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和一听咛泉失守,不由大喜,叫了声:“沈兵这厮总算上当了!”
原来这却是杨端和设下的计。
他是被幸炽逼着出兵没错,但杨端和之前就一直苦思一个问题,那就是沈兵所领的是骑兵而杨端和所领的秦军大多为步兵。
秦军当然也有骑军,他们甚至还像沈兵的骑兵一般有了马鞍和马镫……沈兵的装备一直都是赵高等人关注的焦点,这么重要的装备当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问题在于……
即便秦军有了马鞍和马镫,但秦骑的战斗力终究比不上生于马背、长于马背的匈奴和西域骑兵,其中尤其是骑射。
在这情况下,杨端和就决定将计就计。
假意无可奈何的进攻龟兹让沈兵攻咛泉。
若沈兵守着咛泉包围李岩一部以解龟兹之围,那么他的骑兵就将被固定在咛泉一带,杨端和便能派出援军将其围而歼之。
因此,杨端和的主力早已不在姑师,而是集中在姑师与咛泉之间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水源的城寨……楼洲。
楼洲,因为空中多次出现高楼而得名,距离咛泉不过三十余里,若急行军不过数个时辰就可赶到目的地。
杨端和将五万精锐集结于此,只待咛泉一有战事就火速赶往目的地将沈兵一行包围。
此时杨端和见时机已到,当下就命令部队乘夜色往咛泉潜行。
杨端和不敢大意,他知道沈兵用兵谨慎且不拘一格,一旦发现秦军踪迹很可能弃咛泉而走。
杨端和原以为咛泉有三千秦军,又有城寨可守,怎么着也能与沈兵打上几个时辰,那时杨端和大军便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沈兵及其骑军包围了。
谁想沈兵大军一到咛泉就不战而降了。
杨端和在行军路上听到这消息时不由皱了皱眉头。
不过这似乎无伤大雅。
因为杨端和认为,沈兵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定会先巩固咛泉的防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断李岩大军的补给。
这或许是杨端和包围咛泉的好时机。
然而,当杨端和带着一众部下赶到咛泉时,却发现咛泉空无一人。
部下只在城门处找到一把短刃,钉着一封书信。
这封信是先递到监军幸炽手里,因为身为监军的他在军中的权力其实比杨端和还大,凡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
幸炽拿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承蒙杨老将军厚爱,沈兵已带上柏田一部,杨老将军小心!”
幸炽不由大怒,策马找到杨端和,狠狠的将信丢给在他面前,大骂:“杨端和,你还道与沈兵只是君子之交,如今物证在此,你还有何话可说?”
杨端和一看,暗道这沈兵委实歹毒,一番话似是而非,说的像是与杨端和有密谋一般。
这其中尤其是柏田一部……他们降了沈兵与自己无关,但这又如何能说得清?
“监军不必动怒!”杨端和只能无力的解释道:“此乃沈兵的离间之计,若监军以为是杨某所为,便中沈兵之计矣!”
幸炽只“哼”了一声,然后就回答道:“罢了,我想也是如此!派出游骑四处查探一番,找出沈兵一行去了哪里!”
杨端和应了声,暗自抹了一把汗。
同时心下有些意外,这幸炽什么时候这般好说话了?
杨端和不知道的是,幸炽这是为自己小命着想。
要知道身边这些军队都是杨端和旧部,杨端和要是不反,他这个监军还能起些作用,虽然那也是狐假虎威借大秦和皇上之力。
若杨端和当真反了,便连皇上都不怕,还会怕他一个宦官?
怕是当场就要将他斩于马下了吧!
明白这一点的幸炽早就做了决定:杨端和若是没有反叛之心,自己便可放肆一些,否则就得小心性命了。
所以,这会儿幸炽会这么快就信了杨端和,其实却是心下真的以为杨端和要反了。
一向只知行军打仗的杨端和又哪里会想到这些,只顾着依令放出游骑查探,心中想的是:“沈兵一行数万骑兵,必会在这沙漠中留下大量蹄印,想知道他去往何处并非难事”。
不久游骑便折返回来,报道:“将军,沈兵一行似是前往姑师方向!”
