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各部主力在袁耀的统御下集结浚遒地界,对郑宝麾下部众采取合围的架势。
不过围困敌军十余日,敌军在内忧外患下,悄然潜下山归附袁军的人数愈发之多。
发展到最后,郑军士卒甚至结伴来投,其间不乏有许多将校级别的将领。
针对于此,袁耀还专门组织一支部众专门于山下驻扎,以迎接敌方的投诚,表明自身予以对降卒的重视,好瓦解郑军军心。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纵然是郑宝严令竭力弹压,亦是无法止住军士们的纷纷背离。
此举对于郑宝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
但他却也丝毫未有办法,现今间巢县失守,诸士卒的家眷已经受袁氏所控制的军情早已是传遍诸部,令每一位士卒都清楚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军心、斗志已经逐步瓦解,想的不再是如何拼命奋勇杀敌,而是如何投诚方才能保全家人。
因为,明眼人都能够看出,郑宝早已大势已去,在继续追随并未有太好的结果。
双方持续对峙五六日。
纵然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事,但袁氏早已是奠定了胜局。
此时不攻胜强攻,展开一系列的“攻心”战术远远比猛攻,以强行逼迫敌军士卒鱼死网破,非是智者所为。
原本郑宝麾下主力部众六千余众,随着这几日越发之多的兵士下山归附袁军阵营,规模已是锐减至三千之众。
而人数还在持续的减少着……
针对于此等情况,郑宝自然是坐不住了。
他只得强行召集起麾下意志最为过硬、最忠臣的一批私兵,鼓舞一番士气以后,亲率部众向山下的袁耀主营杀奔而至。
此刻的郑宝已是身处绝境,再无退路可言,此举乃殊死搏斗,做最后的挣扎。
只是,袁军各部经过连日来的大肆筑造工事,挖掘壕沟等,直至目前防御设施仿若固若金汤一般。
纵然郑氏私兵心怀无畏之色,不顾生死而跟随着郑宝战斗,亦是无法突破袁军的防守。
一波波的郑军士卒朝着山下发动着无畏的冲锋,但在强弩这等强有力的箭雨打击下,除了漫山遍野的丢弃片片尸身以外,再无其余收获。
郑军无法存进一步。
而且,袁耀或许是从发兵之际便已定计,此战以围而不攻为主,更是在战前便开始大肆征发周边城邑的匠人打造投石机。
这一刻,投石机的作用显露无疑。
一架架的投石机抛着巨石块往山腰间猛砸。
郑军本就是在冲锋的途中,周遭压根并未有太多的掩体可以抵挡。
伤亡瞬息间倍增……
“啊、啊……”
而此刻的山间,亦是此起彼伏的嘶吼声连绵不绝。
一位位郑军士卒在巨石块、箭雨的打击下,连连丧命,整个军阵间充斥着悲色。
冲锋战连续持续一两个时辰,郑军士卒已经伤亡将近两千余众,漫山遍野尽数遍布层层尸首以及流淌着无尽的血液仿佛要汇聚成江河般长流。
战况令人毛骨悚然!
虽然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但郑军却依旧并未冲锋至山下与袁军士卒进行搏斗。
这一刻,浑身浴血、披头散发,持着一柄长剑的郑宝早已是疲惫不堪,大幅度的喘着粗气,随后他透过红红的眼眸,望着山下默然无语。
半响后,他命令诸军停止了冲锋。
战事持续到现在,他已经明白,自己纵然是奋起一搏,也无法再从夹缝中求得生存。
他满怀信心、渴望割据整个江、淮地区,继而进驻扬州,以观天下事。
终究是尚未开始便要落败。
一时间,郑宝脑海里居然五味杂陈。
有畏惧、不甘,愤恨……
但紧随其后,这种种情绪却都不约而同般的化为了淡然。
事至如今,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翻盘希望。
今日的他,必死无疑!
他趁淮南空虚之间趁势举兵,严重威胁到袁氏的统治,袁耀势必不会放他一条生路。
此刻间,郑宝有些思绪万千……
紧随着,却也渐渐的放下了心理包袱,露出了一抹坦然的笑容,冲散了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
他毫不犹豫举起掌中长剑,自刎。
随着脖颈间的丝丝鲜血开始流淌于地,郑宝的身躯也越发无力起来,缓缓的倒于地面之上。
他心知自己若活着被袁军俘虏,必然会遭受到诸多凌辱。
故此,郑宝选择自尽,以保全自身声名。
郑宝自刎,卒!
