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问的是霍弋和赵广。
诸葛乔与邓良闻言,相视一笑,邓良轻声解释道:“贤弟久游海外,不知这世家的规矩,今日是家宴,宴请的主客是马参军,赴邀的都是世家长辈。像你我这等小辈,都是因为有伯松相邀,才得以赴会的。伯松邀我是因为愚兄家父出访东吴之事,邀你是因为你的家兄张温,其他无干之人哪敢乱请。”
原来如此,张白恍然大悟。
说了半天,原来还是与吴蜀结盟之事有关。这就对了,要说诸葛乔之所以看重自己,其实也有这层关系。
如果张白能在吴蜀结盟的大事中起到作用,那推荐张白的诸葛乔,在诸葛亮心中必然加重了分量。这且不说,在百官心中,诸葛乔作为丞相继承人的位置也将更加稳固。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诸葛乔看重张白,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张白的江东世家地位。世家的支持,尤其是中原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才是蜀国此时最为缺乏的。
张白环顾四周,周围的人没一个认识的。这些人大多数中年以上,年轻人没几个。
自己这边年轻的,除了他们这三个,还有两名稍稍年轻些的。大约三十岁不到一点的样子,这两人不像诸葛乔等人缩在后排,而是大大咧咧,理所当然地坐在前排。
这两人一个长得魁梧,举手投足一副武将模样。另一个却病歪歪的,手肘伏在桌案上,似乎是用来撑着身体。两人坐在一起,却互相没有太多交流。
对面宾客中,前排都是老臣,后面一排倒有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起,也是轻声细语彼此十分熟络。这几个都是士人模样,一看就像世家子弟。
“诸君!”忽然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是书童的声音:“丞相到!”
所有人立刻离案起身,眼看着厅后头转出两个中年人,其中一人先行。他眉眼淡定,行动从容,身材瘦长高过普通人,一块葛布头巾包着发髻,身披鹤氅,手持羽扇,这一看就是诸葛亮。
张白还想看仔细些,却不行了,因为他身材矮小,前排众人站起来他就什么都看不见。
只听见一个声音清亮:“诸位,今日群贤毕至,迎接马参军从南中还朝。幼常久居越嶲太守任上,日夜辛劳,携来南方军情,吾等正可共谋之。”
另一个声音此时接口,朗声道:“幼常蒙陛下和丞相器重,诸位高抬。南中乃我汉心腹之大患,为君谋何敢不忠,此乃我辈应有之分。”这一听应该是马谡。
席间众人纷纷赞赏马参军劳苦功高,在诸葛亮请坐声中,又渐次落座。
张白这才看到马谡的样子,见他身材中等,长髯尖须八字浓胡,头戴远游冠,中间配一款羊脂白玉,身着黑色长袍,正向座上宾朋中的好友团团作揖,一脸得色。
宴会很快开始了,宴中有人奏乐助兴,也有些歌舞,但是也不冗长。众人欢笑过后,便有人趁着敬酒的时机,提到了南中的战略问题,渐渐便有了争议。
所谓争议,就是觉得南中过于遥远,粮草军需运输不便,怕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诸葛亮没有开口,只是微笑着听每个人讲述自己的道理,反倒是马谡立刻便与人争执起来。
这种朝堂争议,即使对于诸葛乔、邓良等世家子弟来说,也并不是天天可以听到的,此时专心致志,如闻大道。
张白却对这些没一点兴趣,他是穿越来的,南中之战是箭在弦上,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的。除非吴蜀结盟失败,孙权联合曹丕一起搞蜀国,只有在那种形势下,南中之战的谋划才有可能取消。
他本人,只对诸葛亮有兴趣。
整个厅堂上,争论不休,虽然主战者明显占上风,但是反对者有理有据,依然是步步为营。几乎所有人都在互相议论,探讨各自的看法,连诸葛乔和邓良都不例外。
张白发现,只有两个人对争论不感兴趣。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就是诸葛亮。
