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命啊!”
浅田深的犹豫不是空穴来风,刚刚通讯兵向其递交了两份电报,一封是留守廊坊的日军小分队发来的,拥有一百多士兵和一百多伤兵的留守队伍,遇到了一支万人编制的蒙古骑兵,整支三百多人的队伍,已经全部“玉碎”了,电台也在发出这封电报后,被捣毁了。另一封是国内发来,经由旅大转发,才传到浅田深手中的重要情报。在东北由日本人或者说有日本背景的两百多家公司,遭到了各处土匪的洗劫,时间有前有后,原因有绑票,有劫掠,有寻仇,反正在东三省的日本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和张胡子时期,张胡子对日本人面和心不合不同,这次是全方位的打击。事发后,华夏驻东三省的最高长官,王怀庆,第一时间谴责了这些匪徒的行径,同时陈兵边境,“婉拒”了日本远东军,进入华夏境内剿匪的要求。又指派了几支熟悉门路的奉系军队,走马观花般的去接收了一遍这些公司。同时以“调查”为借口,扣押了日本在华的各色人等。等王怀庆的人马入驻后,各路有着英美法意等国国籍的“自己人”就开始装模作样的挑肥拣瘦一番,将日本在华的这些企业全部“分赃”完毕。王怀庆此次下手极快,明显身后有高人指点。日本在华的企业,被拆分成两大块,矿产类的,统统收归国有,涉及铁路等运输行业,以及产品初加工的公司则被欧美各国全部鲸吞。
由于对外一直以调查为借口,王怀庆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等到日本人反应过来,日本在东三省暗中经营了数十年的成果,已经被赵云一口吞下。
为了避免日本人对在日的华人企业下手,赵云直接扣押了日本在华的侨民,毕竟这些人在日后的侵华战争中,可没少出力,为了日后少后悔,也为了保障在日华人的安全,赵云这次是撕破了脸,根本不想管什么名声,豁出去了。
至于日本人想收回那些企业,那就得让他们去找那些有着高鼻子、蓝眼睛的欧美人士了,这些早在数年前就潜入欧洲的营地精英,人人披着一身英美法意等国的国籍,除非日本天皇有慈禧老太太的勇气,否则压根不敢在和华、俄两国交战的这个节骨眼上,再招惹一群“八国联军”。
日本的确从华夏得到过巨额的战争赔款,用于国内民生,但随着和俄国开战,持续数年的战争令日本一直维持着一支高达十余万的远征军规模,加之日本从一战后得到的诸多新的殖民地也需要投入。所以日本的财政几乎是连年赤字,国内的税率比之从前提升了近六成,加上日本新在造舰计划上马,花费更是惊人,所以看起来日本人战争动员力,战斗力很强,那其实是外强中干的表现,若是将手头这十几万日军拼光了,日本国内根本无法再抽调出一支同等规模,同等装备的军队。
对于日本国内的经济困局,日本高层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苏俄,在欧美列强的支持下获得远东,完成日本世世代代拥有一片大陆的想法,为此付出再多,日本也认为值得。
可自从白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横空崛起后,几乎断了日本人这个念想。所以日本高层只能拼命的挖地三尺了,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高丽,可高丽早被日本人搜刮过三五遍了,连皇宫都被洗劫的光洁遛遛,哪里还有“余粮”。于是日本人的目标就放在了华夏身上,可惜遇到一个面和心不合的张胡子,谈合作没问题,谈利益伤感情,于是一来二去,日本人给张胡子的东三省打下了不少基础工业的底子,同时也安插了不少的钉子。这些钉子涉及东三省的方方面面,就像吴俊升麾下的那名营长王守财一样,平时是自己势力的中坚份子,关键时刻就变成了日本侵华的主力,令人防不胜防。这回王怀庆不打招呼的挖墙角,等于是一锄头砸在了日本人的痛脚上,让日本人的诸多计划直接无限期延后。
打仗打的就是钱,一个国家要想维持战争时期的经济态势,能“开源”的有三点,税、债、钱。税指的是对于国民征收的钱,日本因为日俄战争等一系列的对外征战已经向国民征收过多次,除了那些不在征收范围内的达官贵人,几乎收不上来什么可观的资金了。债么,就是向外借钱,不过欧美的外债可是好借的,多是含有附加条件在内,或是倾销货物,或是侵占利益。最后一个钱指得是国家自己印制的钱,但印多了就会贬值。
