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照片!我们在新几内亚发现的。”一处大楼里面,美官急匆匆的把自己文件包里的照片掏出来,铺在了办公桌上。
坐在办公桌旁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带上了眼镜,捡起了第一张照片,仔细的观察起来。
这里是美国敌方武器研究中心,是专门评估和研究敌军武器装备的一个地方。
办公室里面,墙壁上挂满了德国战斗机的侧影,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不少照片都很模糊。
坦克那边也有不少手绘的画像,也是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图纸还有照片。
美国人正在研究每一个对手,他们研究的武器甚至包括苏联人正在使用的t34坦克,这栋大楼的外面,甚至有一辆t34坦克的实物正在训练场上。
“日本人的坦克?看起来是他们的坦克有什么值得我们记录和研究的吗?”扶了扶自己脸上的眼镜,一个美国工程师疑惑的开口问道。
“在菲律宾,还有缅甸等地区,我们都遇到过日本坦克,大部分只能叫装甲车,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另一个专家穿着白大褂,开口答道。
日军的坦克美国早就接触过,在菲律宾之战,还有马来亚之战等作战行动中,虽然美国方面都输得体无完肤,可日本坦克也早就没有了神秘感。
美国高层早就对日军的坦克水平了如指掌:在坦克单车质量方面,日军最多也就是和美国在一个水平线上。
“他们不太愿意投入大量的坦克,经常几辆坦克就投入作战了,和德国人运用坦克的战术完全不同。”研究坦克战术方面的专家也没有了兴趣,摇了摇头补充了一句。
“南亚地区也不适合坦克的展开作战,不然我们早把第1装甲军调派到澳大利亚去了。”另一个人开口分辩了一声,可也不在这个无聊的话题上纠缠了。
毕竟,真的比起坦克运用战术来,日本实在是落后欧洲战场太多太多了,在丛林里偶尔投入个百十辆坦克参与作战,别说比不上德国了,可能连苏联都比不上。
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美国方面即便不轻视,也不愿意太过重视:他们更在意的是欧洲的坦克作战和坦克质量,这个选择本身也无可厚非。
“我们的登陆作战,士兵们遇到的一开始就是这类的日本坦克,照片上很清晰”拿着另一张照下来的被摧毁的日军97式坦克的照片,美国分析师无精打采的评价道。
在他手里的那张照片中,一辆被炮弹摧毁的日本97式坦克正在熊熊燃烧,拍摄的角度也很不错。
“这张也许你们明天发行的报纸可以用,标题可以用‘在新几内亚被摧毁的日军坦克’,很不错!”将那张照片丢到了一边,他讽刺着说道。
为首的美国武器分析员很快把手里的几张照片归类,然后赞同自己的助手道:“是的,很清晰,日军叫这种坦克为97式战车,装甲厚度一般,性能也很一般。”
听到自己的领导这样支持自己,助手接着开口评价道:“如果只是这种坦克,那么你们送来的照片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对于97式坦克的研究报告,早就已经交上去了。”
他们这个部门就是要从战场的反馈信息中,总结对手的武器装备发展,并且归纳成可以参考的文献报告,以供上面的领导者们参考。
只有了解对方的科学技术进步,才能更好的打败自己的敌人。研究敌军武器的特点,也能适当的减少前线士兵的伤亡,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二战的整个过程中,德国人研究过苏联人的t34坦克,美国也研究过日本的战斗机,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
“没错!我们的改进型的m3lee坦克就可以和这类坦克作战,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带着眼镜的美国工程师点了点头,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你说的对,确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势如破竹,他们的坦克反击软弱无力。”那名从前线返的美官点了点头说道。
然后他指了指桌子上的照片,有些无奈的继续说道:“可是,后来你还是看一看后面的这些照片吧!”