自然也将宣示着这场战事相继结束,叛乱被平定。
剩下的千余残军,也在郑宝自刎以后彻底丧失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遂纷纷向袁军投诚。
浚遒之战,终是告一段落。
袁耀几乎是轻而易举的歼灭了郑氏主力,反而自己麾下部众的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此战,吕蒙一直跟随在袁耀从旁,战斗经过以及其中的每一道决策他都亲眼所见。
这一刻,他心下已是触动不已。
“多读书,或许并不是虚度光阴也!”
吕蒙心下触动极大,喃喃的回想着。
经过此战,对他的感触可谓是无比巨大。
另一方面。
此战经过若待发酵以后传遍各地后。
不出所料,袁耀接下来在江、淮地区的声名将再上一层楼。
……
寿春。
由于战事还在相持阶段,此时的孙策并未放弃,依旧在持续的向后将军袁术请战。
“将军,现叛军依旧在肥水一线与我军对峙,战事若长久拖下去,必然会极大影响袁氏占据淮南的。”
“到那时,其余各方反贼瞧着我军迟迟无法解决郑氏叛乱,或许他们会一齐接踵而起。”
“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也!”
一席话落,孙策紧随着面露振奋之色,信心满满地拱手高声道:
“可将军若能令策提一支军马南下,则策必然在极短时间内平定叛乱,还合肥一线清平,并对其余各方势力予以震慑。”
“还望将军批准。”
一言落罢,孙策言语颇为坚定。
他自己都已经记不得这究竟是第几次请战了。
但无一例外,都被袁术所驳回。
而今日。
由于袁耀方面迟迟未传回捷报,他心下已是有所动摇,以孙策为将,平讨郑氏势力。
毕竟,叛贼肆虐,绝不能坐视不理。
孙策说得在理,若长时间无法平定叛乱的话,那势必会影响自己坐稳江淮地区的,令其余势力难免生出别样心思。
现在其子一方面要剿灭汝南黄巾,又要对付郑氏家族,或许的确无法做到两面兼顾。
袁术重重思虑一番,决议以孙策为将……
“孙策听令……”
而就在他准备封将时,忽然府外侍卫迅速奔进府内来报。
“主公,捷报也!”
凤溪凰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围困敌军十余日,敌军在内忧外患下,悄然潜下山归附袁军的人数愈发之多。
发展到最后,郑军士卒甚至结伴来投,其间不乏有许多将校级别的将领。
针对于此,袁耀还专门组织一支部众专门于山下驻扎,以迎接敌方的投诚,表明自身予以对降卒的重视,好瓦解郑军军心。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纵然是郑宝严令竭力弹压,亦是无法止住军士们的纷纷背离。
此举对于郑宝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
但他却也丝毫未有办法,现今间巢县失守,诸士卒的家眷已经受袁氏所控制的军情早已是传遍诸部,令每一位士卒都清楚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军心、斗志已经逐步瓦解,想的不再是如何拼命奋勇杀敌,而是如何投诚方才能保全家人。
因为,明眼人都能够看出,郑宝早已大势已去,在继续追随并未有太好的结果。
双方持续对峙五六日。
纵然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事,但袁氏早已是奠定了胜局。
此时不攻胜强攻,展开一系列的“攻心”战术远远比猛攻,以强行逼迫敌军士卒鱼死网破,非是智者所为。
原本郑宝麾下主力部众六千余众,随着这几日越发之多的兵士下山归附袁军阵营,规模已是锐减至三千之众。
而人数还在持续的减少着……
针对于此等情况,郑宝自然是坐不住了。
他只得强行召集起麾下意志最为过硬、最忠臣的一批私兵,鼓舞一番士气以后,亲率部众向山下的袁耀主营杀奔而至。
此刻的郑宝已是身处绝境,再无退路可言,此举乃殊死搏斗,做最后的挣扎。
只是,袁军各部经过连日来的大肆筑造工事,挖掘壕沟等,直至目前防御设施仿若固若金汤一般。
纵然郑氏私兵心怀无畏之色,不顾生死而跟随着郑宝战斗,亦是无法突破袁军的防守。
一波波的郑军士卒朝着山下发动着无畏的冲锋,但在强弩这等强有力的箭雨打击下,除了漫山遍野的丢弃片片尸身以外,再无其余收获。
郑军无法存进一步。
而且,袁耀或许是从发兵之际便已定计,此战以围而不攻为主,更是在战前便开始大肆征发周边城邑的匠人打造投石机。
这一刻,投石机的作用显露无疑。
一架架的投石机抛着巨石块往山腰间猛砸。
郑军本就是在冲锋的途中,周遭压根并未有太多的掩体可以抵挡。
伤亡瞬息间倍增……
“啊、啊……”
而此刻的山间,亦是此起彼伏的嘶吼声连绵不绝。
一位位郑军士卒在巨石块、箭雨的打击下,连连丧命,整个军阵间充斥着悲色。
冲锋战连续持续一两个时辰,郑军士卒已经伤亡将近两千余众,漫山遍野尽数遍布层层尸首以及流淌着无尽的血液仿佛要汇聚成江河般长流。
战况令人毛骨悚然!