再说说经济三驾马车,马车一投资,在身陷远东泥潭的日本,此刻难以找到快速生钱的投资方向,马车二因为税的提高和货币贬值以及含有附加条件的债务导致日本内需不振,马车三缺少工业初级材料加之货币贬值,出口不仅没导致顺差,反而导致逆差,外币市场更是一塌糊涂。
但即便如此,日本人还是咬咬牙挺了下来,不过不管是投资,还是出口,都离不开那些贪婪的列强,所以面对列强分食日本在东三省的利益时,日本高层选择了暂时忍让,因为他们清楚只要打败了华夏,那么失去的都能在华夏身上补回来。
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稀少的国家,日本要存活和发展,唯有效仿英国,实行工业化,依靠贸易和工业换取资源。身边的高丽,已经被殖民,地大物博的华夏,因为人口众多,缺石油、缺橡胶,尚且天天为资源不够烦恼,日本弹丸之地,一旦无法从华夏获得资源,连维持目前的工业规模也不现实,若是无法发展工业,整个日本将像日本京都春天的樱花一样迅速凋零。
这无疑是欧美等国乐于见到的,所以对于“合伙吞并”日本在华的各种利益,欧美各国自然是选择了“默默”的支持华夏。反正相对于各国来说,华夏更多的是收回日本在华夏的各种特权,对于各国的利益并无太大的伤害,反而因为需要各种基础建设的机器,向欧美各国下发了诸多的订单。
但这在日本看来,华夏的全面崛起,就是给予日本最后一击。一山不容二虎,东亚容不下两个工业大国,目前因为华夏尚未全面崛起,大日本帝国看起来还有些落日下余晖的味道,但随着以后华夏工业进步的加快,不出二十年,华夏就能利用人口红利,在工业上全面挤死日本,使日本失去工业独霸亚太的局面。
当然,这事有着诸多的前提,其中最大的前提就是华夏内部安定。所以,日军高层对浅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攻克蓟县!”
浅田深的犹豫不是空穴来风,刚刚通讯兵向其递交了两份电报,一封是留守廊坊的日军小分队发来的,拥有一百多士兵和一百多伤兵的留守队伍,遇到了一支万人编制的蒙古骑兵,整支三百多人的队伍,已经全部“玉碎”了,电台也在发出这封电报后,被捣毁了。另一封是国内发来,经由旅大转发,才传到浅田深手中的重要情报。在东北由日本人或者说有日本背景的两百多家公司,遭到了各处土匪的洗劫,时间有前有后,原因有绑票,有劫掠,有寻仇,反正在东三省的日本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和张胡子时期,张胡子对日本人面和心不合不同,这次是全方位的打击。事发后,华夏驻东三省的最高长官,王怀庆,第一时间谴责了这些匪徒的行径,同时陈兵边境,“婉拒”了日本远东军,进入华夏境内剿匪的要求。又指派了几支熟悉门路的奉系军队,走马观花般的去接收了一遍这些公司。同时以“调查”为借口,扣押了日本在华的各色人等。等王怀庆的人马入驻后,各路有着英美法意等国国籍的“自己人”就开始装模作样的挑肥拣瘦一番,将日本在华的这些企业全部“分赃”完毕。王怀庆此次下手极快,明显身后有高人指点。日本在华的企业,被拆分成两大块,矿产类的,统统收归国有,涉及铁路等运输行业,以及产品初加工的公司则被欧美各国全部鲸吞。
由于对外一直以调查为借口,王怀庆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等到日本人反应过来,日本在东三省暗中经营了数十年的成果,已经被赵云一口吞下。
为了避免日本人对在日的华人企业下手,赵云直接扣押了日本在华的侨民,毕竟这些人在日后的侵华战争中,可没少出力,为了日后少后悔,也为了保障在日华人的安全,赵云这次是撕破了脸,根本不想管什么名声,豁出去了。
至于日本人想收回那些企业,那就得让他们去找那些有着高鼻子、蓝眼睛的欧美人士了,这些早在数年前就潜入欧洲的营地精英,人人披着一身英美法意等国的国籍,除非日本天皇有慈禧老太太的勇气,否则压根不敢在和华、俄两国交战的这个节骨眼上,再招惹一群“八国联军”。
