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很快就热闹起来同时也忙碌起来。
这时沈兵才体会到管理一座城的难度:
户籍问题、住房问题、工作问题等等,所有单个看起来都是小问题,但数目大到上十万级别就都是大问题。
幸运的是沈兵在此之前已有所准备……
仓库里储存的粮食足以解决百姓月余的生活,另外雁门、太原、邯郸等地的粮食已成熟,沈兵可以用布匹源源不断的从外地换来粮食养活百姓。
当然,这些粮食不是“分发”给百姓。
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若只是把粮食分给百姓的话一方面是坐吃山空另一方面也是养成百姓懒惰的心理。
所以这些粮食其实是作为工资发放,即便是一来没有食物也必须记帐。
工业区已经规划完善,甚至还由新来的工匠搭建起许多厂房其中还有双层厂房……这是由云中郡土地不足决定的。
云中郡城外的耕地和工业用地都是在“圈地”范围内规划,土地有限而人口却极速增长,圈新地又需要时间,于是就搭建双层厂房把一块地当两块地使用。
不过双层厂房对这时代的工人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只需要用更粗壮高大的木材立起第二层。
更重要的还是这是水力织布,基本没什么安全隐患。
一幢幢厂房搭建起来,一队队经过培训的合格工人走上岗位,布匹的生产速度在一个月之内由每天生产一百匹飞速增长到每天生产两千余匹,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以至于沈兵原以为足够使用的苎麻都短时间内被消耗光……这使沈兵不得不紧急从雁门、太原等郡购买苎麻才能保证生产。
当然,在这过程中大量的财富也不断往云中郡集中。
要知道这可是每天生产两千余匹上好的布匹。
胖子屯曾计算过,若是将原料、人工及运输、销售等成本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十八钱……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厂房、水车及织机的制作费用。
这些费用其实应该计为“折旧”,因为厂房这些东西可以用几年,其成本应该分几年摊。
但古时的人不懂现代的会计知识直接将其计入成本,沈兵也不去纠结,反正他最终要的不是财富而是人……成千上万能聚在云中郡能安居乐业的人,能够为云中郡提供兵源提供发展及势力的人。
于是对此时这些不够科学有许多漏洞的记帐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胖子屯一边拿着帐本一边报道:
“四十五钱减去十八钱便是二十七钱。”
“每日产布两千三百五十六匹,便是六万三千六百一十二钱!”
“将军,纺织作坊每日可进六万余钱!”
“如此算来,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便超过雁门郡全年税收。”
“且纺织作坊还在扩大中……”
胖子屯的简报听得一旁的扶苏都有些愣了。
不过这似乎没什么奇怪,这年头的税收来源并不多,主要是来自农民,也就是从土地中收得税粮。
所以像雁门郡这种地处北方一年只能种一次粮的地方就比较吃亏,一年就收一次税粮。
这税粮要是换算成钱的话值两百万钱就差不多了,然而这只是云中郡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
而且这还是在养活了十余万人基础上的纯利润……云中郡十余万人已经拿到了每日用粮食或钱发放的工资。
这就是工业的魅力,尤其周围还处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云中郡强大的技术优势会使其迅速暴富。
过了好半晌扶苏才平复过来,问了声:
“将军打算如何使用这些钱?”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修路搭桥、水利设施、教育、治安,以及强兵……”
有句话叫“想致富先修路”。
工业发展图的就是商业,而商业互通有无就需要良好的交通。
此时的云中郡路窄难行,一百六十余公里的路赶马车也需要走三天左右……这几乎是步兵的行军速度。
通常赶马车运输虽不及骑兵的行军速度但却相差不大,日行八十里没太大的问题,尤其运输的还是重量较轻的布匹。
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不说更重要的还是限制了云中郡的发展速度……比起运输成本来说,沈兵更看重的其实是时间成本,时间才是一切。
水利设施就不用多说了,对云中郡的工业和农业都有利。
至于教育……现在只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再往后云中郡就需要大量的合格劳动力,这没有教育是做不到的。
这一点沈兵是深有体会。
确切的说体会最深的苍……对工人的培训是由他一手负责的。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虽然对织布机的操作、水车的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都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此时的百姓普遍处于未开化状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读过书,一出生接触的就是种田挖地,于是会的也只有种田挖地。
女工操作织布机还好,那是她们擅长的。
男工要是想将他们转化为工人,就算是手把手教却往往是一起身就忘,或者一转身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这其实就是因为缺少教育的原因,思维、智力及手脚协同等都跟不上,以至于相当一部份人最终还是只能去种田。
此时只是水力纺机就这样,若有一天发展到大机器生产会是如何?
