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婷披挂完毕登上城头时,赵军已在城下做好了进攻准备。
杨婷一扫城下就暗自心惊。
赵军军容整齐盔明甲亮,虽有千军万马却进出有序有条不紊,前后旌旗迎风招展烈烈作响,自带百战雄师的强悍之色。
杨婷虽说胆识过人且也不是初次对敌,但依旧摄于赵军威势,难压心中阵阵不安和燥动。
“看来我等是低估赵军了!”杨婷小声对身旁的柳絮说:“赵军此番来的尽是精锐之师!”
柳絮立时就吓得脸色煞白,问了声:
“小姐,我等兵力还未调齐,只怕难抵赵军进攻。”
“却该如何是好?”
杨婷想了想,就回答道:
“莫要惊慌。”
“我等虽是兵力不足,却已源源不断自各处来援。”
“只需我等抵挡一阵,援军便会接连赶至。”
想了想,杨婷又下令道:
“令张眩带上其部下在缺口处布阵!”
“绝不能让赵军冲进缺口攻下城门!”
柳絮应了声“诺”,转身就去传令。
但还没走几步又被杨婷叫了回来。
“将情况知会那沈兵一下!”
柳絮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校尉作战居然要将情况知会沈兵?
一个操士?
但在杨婷投来催促的目光后,柳絮才猛然醒觉应声而去。
其实杨婷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通知沈兵。
校尉指挥作战没有要让一名砲师操士知道的道理。
为了应对之策?
沈兵已经说过应对之策,而且现在就是这么布署的。
为了应急?
沈兵一个操士又能应什么急!何况投石机在敌我近身作战时作用不大。
那是……
杨婷仔细想了想,发觉如果不告诉沈兵一声似乎就是不稳妥。
也就是说,这纯粹为了寻求安全感。
这个答案把杨婷吓了一跳。
“呸!”
“我杨婷还要安全感?”
“揪着他耳朵暴打一顿还差不多!”
然而……
为什么是“揪着耳朵?”
自己居然会想揪他耳朵?
杨婷那是越想越乱,脸上不自觉的泛起红潮。
偷眼看看两旁,好在别人的注意力都在赵军身上,并未发觉她神态有异。
正胡思乱想时,就听城下一通鼓声,赵军将一具具投石机搬到了阵前。
杨婷定睛一看不由傻眼了。
赵军用的竟然是新式投石机。
沈兵改良的新式投石机……
“岂有此理!”杨婷骂了声:“竟然学会我方投石机用来攻打我军!”
在城头碎石乱飞惨叫迭起时,柳絮已通知完了张眩。
其实不需杨婷下令张眩已带人在缺口处布好了阵势。
这是之前的计划。
只不过是沈兵的计划。
张眩因此有些闷闷不乐,对敌时心下依旧纠结:
“怎会放着城墙不守而敞开缺口让敌人来攻?”
“校尉定是未经战阵,被那沈兵一番妖言惑众就信以为真。”
“磁县原本就弱还需要示敌以弱?”
“现在倒好,引赵军主力大举来攻。”
“我军不过五千余人又如何能守?”
“今趟要被这些无知小儿害了性命了!”
……
不得不说,行军作战这东西有时战略和战术是有冲突的。
比如这一次。
从战略方向来说就要求示敌以弱。
但从战术角度来说,放着缺口不填又的确不利于秦军防守。
当然,战术要无条件服从战略需求。
但秦时的古人却很难看清这一点,至少张眩无法理解。
柳絮当然不知道张眩的想法,通知完他之后紧接着就找到了沈兵。
“操士!”
“情况有变,赵军来的都是精锐。”
“我军是否需要调……调整布署?”