那家伙看起来老神在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目光游离,东看西看,遇到有人向他提问,也是不置可否,总是让马谡上去抵挡。
倒是劝大家喝酒的时候,他就比较来劲,一个劲儿让大家尽兴。
这时他杯中酒已将尽,旁边仆役为他添酒,诸葛亮很自然的伸出右手中指和食指,浑不在意地轻轻点了两下桌面。
张白的眼睛刷地亮了,不仅眼睛亮了,他的心也亮了。
这个轻叩桌面表示谢谢的姿势,前一世商场打滚的张白哪能不认识,实在太亲切了有没有。
他嘴角露出了微笑,危险的微笑。
“南中蛮族不知礼仪,其不臣之心久矣!即便破其精锐,南征也未敢言胜,不如撤换庲(lai)降都督,稳定南方,以数千人便可以牵制叛贼,贼多行不义,互相猜疑,终有内乱之时,此时伺机下手不费吹灰之力。”
“”说这话的,是蜀中当地名士杜琼,是蜀国本土最有名望的世家豪族。”邓良怕张白不认识,在耳边轻声介绍说。
杜琼的意见十分老辣沉稳,透着对于南方情况的熟悉。
“杜卿之言有理,”这时另一名年岁五十左右,看起来和杜琼差不多年龄的人站起身来。拱手道:“以我所见,杜卿所言非虚,南征获胜况且如此,若万一有失,则成都危矣。”
“此人是何宗,也是当地大家,是杜琼的同窗。”邓良道,张白微微点头。
蜀国具体的历史张白也不是样样记得,他到底不是历史系的毕业生,但是对于蜀国最终灭亡原因的史论他是看过的。其中有一个论调他十分同意,即蜀国这个国家,其实内部十分不团结。
这指的主要是政治上的不团结,当时在蜀国,有力量的政治势力,大致可以分为五个。
一个是刘备带入蜀地的元老功勋,以及其后人。武有关张赵、马超、魏延、陈到等,文有糜竺、简雍、孙乾。这些功勋此时大多亡故,然而其子嗣宗族们还在,例如马岱、关兴、张苞、赵统、赵广等。
第二个势力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氏族,包括了马氏、黄氏、诸葛等大族,比较著名的除了诸葛亮、诸葛均,还有马良、马谡、伊籍、杨仪、刘巴、赖恭等人,四大蜀相中的另三位蒋琬、董允、费祎,也大都是荆州来的。
甚至黄月英也属于黄家。
这部分人由于诸葛亮的关系,如今在蜀国最为得势。甚至元老势力因为凋亡太多,如今也颇有向荆州集团靠拢的趋势。
诸葛乔与邓良闻言,相视一笑,邓良轻声解释道:“贤弟久游海外,不知这世家的规矩,今日是家宴,宴请的主客是马参军,赴邀的都是世家长辈。像你我这等小辈,都是因为有伯松相邀,才得以赴会的。伯松邀我是因为愚兄家父出访东吴之事,邀你是因为你的家兄张温,其他无干之人哪敢乱请。”
原来如此,张白恍然大悟。
说了半天,原来还是与吴蜀结盟之事有关。这就对了,要说诸葛乔之所以看重自己,其实也有这层关系。
如果张白能在吴蜀结盟的大事中起到作用,那推荐张白的诸葛乔,在诸葛亮心中必然加重了分量。这且不说,在百官心中,诸葛乔作为丞相继承人的位置也将更加稳固。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诸葛乔看重张白,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张白的江东世家地位。世家的支持,尤其是中原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才是蜀国此时最为缺乏的。
张白环顾四周,周围的人没一个认识的。这些人大多数中年以上,年轻人没几个。
自己这边年轻的,除了他们这三个,还有两名稍稍年轻些的。大约三十岁不到一点的样子,这两人不像诸葛乔等人缩在后排,而是大大咧咧,理所当然地坐在前排。
这两人一个长得魁梧,举手投足一副武将模样。另一个却病歪歪的,手肘伏在桌案上,似乎是用来撑着身体。两人坐在一起,却互相没有太多交流。
对面宾客中,前排都是老臣,后面一排倒有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起,也是轻声细语彼此十分熟络。这几个都是士人模样,一看就像世家子弟。
“诸君!”忽然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是书童的声音:“丞相到!”