于是教育问题那是刻不容缓。
治安问题则是因为各方百姓集中在云中郡还没稳定,相对来说还比较混乱,偷窃、占用、强抢等作奸犯科的事还有不少。
若不加强管理整治一番很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强军则是最终目标……沈兵所做这一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打造一支军队,一支强大到足以保卫云中郡乃至开疆拓土的军队。
从目前云中郡的情况来看,也该是扩大军队准备从匈奴那圈更多地的时候了。
否则,等代国被灭再来个十数万百姓,云中郡只怕就要被挤暴了。
这时沈兵才体会到管理一座城的难度:
户籍问题、住房问题、工作问题等等,所有单个看起来都是小问题,但数目大到上十万级别就都是大问题。
幸运的是沈兵在此之前已有所准备……
仓库里储存的粮食足以解决百姓月余的生活,另外雁门、太原、邯郸等地的粮食已成熟,沈兵可以用布匹源源不断的从外地换来粮食养活百姓。
当然,这些粮食不是“分发”给百姓。
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若只是把粮食分给百姓的话一方面是坐吃山空另一方面也是养成百姓懒惰的心理。
所以这些粮食其实是作为工资发放,即便是一来没有食物也必须记帐。
工业区已经规划完善,甚至还由新来的工匠搭建起许多厂房其中还有双层厂房……这是由云中郡土地不足决定的。
云中郡城外的耕地和工业用地都是在“圈地”范围内规划,土地有限而人口却极速增长,圈新地又需要时间,于是就搭建双层厂房把一块地当两块地使用。
不过双层厂房对这时代的工人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只需要用更粗壮高大的木材立起第二层。
更重要的还是这是水力织布,基本没什么安全隐患。
一幢幢厂房搭建起来,一队队经过培训的合格工人走上岗位,布匹的生产速度在一个月之内由每天生产一百匹飞速增长到每天生产两千余匹,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以至于沈兵原以为足够使用的苎麻都短时间内被消耗光……这使沈兵不得不紧急从雁门、太原等郡购买苎麻才能保证生产。
当然,在这过程中大量的财富也不断往云中郡集中。
要知道这可是每天生产两千余匹上好的布匹。
胖子屯曾计算过,若是将原料、人工及运输、销售等成本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十八钱……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厂房、水车及织机的制作费用。
这些费用其实应该计为“折旧”,因为厂房这些东西可以用几年,其成本应该分几年摊。
但古时的人不懂现代的会计知识直接将其计入成本,沈兵也不去纠结,反正他最终要的不是财富而是人……成千上万能聚在云中郡能安居乐业的人,能够为云中郡提供兵源提供发展及势力的人。
于是对此时这些不够科学有许多漏洞的记帐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胖子屯一边拿着帐本一边报道:
“四十五钱减去十八钱便是二十七钱。”
“每日产布两千三百五十六匹,便是六万三千六百一十二钱!”
“将军,纺织作坊每日可进六万余钱!”
“如此算来,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便超过雁门郡全年税收。”
“且纺织作坊还在扩大中……”
胖子屯的简报听得一旁的扶苏都有些愣了。
不过这似乎没什么奇怪,这年头的税收来源并不多,主要是来自农民,也就是从土地中收得税粮。
所以像雁门郡这种地处北方一年只能种一次粮的地方就比较吃亏,一年就收一次税粮。
这税粮要是换算成钱的话值两百万钱就差不多了,然而这只是云中郡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
而且这还是在养活了十余万人基础上的纯利润……云中郡十余万人已经拿到了每日用粮食或钱发放的工资。
这就是工业的魅力,尤其周围还处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云中郡强大的技术优势会使其迅速暴富。
过了好半晌扶苏才平复过来,问了声:
“将军打算如何使用这些钱?”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修路搭桥、水利设施、教育、治安,以及强兵……”
有句话叫“想致富先修路”。
工业发展图的就是商业,而商业互通有无就需要良好的交通。
此时的云中郡路窄难行,一百六十余公里的路赶马车也需要走三天左右……这几乎是步兵的行军速度。
通常赶马车运输虽不及骑兵的行军速度但却相差不大,日行八十里没太大的问题,尤其运输的还是重量较轻的布匹。
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不说更重要的还是限制了云中郡的发展速度……比起运输成本来说,沈兵更看重的其实是时间成本,时间才是一切。
水利设施就不用多说了,对云中郡的工业和农业都有利。
至于教育……现在只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再往后云中郡就需要大量的合格劳动力,这没有教育是做不到的。
这一点沈兵是深有体会。
确切的说体会最深的苍……对工人的培训是由他一手负责的。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虽然对织布机的操作、水车的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都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此时的百姓普遍处于未开化状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读过书,一出生接触的就是种田挖地,于是会的也只有种田挖地。
女工操作织布机还好,那是她们擅长的。
男工要是想将他们转化为工人,就算是手把手教却往往是一起身就忘,或者一转身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这其实就是因为缺少教育的原因,思维、智力及手脚协同等都跟不上,以至于相当一部份人最终还是只能去种田。
此时只是水力纺机就这样,若有一天发展到大机器生产会是如何?
于是教育问题那是刻不容缓。
治安问题则是因为各方百姓集中在云中郡还没稳定,相对来说还比较混乱,偷窃、占用、强抢等作奸犯科的事还有不少。
若不加强管理整治一番很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强军则是最终目标……沈兵所做这一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打造一支军队,一支强大到足以保卫云中郡乃至开疆拓土的军队。
从目前云中郡的情况来看,也该是扩大军队准备从匈奴那圈更多地的时候了。
否则,等代国被灭再来个十数万百姓,云中郡只怕就要被挤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