这其实在沈兵的预料之中。
首先是赵军本身就不弱。
如果不以国家综合实力单以部队战斗力论,赵国应该是六国中最强的。
因为它北面与匈奴交界长年作战,是以名将辈出战斗经验丰富。
这可以从秦国屡次出兵赵国皆被赵军击败可以看得出来。
赵国之所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一方面是昏君当道杀李牧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则是天灾:又是地震又是旱灾的,使原本就国力不强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还是。
这次赵军是乘船沿河而下偷袭长城。
乘船就意味着兵力有限。
兵力有限而又要攻下长城,那必然选择精兵。
于是秦军要面对的当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沈兵之前没有说,是因为担心又落下个“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罪名。
何况说了又能怎样?
调度和布署还是一样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不需要调整布署!”沈兵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
“可是……如若我军不敌……”柳絮担心沈兵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
至少沈兵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脸淡定。
没有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这么淡定,除非他不知道后果。
但其实沈兵比谁都清楚后果。
如果挡不住赵军,那么所有布署、所有计策都灰飞烟灭。
甚至可以说他“示敌以弱”的策略还是错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示敌以弱,城墙缺口至少能堵上一半。
秦军至少可以依靠城墙多抵挡一阵子。
说不定还能凭借新式投石机以及地理优势边打边补将缺口补上。
但是现在……
沈兵手里没有停,丈量之后就用竹枝在地上画着线,嘴里回答:
“校尉英明!”
“赵军必定会以长城缺口为突破口,进而转向攻打城门。”
“一旦赵军攻下城门……我军便大势已去了。”
柳絮听着是又气又急:
“既然知道战情紧急,你却还在这比划玩乐?”
“你就不想想退敌之策?”
沈兵两手一摊,回答道:
“大人。”
“小人不过是一介操士!”
“退敌之策不是你们才需要考虑的吗?”
“更何况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大人是否太心急了?”
柳絮气得一跺脚,转身欲走。
沈兵赶忙喊道:
“大人原谅则个。”
“事关你我身家性命,小人又怎会不急?”
“小人现在所做的,就是退敌之策!”
柳絮闻言不由疑惑的回头,上下看了沈兵一眼,问:
“你不过在此比比划划,何来退敌之策?”
杨婷一扫城下就暗自心惊。
赵军军容整齐盔明甲亮,虽有千军万马却进出有序有条不紊,前后旌旗迎风招展烈烈作响,自带百战雄师的强悍之色。
杨婷虽说胆识过人且也不是初次对敌,但依旧摄于赵军威势,难压心中阵阵不安和燥动。
“看来我等是低估赵军了!”杨婷小声对身旁的柳絮说:“赵军此番来的尽是精锐之师!”
柳絮立时就吓得脸色煞白,问了声:
“小姐,我等兵力还未调齐,只怕难抵赵军进攻。”
“却该如何是好?”
杨婷想了想,就回答道:
“莫要惊慌。”
“我等虽是兵力不足,却已源源不断自各处来援。”
“只需我等抵挡一阵,援军便会接连赶至。”
想了想,杨婷又下令道:
“令张眩带上其部下在缺口处布阵!”
“绝不能让赵军冲进缺口攻下城门!”
柳絮应了声“诺”,转身就去传令。
但还没走几步又被杨婷叫了回来。
“将情况知会那沈兵一下!”
柳絮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校尉作战居然要将情况知会沈兵?
一个操士?
但在杨婷投来催促的目光后,柳絮才猛然醒觉应声而去。
其实杨婷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通知沈兵。
校尉指挥作战没有要让一名砲师操士知道的道理。
为了应对之策?
沈兵已经说过应对之策,而且现在就是这么布署的。
为了应急?
沈兵一个操士又能应什么急!何况投石机在敌我近身作战时作用不大。
那是……
杨婷仔细想了想,发觉如果不告诉沈兵一声似乎就是不稳妥。
也就是说,这纯粹为了寻求安全感。
这个答案把杨婷吓了一跳。
“呸!”
“我杨婷还要安全感?”
“揪着他耳朵暴打一顿还差不多!”
然而……
为什么是“揪着耳朵?”
