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月后,进行超级实验?”
“航天相关的超级实验是什么?难道是登月?还是展示太空武器的威力?比如,击毁陨石?”
“所以,那个设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国内外舆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之前大部分舆论都认为,空间站的新装置,应该是一个武器类的东西,比如像是充满想象力的电磁炮、激光发生器等。
现在航天局公开发布了信息,说那并不是武器,而是一个纯粹的实验装置,并且宣称要进行一次‘超级实验’。
国内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是很低调的,因为谦虚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对外和对内的公告,极少有看到非常高调的时候。
现在实验带上‘超级’两个字,就显得非常高调了,差不多就等于说,“我们这个实验肯定会让大家吓一跳的。”
“这可是超级实验!非常非常厉害,非常非常惊人。”
“等着吧,三个月后,超级实验就来了,你们也就知道答案了。”
这个态度也让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而在真正的实验开始之前,舆论的讨论几乎不可能停歇。
很多专业的机构人士也站了出来,对装置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和猜测。
事实上,一些机构早就见过类似的东西,因为国内已经发生了几十枚z波卫星,一直不断挂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详细的样貌,都被拍的清清楚楚。
国际空间站的摄像机,拍摄了很多清晰的照片,甚至还有直接公布出来的,也有很多相关的分析。
一些人认为是和导航系统有关。
国内一直都在完善自主导航体系,差不多已经构建完成了,他们认为这些奇怪的装置,应该是导航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接收信号数据,帮助地面实现有效定位。
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
更多的说法则认为,这些卫星装置和反重力的研究有关。
“这些也许是反重力研发战略的一部分。”
“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发反重力技术,而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反重力推进器,并且拥有完善的反能量屏障技术。”
“反能量屏障是个绝佳的保护罩,已经正式可以隔绝能量,并阻断任何电子系统运行。”
“如果反重力装置在天空中开启反能量屏障,几乎只能使用物理打击的手段,但天空中的物理打击,效果是非常差的。那么就可以以此建造大型的天空堡垒,构建真正的‘航空’母舰。”
“但是反能量屏障技术有一个问题是,不只是对外的隔绝,也是对内的隔绝,外边的能量进不来,里面的能量也出不去,就连信号也无法传输。”
“这些卫星装置也许和空间连接技术有关,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依照空间连接技术相关的公开信息,可以猜测空间连接技术,是能够穿透反能量屏障的。”
“所以这些卫星装置,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实现大型反重力装置开启反能量屏障时内外的信息传输。”
这一套逻辑说的有理有据,听过的人都相信是真的。
知道相关猜测的人,也惊讶于国内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感到非常的焦急。
国内都已经走在‘大型航空堡垒’的路上,并且已经攻破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完成了反能量屏障最重要的内外通信问题,而他们根本就无法长时间的维持反能量屏障,更不用说攻克空间站内外信息沟通了。
另外,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不知道那些卫星的具体作用,只是猜测和空间存在关系。
新科技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知道宇航局公布了最新的信息,说三个月后要进行超级实验,他们也是期待不已,让他们以此就可以知道,那些装置具体是有什么作用?
真的不是太空武器吗?
