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cct244、嗨希特勒555、夜丶凄凉yca三位哥们的再次打赏!大家,有推荐票的话,请投给我好吗?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奇化身成为了一块“砖”,过上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生活。他来往最多的地方是在东普鲁士和泛萨克森地区,在街头、在剧院、在广播电台,任何一个帝国宣传部认为需要的地方现身和演讲。
泛萨克森很广,差不多占了整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的七分之一,然后才是普鲁士、巴伐利亚、符腾堡……等一些王国和公国,更有类似于汉堡、不莱梅和吕贝克等等的自由市。实际上虽然称呼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但德意志其实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要不怎么说俾斯麦厉害呢?他在普鲁士崛起,利用德意志王国渴望统一的心态,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那是拿普鲁士一个王国的国力去吞下比自己起码大上七八倍的领土!
听起来可能有些绕,但俾斯麦的上半生是在谋划德意志的统一,下半生则是在维持德意志的统一。前一种是带着武力的统合,后一种是依靠妥协和交易,真的是把分裂了的德意志统一了起来,并且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崛起,成为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工业强国。
李奇演讲的人群比较广泛,有市民、工人、农民,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向这些群体进行演讲。对贵族演讲?他并没有被安排做类似的事情,倒是会被安排加入一些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举办的酒会。
掌控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是德皇,德皇来自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是得到一众黑鹰骑士团的支持才能控制普鲁士,黑鹰骑士团的成员比较杂,不过大多是老牌贵族。
黑鹰骑士团最为辉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大多沦为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军事大地主,既是那帮容克集团。现在真正能够左右霍亨索伦家族的群体转为资本家,如毛瑟、克虏伯等等军工大企业,理所当然还有那一些财团。
普通阶层的德意志人因为战争开始变得生活困难,但是困难现在还与贵族、大地主、资本家无关。看看普通人的生活情况,再看看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李奇彻底熄灭了尝试“挽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想法,虽然他也挽救不了。
李奇最近毫无疑问是过得非常风光,广播里一直有他的演讲,报纸上也有他的版面,但是……他真的风光吗?对一些群体来说或许是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群体他不过是一个被推上了舞台的演员罢了。
“我迫切希望能够回到前线,尽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李奇面对的人是帝国宣传部的一名组长,他一脸的诚恳:“我不应该这样来回的周转,应该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实际上与李奇一样郁闷的人还有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他俩已经在来回的奔波中忙碌了将近一个半月。
彼得.莱因哈特是组长的名字,他一脸的诧异,说道:“你们在后方很安全,不用冒着枪林弹雨也能为帝国做贡献。”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蹙眉了,他是到了后方才知道事情有些荒谬,比如大多数的文职公务员庆幸自己不用去蹲堑壕,更不用在几乎必死的情况下端着步枪去迎接枪林弹雨的冲锋。
【我们拼命,为之奋斗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吗?他们享受着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不尊重前方浴血奋战的士兵,甚至在谈起的时候还带着一丝丝的鄙夷?】
【不但是一众文职人员,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前线死了多少人。他们在战争年代依然醉生梦死,不考虑普通家庭越来越艰难的生活环境,不体恤战士浴血奋战付出的伤亡数字……】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也是一名贵族,但是与一些贵族的成长环境并不一样,克莱斯特家族被誉为琴剑之家。他的高祖父是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元帅,其子孙历代都有勇敢的军人。但他本人却并不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于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劳恩费尔斯的一个教授家庭。高中毕业后,克莱斯特被送往野战炮兵第三团任见习军官,一年之后晋升上尉。1906年任营副官,一年后任团副官,1910年晋升中尉,并考入军事学院受训。
只有经历过什么才会站在什么位置进行思考,毫无疑问的是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觉得本土的气氛非常危险,好像是形成了一种极端的两极化,士兵、普通人和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两个群体的人已经快要成为两个世界的人。
“仅仅是一个半月,受到鼓舞加入军队的人涨幅达到了18%。”彼得.莱因哈特一脸的理所当然,昂了昂下巴又说:“我们借机发布了新一轮的战争债券……”
十分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争之前并不是没有运行战争债券,但因为英国在各个国家的阻扰使得发行债券根本无法投入市场,最后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被本国的一些资本家和大地主认购,其余连废纸都算不上。
更加诡异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储备,毫无战略储备。任何一项物资都没有储备,粮食,布料,饲料,肥料,机器……全都没有,唯一一个有优势的就是体制,有良好的动员体制和动员基础。
“我们成立了战时粮食公司、中央饲料局、中央马铃薯局、战时动植物油脂管理局、中央水果蔬菜局、战时粮食局、帝国谷物局、帝国服装局等机构……”彼得.莱因哈特总算是有那么一点忧愁了。他说:“很快我们将进行一些新的、必要的措施。”
那是正在酝酿的《兴登堡纲领》,它规定劳动力不能随意流动,一切工业生产必须首先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为战时计划机构的运转提供了必需的前提条件。对企业和劳动力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已经使经济发展脱离开了市场利润的导向,转而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生产。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战时经济一样,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最初也是出于战时的临时需要,但是在这种需要中最终发展出国家控制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李奇本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兴登堡纲领》,听完之后却是有点呆住,内心里几乎是崩溃的。
【有没有搞错啊!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怎么都一个德性,全部都是划水到不得不改变的时候才想到干某些事情。现在才想到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晚了?】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奇化身成为了一块“砖”,过上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生活。他来往最多的地方是在东普鲁士和泛萨克森地区,在街头、在剧院、在广播电台,任何一个帝国宣传部认为需要的地方现身和演讲。
泛萨克森很广,差不多占了整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的七分之一,然后才是普鲁士、巴伐利亚、符腾堡……等一些王国和公国,更有类似于汉堡、不莱梅和吕贝克等等的自由市。实际上虽然称呼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但德意志其实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要不怎么说俾斯麦厉害呢?他在普鲁士崛起,利用德意志王国渴望统一的心态,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那是拿普鲁士一个王国的国力去吞下比自己起码大上七八倍的领土!