自己居然会想揪他耳朵?
杨婷那是越想越乱,脸上不自觉的泛起红潮。
偷眼看看两旁,好在别人的注意力都在赵军身上,并未发觉她神态有异。
正胡思乱想时,就听城下一通鼓声,赵军将一具具投石机搬到了阵前。
杨婷定睛一看不由傻眼了。
赵军用的竟然是新式投石机。
沈兵改良的新式投石机……
“岂有此理!”杨婷骂了声:“竟然学会我方投石机用来攻打我军!”
在城头碎石乱飞惨叫迭起时,柳絮已通知完了张眩。
其实不需杨婷下令张眩已带人在缺口处布好了阵势。
这是之前的计划。
只不过是沈兵的计划。
张眩因此有些闷闷不乐,对敌时心下依旧纠结:
“怎会放着城墙不守而敞开缺口让敌人来攻?”
“校尉定是未经战阵,被那沈兵一番妖言惑众就信以为真。”
“磁县原本就弱还需要示敌以弱?”
“现在倒好,引赵军主力大举来攻。”
“我军不过五千余人又如何能守?”
“今趟要被这些无知小儿害了性命了!”
……
不得不说,行军作战这东西有时战略和战术是有冲突的。
比如这一次。
从战略方向来说就要求示敌以弱。
但从战术角度来说,放着缺口不填又的确不利于秦军防守。
当然,战术要无条件服从战略需求。
但秦时的古人却很难看清这一点,至少张眩无法理解。
柳絮当然不知道张眩的想法,通知完他之后紧接着就找到了沈兵。
“操士!”
“情况有变,赵军来的都是精锐。”
“我军是否需要调……调整布署?”
这其实在沈兵的预料之中。
首先是赵军本身就不弱。
如果不以国家综合实力单以部队战斗力论,赵国应该是六国中最强的。
因为它北面与匈奴交界长年作战,是以名将辈出战斗经验丰富。
这可以从秦国屡次出兵赵国皆被赵军击败可以看得出来。
赵国之所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一方面是昏君当道杀李牧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则是天灾:又是地震又是旱灾的,使原本就国力不强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还是。
这次赵军是乘船沿河而下偷袭长城。
乘船就意味着兵力有限。
兵力有限而又要攻下长城,那必然选择精兵。
于是秦军要面对的当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沈兵之前没有说,是因为担心又落下个“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罪名。
何况说了又能怎样?
调度和布署还是一样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不需要调整布署!”沈兵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
“可是……如若我军不敌……”柳絮担心沈兵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
至少沈兵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脸淡定。
没有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这么淡定,除非他不知道后果。
但其实沈兵比谁都清楚后果。
如果挡不住赵军,那么所有布署、所有计策都灰飞烟灭。
甚至可以说他“示敌以弱”的策略还是错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示敌以弱,城墙缺口至少能堵上一半。
秦军至少可以依靠城墙多抵挡一阵子。
说不定还能凭借新式投石机以及地理优势边打边补将缺口补上。
但是现在……
沈兵手里没有停,丈量之后就用竹枝在地上画着线,嘴里回答:
“校尉英明!”
“赵军必定会以长城缺口为突破口,进而转向攻打城门。”
“一旦赵军攻下城门……我军便大势已去了。”
柳絮听着是又气又急:
“既然知道战情紧急,你却还在这比划玩乐?”
“你就不想想退敌之策?”
沈兵两手一摊,回答道:
“大人。”
“小人不过是一介操士!”
“退敌之策不是你们才需要考虑的吗?”
“更何况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大人是否太心急了?”
柳絮气得一跺脚,转身欲走。
沈兵赶忙喊道:
“大人原谅则个。”
“事关你我身家性命,小人又怎会不急?”
“小人现在所做的,就是退敌之策!”
柳絮闻言不由疑惑的回头,上下看了沈兵一眼,问:
“你不过在此比比划划,何来退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