“后面的照片?他们有了新的坦克?等我仔细看一看这张有些模糊,真的看不清这是一辆什么样的坦克。”一个分析员感兴趣起来,翻找着照片开口说道。
如果日本人真的投入了新式坦克,那他们的工作也就要继续跟进下去了。
一直到分析透彻敌人的新武器为止,他们都要不停的工作:从前线收集任何此类敌军武器作战的信息,包括实物还有照片,甚至是士兵的口述评价报告,他们都要不停的汇总研究。
“它比想象中要大,看起来装甲也很厚实,可是因为模糊,看不清细节,我无法做出更多的判断。”专业人员一投入起来,状态就不一样了,这名分析员皱着眉头,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不过看起来它很眼熟,有些类似德国人的坦克”紧接着这名分析员翻过了这张照片,看到了后面拍的很清晰的那一张照片。
“见鬼!这不是德国人的豹式坦克吗?怎么会出现在新几内亚!”另一个专门负责研究德国坦克的专业分析员看了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坦克来。
德国坦克在这个时代太明显了,它不用铸造炮塔,有棱有角又使用倾斜装甲设计,看上去很科幻,性能却出了奇的好。
而且德国坦克使用的是长身管火炮,比起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来,炮管长度要高出不少。
加上德国坦克有侧板裙,有多色迷彩涂装如此多的创新让德国坦克拥有了很高的辨识度,很容易就分辨出来。
要不是因为这辆照片里的德国坦克没有那个让人心悸的黑色铁十字,他可能几秒钟前就看出这是一辆德国坦克了。
坐在办公桌旁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带上了眼镜,捡起了第一张照片,仔细的观察起来。
这里是美国敌方武器研究中心,是专门评估和研究敌军武器装备的一个地方。
办公室里面,墙壁上挂满了德国战斗机的侧影,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不少照片都很模糊。
坦克那边也有不少手绘的画像,也是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图纸还有照片。
美国人正在研究每一个对手,他们研究的武器甚至包括苏联人正在使用的t34坦克,这栋大楼的外面,甚至有一辆t34坦克的实物正在训练场上。
“日本人的坦克?看起来是他们的坦克有什么值得我们记录和研究的吗?”扶了扶自己脸上的眼镜,一个美国工程师疑惑的开口问道。
“在菲律宾,还有缅甸等地区,我们都遇到过日本坦克,大部分只能叫装甲车,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另一个专家穿着白大褂,开口答道。
日军的坦克美国早就接触过,在菲律宾之战,还有马来亚之战等作战行动中,虽然美国方面都输得体无完肤,可日本坦克也早就没有了神秘感。
美国高层早就对日军的坦克水平了如指掌:在坦克单车质量方面,日军最多也就是和美国在一个水平线上。
“他们不太愿意投入大量的坦克,经常几辆坦克就投入作战了,和德国人运用坦克的战术完全不同。”研究坦克战术方面的专家也没有了兴趣,摇了摇头补充了一句。
“南亚地区也不适合坦克的展开作战,不然我们早把第1装甲军调派到澳大利亚去了。”另一个人开口分辩了一声,可也不在这个无聊的话题上纠缠了。
毕竟,真的比起坦克运用战术来,日本实在是落后欧洲战场太多太多了,在丛林里偶尔投入个百十辆坦克参与作战,别说比不上德国了,可能连苏联都比不上。
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美国方面即便不轻视,也不愿意太过重视:他们更在意的是欧洲的坦克作战和坦克质量,这个选择本身也无可厚非。
“我们的登陆作战,士兵们遇到的一开始就是这类的日本坦克,照片上很清晰”拿着另一张照下来的被摧毁的日军97式坦克的照片,美国分析师无精打采的评价道。
在他手里的那张照片中,一辆被炮弹摧毁的日本97式坦克正在熊熊燃烧,拍摄的角度也很不错。
“这张也许你们明天发行的报纸可以用,标题可以用‘在新几内亚被摧毁的日军坦克’,很不错!”将那张照片丢到了一边,他讽刺着说道。
为首的美国武器分析员很快把手里的几张照片归类,然后赞同自己的助手道:“是的,很清晰,日军叫这种坦克为97式战车,装甲厚度一般,性能也很一般。”
听到自己的领导这样支持自己,助手接着开口评价道:“如果只是这种坦克,那么你们送来的照片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对于97式坦克的研究报告,早就已经交上去了。”
他们这个部门就是要从战场的反馈信息中,总结对手的武器装备发展,并且归纳成可以参考的文献报告,以供上面的领导者们参考。
只有了解对方的科学技术进步,才能更好的打败自己的敌人。研究敌军武器的特点,也能适当的减少前线士兵的伤亡,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二战的整个过程中,德国人研究过苏联人的t34坦克,美国也研究过日本的战斗机,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
“没错!我们的改进型的m3lee坦克就可以和这类坦克作战,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带着眼镜的美国工程师点了点头,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你说的对,确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势如破竹,他们的坦克反击软弱无力。”那名从前线返的美官点了点头说道。
然后他指了指桌子上的照片,有些无奈的继续说道:“可是,后来你还是看一看后面的这些照片吧!”
“后面的照片?他们有了新的坦克?等我仔细看一看这张有些模糊,真的看不清这是一辆什么样的坦克。”一个分析员感兴趣起来,翻找着照片开口说道。
如果日本人真的投入了新式坦克,那他们的工作也就要继续跟进下去了。
一直到分析透彻敌人的新武器为止,他们都要不停的工作:从前线收集任何此类敌军武器作战的信息,包括实物还有照片,甚至是士兵的口述评价报告,他们都要不停的汇总研究。
“它比想象中要大,看起来装甲也很厚实,可是因为模糊,看不清细节,我无法做出更多的判断。”专业人员一投入起来,状态就不一样了,这名分析员皱着眉头,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不过看起来它很眼熟,有些类似德国人的坦克”紧接着这名分析员翻过了这张照片,看到了后面拍的很清晰的那一张照片。
“见鬼!这不是德国人的豹式坦克吗?怎么会出现在新几内亚!”另一个专门负责研究德国坦克的专业分析员看了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坦克来。
德国坦克在这个时代太明显了,它不用铸造炮塔,有棱有角又使用倾斜装甲设计,看上去很科幻,性能却出了奇的好。
而且德国坦克使用的是长身管火炮,比起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来,炮管长度要高出不少。
加上德国坦克有侧板裙,有多色迷彩涂装如此多的创新让德国坦克拥有了很高的辨识度,很容易就分辨出来。
要不是因为这辆照片里的德国坦克没有那个让人心悸的黑色铁十字,他可能几秒钟前就看出这是一辆德国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