日本的确从华夏得到过巨额的战争赔款,用于国内民生,但随着和俄国开战,持续数年的战争令日本一直维持着一支高达十余万的远征军规模,加之日本从一战后得到的诸多新的殖民地也需要投入。所以日本的财政几乎是连年赤字,国内的税率比之从前提升了近六成,加上日本新在造舰计划上马,花费更是惊人,所以看起来日本人战争动员力,战斗力很强,那其实是外强中干的表现,若是将手头这十几万日军拼光了,日本国内根本无法再抽调出一支同等规模,同等装备的军队。
对于日本国内的经济困局,日本高层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苏俄,在欧美列强的支持下获得远东,完成日本世世代代拥有一片大陆的想法,为此付出再多,日本也认为值得。
可自从白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横空崛起后,几乎断了日本人这个念想。所以日本高层只能拼命的挖地三尺了,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高丽,可高丽早被日本人搜刮过三五遍了,连皇宫都被洗劫的光洁遛遛,哪里还有“余粮”。于是日本人的目标就放在了华夏身上,可惜遇到一个面和心不合的张胡子,谈合作没问题,谈利益伤感情,于是一来二去,日本人给张胡子的东三省打下了不少基础工业的底子,同时也安插了不少的钉子。这些钉子涉及东三省的方方面面,就像吴俊升麾下的那名营长王守财一样,平时是自己势力的中坚份子,关键时刻就变成了日本侵华的主力,令人防不胜防。这回王怀庆不打招呼的挖墙角,等于是一锄头砸在了日本人的痛脚上,让日本人的诸多计划直接无限期延后。
打仗打的就是钱,一个国家要想维持战争时期的经济态势,能“开源”的有三点,税、债、钱。税指的是对于国民征收的钱,日本因为日俄战争等一系列的对外征战已经向国民征收过多次,除了那些不在征收范围内的达官贵人,几乎收不上来什么可观的资金了。债么,就是向外借钱,不过欧美的外债可是好借的,多是含有附加条件在内,或是倾销货物,或是侵占利益。最后一个钱指得是国家自己印制的钱,但印多了就会贬值。
再说说经济三驾马车,马车一投资,在身陷远东泥潭的日本,此刻难以找到快速生钱的投资方向,马车二因为税的提高和货币贬值以及含有附加条件的债务导致日本内需不振,马车三缺少工业初级材料加之货币贬值,出口不仅没导致顺差,反而导致逆差,外币市场更是一塌糊涂。
但即便如此,日本人还是咬咬牙挺了下来,不过不管是投资,还是出口,都离不开那些贪婪的列强,所以面对列强分食日本在东三省的利益时,日本高层选择了暂时忍让,因为他们清楚只要打败了华夏,那么失去的都能在华夏身上补回来。
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稀少的国家,日本要存活和发展,唯有效仿英国,实行工业化,依靠贸易和工业换取资源。身边的高丽,已经被殖民,地大物博的华夏,因为人口众多,缺石油、缺橡胶,尚且天天为资源不够烦恼,日本弹丸之地,一旦无法从华夏获得资源,连维持目前的工业规模也不现实,若是无法发展工业,整个日本将像日本京都春天的樱花一样迅速凋零。
这无疑是欧美等国乐于见到的,所以对于“合伙吞并”日本在华的各种利益,欧美各国自然是选择了“默默”的支持华夏。反正相对于各国来说,华夏更多的是收回日本在华夏的各种特权,对于各国的利益并无太大的伤害,反而因为需要各种基础建设的机器,向欧美各国下发了诸多的订单。
但这在日本看来,华夏的全面崛起,就是给予日本最后一击。一山不容二虎,东亚容不下两个工业大国,目前因为华夏尚未全面崛起,大日本帝国看起来还有些落日下余晖的味道,但随着以后华夏工业进步的加快,不出二十年,华夏就能利用人口红利,在工业上全面挤死日本,使日本失去工业独霸亚太的局面。
当然,这事有着诸多的前提,其中最大的前提就是华夏内部安定。所以,日军高层对浅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攻克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