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皑皑的午门,雪花簌簌。
以往寅时过半才会陆陆续续出现在午门外,待宫门大开,参加朝会的百官。今日刚至寅时,大家便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宫门外。
穿戴整齐的百官,今日站在宫门外等候的场景,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这同僚之间,都会扎堆自己的圈子,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最多见的就是补子上绣着仙鹤与狮子的官员,周围簇拥的官员最多,巴结、阿谀奉承朝中一品大员的官吏自不在少数。
而今,此中现象几乎不见,就连平时爱与身边同僚搭讪闲谈的官员,今日更是一个个埋头不言。
众官员皆对城外依然在进行的大战只字不提,心中笼罩着一层阴影。
也有不少官员,是因为知道常武侯孟灏昨夜暴毙家中的些许内幕,兔死狐悲,心中不禁发寒,根本就没有闲谈的兴致。
凡事总有例外,百官大多沉默的氛围中,同样也有不为这些所影响的官员,比如那最靠近宫门的两人。
一名庞眉皓发,长得慈眉善目,身材略胖的花甲老者,身穿仙鹤补子的官袍,衬得大肚滚圆,大脑袋撑得官帽鼓鼓。老者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宛若一尊弥勒佛。
另一人,也是一名老者,看上去年龄要比前者稍大一些,脸颊消瘦,个头很高,虽然同样穿着仙鹤补子的罗衣官袍,但那浓浓的书卷气,溢于言表。
此二人,前者,广执令陈安;后者,大文公施广济。
南阙王朝两位文官执牛耳者,一品大员。
陈安笑眯眯地望着施广济,说道:“施大人,听说您昨夜入宫,面见圣上。老夫在家中着实为施大人捏了把汗,施大人的身子骨,一向不算硬朗。此等天气,天寒地冻,真怕您生出个好歹。”
施广济皮笑肉不笑道:“陈大人真是消息灵通啊,此间相隔不过两个时辰,消息如此快传到了陈大人的耳中,施某不得不对陈大人的关心,道一声谢,劳您挂心了。”
陈安道:“哪里哪里,进宫路上,无意从同僚闲谈中听到的,还以为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确有其事。”
说话的同时,这个微胖的广执令大人缩了缩脖子,似乎是有些冷,模样甚是滑稽。
可这一幕,落在近处的官员眼中,却半点不觉得好笑。人人皆知这位“笑面虎”的行事风格,若胆敢于此等事情上给此人难堪,让其下不来台,明天丢官都还是轻的,掉脑袋都是常有的事儿。这还是用十数颗不信邪的官员的脑袋,印证出来的。此人行事的狠辣,早已在这些官员心中拓下烙印。
广执令陈安,大文公施广济。二人一上来,便是针尖对麦芒。
施广济不依不饶道:“不知是哪位同僚告知陈大人的,想来那位同僚亦是关心老朽,施某还需向那位同僚当面致谢。”
陈安干咳两声道:“施大人,背后论人始终非君子所为,想来施大人也不会强人所难,非要老夫点出那位同僚的名字。”
施广济拂袖冷哼。
陈安犹不知自己不受待见般,继续道:“施大人,昨日朝会,你于朝堂上提出的运河官道的赋税减免机制,下朝回府之后,老夫进行了仔细的考量推演,认为此举可行,可就是上行下效的面太广,收效肯定是微乎其微,所以……”
说到这里,陈安一脸欲言又止,为难之色。
施广济正色道:“有话直说。”
施广济虽然在皇位所属上,与陈安所在派系不同,更是在政见上与之不同。但在,于百姓有利的一事上,主张往往是向着百姓,于民有利才是根本。这也是为何这位大文公在市井坊间,百姓口中,名声极好的原因。
陈安抬头看了看施广济的脸色,酝酿了一下措辞,“所以我决议于今日朝会上旧议重提。”
施广济有些讶然,陈安此人行事可不会顾及会否于国于民有利,他只会考虑于己于八皇子夺皇位有没有利,有利便助,无利便驳。
