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高颎被宇文化及诬陷是出自圣意?”李靖旁观者清,早就看出了此事非比寻常,他此时听了苏游的猜测,也不由得为自己的想法大吃一惊。
“**不离十,这里的水太深了。”苏游点了点头,他没有把潜台词说出来,但再起步后脚步明显比刚才慢了许多,不过,他们还是很快赶上了苏威和萧琮。
“苏公,国舅!”两人急行了几步,便高声喊了起来。
“你们这是?”苏威回过头来,他虽是老眼昏花,但借着十五的月亮,还是认出了两人。
“陛下临走时还说了一句话,‘胆敢为其求情者,一律视为同党。’”苏游喘着粗气,第一时间把最重要的欣喜传递给他们。
“什么?”苏威有些不可置信地低呼了一声,他当然不是怀疑苏游消息的真假,而是想不到杨广竟然把高颎的最后一条生路都堵住了,这也足能证明杨广杀高颎的决心,但这也让苏威下了更大的决心为其求情。
李靖点了点头,证明苏游此言不虚;萧琮则摇了摇头,现在又何尝不是他考虑进退之时?
“老夫知道了,多谢提醒。”苏威一闪而逝的惊诧后,很快恢复了冷静,随即又淡淡地向苏游和李靖道,“你们还是回去吧。”
“高公被宇文化及诬陷,如果被陛下错杀的话,岂不令百官寒心?我们虽是人微言轻,也愿为营救高公出一份力。”面对苏威的好心,苏游虽是有心退走,却还是心口不一地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无畏。
李靖听着苏游虚与委蛇的表白,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却无比郁闷地想,“这便是官场。”
“见机行事吧,走。”萧琮不置可否,看了苏游李靖一眼后,随即转身往杨广的行宫**城而去。
苏威立刻明白了萧琮的意思,如果此时众人商议好了去见杨广,难免就此坐实了杨广对高颎结党的猜测,但如果他们是不约而同为他奔走的话,只能说明高颎深得人心;但他们无论是一心一意,还是不约而同都是要注定失望的。
“陛下尚未回来?那他一定是迫不及待了。”萧琮失望地摇了摇头,他当然猜到了杨广现在何处。
苏威听说杨广尚未回**城时,也早就猜到了杨广一定是召集大理寺的主要官员对高颎进行了突审,那么现在他们两人前去求情显然已经晚了,他们两人的力量又如何抗衡杨广和大理寺呢?
“结党营私,诽谤朝政,也不至于就地正法,明天吧!”苏威此时终于想起了自己结党营私的过往,但他虽是自我安慰,却也了解杨广与杨坚的不同。
“那明天见吧。”苏游也知今夜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于是点了点头。
尽管他们都不明言明天将会如何,但他们都知明日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天,这也是当皇帝乱命时朝臣们一致的默契。
“高颎可惜了。”待苏威和萧琮各自离去,苏游不禁叹了口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杨广欲杀高颎的决心,他们虽然不会放弃努力营救,但结果照样是徒劳的。
“也许,有一个人还可以救他。”李靖当然明白苏游话中的意思,对于高颎的性命他原本并不放在心上,但既然已经开始为高颎奔走,他总是会设想一切可能的。
“你是说殿下?但他为何要救他?”苏游当然也知李靖所指的是杨瑓,但苏游对杨瑓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此时此刻,杨瑓为什么要顶着结党的罪名去救高颎?即便真的救了高颎,他又能得到什么?
“就是因为他什么都得不到,还要因此失去一些东西,他才更有可能去救他。祸兮福所倚,想要一飞冲天,他就得先置之死地。”李靖笃定地说道,他相信苏游能够理解他的意思,但这显然不是重点。
重点是,齐王是否能够理解他的想法,齐王是否能够接受他的意见?
“那以后对付宇文家的重任就要落到你我身上了。”苏游从来不是一个好的棋手,但走一不看三步这种基本素质还是早就知道的,如今的布局中横亘着宇文家这座大山,若是不能把他们搬走,心中总是不舒服的。
“在对付宇文家这个问题上,至少李家会是我们天生的盟友。”李靖摇了摇头,他所说的李家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指李浑家。
“让齐王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多怪我那愚蠢的仁慈,啊,对了,你说宇文化及构陷高颎宇文弼等人,是否原本就是为了对付齐王的?只是因为你我在场,阴差阳错地破坏了他的诡计?”苏游顺着李靖的话,一下又想到了杨瑓吩咐自己去追查宇文化家走私的事。
苏游在那件事上虽然杀了四五百假扮马贼的突厥人,但这于事无补,齐王交给他的任务可谓惨败,但齐王却从未因此而责怪自己。
将心比心,他苏游难道不应该为杨瑓的信任再做些除了自我批评以外的事吗?