杨端和脸色大变,叫道:“不好,沈兵这是要去取姑师了!”
“姑师!”幸炽也变了脸色。
要知道杨端和此次出兵咛泉再加上李岩出兵五万攻龟兹,姑师已是精锐尽出,只留五千人在城内防守。
若沈兵以数万骑军飞夺姑师……那秦军便真要被一分为二了。
幸炽张口刚要骂,转念一想,这莫不是杨端和早就与沈兵商量好的,只不过为顾及家人而演的一出戏吧?
于是赶忙闭嘴不敢作声。
杨端和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沈兵已看破自己的计谋并将计就计,先取咛泉让自己带兵出寨,再以骑军之速奇袭姑师……
杨端和原以为沈兵中计,不想自己才是中计之人哪!
又看看面色古怪的幸炽,杨端和就知道此事无法善了了。
杨端和猜的没错,沈兵的确一早就识破了杨端和的计谋。
杨端和是何许人也,那是秦国不输王翦的名将,即便被幸炽所迫,也不至于明知必败也勉强出兵。
就算不得不出兵,沈兵相信以杨端和的个性,也会说据理力争说服幸炽先不取龟兹,而是先取龟兹周边一小国做为前进基地。
以杨端和的声望,他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能做到而不做,那么其中必有蹊跷。
想到了这些,沈兵要猜出杨端和的计谋就不难了。
他只要站在杨端和的角度上去思考,时而再改变下位置,想想自己在这情况下会如何做,接着再推演一番……
最后,沈兵就断定此时姑师多半兵力空虚在唱空城计。
当然,沈兵不能确定。
同时也担心派人去侦察会打草惊蛇惊动了杨端和,于是干脆决定赌上一赌。
若是赌对了,那就成功的破了杨端和的铁三角了。
赌输了也无甚要紧,不过是战马掉些膘而已。
原来这却是杨端和设下的计。
他是被幸炽逼着出兵没错,但杨端和之前就一直苦思一个问题,那就是沈兵所领的是骑兵而杨端和所领的秦军大多为步兵。
秦军当然也有骑军,他们甚至还像沈兵的骑兵一般有了马鞍和马镫……沈兵的装备一直都是赵高等人关注的焦点,这么重要的装备当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问题在于……
即便秦军有了马鞍和马镫,但秦骑的战斗力终究比不上生于马背、长于马背的匈奴和西域骑兵,其中尤其是骑射。
在这情况下,杨端和就决定将计就计。
假意无可奈何的进攻龟兹让沈兵攻咛泉。
若沈兵守着咛泉包围李岩一部以解龟兹之围,那么他的骑兵就将被固定在咛泉一带,杨端和便能派出援军将其围而歼之。
因此,杨端和的主力早已不在姑师,而是集中在姑师与咛泉之间的另一个用于控制水源的城寨……楼洲。
楼洲,因为空中多次出现高楼而得名,距离咛泉不过三十余里,若急行军不过数个时辰就可赶到目的地。
杨端和将五万精锐集结于此,只待咛泉一有战事就火速赶往目的地将沈兵一行包围。
此时杨端和见时机已到,当下就命令部队乘夜色往咛泉潜行。
杨端和不敢大意,他知道沈兵用兵谨慎且不拘一格,一旦发现秦军踪迹很可能弃咛泉而走。
杨端和原以为咛泉有三千秦军,又有城寨可守,怎么着也能与沈兵打上几个时辰,那时杨端和大军便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沈兵及其骑军包围了。
谁想沈兵大军一到咛泉就不战而降了。
杨端和在行军路上听到这消息时不由皱了皱眉头。
不过这似乎无伤大雅。
因为杨端和认为,沈兵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定会先巩固咛泉的防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断李岩大军的补给。
这或许是杨端和包围咛泉的好时机。
然而,当杨端和带着一众部下赶到咛泉时,却发现咛泉空无一人。
部下只在城门处找到一把短刃,钉着一封书信。
这封信是先递到监军幸炽手里,因为身为监军的他在军中的权力其实比杨端和还大,凡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
幸炽拿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承蒙杨老将军厚爱,沈兵已带上柏田一部,杨老将军小心!”
