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居后屋之中,一名英俊不凡的男子站立在屋中,身着华服,身上透露着气宇轩昂的味道。
他叫屈复。
略微等待了少顷,棋童急忙走了进来,道:“兄长,怎有空来醉桃居?”
看着来人男子装扮,屈复眼中透着惊奇,道:“小妹,为何一副男子装扮?”
棋童道:“兄长,且看我像不像?”
屈复听着芈萱男子的口音,再度打量了芈萱一眼,道:“像,还真是像!”
“兄长还未说来此为何?”
屈复道:“小妹,再过几日,可知是什么日子?”
芈萱不假思索道:“再过几日,是曾祖父之祭日,兄长是要我一同回长沙拜祭?”
屈复点了点头,道:“你我兄妹二人已有五六年未曾去祭拜过了,此次我来醉桃居,便是想我二人一同回去祭拜一番曾祖父。”
“兄长来,只怕不止于此吧?”
芈萱深知自己这位兄长的性子,若是单单如此,屈复决然不会来醉桃居找她。
自十五岁那年开始,屈复便立志要恢复楚国,甚至因此改名,就是希望能够联络天下的有志之士,一同掀翻暴秦。
这五六年以来,屈复一直在外奔走,从未归乡,更不要说来找她这个妹妹了。
屈复点了点头道:“我此来醉桃居,是想找两个人。”
“兄长想找谁?我可立即命人去查。”醉桃居本就是这寿春城中的消息海,各种信息的汇总与流散之地。故而,想要找两个人,对醉桃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这第一位,是李左车先生,我闻他素有谋略,前番曾在魏国名士陈余手下效力,而今,我听说他来到寿春,且其已不再为陈余效力,若能招揽此人,于我大楚复兴大有裨益。”
闻言,芈萱道:“兄长只怕要白费心思了!”
屈复皱眉看向芈萱,芈萱道:“先生曾经在醉桃居停留过数日,而今先生已经往临淄去了。”
“小妹为何不留住他?”屈复脸上颇有些懊悔之色,亦是对芈萱有几分见责之意。
芈萱道:“兄长勿怪,先生已经看淡世事,此生唯愿游历天下,寄情于山水,不复掺和其中之事。”
“且在寿春之时,扶苏公子亦曾相邀,可先生却是坚辞不受,故小妹未曾阻拦。”
听芈萱这么一说,屈复哀叹了一口气。出门在外五六年的光景,一事无成,诸事不顺,复国的大业迟迟不能开展,这一切对于屈复来说,都令他太过痛苦!
然屈复亦是知道不能强求,天下间的名士,多有着倨傲的性子,越是强求,越发令人生厌,更会招致其他名士侧目,使得其他名士更加不敢为其效力。
昔年魏国庞涓嫉妒孙膑之才华,对其加害,庞涓便恶名满天下,其后,孙膑亦是借助齐国之力,完成复仇,令庞涓葬身马陵。
“兄长莫要灰心,天下间名士无数,只要用心去寻,总归能完成心愿的。”
听着芈萱慰藉的话语,屈复心头稍显宽慰。
“这第二位是扶苏公子。”屈复略微平复了一下心绪,道。
芈萱呆呆的立在原地,略有些失声道:“兄长说谁?”
“扶苏公子。”
屈复自顾自道:“我要找的是扶苏公子,小妹,可否设法令我与扶苏公子见一面?”
芈萱回过神道:“兄长,可知扶苏公子是大秦之长公子,兄长去见他,他如何能助兄长?”
屈复负手而立,道:“我自然知之,可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为。”
“若我楚国能得扶苏公子相助,日后我楚国便复国有望。”
“为此冒险一试,值得。”
“这一路走来,百姓对他赞不绝口,这九江郡中,百姓皆已将其视若神明。扶苏公子虽是大秦公子,可亦是我楚国公主之后,是我楚国贵胄,身体里有着我们楚人的血脉。”
“且我在外游历之时曾经听说,扶苏公子之老师淳于越素来主张分封制,未来,若扶苏公子继位,说不定就是我楚国复国之时。”
“可是,兄长你……”芈萱脸上浮现出担忧之色。
“小妹勿要为我担忧,为兄我还是有些把握的,眼下扶苏公子未得秦皇册封,还不是秦国之储君,若我们能够扶助他为秦国之新君,到那时,扶苏公子自然要投桃报李,许我大楚复国。”
在来时,屈复已经听说了,扶苏公子已经获赐秦皇所赐玉带,这意味着扶苏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担任秦国储君之位,到了那时,在想让扶苏公子答应楚国复国之事,已然是不可能。
可眼下,尚有一线机会!