“可能性很大,有了这猜测,或许殿下会更容易做出自己的决定。”李靖显然早就有了这想法,所以他对苏游的推测也并不感觉奇怪。
“那这事就拜托药师了。”苏游停下脚步,转身对李靖笑道。
“齐王平易近人,却毫无主见,是个能与之共欢乐却不可共患难的主,况且他身边的小人太多了,横波能果决地离开他,实为大智。”李靖不置可否,却东拉西扯地谈到了齐王的为人。
“药师也是聪明人。”苏游自然听得懂李靖话中之意,李靖想表达的是,他此刻一心一意帮助齐王,绝不是想因此而上位。
“但愿明日是个好天气。”李靖一拱手,径直往齐王帐中走去。
“但愿吧。”苏游点了点头,用微不可闻的声音祈祷了一句,随即默默走向自己的帐篷。
明日很快变成了今日,天气也尽如李靖和苏游所愿,可谓碧空万里,风和日丽,但**城中端坐于龙案之后的杨广却是一脸的阴霾。
“各位爱卿联袂而来,莫非是为高颎宇文弼等人说情?”杨广明知故问地哼了一声,随即冷眼望向这些一大早就在**城下站了半天的朝廷重臣。
萧琮和苏威之后,有与之最近的宇文述,有身患重病的长孙晟,有拄着拐杖的牛弘,还有李浑杨义臣裴蕴杨玄感以及元寿卫文升等人,他们未必都是真心实意地为高颎求情而来,但他们总算来了,一如杨广早就预料的一样。
“陛下三思啊,高颎宇文弼等人虽言语犯上,但他们赤城一片,为了陛下的大业焦虑这才口不择言的,望陛下看在他们昔日的功劳上,饶他们一命。”苏威当先站了出来,一个时辰前他便已听说高颎的罪名已经成立了,此时他的心境与昨晚又是不同。
“他们有功之时,难道朝廷没赏?将功折罪是谁家的道理?他高颎躺在功劳簿上恃宠而骄,难道朕就是好欺负的?”苏威话音才落,杨广已经堵了一句回去。
论及才思敏捷,此时**城上又有谁比得上这大隋之主?
“陛下三思啊,高颎他们私议朝政,也是为了向陛下劝谏,陛下若是就此杀了他们,难免被人指责为妄杀谏臣,以后只怕是……只怕是……”萧琮看着苏威吃瘪,理所当然地站了出来,他没有把话说全,但话中的担忧之意令在座的人无不感同身受。
“三思!三思!断章取义的竖儒耳。若昨晚朕便狠心杀了他,哪有这么多事?”杨广听完萧琮的劝,竟忍不住狂笑了起来,对“三思”两字,他早就写过相关的文章拨乱反正了,所以听到苏威和萧琮都用这词,竟忍不住有些抓狂。
“三思后行”出自《论语》,但原文却是这样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由此可见,孔子是反对三思的,但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却往往断章取义,这又怎么不令杨广出语讥讽?
果然还是在专业上打败敌人来得直接,杨广引经据典欺负完苏威和萧琮后,众人顿时进退失据,不知如何开口了。
“朕要北巡,要修长城,难道图的是个人享乐?诸位爱卿啊,宁使朕背杀臣之名,勿让朕做误国之事啊。”杨广见众人一时失声,顿时感受到了失去对手的寂寞,他平静地再次扫视了眼前的重臣,随即语重心长地表白自己的心思。
如果苏游在此,一定以为杨广是与曹孟德自比了,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便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这显然并非真正的历史,历史上曹操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难道只有我对不起别人,就没有别人对不起我?”
也正因此,杨广狂语一出,众臣此时更是不知如何开口才好了。
皇帝一怒,伏尸百万啊,众人中除了苏威等少数几个诚心要救高颎之外,其他都是来打酱油的,此时他们看见杨广怒意高涨,谁还敢出言触这个霉头?
“高颎有你们这些为他们奔走相告的同僚,死亦该瞑目了,朕自也看在眼里;但朕意已决,都退下去吧,为此丢了官职性命,不值当的。”
杨广用强硬的姿态震慑住他们,自然还要给他们台阶让他们退散,因为这榆林郡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外邦首领和各国使节,所谓家丑不外扬,若是这事闹出去,自己也没什么面子。
众人纷纷后退,唯苏威一人岿然不动,如果没有杨广最后的台阶或许他会知难而退了,但杨广最后那句话何其诛心?——难道他们为高颎奔走只是为了尽同僚之情?难道他们为高颎求情只是为了做做样子?
