟疆的面前,说秦国的坏话,由是“齐欲服天下,必弱霸秦”!
于是田辟疆采纳了田文的谏言,纷纷遣使列国,请其加入伐秦之盟军。
诸如燕、宋、韩等国,田辟疆只是派遣了一般的说,但是对于楚、魏,这两个作为秦国的盟友的国家,田辟疆把这个重托交给苏秦与田文,要求务必马到成功,说服楚王和魏王。
楚国郢都,楚王宫。
“宣,齐国使者苏秦上殿!”
随着陛台一侧的内侍的一声宣号,苏秦与其副使都亦步亦趋的进入大殿。
当着楚国君臣的面,在他们锐利以及审视的目光当中,苏秦一点都不怯场,反而昂首挺胸,跟斗胜的公鸡一般,趾高气昂的来到大殿的中央。
“外臣苏秦,见过楚王!楚王万年!”
一见到楚王熊槐,苏秦便长长的躬身作了一揖,并不大礼参拜。
“苏子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谢楚王!”
等到苏秦坐下,楚王熊槐又笑吟吟地道:“苏子,不知你是齐国的使者,还是燕国的使者?”
群臣顿时哄堂大笑。
苏秦则是淡淡的回答道:“敝臣自然是齐使。”
“苏子为燕相,却充当齐国的使者,不知燕王知道了,作何感想?”
“敝臣虽是燕相,也为齐国卿,拿着齐王的俸禄。正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敝臣此来,正是为分齐王与楚王之忧的。”
“忧在何处?”熊槐眯着眼睛道。
“齐楚之忧,在于西隅。”
“秦国?”
“正是!”
“哈哈哈哈!”楚王熊槐不屑的大笑道:“苏子所言大谬!楚国之忧,何以为秦?若是秦国嬴驷当权之时,楚秦交恶,水火不容,或以为忧,然则自秦王嬴荡即位以来,两国多有来往,秦王更是频频示好于楚,互为联姻之国,苏子所言之忧,忧从何来?”推荐阅读../../
苏秦垂手道:“敝臣一言,请楚王静听。秦与楚,两国孰强孰弱?”
“这……”楚王熊槐迟疑了一下,又道:“楚秦皆为霸主大国,强弱之别,真不好说。苏子的这个问题,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真如此?”
苏秦摇摇头道:“楚王,依敝臣之见,秦略胜于楚。”
“苏秦,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当着寡人与楚国群臣的面,褒秦贬楚,你就不怕寡人将你轰出去?”楚王熊槐笑道。
“敝臣说的是事实。论疆土之广袤,秦楚两国不相上下,论土地之肥沃,秦有关中、巴蜀之几千里沃土,适宜耕种,而楚国的产粮之地犬牙交错,不一而足。论甲士之众,秦楚两国看似并无多大差异,但秦王能征召到的兵源,绝对比楚王你能征召到的兵源多的多。”
苏秦掷地有声的道:“而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秦楚两国之间的凝聚力天差地别!楚国封君遍地,封君都有自己的赋税、私兵,主政一方,秦国虽也有封君,但只限于一地,封君可就食于封地,私兵甚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秦楚两国之别,还不足以证明秦胜于楚吗?”
闻言,楚王熊槐的脸色跟抹了黑炭一般,黑不溜秋的。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苏秦说的的确有道理。
但是苏秦这么一说,顿时引起朝堂上的楚国大臣的不满。
公子子兰出列道:“大王!苏秦狂悖!无礼!为一外臣,竟敢妄议吾楚国朝政!臣请将苏秦逐出楚国,以儆效尤!”
“子兰公子所言极是!”靳尚亦是怒道:“似苏秦此等诡辩之徒,不过危言耸听而已!其挑拨大王与各地封君的关心,其心可诛!臣请将苏秦杖责三十,逐出楚国!”
“臣附议!”
“臣附议!……”群臣纷纷站出来附议。
唯一能保持沉默的,就是屈原、昭鱼、景翠等国之重臣。
苏秦说的这番话,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
在楚国的朝堂上,大臣们不说个个是封君,但都有着自己的封地与食邑,身份显赫,能在自己的封地呼风唤雨的那一种,他们跟地方上的封君,也有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关系。
吴起、屈原在楚国的变法为何这般困难?
盖因老世族的阻挠,而老世族多半都与各地的封君串通一气!
但熊槐并不理睬上蹿下跳的楚国群臣,而是将目光放到苏秦的身上,淡淡的道:“苏秦,你还有何话可说?”
“楚王,苏秦是奉齐王之命,前来同楚国缔结合纵伐秦之盟的。仅以言语,就驱逐一国使者,这不是楚国的待之道吧?”
一听这话,熊槐顿时冲着陛台之下的群臣呵斥了一声:“都稍安勿躁!”
群臣为之一肃。
“苏子,请讲。”
“楚王,敝臣曾入秦一年多,虽不得已故秦惠文王之用,也能了解一些秦国的风土人情,勘其国势。秦国,自穆公以来没落百余年,四世乱政,一度被魏国逼到亡国的边缘,幸而献公回国主政,将秦国从泥沼中拉了出来。随后孝公以‘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重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秦国乃强!”
“至惠文王,更是始称王,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横扫义渠,吞并巴蜀,将秦国的版图扩大一倍不止。而今之秦王嬴荡,更是灭亡义渠,东出崤函,夺宜阳,下三川,兵临二周!”
苏秦肃容道:“秦国代代出雄主!且历代秦国君王,莫不以东出逐鹿中原为己任。这难道不可怕吗?”
熊槐摇头道:“秦国东出便东出,与我楚国何干?”
“楚王此言差矣。秦国东出,首当其冲的就是三晋,看似与楚国并无利害干系,但是长此以往,此消彼长,若是三晋都挡不住秦人的战车,则楚何如?齐王高义,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本无多大干系,而楚国呢?秦楚两国是为邻居,一衣带水,秦若东出,楚国岂能作壁上观?”
顿了顿,苏秦又道:“秦楚相邻数百年,彼此攻伐数百年,各有胜负,可是自几年前的丹阳、蓝田之战来看,楚军实在逊色于秦军不少,非是一点半点的。”
“苏子何出此言?”
“楚倾国之兵,尚且敌不过秦国半数之兵,可能连半数都不到,这难道不能说明秦楚两军的巨大差异吗?”
“苏子所言大谬!”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