芈萱看着屈复脸上的坚持之色,知道自己劝阻不了他。内心不觉为扶苏暗自担忧。
一旦扶苏被屈复打动,那么,扶苏便是将自己置于险地,此事若被揭露,兄长屈复倒是无事,躲藏于民间秦廷自然寻不到他,可是扶苏公子,作为大秦的公子,必然是难逃一死。
而扶苏若是不答应,必然二人势必会争吵起来,甚至为此动武也不是没有可能,而这样的情景,是芈萱不愿意见到的。
“小妹,你一定要帮帮我。”屈复再度恳请道。
“这……”芈萱脸上露出迟疑之色,道:“我试一试。”
屈复被芈萱带到一处阁楼之中,而芈萱则是离开房间。
时间悄然流逝,屈复在房中已经足足等候了两个时辰,可是,却是杳无音信,这不禁让屈复心中越发感到焦躁。
少顷,芈萱推开房门,屈复急忙道:“如何?”
芈萱摇了摇头,心中亦是为他的兄长屈复和扶苏暗自各松了一口气。
芈萱道:“刚刚醉桃居传来消息,扶苏公子已经离开九江郡。”
“他要回咸阳?”
芈萱道:“不是,他要去长沙郡。”
“九江郡的事务,他已经托付给郡守吴芮和长史司马欣了。今早,他刚刚乘船离开九江郡。”
“兄长想要见他之愿只怕不能达成了。”
屈复陷入了沉默当中,道:“无妨,九江郡事情完毕之后,他去长沙,之后必然是回咸阳,南郡是他必经之地。”
他叫屈复。
略微等待了少顷,棋童急忙走了进来,道:“兄长,怎有空来醉桃居?”
看着来人男子装扮,屈复眼中透着惊奇,道:“小妹,为何一副男子装扮?”
棋童道:“兄长,且看我像不像?”
屈复听着芈萱男子的口音,再度打量了芈萱一眼,道:“像,还真是像!”
“兄长还未说来此为何?”
屈复道:“小妹,再过几日,可知是什么日子?”
芈萱不假思索道:“再过几日,是曾祖父之祭日,兄长是要我一同回长沙拜祭?”
屈复点了点头,道:“你我兄妹二人已有五六年未曾去祭拜过了,此次我来醉桃居,便是想我二人一同回去祭拜一番曾祖父。”
“兄长来,只怕不止于此吧?”
芈萱深知自己这位兄长的性子,若是单单如此,屈复决然不会来醉桃居找她。
自十五岁那年开始,屈复便立志要恢复楚国,甚至因此改名,就是希望能够联络天下的有志之士,一同掀翻暴秦。
这五六年以来,屈复一直在外奔走,从未归乡,更不要说来找她这个妹妹了。
屈复点了点头道:“我此来醉桃居,是想找两个人。”
“兄长想找谁?我可立即命人去查。”醉桃居本就是这寿春城中的消息海,各种信息的汇总与流散之地。故而,想要找两个人,对醉桃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这第一位,是李左车先生,我闻他素有谋略,前番曾在魏国名士陈余手下效力,而今,我听说他来到寿春,且其已不再为陈余效力,若能招揽此人,于我大楚复兴大有裨益。”
闻言,芈萱道:“兄长只怕要白费心思了!”