不!不能够。
“**不离十,这里的水太深了。”苏游点了点头,他没有把潜台词说出来,但再起步后脚步明显比刚才慢了许多,不过,他们还是很快赶上了苏威和萧琮。
“苏公,国舅!”两人急行了几步,便高声喊了起来。
“你们这是?”苏威回过头来,他虽是老眼昏花,但借着十五的月亮,还是认出了两人。
“陛下临走时还说了一句话,‘胆敢为其求情者,一律视为同党。’”苏游喘着粗气,第一时间把最重要的欣喜传递给他们。
“什么?”苏威有些不可置信地低呼了一声,他当然不是怀疑苏游消息的真假,而是想不到杨广竟然把高颎的最后一条生路都堵住了,这也足能证明杨广杀高颎的决心,但这也让苏威下了更大的决心为其求情。
李靖点了点头,证明苏游此言不虚;萧琮则摇了摇头,现在又何尝不是他考虑进退之时?
“老夫知道了,多谢提醒。”苏威一闪而逝的惊诧后,很快恢复了冷静,随即又淡淡地向苏游和李靖道,“你们还是回去吧。”
“高公被宇文化及诬陷,如果被陛下错杀的话,岂不令百官寒心?我们虽是人微言轻,也愿为营救高公出一份力。”面对苏威的好心,苏游虽是有心退走,却还是心口不一地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无畏。
李靖听着苏游虚与委蛇的表白,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却无比郁闷地想,“这便是官场。”
“见机行事吧,走。”萧琮不置可否,看了苏游李靖一眼后,随即转身往杨广的行宫**城而去。
苏威立刻明白了萧琮的意思,如果此时众人商议好了去见杨广,难免就此坐实了杨广对高颎结党的猜测,但如果他们是不约而同为他奔走的话,只能说明高颎深得人心;但他们无论是一心一意,还是不约而同都是要注定失望的。
“陛下尚未回来?那他一定是迫不及待了。”萧琮失望地摇了摇头,他当然猜到了杨广现在何处。
苏威听说杨广尚未回**城时,也早就猜到了杨广一定是召集大理寺的主要官员对高颎进行了突审,那么现在他们两人前去求情显然已经晚了,他们两人的力量又如何抗衡杨广和大理寺呢?
“结党营私,诽谤朝政,也不至于就地正法,明天吧!”苏威此时终于想起了自己结党营私的过往,但他虽是自我安慰,却也了解杨广与杨坚的不同。
“那明天见吧。”苏游也知今夜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于是点了点头。
尽管他们都不明言明天将会如何,但他们都知明日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天,这也是当皇帝乱命时朝臣们一致的默契。
“高颎可惜了。”待苏威和萧琮各自离去,苏游不禁叹了口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杨广欲杀高颎的决心,他们虽然不会放弃努力营救,但结果照样是徒劳的。
“也许,有一个人还可以救他。”李靖当然明白苏游话中的意思,对于高颎的性命他原本并不放在心上,但既然已经开始为高颎奔走,他总是会设想一切可能的。
“你是说殿下?但他为何要救他?”苏游当然也知李靖所指的是杨瑓,但苏游对杨瑓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此时此刻,杨瑓为什么要顶着结党的罪名去救高颎?即便真的救了高颎,他又能得到什么?
“就是因为他什么都得不到,还要因此失去一些东西,他才更有可能去救他。祸兮福所倚,想要一飞冲天,他就得先置之死地。”李靖笃定地说道,他相信苏游能够理解他的意思,但这显然不是重点。
重点是,齐王是否能够理解他的想法,齐王是否能够接受他的意见?
“那以后对付宇文家的重任就要落到你我身上了。”苏游从来不是一个好的棋手,但走一不看三步这种基本素质还是早就知道的,如今的布局中横亘着宇文家这座大山,若是不能把他们搬走,心中总是不舒服的。
“在对付宇文家这个问题上,至少李家会是我们天生的盟友。”李靖摇了摇头,他所说的李家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指李浑家。
“让齐王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多怪我那愚蠢的仁慈,啊,对了,你说宇文化及构陷高颎宇文弼等人,是否原本就是为了对付齐王的?只是因为你我在场,阴差阳错地破坏了他的诡计?”苏游顺着李靖的话,一下又想到了杨瑓吩咐自己去追查宇文化家走私的事。
苏游在那件事上虽然杀了四五百假扮马贼的突厥人,但这于事无补,齐王交给他的任务可谓惨败,但齐王却从未因此而责怪自己。
将心比心,他苏游难道不应该为杨瑓的信任再做些除了自我批评以外的事吗?