这在二人多年朝堂口舌之辩的经历中,早已是摆在台面上的事,不光他看得清楚,先帝,甚至是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心知肚明。数年前,先帝曾就此事,隐晦警告过他在八皇子一事上的逾越,这之后陈安一蛰伏便是数年,于近半年不知为何,又起了扶持八皇子的心思。
果不其然,施广济刚想到这里,陈安下句话就将本来面目给暴露出来,他眯眼微笑道:“我认为此事劳命伤财,收效甚微,于国无利,于民无益。所以对不住施大人您了,为了民生社稷考虑,陈某只能与您站在了对立面,此举只会给国库带来负累。希望到时陈安反驳,施大人莫要以为我是在针对您,我是在为了百姓社稷,天下万民考虑啊。”
陈安这一顶高帽子扣下来,施广济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堪,早知道是这副嘴脸,还期待什么。
似是憋了半晌,施广济才有了措辞,“既然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社稷,那陈大人反驳也无可厚非。”
陈安一听,脸上笑意更浓。他的嘴上说道:“陈安在这里先行谢过施大人体谅。”
施广济扭头不再看此人。
陈安眼睛微眯,心中冷笑,“想为皇太子在百姓心目中挣个好名声,然后顺利登上皇位,哪有如此简单。”
扭头过去的施广济,铁青的脸色缓缓舒展,脸上渐渐浮现出笑意,他心中暗道:“陈安啊陈安,你以为我做这件事,是为了给皇太子挣个好名声,那你就错了,我这么做,真的是想为百姓谋福祉。而你啊,这是有心算无心,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此事传将出去,百姓如何看待你,如何看待你要扶持大宝的八皇子。这天下始终还是万民的天下……”
“咚,咚,咚”
城楼之上,鼓声悠扬,连响三声,宫门大开,百官上朝。
午门外,百官分为四纵列,文武官员分站两列,以官阶大小依次进入宫中。
今日朝会,以往最早出现在午门外等候的那个单薄却又倔强的身影,从始至终无人提起,此人名孟灏,官居常武侯。
以往寅时过半才会陆陆续续出现在午门外,待宫门大开,参加朝会的百官。今日刚至寅时,大家便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宫门外。
穿戴整齐的百官,今日站在宫门外等候的场景,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这同僚之间,都会扎堆自己的圈子,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最多见的就是补子上绣着仙鹤与狮子的官员,周围簇拥的官员最多,巴结、阿谀奉承朝中一品大员的官吏自不在少数。
而今,此中现象几乎不见,就连平时爱与身边同僚搭讪闲谈的官员,今日更是一个个埋头不言。
众官员皆对城外依然在进行的大战只字不提,心中笼罩着一层阴影。
也有不少官员,是因为知道常武侯孟灏昨夜暴毙家中的些许内幕,兔死狐悲,心中不禁发寒,根本就没有闲谈的兴致。
凡事总有例外,百官大多沉默的氛围中,同样也有不为这些所影响的官员,比如那最靠近宫门的两人。
一名庞眉皓发,长得慈眉善目,身材略胖的花甲老者,身穿仙鹤补子的官袍,衬得大肚滚圆,大脑袋撑得官帽鼓鼓。老者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宛若一尊弥勒佛。
另一人,也是一名老者,看上去年龄要比前者稍大一些,脸颊消瘦,个头很高,虽然同样穿着仙鹤补子的罗衣官袍,但那浓浓的书卷气,溢于言表。
此二人,前者,广执令陈安;后者,大文公施广济。
南阙王朝两位文官执牛耳者,一品大员。
陈安笑眯眯地望着施广济,说道:“施大人,听说您昨夜入宫,面见圣上。老夫在家中着实为施大人捏了把汗,施大人的身子骨,一向不算硬朗。此等天气,天寒地冻,真怕您生出个好歹。”
施广济皮笑肉不笑道:“陈大人真是消息灵通啊,此间相隔不过两个时辰,消息如此快传到了陈大人的耳中,施某不得不对陈大人的关心,道一声谢,劳您挂心了。”