听起来可能有些绕,但俾斯麦的上半生是在谋划德意志的统一,下半生则是在维持德意志的统一。前一种是带着武力的统合,后一种是依靠妥协和交易,真的是把分裂了的德意志统一了起来,并且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崛起,成为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工业强国。
李奇演讲的人群比较广泛,有市民、工人、农民,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向这些群体进行演讲。对贵族演讲?他并没有被安排做类似的事情,倒是会被安排加入一些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举办的酒会。
掌控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是德皇,德皇来自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是得到一众黑鹰骑士团的支持才能控制普鲁士,黑鹰骑士团的成员比较杂,不过大多是老牌贵族。
黑鹰骑士团最为辉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大多沦为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军事大地主,既是那帮容克集团。现在真正能够左右霍亨索伦家族的群体转为资本家,如毛瑟、克虏伯等等军工大企业,理所当然还有那一些财团。
普通阶层的德意志人因为战争开始变得生活困难,但是困难现在还与贵族、大地主、资本家无关。看看普通人的生活情况,再看看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李奇彻底熄灭了尝试“挽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想法,虽然他也挽救不了。
李奇最近毫无疑问是过得非常风光,广播里一直有他的演讲,报纸上也有他的版面,但是……他真的风光吗?对一些群体来说或许是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群体他不过是一个被推上了舞台的演员罢了。
“我迫切希望能够回到前线,尽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李奇面对的人是帝国宣传部的一名组长,他一脸的诚恳:“我不应该这样来回的周转,应该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实际上与李奇一样郁闷的人还有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他俩已经在来回的奔波中忙碌了将近一个半月。
彼得.莱因哈特是组长的名字,他一脸的诧异,说道:“你们在后方很安全,不用冒着枪林弹雨也能为帝国做贡献。”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蹙眉了,他是到了后方才知道事情有些荒谬,比如大多数的文职公务员庆幸自己不用去蹲堑壕,更不用在几乎必死的情况下端着步枪去迎接枪林弹雨的冲锋。
【我们拼命,为之奋斗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吗?他们享受着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不尊重前方浴血奋战的士兵,甚至在谈起的时候还带着一丝丝的鄙夷?】
【不但是一众文职人员,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前线死了多少人。他们在战争年代依然醉生梦死,不考虑普通家庭越来越艰难的生活环境,不体恤战士浴血奋战付出的伤亡数字……】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也是一名贵族,但是与一些贵族的成长环境并不一样,克莱斯特家族被誉为琴剑之家。他的高祖父是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元帅,其子孙历代都有勇敢的军人。但他本人却并不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于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劳恩费尔斯的一个教授家庭。高中毕业后,克莱斯特被送往野战炮兵第三团任见习军官,一年之后晋升上尉。1906年任营副官,一年后任团副官,1910年晋升中尉,并考入军事学院受训。
只有经历过什么才会站在什么位置进行思考,毫无疑问的是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觉得本土的气氛非常危险,好像是形成了一种极端的两极化,士兵、普通人和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两个群体的人已经快要成为两个世界的人。
“仅仅是一个半月,受到鼓舞加入军队的人涨幅达到了18%。”彼得.莱因哈特一脸的理所当然,昂了昂下巴又说:“我们借机发布了新一轮的战争债券……”
十分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争之前并不是没有运行战争债券,但因为英国在各个国家的阻扰使得发行债券根本无法投入市场,最后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被本国的一些资本家和大地主认购,其余连废纸都算不上。
更加诡异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储备,毫无战略储备。任何一项物资都没有储备,粮食,布料,饲料,肥料,机器……全都没有,唯一一个有优势的就是体制,有良好的动员体制和动员基础。
“我们成立了战时粮食公司、中央饲料局、中央马铃薯局、战时动植物油脂管理局、中央水果蔬菜局、战时粮食局、帝国谷物局、帝国服装局等机构……”彼得.莱因哈特总算是有那么一点忧愁了。他说:“很快我们将进行一些新的、必要的措施。”
那是正在酝酿的《兴登堡纲领》,它规定劳动力不能随意流动,一切工业生产必须首先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为战时计划机构的运转提供了必需的前提条件。对企业和劳动力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已经使经济发展脱离开了市场利润的导向,转而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生产。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战时经济一样,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最初也是出于战时的临时需要,但是在这种需要中最终发展出国家控制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李奇本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兴登堡纲领》,听完之后却是有点呆住,内心里几乎是崩溃的。
【有没有搞错啊!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怎么都一个德性,全部都是划水到不得不改变的时候才想到干某些事情。现在才想到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