做实验,又是做什么实验呢?一切还是要等三个月以后揭晓。
——
宇航局公开消息,不仅仅是为了平息舆论,最主要还是保密,根本无法做到。
当几百公里的高空中存在几十个同样的z波卫星装置时,再去谈保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他们准备进行太空穿梭的实验,也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保密的,太空中的任何动静都会被看到,更不用说空间站辅助完成的大型实验,继续保密等于是掩耳盗铃。
所以,宇航局就干脆公开了消息,并准备进行国际性的公开实验,他们还邀请了各国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并且授权他们进行直播。
很快,时间过了一个星期。
国际上又有新的舆论热议,因为重量级的反重力技术研究机构,力学研究所,发表了分析认为,空间站搭载的装置,疑似是会发出神秘光波的装置。
力学研究所反重力小组负责人汤姆斯-伯杰尔,面对记者镜头认真的说道,“我们的研究反能量屏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这种光波类似于电磁波,但却和电磁波有所不同。”
“神秘的射线是看不到的,但却能产生一种增强电能的作用。”
“我的研究小组,在进行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次这种射线。”
“而两次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就是外在设备产生了电能爆发,可以这么理解,本来是10a的稳定电流,忽然一下子就变成了20a、30a,同时,电压确实稳定不变的。”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如果只有一次,可以被人为是机器故障,但我们非常肯定,机器没有发生故障。”
“所以我认为是神秘射线导致,并且我们初步把这种神秘射线,称作是‘第二种电磁波’。”
“‘第二种电磁波’拥有非常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让电流凭空增强。”
“我相信这次所谓的超级实验,肯定是和‘第二种电磁波’有关,到时候看到什么神奇的事情,也不要惊讶。”
“同时,我也非常期待。现在他们有关反重力技术以及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远远处在世界的前列,会帮助我们指明研发方向。”
汤姆斯-伯杰尔说了很多,他很明确表达的意思就是,‘超级实验’很可能和他们所发现的神秘射线有关。
他还做出了相关的猜测,“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和中微子有关的射线,我们无法在实验中检测到任何东西,但他却能让电流增大。”
“我们讨论认为,中微子以一定的频度进行传播,就会失去穿透力,并和电子发生结合现象。”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汤姆斯-伯杰尔是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小组负责人,也是世界非常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说的内容还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但是他的说法很难理解,哪怕是在物理解也很难理解,因为中微子发现的时间太过短暂,科学上还无法控制中微子,中微子有什么特性,就很难判断了。
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研究小组所发现的神秘射线,也同样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发现太少了,就只有设备电流的突然增大,增大的倍率还并不高,很难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说法确实不如有关‘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有市场。
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的说法,而他们认为所谓的超级实验,应该是和反能量屏障有关。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期待着超级实验。
好多国家的媒体也纷纷过来采访,希望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
在宇航局发布公告的时候,赵奕也一直在太空穿梭实验组工作。
太空穿梭实验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定下来的是一次必须要成功,因为实验的机会就只有一次。
为了这一次的实验,投入的时间超过八个月,投入的经费则超过30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设备的成本,人缘并没有算在内。
现在已经越过了理论论证的阶段,到了真正的实验准备阶段,z波发生器已经运送到空间站,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制造好了。
不管是对波发生器也好,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好,都只是使用的常规动力,核心技术更没有什么难关。
太空穿梭实验最主要的技术难关在于,实验需要空间站上的z波发生器,和制造好的反重力飞船,一起协调来完成实验。
在最初的设想中,反重力太空飞船本身就拥有释放z波的能力,就可以释放z波后,直接完成太空穿梭。
现在则是需要两种设备进行协调,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无限接近空间站,并处在和z波发生器同一个方向上,在这波发生器发射z波后,就会形成一道空间压缩的通路。
实验计划是在两秒内,反重力太空飞船,就需要进入到压缩通路(z波航道),从而实现在太空中的快速穿梭。
通过详细的计算,赵奕得出的结果是,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七秒左右抵达月球,时间偏差不超过一秒。
这样总计的实验时间就达到了十秒左右,z波通路的维持时间,则是在十二秒左右,还是有两秒的‘误差’空间。
反重力太空飞船的任务不仅是如此,在抵达月球边缘后,太空飞船会依靠惯性以及月球的引力,开始环绕月球快速飞行,在环绕月球旋转十五圈后,飞船会关闭一切的动力能源,并舍弃高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出内部的环绕月球卫星,开启太阳能电池板。
在继续环绕月球旋转十周左右,并扩大轨道半径后,装置就成为了环绕月球的一颗探索卫星,并能够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拍摄月球上的画面,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
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开始的太空穿梭,后来成为月球的探索卫星,就只是附带完成的而已,最主要是因为动力不足,反重力太空飞船抵达月球以后,根本剩余不了多少燃料,也不可能再重新返回地球,就干脆抛弃了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其中的月球环绕卫星。
之所以太空穿梭实验需要长达十秒的时间,最主要还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影响。