陈安道:“哪里哪里,进宫路上,无意从同僚闲谈中听到的,还以为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确有其事。”
说话的同时,这个微胖的广执令大人缩了缩脖子,似乎是有些冷,模样甚是滑稽。
可这一幕,落在近处的官员眼中,却半点不觉得好笑。人人皆知这位“笑面虎”的行事风格,若胆敢于此等事情上给此人难堪,让其下不来台,明天丢官都还是轻的,掉脑袋都是常有的事儿。这还是用十数颗不信邪的官员的脑袋,印证出来的。此人行事的狠辣,早已在这些官员心中拓下烙印。
广执令陈安,大文公施广济。二人一上来,便是针尖对麦芒。
施广济不依不饶道:“不知是哪位同僚告知陈大人的,想来那位同僚亦是关心老朽,施某还需向那位同僚当面致谢。”
陈安干咳两声道:“施大人,背后论人始终非君子所为,想来施大人也不会强人所难,非要老夫点出那位同僚的名字。”
施广济拂袖冷哼。
陈安犹不知自己不受待见般,继续道:“施大人,昨日朝会,你于朝堂上提出的运河官道的赋税减免机制,下朝回府之后,老夫进行了仔细的考量推演,认为此举可行,可就是上行下效的面太广,收效肯定是微乎其微,所以……”
说到这里,陈安一脸欲言又止,为难之色。
施广济正色道:“有话直说。”
施广济虽然在皇位所属上,与陈安所在派系不同,更是在政见上与之不同。但在,于百姓有利的一事上,主张往往是向着百姓,于民有利才是根本。这也是为何这位大文公在市井坊间,百姓口中,名声极好的原因。
陈安抬头看了看施广济的脸色,酝酿了一下措辞,“所以我决议于今日朝会上旧议重提。”
施广济有些讶然,陈安此人行事可不会顾及会否于国于民有利,他只会考虑于己于八皇子夺皇位有没有利,有利便助,无利便驳。
这在二人多年朝堂口舌之辩的经历中,早已是摆在台面上的事,不光他看得清楚,先帝,甚至是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心知肚明。数年前,先帝曾就此事,隐晦警告过他在八皇子一事上的逾越,这之后陈安一蛰伏便是数年,于近半年不知为何,又起了扶持八皇子的心思。
果不其然,施广济刚想到这里,陈安下句话就将本来面目给暴露出来,他眯眼微笑道:“我认为此事劳命伤财,收效甚微,于国无利,于民无益。所以对不住施大人您了,为了民生社稷考虑,陈某只能与您站在了对立面,此举只会给国库带来负累。希望到时陈安反驳,施大人莫要以为我是在针对您,我是在为了百姓社稷,天下万民考虑啊。”
陈安这一顶高帽子扣下来,施广济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堪,早知道是这副嘴脸,还期待什么。
似是憋了半晌,施广济才有了措辞,“既然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社稷,那陈大人反驳也无可厚非。”
陈安一听,脸上笑意更浓。他的嘴上说道:“陈安在这里先行谢过施大人体谅。”
施广济扭头不再看此人。
陈安眼睛微眯,心中冷笑,“想为皇太子在百姓心目中挣个好名声,然后顺利登上皇位,哪有如此简单。”
扭头过去的施广济,铁青的脸色缓缓舒展,脸上渐渐浮现出笑意,他心中暗道:“陈安啊陈安,你以为我做这件事,是为了给皇太子挣个好名声,那你就错了,我这么做,真的是想为百姓谋福祉。而你啊,这是有心算无心,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此事传将出去,百姓如何看待你,如何看待你要扶持大宝的八皇子。这天下始终还是万民的天下……”
“咚,咚,咚”
城楼之上,鼓声悠扬,连响三声,宫门大开,百官上朝。
午门外,百官分为四纵列,文武官员分站两列,以官阶大小依次进入宫中。
今日朝会,以往最早出现在午门外等候的那个单薄却又倔强的身影,从始至终无人提起,此人名孟灏,官居常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