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阮大铖先是东张西望,看似四处观赏着他的这座绛云楼,但嘴里却又忽然没头没脑地问起自己的爱妾柳如是,钱谦益虽然心里莫名咯噔了一声,但还是没有半点犹疑,马上对跟随的仆役道:
“快去,请夫人到前厅相候,备好茶点,准备招待圆海公。”
阮大铖闻言,在旁边笑道:
“虞山先生勿忧,今日是在下冒昧来访,与朝堂之事并无关联,乃是以私交特来拜会先生的。”
都是混迹于朝野多年的老狐狸,钱谦益一听就懂了,心里不觉一松,面上也就跟着笑了起来:
“圆海公乃是当朝缺一不可的人,公私哪里分得清楚,什么事到了圆海公手里,那都得是国之大事,哈哈。”
“不过,圆海公能以私交身份光临寒舍,在下还是倍感荣幸的。”
说着,两人来到正厅,分宾主坐下。
紧接着,闻讯而来的柳如是,也匆匆从红豆馆过来,远远一看主宾位子上坐着的客人,果然是当今金陵城内权倾一时的阮大铖,身子莫名地僵了一下,随即赶紧挤出笑脸,近前福道:
“听闻圆海公大驾光临,真教寒舍蓬荜生辉,奴家这厢有礼了。”
阮大铖扭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钱谦益,然后又转脸将一双骤然发亮的眼睛,紧紧盯在隐居后愈发风韵犹存的柳如是身上,将她好一番贪婪地观赏了一阵,方才由衷地叹道:
“河东君,别来无恙呀,眼下的你可是真的见一次少一次了,哈哈。”
河东君,乃是柳如是不满意自己的真名柳隐,杨爱,后来读到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篇后,遂给自己改名为“如是”。
而“河东君”,则是她给自己起的自号。
后来柳如是声名鹊起,她的这个自号,也在诸多友人和追捧者之间传开。渐渐的,很多人为了以示自己与她的亲近,便也跟着对她专门以此号称谓起来。
很显然,阮大铖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对柳如是喊一声“河东君”,这就是在向她示好。
鉴于钱谦益现在十分尴尬的处境和地位,能有这样一个当权者示好,对柳如是自然也是乐意看到的。
只是,她很清楚,两家从前几乎就是死敌,现在因为马士英而走到一起,虽说彼此间不会再打打杀杀,但面对一个突然像老朋友一样笑眯眯的阮大铖,老实说,这放在谁头上都是心里没底的。
柳如是看了一眼钱谦益,见他脸上虽然笑着,但眼中却满是隐忧,看样子明显还没有摸透这个从前的恶魔上门来的意图,所以不觉也是加了小心,赶紧上前亲自布茶道:
“能得圆海公惦记,奴家真是倍感荣幸。只是奴家现在一心相夫教子,哪里还比得上从前的莺莺燕燕,倒是叫圆海公见笑了——”
柳如是说着,难以觉察地使了个眼色给钱谦益,然后拈起一块糕点亲手递给阮大铖道:
“虞山不高不低,上来也是要费些力气的,请圆海公尝尝奴家亲手做的红豆糕,甜糯而不腻人,甚为可口,正好补补体力。”
谁知,阮大铖却看了一眼被三根葱白般手指中的红豆糕,忽然莫名变得一本正经道:
“多谢河东君,小弟今日来,可不是奔着这块红豆糕而来的——”
说着,他环顾了一眼左右,沉声道:
“请受之兄屏退左右,小弟我有正事相告!”