“可能性很大,有了这猜测,或许殿下会更容易做出自己的决定。”李靖显然早就有了这想法,所以他对苏游的推测也并不感觉奇怪。
“那这事就拜托药师了。”苏游停下脚步,转身对李靖笑道。
“齐王平易近人,却毫无主见,是个能与之共欢乐却不可共患难的主,况且他身边的小人太多了,横波能果决地离开他,实为大智。”李靖不置可否,却东拉西扯地谈到了齐王的为人。
“药师也是聪明人。”苏游自然听得懂李靖话中之意,李靖想表达的是,他此刻一心一意帮助齐王,绝不是想因此而上位。
“但愿明日是个好天气。”李靖一拱手,径直往齐王帐中走去。
“但愿吧。”苏游点了点头,用微不可闻的声音祈祷了一句,随即默默走向自己的帐篷。
明日很快变成了今日,天气也尽如李靖和苏游所愿,可谓碧空万里,风和日丽,但**城中端坐于龙案之后的杨广却是一脸的阴霾。
“各位爱卿联袂而来,莫非是为高颎宇文弼等人说情?”杨广明知故问地哼了一声,随即冷眼望向这些一大早就在**城下站了半天的朝廷重臣。
萧琮和苏威之后,有与之最近的宇文述,有身患重病的长孙晟,有拄着拐杖的牛弘,还有李浑杨义臣裴蕴杨玄感以及元寿卫文升等人,他们未必都是真心实意地为高颎求情而来,但他们总算来了,一如杨广早就预料的一样。
“陛下三思啊,高颎宇文弼等人虽言语犯上,但他们赤城一片,为了陛下的大业焦虑这才口不择言的,望陛下看在他们昔日的功劳上,饶他们一命。”苏威当先站了出来,一个时辰前他便已听说高颎的罪名已经成立了,此时他的心境与昨晚又是不同。
“他们有功之时,难道朝廷没赏?将功折罪是谁家的道理?他高颎躺在功劳簿上恃宠而骄,难道朕就是好欺负的?”苏威话音才落,杨广已经堵了一句回去。
论及才思敏捷,此时**城上又有谁比得上这大隋之主?
“陛下三思啊,高颎他们私议朝政,也是为了向陛下劝谏,陛下若是就此杀了他们,难免被人指责为妄杀谏臣,以后只怕是……只怕是……”萧琮看着苏威吃瘪,理所当然地站了出来,他没有把话说全,但话中的担忧之意令在座的人无不感同身受。
“三思!三思!断章取义的竖儒耳。若昨晚朕便狠心杀了他,哪有这么多事?”杨广听完萧琮的劝,竟忍不住狂笑了起来,对“三思”两字,他早就写过相关的文章拨乱反正了,所以听到苏威和萧琮都用这词,竟忍不住有些抓狂。
“三思后行”出自《论语》,但原文却是这样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由此可见,孔子是反对三思的,但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却往往断章取义,这又怎么不令杨广出语讥讽?
果然还是在专业上打败敌人来得直接,杨广引经据典欺负完苏威和萧琮后,众人顿时进退失据,不知如何开口了。
“朕要北巡,要修长城,难道图的是个人享乐?诸位爱卿啊,宁使朕背杀臣之名,勿让朕做误国之事啊。”杨广见众人一时失声,顿时感受到了失去对手的寂寞,他平静地再次扫视了眼前的重臣,随即语重心长地表白自己的心思。
如果苏游在此,一定以为杨广是与曹孟德自比了,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便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这显然并非真正的历史,历史上曹操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难道只有我对不起别人,就没有别人对不起我?”
也正因此,杨广狂语一出,众臣此时更是不知如何开口才好了。
皇帝一怒,伏尸百万啊,众人中除了苏威等少数几个诚心要救高颎之外,其他都是来打酱油的,此时他们看见杨广怒意高涨,谁还敢出言触这个霉头?
“高颎有你们这些为他们奔走相告的同僚,死亦该瞑目了,朕自也看在眼里;但朕意已决,都退下去吧,为此丢了官职性命,不值当的。”
杨广用强硬的姿态震慑住他们,自然还要给他们台阶让他们退散,因为这榆林郡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外邦首领和各国使节,所谓家丑不外扬,若是这事闹出去,自己也没什么面子。
众人纷纷后退,唯苏威一人岿然不动,如果没有杨广最后的台阶或许他会知难而退了,但杨广最后那句话何其诛心?——难道他们为高颎奔走只是为了尽同僚之情?难道他们为高颎求情只是为了做做样子?
不!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