屈复皱眉看向芈萱,芈萱道:“先生曾经在醉桃居停留过数日,而今先生已经往临淄去了。”
“小妹为何不留住他?”屈复脸上颇有些懊悔之色,亦是对芈萱有几分见责之意。
芈萱道:“兄长勿怪,先生已经看淡世事,此生唯愿游历天下,寄情于山水,不复掺和其中之事。”
“且在寿春之时,扶苏公子亦曾相邀,可先生却是坚辞不受,故小妹未曾阻拦。”
听芈萱这么一说,屈复哀叹了一口气。出门在外五六年的光景,一事无成,诸事不顺,复国的大业迟迟不能开展,这一切对于屈复来说,都令他太过痛苦!
然屈复亦是知道不能强求,天下间的名士,多有着倨傲的性子,越是强求,越发令人生厌,更会招致其他名士侧目,使得其他名士更加不敢为其效力。
昔年魏国庞涓嫉妒孙膑之才华,对其加害,庞涓便恶名满天下,其后,孙膑亦是借助齐国之力,完成复仇,令庞涓葬身马陵。
“兄长莫要灰心,天下间名士无数,只要用心去寻,总归能完成心愿的。”
听着芈萱慰藉的话语,屈复心头稍显宽慰。
“这第二位是扶苏公子。”屈复略微平复了一下心绪,道。
芈萱呆呆的立在原地,略有些失声道:“兄长说谁?”
“扶苏公子。”
屈复自顾自道:“我要找的是扶苏公子,小妹,可否设法令我与扶苏公子见一面?”
芈萱回过神道:“兄长,可知扶苏公子是大秦之长公子,兄长去见他,他如何能助兄长?”
屈复负手而立,道:“我自然知之,可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为。”
“若我楚国能得扶苏公子相助,日后我楚国便复国有望。”
“为此冒险一试,值得。”
“这一路走来,百姓对他赞不绝口,这九江郡中,百姓皆已将其视若神明。扶苏公子虽是大秦公子,可亦是我楚国公主之后,是我楚国贵胄,身体里有着我们楚人的血脉。”
“且我在外游历之时曾经听说,扶苏公子之老师淳于越素来主张分封制,未来,若扶苏公子继位,说不定就是我楚国复国之时。”
“可是,兄长你……”芈萱脸上浮现出担忧之色。
“小妹勿要为我担忧,为兄我还是有些把握的,眼下扶苏公子未得秦皇册封,还不是秦国之储君,若我们能够扶助他为秦国之新君,到那时,扶苏公子自然要投桃报李,许我大楚复国。”
在来时,屈复已经听说了,扶苏公子已经获赐秦皇所赐玉带,这意味着扶苏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担任秦国储君之位,到了那时,在想让扶苏公子答应楚国复国之事,已然是不可能。
可眼下,尚有一线机会!
芈萱看着屈复脸上的坚持之色,知道自己劝阻不了他。内心不觉为扶苏暗自担忧。
一旦扶苏被屈复打动,那么,扶苏便是将自己置于险地,此事若被揭露,兄长屈复倒是无事,躲藏于民间秦廷自然寻不到他,可是扶苏公子,作为大秦的公子,必然是难逃一死。
而扶苏若是不答应,必然二人势必会争吵起来,甚至为此动武也不是没有可能,而这样的情景,是芈萱不愿意见到的。
“小妹,你一定要帮帮我。”屈复再度恳请道。
“这……”芈萱脸上露出迟疑之色,道:“我试一试。”
屈复被芈萱带到一处阁楼之中,而芈萱则是离开房间。
时间悄然流逝,屈复在房中已经足足等候了两个时辰,可是,却是杳无音信,这不禁让屈复心中越发感到焦躁。
少顷,芈萱推开房门,屈复急忙道:“如何?”
芈萱摇了摇头,心中亦是为他的兄长屈复和扶苏暗自各松了一口气。
芈萱道:“刚刚醉桃居传来消息,扶苏公子已经离开九江郡。”
“他要回咸阳?”
芈萱道:“不是,他要去长沙郡。”
“九江郡的事务,他已经托付给郡守吴芮和长史司马欣了。今早,他刚刚乘船离开九江郡。”
“兄长想要见他之愿只怕不能达成了。”
屈复陷入了沉默当中,道:“无妨,九江郡事情完毕之后,他去长沙,之后必然是回咸阳,南郡是他必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