钱谦益是1582年人,阮大铖是1587年人,两人之间正好相差五岁。阮大铖自称为弟,理所当然,而且,这一声小弟自称,也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感情距离。
看到阮大铖忽然一脸正色,而且嘴里连之前的虞山先生也不喊了,直接兄弟相称,钱谦益也是目光一凛,马上也是挥退了左右,然后一动不动地与柳如是一起,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阮大铖看到钱谦益夫妻二人甚是配合,不由得心里暗自高兴,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于是捻须沉思了一会儿,随即站起身,忽然望着柳如是就是一本正经地一礼道:
“小弟前面已经说了,今日乃是以私交拜访,自然也就要以私交而论。而小弟此番前来,却是有一事相托,须得河东君出手相助。”
“故此,这里还请河东君以兄嫂之礼,先受小弟一拜。”
柳如是吓了一跳,慌忙闪身躲开,嘴里更是惶然道:
“圆海公万万不可,这可是要折煞奴身了——”
说着,她惊恐莫名地看了一眼钱谦益。
钱谦益到底是久经阵仗之人,只听阮大铖一声小弟自称,他就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一次他能降尊纡贵跑到自己的虞山别院来,肯定是有求于他们的了。
虽然不知他所求何事,但凭阮大铖现在跺一下脚整个金陵城绝对会抖三抖的能量,能求他门下来,怎么说也都是一件好事。
想着,钱谦益不动声色地用眼神安抚了一下受惊的柳如是,跟着齐声抱拳道:
“圆海公,现在你我都是自己人了,无须这般客套。倘若真有什么事,只要是我与柳儒士能办到的,但说无妨便是。”
阮大铖点点头,但还是一本正经道:
“受之兄,弟都已经称兄道弟了,你怎么还公呀母呀的如此生分呢?”
“你尽管放心,从前你我的恩恩怨怨,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日你我在新朝早就摒弃前嫌,同朝为官,我这里是绝不会再有任何对受之兄下绊子之念,弟可以指天为誓!”
钱谦益身为一个大诗人,自然首先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听了阮大铖这番表白,顿时也是惊喜不已,连忙也是改口回应道:
“集之弟,为兄今日那就不客气了,就叫一声集之老弟了。”
“集之老弟,你说吧,何事需要蘼芜相助,只管吩咐便是!”
蘼芜又名江蓠,本来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后在古时香料还没有进入中原之际,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本土香料,常被做成香囊随身。
据说,蘼芜不仅香气独特,而且还能让古时的妇人多子。而且,很早就出现在古乐府的《上山采蘼芜》诗篇中,最有名的句子就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于是又多了一层夫妻分离与相思闺怨之意。
“快去,请夫人到前厅相候,备好茶点,准备招待圆海公。”
阮大铖闻言,在旁边笑道:
“虞山先生勿忧,今日是在下冒昧来访,与朝堂之事并无关联,乃是以私交特来拜会先生的。”
都是混迹于朝野多年的老狐狸,钱谦益一听就懂了,心里不觉一松,面上也就跟着笑了起来:
“圆海公乃是当朝缺一不可的人,公私哪里分得清楚,什么事到了圆海公手里,那都得是国之大事,哈哈。”
“不过,圆海公能以私交身份光临寒舍,在下还是倍感荣幸的。”
说着,两人来到正厅,分宾主坐下。
紧接着,闻讯而来的柳如是,也匆匆从红豆馆过来,远远一看主宾位子上坐着的客人,果然是当今金陵城内权倾一时的阮大铖,身子莫名地僵了一下,随即赶紧挤出笑脸,近前福道:
“听闻圆海公大驾光临,真教寒舍蓬荜生辉,奴家这厢有礼了。”
阮大铖扭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钱谦益,然后又转脸将一双骤然发亮的眼睛,紧紧盯在隐居后愈发风韵犹存的柳如是身上,将她好一番贪婪地观赏了一阵,方才由衷地叹道:
“河东君,别来无恙呀,眼下的你可是真的见一次少一次了,哈哈。”
河东君,乃是柳如是不满意自己的真名柳隐,杨爱,后来读到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篇后,遂给自己改名为“如是”。
而“河东君”,则是她给自己起的自号。