所有人立刻离案起身,眼看着厅后头转出两个中年人,其中一人先行。他眉眼淡定,行动从容,身材瘦长高过普通人,一块葛布头巾包着发髻,身披鹤氅,手持羽扇,这一看就是诸葛亮。
张白还想看仔细些,却不行了,因为他身材矮小,前排众人站起来他就什么都看不见。
只听见一个声音清亮:“诸位,今日群贤毕至,迎接马参军从南中还朝。幼常久居越嶲太守任上,日夜辛劳,携来南方军情,吾等正可共谋之。”
另一个声音此时接口,朗声道:“幼常蒙陛下和丞相器重,诸位高抬。南中乃我汉心腹之大患,为君谋何敢不忠,此乃我辈应有之分。”这一听应该是马谡。
席间众人纷纷赞赏马参军劳苦功高,在诸葛亮请坐声中,又渐次落座。
张白这才看到马谡的样子,见他身材中等,长髯尖须八字浓胡,头戴远游冠,中间配一款羊脂白玉,身着黑色长袍,正向座上宾朋中的好友团团作揖,一脸得色。
宴会很快开始了,宴中有人奏乐助兴,也有些歌舞,但是也不冗长。众人欢笑过后,便有人趁着敬酒的时机,提到了南中的战略问题,渐渐便有了争议。
所谓争议,就是觉得南中过于遥远,粮草军需运输不便,怕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诸葛亮没有开口,只是微笑着听每个人讲述自己的道理,反倒是马谡立刻便与人争执起来。
这种朝堂争议,即使对于诸葛乔、邓良等世家子弟来说,也并不是天天可以听到的,此时专心致志,如闻大道。
张白却对这些没一点兴趣,他是穿越来的,南中之战是箭在弦上,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的。除非吴蜀结盟失败,孙权联合曹丕一起搞蜀国,只有在那种形势下,南中之战的谋划才有可能取消。
他本人,只对诸葛亮有兴趣。
整个厅堂上,争论不休,虽然主战者明显占上风,但是反对者有理有据,依然是步步为营。几乎所有人都在互相议论,探讨各自的看法,连诸葛乔和邓良都不例外。
张白发现,只有两个人对争论不感兴趣。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就是诸葛亮。
那家伙看起来老神在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目光游离,东看西看,遇到有人向他提问,也是不置可否,总是让马谡上去抵挡。
倒是劝大家喝酒的时候,他就比较来劲,一个劲儿让大家尽兴。
这时他杯中酒已将尽,旁边仆役为他添酒,诸葛亮很自然的伸出右手中指和食指,浑不在意地轻轻点了两下桌面。
张白的眼睛刷地亮了,不仅眼睛亮了,他的心也亮了。
这个轻叩桌面表示谢谢的姿势,前一世商场打滚的张白哪能不认识,实在太亲切了有没有。
他嘴角露出了微笑,危险的微笑。
“南中蛮族不知礼仪,其不臣之心久矣!即便破其精锐,南征也未敢言胜,不如撤换庲(lai)降都督,稳定南方,以数千人便可以牵制叛贼,贼多行不义,互相猜疑,终有内乱之时,此时伺机下手不费吹灰之力。”
“”说这话的,是蜀中当地名士杜琼,是蜀国本土最有名望的世家豪族。”邓良怕张白不认识,在耳边轻声介绍说。
杜琼的意见十分老辣沉稳,透着对于南方情况的熟悉。
“杜卿之言有理,”这时另一名年岁五十左右,看起来和杜琼差不多年龄的人站起身来。拱手道:“以我所见,杜卿所言非虚,南征获胜况且如此,若万一有失,则成都危矣。”
“此人是何宗,也是当地大家,是杜琼的同窗。”邓良道,张白微微点头。
蜀国具体的历史张白也不是样样记得,他到底不是历史系的毕业生,但是对于蜀国最终灭亡原因的史论他是看过的。其中有一个论调他十分同意,即蜀国这个国家,其实内部十分不团结。
这指的主要是政治上的不团结,当时在蜀国,有力量的政治势力,大致可以分为五个。
一个是刘备带入蜀地的元老功勋,以及其后人。武有关张赵、马超、魏延、陈到等,文有糜竺、简雍、孙乾。这些功勋此时大多亡故,然而其子嗣宗族们还在,例如马岱、关兴、张苞、赵统、赵广等。
第二个势力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氏族,包括了马氏、黄氏、诸葛等大族,比较著名的除了诸葛亮、诸葛均,还有马良、马谡、伊籍、杨仪、刘巴、赖恭等人,四大蜀相中的另三位蒋琬、董允、费祎,也大都是荆州来的。
甚至黄月英也属于黄家。
这部分人由于诸葛亮的关系,如今在蜀国最为得势。甚至元老势力因为凋亡太多,如今也颇有向荆州集团靠拢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