幸炽不由大怒,策马找到杨端和,狠狠的将信丢给在他面前,大骂:“杨端和,你还道与沈兵只是君子之交,如今物证在此,你还有何话可说?”
杨端和一看,暗道这沈兵委实歹毒,一番话似是而非,说的像是与杨端和有密谋一般。
这其中尤其是柏田一部……他们降了沈兵与自己无关,但这又如何能说得清?
“监军不必动怒!”杨端和只能无力的解释道:“此乃沈兵的离间之计,若监军以为是杨某所为,便中沈兵之计矣!”
幸炽只“哼”了一声,然后就回答道:“罢了,我想也是如此!派出游骑四处查探一番,找出沈兵一行去了哪里!”
杨端和应了声,暗自抹了一把汗。
同时心下有些意外,这幸炽什么时候这般好说话了?
杨端和不知道的是,幸炽这是为自己小命着想。
要知道身边这些军队都是杨端和旧部,杨端和要是不反,他这个监军还能起些作用,虽然那也是狐假虎威借大秦和皇上之力。
若杨端和当真反了,便连皇上都不怕,还会怕他一个宦官?
怕是当场就要将他斩于马下了吧!
明白这一点的幸炽早就做了决定:杨端和若是没有反叛之心,自己便可放肆一些,否则就得小心性命了。
所以,这会儿幸炽会这么快就信了杨端和,其实却是心下真的以为杨端和要反了。
一向只知行军打仗的杨端和又哪里会想到这些,只顾着依令放出游骑查探,心中想的是:“沈兵一行数万骑兵,必会在这沙漠中留下大量蹄印,想知道他去往何处并非难事”。
不久游骑便折返回来,报道:“将军,沈兵一行似是前往姑师方向!”
杨端和脸色大变,叫道:“不好,沈兵这是要去取姑师了!”
“姑师!”幸炽也变了脸色。
要知道杨端和此次出兵咛泉再加上李岩出兵五万攻龟兹,姑师已是精锐尽出,只留五千人在城内防守。
若沈兵以数万骑军飞夺姑师……那秦军便真要被一分为二了。
幸炽张口刚要骂,转念一想,这莫不是杨端和早就与沈兵商量好的,只不过为顾及家人而演的一出戏吧?
于是赶忙闭嘴不敢作声。
杨端和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沈兵已看破自己的计谋并将计就计,先取咛泉让自己带兵出寨,再以骑军之速奇袭姑师……
杨端和原以为沈兵中计,不想自己才是中计之人哪!
又看看面色古怪的幸炽,杨端和就知道此事无法善了了。
杨端和猜的没错,沈兵的确一早就识破了杨端和的计谋。
杨端和是何许人也,那是秦国不输王翦的名将,即便被幸炽所迫,也不至于明知必败也勉强出兵。
就算不得不出兵,沈兵相信以杨端和的个性,也会说据理力争说服幸炽先不取龟兹,而是先取龟兹周边一小国做为前进基地。
以杨端和的声望,他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能做到而不做,那么其中必有蹊跷。
想到了这些,沈兵要猜出杨端和的计谋就不难了。
他只要站在杨端和的角度上去思考,时而再改变下位置,想想自己在这情况下会如何做,接着再推演一番……
最后,沈兵就断定此时姑师多半兵力空虚在唱空城计。
当然,沈兵不能确定。
同时也担心派人去侦察会打草惊蛇惊动了杨端和,于是干脆决定赌上一赌。
若是赌对了,那就成功的破了杨端和的铁三角了。
赌输了也无甚要紧,不过是战马掉些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