虽然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但郑军却依旧并未冲锋至山下与袁军士卒进行搏斗。
这一刻,浑身浴血、披头散发,持着一柄长剑的郑宝早已是疲惫不堪,大幅度的喘着粗气,随后他透过红红的眼眸,望着山下默然无语。
半响后,他命令诸军停止了冲锋。
战事持续到现在,他已经明白,自己纵然是奋起一搏,也无法再从夹缝中求得生存。
他满怀信心、渴望割据整个江、淮地区,继而进驻扬州,以观天下事。
终究是尚未开始便要落败。
一时间,郑宝脑海里居然五味杂陈。
有畏惧、不甘,愤恨……
但紧随其后,这种种情绪却都不约而同般的化为了淡然。
事至如今,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翻盘希望。
今日的他,必死无疑!
他趁淮南空虚之间趁势举兵,严重威胁到袁氏的统治,袁耀势必不会放他一条生路。
此刻间,郑宝有些思绪万千……
紧随着,却也渐渐的放下了心理包袱,露出了一抹坦然的笑容,冲散了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
他毫不犹豫举起掌中长剑,自刎。
随着脖颈间的丝丝鲜血开始流淌于地,郑宝的身躯也越发无力起来,缓缓的倒于地面之上。
他心知自己若活着被袁军俘虏,必然会遭受到诸多凌辱。
故此,郑宝选择自尽,以保全自身声名。
郑宝自刎,卒!
自然也将宣示着这场战事相继结束,叛乱被平定。
剩下的千余残军,也在郑宝自刎以后彻底丧失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遂纷纷向袁军投诚。
浚遒之战,终是告一段落。
袁耀几乎是轻而易举的歼灭了郑氏主力,反而自己麾下部众的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此战,吕蒙一直跟随在袁耀从旁,战斗经过以及其中的每一道决策他都亲眼所见。
这一刻,他心下已是触动不已。
“多读书,或许并不是虚度光阴也!”
吕蒙心下触动极大,喃喃的回想着。
经过此战,对他的感触可谓是无比巨大。
另一方面。
此战经过若待发酵以后传遍各地后。
不出所料,袁耀接下来在江、淮地区的声名将再上一层楼。
……
寿春。
由于战事还在相持阶段,此时的孙策并未放弃,依旧在持续的向后将军袁术请战。
“将军,现叛军依旧在肥水一线与我军对峙,战事若长久拖下去,必然会极大影响袁氏占据淮南的。”
“到那时,其余各方反贼瞧着我军迟迟无法解决郑氏叛乱,或许他们会一齐接踵而起。”
“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也!”
一席话落,孙策紧随着面露振奋之色,信心满满地拱手高声道:
“可将军若能令策提一支军马南下,则策必然在极短时间内平定叛乱,还合肥一线清平,并对其余各方势力予以震慑。”
“还望将军批准。”
一言落罢,孙策言语颇为坚定。
他自己都已经记不得这究竟是第几次请战了。
但无一例外,都被袁术所驳回。
而今日。
由于袁耀方面迟迟未传回捷报,他心下已是有所动摇,以孙策为将,平讨郑氏势力。
毕竟,叛贼肆虐,绝不能坐视不理。
孙策说得在理,若长时间无法平定叛乱的话,那势必会影响自己坐稳江淮地区的,令其余势力难免生出别样心思。
现在其子一方面要剿灭汝南黄巾,又要对付郑氏家族,或许的确无法做到两面兼顾。
袁术重重思虑一番,决议以孙策为将……
“孙策听令……”
而就在他准备封将时,忽然府外侍卫迅速奔进府内来报。
“主公,捷报也!”
凤溪凰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