因为空间站所处的位置,距离地面仅仅有四百公里,说到地球磁场的影响非常大,周边的粒子也有一定的密度,就会影响到z波压缩空间的倍率。
现在所做的实验准备,最主要就是数据测算,保证实验非常精准的完成。
这也是航天相关研发最核心的工作。
比如,空间站舱室的对接。
在太空中完成舱室的对接,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太空站的速度,每小时达到了两万八千多公里左右,反重力太空飞船就必须要划过一条弧线,并通过对方向的微调,恰好划进了z波通路。
实验的其他阶段也是如此,都需要非常精准的把握,就需要对数据测算的非常详细。
赵奕直接参与了数据测算工作。
其实最开始他只是理论人员,辅助技术部门完成数据测算工作,后来不断帮忙的过程中,就慢慢晋升为了‘数据总工程师’。
他并不是直接担任了数据总工程师,但所做的工作,就是数据总工程师的工作。
一大群做数据测算工作的技术人员,上报了各种的数据、测算结论提交上来,赵奕则需要通过比对和计算,查看其中可能有问题的地方。
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找出有可能出错的地方,让相关负责组继续去测算,直到最终的数据达成一致,才能够让实验精准的进行。
同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
当面对提交上来的大量数据时,想要弄清楚各个小组的数据代表什么,都是很复杂的,更不用说,结合数据去推断可能出错的地方,首先就需要对于实验过程的各种数据非常的了解,还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
这个工作之前是由周元生院士负责的,他带领一个小组,做数据汇总的工作。
现在则是赵奕完成。
赵奕倒不是故意去接手周元生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有一次周元生想让赵奕帮一下忙,因为他们的工作太多、太忙碌了。
然后,周元生和他的小组就失去了工作。
他们发现自己努力验算一个小时的东西,赵奕好像马上就能出结果,而且得出的结果非常的精准。
赵奕快速完成了一个小组的工作,似乎还没有费多大的精力。
然后周元生院士带着小组的其他人,就干脆验算起赵奕得出的结果,等于是第二次重新检查,在汇总其他的结论一起验算,过去的两个星期时间都是这样,让周元生感到郁闷的是,赵奕竟然连一个小错误都没有出现过。
“这也太变-态了吧!”
“他一个人完成我一个小组的工作,而且比我们的速度更快,我上午还看见他有时间看电影、喝咖啡?”
“我们其他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周元生都有些后悔邀请赵奕了,倒不是说赵奕抢占了他和小组的工作,他反倒是乐得清闲一些,主要是对他的身心打击太大。
同样都是数学院士,他比赵奕要大三十五岁。
结果呢?
两人的差距太大了,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
这个大学还是顶级名校毕业的,而这个小学生则在班里排名倒数。
反正,差距很大。
周元生很清晰的感觉到,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甚至存在着宇宙次元的巨大差距。
“航天相关的超级实验是什么?难道是登月?还是展示太空武器的威力?比如,击毁陨石?”
“所以,那个设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国内外舆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之前大部分舆论都认为,空间站的新装置,应该是一个武器类的东西,比如像是充满想象力的电磁炮、激光发生器等。
现在航天局公开发布了信息,说那并不是武器,而是一个纯粹的实验装置,并且宣称要进行一次‘超级实验’。
国内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是很低调的,因为谦虚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对外和对内的公告,极少有看到非常高调的时候。
现在实验带上‘超级’两个字,就显得非常高调了,差不多就等于说,“我们这个实验肯定会让大家吓一跳的。”
“这可是超级实验!非常非常厉害,非常非常惊人。”
“等着吧,三个月后,超级实验就来了,你们也就知道答案了。”
这个态度也让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而在真正的实验开始之前,舆论的讨论几乎不可能停歇。
很多专业的机构人士也站了出来,对装置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和猜测。
事实上,一些机构早就见过类似的东西,因为国内已经发生了几十枚z波卫星,一直不断挂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详细的样貌,都被拍的清清楚楚。
国际空间站的摄像机,拍摄了很多清晰的照片,甚至还有直接公布出来的,也有很多相关的分析。
一些人认为是和导航系统有关。
国内一直都在完善自主导航体系,差不多已经构建完成了,他们认为这些奇怪的装置,应该是导航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接收信号数据,帮助地面实现有效定位。
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
更多的说法则认为,这些卫星装置和反重力的研究有关。
“这些也许是反重力研发战略的一部分。”
“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发反重力技术,而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反重力推进器,并且拥有完善的反能量屏障技术。”
“反能量屏障是个绝佳的保护罩,已经正式可以隔绝能量,并阻断任何电子系统运行。”
“如果反重力装置在天空中开启反能量屏障,几乎只能使用物理打击的手段,但天空中的物理打击,效果是非常差的。那么就可以以此建造大型的天空堡垒,构建真正的‘航空’母舰。”
“但是反能量屏障技术有一个问题是,不只是对外的隔绝,也是对内的隔绝,外边的能量进不来,里面的能量也出不去,就连信号也无法传输。”
“这些卫星装置也许和空间连接技术有关,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依照空间连接技术相关的公开信息,可以猜测空间连接技术,是能够穿透反能量屏障的。”
“所以这些卫星装置,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实现大型反重力装置开启反能量屏障时内外的信息传输。”
这一套逻辑说的有理有据,听过的人都相信是真的。
知道相关猜测的人,也惊讶于国内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感到非常的焦急。
国内都已经走在‘大型航空堡垒’的路上,并且已经攻破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完成了反能量屏障最重要的内外通信问题,而他们根本就无法长时间的维持反能量屏障,更不用说攻克空间站内外信息沟通了。
另外,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不知道那些卫星的具体作用,只是猜测和空间存在关系。
新科技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知道宇航局公布了最新的信息,说三个月后要进行超级实验,他们也是期待不已,让他们以此就可以知道,那些装置具体是有什么作用?