后来柳如是声名鹊起,她的这个自号,也在诸多友人和追捧者之间传开。渐渐的,很多人为了以示自己与她的亲近,便也跟着对她专门以此号称谓起来。
很显然,阮大铖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对柳如是喊一声“河东君”,这就是在向她示好。
鉴于钱谦益现在十分尴尬的处境和地位,能有这样一个当权者示好,对柳如是自然也是乐意看到的。
只是,她很清楚,两家从前几乎就是死敌,现在因为马士英而走到一起,虽说彼此间不会再打打杀杀,但面对一个突然像老朋友一样笑眯眯的阮大铖,老实说,这放在谁头上都是心里没底的。
柳如是看了一眼钱谦益,见他脸上虽然笑着,但眼中却满是隐忧,看样子明显还没有摸透这个从前的恶魔上门来的意图,所以不觉也是加了小心,赶紧上前亲自布茶道:
“能得圆海公惦记,奴家真是倍感荣幸。只是奴家现在一心相夫教子,哪里还比得上从前的莺莺燕燕,倒是叫圆海公见笑了——”
柳如是说着,难以觉察地使了个眼色给钱谦益,然后拈起一块糕点亲手递给阮大铖道:
“虞山不高不低,上来也是要费些力气的,请圆海公尝尝奴家亲手做的红豆糕,甜糯而不腻人,甚为可口,正好补补体力。”
谁知,阮大铖却看了一眼被三根葱白般手指中的红豆糕,忽然莫名变得一本正经道:
“多谢河东君,小弟今日来,可不是奔着这块红豆糕而来的——”
说着,他环顾了一眼左右,沉声道:
“请受之兄屏退左右,小弟我有正事相告!”
钱谦益是1582年人,阮大铖是1587年人,两人之间正好相差五岁。阮大铖自称为弟,理所当然,而且,这一声小弟自称,也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感情距离。
看到阮大铖忽然一脸正色,而且嘴里连之前的虞山先生也不喊了,直接兄弟相称,钱谦益也是目光一凛,马上也是挥退了左右,然后一动不动地与柳如是一起,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阮大铖看到钱谦益夫妻二人甚是配合,不由得心里暗自高兴,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于是捻须沉思了一会儿,随即站起身,忽然望着柳如是就是一本正经地一礼道:
“小弟前面已经说了,今日乃是以私交拜访,自然也就要以私交而论。而小弟此番前来,却是有一事相托,须得河东君出手相助。”
“故此,这里还请河东君以兄嫂之礼,先受小弟一拜。”
柳如是吓了一跳,慌忙闪身躲开,嘴里更是惶然道:
“圆海公万万不可,这可是要折煞奴身了——”
说着,她惊恐莫名地看了一眼钱谦益。
钱谦益到底是久经阵仗之人,只听阮大铖一声小弟自称,他就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一次他能降尊纡贵跑到自己的虞山别院来,肯定是有求于他们的了。
虽然不知他所求何事,但凭阮大铖现在跺一下脚整个金陵城绝对会抖三抖的能量,能求他门下来,怎么说也都是一件好事。
想着,钱谦益不动声色地用眼神安抚了一下受惊的柳如是,跟着齐声抱拳道:
“圆海公,现在你我都是自己人了,无须这般客套。倘若真有什么事,只要是我与柳儒士能办到的,但说无妨便是。”
阮大铖点点头,但还是一本正经道:
“受之兄,弟都已经称兄道弟了,你怎么还公呀母呀的如此生分呢?”
“你尽管放心,从前你我的恩恩怨怨,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日你我在新朝早就摒弃前嫌,同朝为官,我这里是绝不会再有任何对受之兄下绊子之念,弟可以指天为誓!”
钱谦益身为一个大诗人,自然首先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听了阮大铖这番表白,顿时也是惊喜不已,连忙也是改口回应道:
“集之弟,为兄今日那就不客气了,就叫一声集之老弟了。”
“集之老弟,你说吧,何事需要蘼芜相助,只管吩咐便是!”
蘼芜又名江蓠,本来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后在古时香料还没有进入中原之际,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本土香料,常被做成香囊随身。
据说,蘼芜不仅香气独特,而且还能让古时的妇人多子。而且,很早就出现在古乐府的《上山采蘼芜》诗篇中,最有名的句子就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于是又多了一层夫妻分离与相思闺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