真的不是太空武器吗?
做实验,又是做什么实验呢?一切还是要等三个月以后揭晓。
——
宇航局公开消息,不仅仅是为了平息舆论,最主要还是保密,根本无法做到。
当几百公里的高空中存在几十个同样的z波卫星装置时,再去谈保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他们准备进行太空穿梭的实验,也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保密的,太空中的任何动静都会被看到,更不用说空间站辅助完成的大型实验,继续保密等于是掩耳盗铃。
所以,宇航局就干脆公开了消息,并准备进行国际性的公开实验,他们还邀请了各国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并且授权他们进行直播。
很快,时间过了一个星期。
国际上又有新的舆论热议,因为重量级的反重力技术研究机构,力学研究所,发表了分析认为,空间站搭载的装置,疑似是会发出神秘光波的装置。
力学研究所反重力小组负责人汤姆斯-伯杰尔,面对记者镜头认真的说道,“我们的研究反能量屏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这种光波类似于电磁波,但却和电磁波有所不同。”
“神秘的射线是看不到的,但却能产生一种增强电能的作用。”
“我的研究小组,在进行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次这种射线。”
“而两次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就是外在设备产生了电能爆发,可以这么理解,本来是10a的稳定电流,忽然一下子就变成了20a、30a,同时,电压确实稳定不变的。”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如果只有一次,可以被人为是机器故障,但我们非常肯定,机器没有发生故障。”
“所以我认为是神秘射线导致,并且我们初步把这种神秘射线,称作是‘第二种电磁波’。”
“‘第二种电磁波’拥有非常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让电流凭空增强。”
“我相信这次所谓的超级实验,肯定是和‘第二种电磁波’有关,到时候看到什么神奇的事情,也不要惊讶。”
“同时,我也非常期待。现在他们有关反重力技术以及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远远处在世界的前列,会帮助我们指明研发方向。”
汤姆斯-伯杰尔说了很多,他很明确表达的意思就是,‘超级实验’很可能和他们所发现的神秘射线有关。
他还做出了相关的猜测,“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和中微子有关的射线,我们无法在实验中检测到任何东西,但他却能让电流增大。”
“我们讨论认为,中微子以一定的频度进行传播,就会失去穿透力,并和电子发生结合现象。”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汤姆斯-伯杰尔是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小组负责人,也是世界非常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说的内容还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但是他的说法很难理解,哪怕是在物理解也很难理解,因为中微子发现的时间太过短暂,科学上还无法控制中微子,中微子有什么特性,就很难判断了。
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研究小组所发现的神秘射线,也同样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发现太少了,就只有设备电流的突然增大,增大的倍率还并不高,很难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说法确实不如有关‘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有市场。
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的说法,而他们认为所谓的超级实验,应该是和反能量屏障有关。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期待着超级实验。
好多国家的媒体也纷纷过来采访,希望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
在宇航局发布公告的时候,赵奕也一直在太空穿梭实验组工作。
太空穿梭实验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定下来的是一次必须要成功,因为实验的机会就只有一次。
为了这一次的实验,投入的时间超过八个月,投入的经费则超过30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设备的成本,人缘并没有算在内。
现在已经越过了理论论证的阶段,到了真正的实验准备阶段,z波发生器已经运送到空间站,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制造好了。
不管是对波发生器也好,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好,都只是使用的常规动力,核心技术更没有什么难关。
太空穿梭实验最主要的技术难关在于,实验需要空间站上的z波发生器,和制造好的反重力飞船,一起协调来完成实验。
在最初的设想中,反重力太空飞船本身就拥有释放z波的能力,就可以释放z波后,直接完成太空穿梭。
现在则是需要两种设备进行协调,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无限接近空间站,并处在和z波发生器同一个方向上,在这波发生器发射z波后,就会形成一道空间压缩的通路。
实验计划是在两秒内,反重力太空飞船,就需要进入到压缩通路(z波航道),从而实现在太空中的快速穿梭。
通过详细的计算,赵奕得出的结果是,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七秒左右抵达月球,时间偏差不超过一秒。
这样总计的实验时间就达到了十秒左右,z波通路的维持时间,则是在十二秒左右,还是有两秒的‘误差’空间。
反重力太空飞船的任务不仅是如此,在抵达月球边缘后,太空飞船会依靠惯性以及月球的引力,开始环绕月球快速飞行,在环绕月球旋转十五圈后,飞船会关闭一切的动力能源,并舍弃高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出内部的环绕月球卫星,开启太阳能电池板。
在继续环绕月球旋转十周左右,并扩大轨道半径后,装置就成为了环绕月球的一颗探索卫星,并能够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拍摄月球上的画面,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
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开始的太空穿梭,后来成为月球的探索卫星,就只是附带完成的而已,最主要是因为动力不足,反重力太空飞船抵达月球以后,根本剩余不了多少燃料,也不可能再重新返回地球,就干脆抛弃了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其中的月球环绕卫星。
之所以太空穿梭实验需要长达十秒的时间,最主要还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影响。
因为空间站所处的位置,距离地面仅仅有四百公里,说到地球磁场的影响非常大,周边的粒子也有一定的密度,就会影响到z波压缩空间的倍率。
现在所做的实验准备,最主要就是数据测算,保证实验非常精准的完成。
这也是航天相关研发最核心的工作。
比如,空间站舱室的对接。
在太空中完成舱室的对接,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太空站的速度,每小时达到了两万八千多公里左右,反重力太空飞船就必须要划过一条弧线,并通过对方向的微调,恰好划进了z波通路。
实验的其他阶段也是如此,都需要非常精准的把握,就需要对数据测算的非常详细。
赵奕直接参与了数据测算工作。
其实最开始他只是理论人员,辅助技术部门完成数据测算工作,后来不断帮忙的过程中,就慢慢晋升为了‘数据总工程师’。
他并不是直接担任了数据总工程师,但所做的工作,就是数据总工程师的工作。
一大群做数据测算工作的技术人员,上报了各种的数据、测算结论提交上来,赵奕则需要通过比对和计算,查看其中可能有问题的地方。
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找出有可能出错的地方,让相关负责组继续去测算,直到最终的数据达成一致,才能够让实验精准的进行。
同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
当面对提交上来的大量数据时,想要弄清楚各个小组的数据代表什么,都是很复杂的,更不用说,结合数据去推断可能出错的地方,首先就需要对于实验过程的各种数据非常的了解,还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
这个工作之前是由周元生院士负责的,他带领一个小组,做数据汇总的工作。
现在则是赵奕完成。
赵奕倒不是故意去接手周元生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有一次周元生想让赵奕帮一下忙,因为他们的工作太多、太忙碌了。
然后,周元生和他的小组就失去了工作。
他们发现自己努力验算一个小时的东西,赵奕好像马上就能出结果,而且得出的结果非常的精准。
赵奕快速完成了一个小组的工作,似乎还没有费多大的精力。
然后周元生院士带着小组的其他人,就干脆验算起赵奕得出的结果,等于是第二次重新检查,在汇总其他的结论一起验算,过去的两个星期时间都是这样,让周元生感到郁闷的是,赵奕竟然连一个小错误都没有出现过。
“这也太变-态了吧!”
“他一个人完成我一个小组的工作,而且比我们的速度更快,我上午还看见他有时间看电影、喝咖啡?”
“我们其他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周元生都有些后悔邀请赵奕了,倒不是说赵奕抢占了他和小组的工作,他反倒是乐得清闲一些,主要是对他的身心打击太大。
同样都是数学院士,他比赵奕要大三十五岁。
结果呢?
两人的差距太大了,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
这个大学还是顶级名校毕业的,而这个小学生则在班里排名倒数。
反正,差距很大。
周元生很清晰的感觉到,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甚至存在着宇宙次元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