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得多么愤怒才会喊出这样的口号的,如此癫狂,并州是那么好踏平的吗?刘辨是那么好生擒的吗?若是那么容易,南匈奴也不会被打散了。如今袁绍军连冀州都打不出去,谈什么踏平并州?可笑的事袁绍麾下的武将们还真信了袁绍的话,个个叫嚣着要报仇,情绪愤慨,神情激动,这些人的配合无疑正中袁绍的心意,总之不管干不干得过,口号反正是要喊到位的。

    其实一大帮人就是嫉妒!

    但袁绍手下的谋士还是很理智的,冬季已经来临,天冷的跟什么似的,冻得人呼吸都觉得压抑,就这样的恶劣天气,还怎么出兵?

    于是几个谋士就轮番的劝袁绍,明言主公你可不要意气用事啊,就这样的天,没等行军到并州,咱们的部队在路上就得给冻得解散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尚且卧薪尝胆,韩信还有胯下之辱,咱们应当负重前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切不可意气用事啊!再说那刘辨小儿,且让他得一时之意,待来年开春,我们整军待发,一举直入并州,定然是能够大获全胜的。

    诸如此类的话是轮流的轰炸袁绍的耳朵,袁绍纵使再不爽,他也只能够听了劝。袁绍又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如今时候不适合出兵,他只是对麾下人表明态度而已。

    这事也就草草收场,可怜了才十六岁的袁熙,原以为出道就是巅峰,没曾想出道就直接入了土,死的那叫一个憋屈。袁绍有丧子之痛,心中悲愤,便有情绪要发泄,所以这个冬天,袁绍又多纳了两门小妾,练的儿子的号被注销了,那就再多创建几个。

    至于季雍,袁绍表示他对这家伙没什么印象,给点安家费意思意思就算了。

    袁绍这边有很多人顾及袁绍的情绪,都不多讨论此番事宜,到心里面却是幸灾乐祸的,比如袁绍的大儿子袁谭,他就对袁熙的死表示喜闻乐见,尽管表面上还是做出一副可惜如此的模样,但他内心里却是欢呼雀跃的。

    门阀世家子弟当中勾心斗角的事多了去了,夺嫡争权这事在皇族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就是袁绍这里也逃不过这个定律。袁谭早早的就把袁熙当做对手了,什么兄弟之间和睦,温良恭俭让的,统统都是屁话,袁谭戒备的就是袁绍不喜他而喜袁熙,下面还有个袁尚,虽还在襁褓当中,到指不定他长大之后更得袁绍喜欢。

    生为嫡子,袁谭的压力也很大,有时候他不得不提防一些事情,好在袁绍的儿子并不多,目前就三个,如今还死了一个,袁谭这下就表示他的压力没那么大了。

    袁绍还有女儿,一个袁芳,一个袁杏,姿色到算不上闭月羞花,但容貌尚佳,毕竟袁绍也是个大帅哥,他睡的女人更是美人,这造出来的小人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自刘辨回到邺城之后,他与甄宓花前月下的时间近乎是没有了,郭嘉、董昭连连与他协商冀州部署,荀攸、沮授也参与进来,等着好不容易把这几个大佬给搞定了,刘辨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中阳城,张氏和甄宓自然跟随。等着回到中阳城,刘辨把张氏和甄宓暂且安排好之后,他都没有什么时间和唐瑛、蔡琰、伏寿三女温存,就被荀

    谌、韩奕、卢浗等人拉着开会。一打仗就耽搁政务,处理好政务还得巡查各个部门,再慰问安抚百姓,更要问安何秀儿等等,事情几乎就是堆积着的。

    幸好刘辨搞出了内阁,不然他都得忙到屁股都没地方坐,年纪轻轻就会因为政务而劳累过度。白天有白天的事情,晚上自然有晚上的事情,修心功法是要补充的,公粮还得交,唐瑛和蔡琰两女如今很是配合刘辨上演一龙戏二凤的情节,就是伏寿这里不太好把握,容易擦枪走火,也常常把刘辨搞得不上不下。

    毕竟没有正式娶进门,刘辨下手过早的话,有损伏寿的名节,但这事也不能够再拖了。

    年关将近,刘辨治下各地状况皆好,并州自然不用多说,作为刘辨的大本营,并州发展自然是重中之重的,就没有人是闲着的,哪怕是上了年纪的王越和童渊都练兵积极,再有早从洛阳撤回的史阿等人都又分往各地督察情报去了。就如此奋发的气氛下,并州想不发展的好也难。

    各地太守频繁传来捷报,粮食丰收,府库充足,税收达标,民生稳健,一切都在呈现上升趋势。只是有个别地方太守因为年纪大了而想要辞官回去养老,比如韩奕的父亲韩说,但刘辨没准,因为一旦韩说辞官了,刘辨麾下又没人可以顶上去位置,所以只能够再让韩说就任,大不了少做事好了,有政务就让郡丞他们去做好了。

    不多说并州,河东郡这边的时局也很稳定。高览和徐晃二人继续和牛辅对峙,且只对峙,根本没有任何的军事冲突,就连小小的试探都没有。若不是为了稳妥起见,以防多生事端,刘辨都想要撤回来一部兵马了。

    白波军依旧是河东郡内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他们夹在牛辅和并州军中间,充当了极好的缓冲。而据李乐传报来说,杨奉那几个人好似跟牛辅有些眉来眼去,暗中似乎有些龌龊。但刘辨对此并不在意,他知道董卓已经是日薄西山,就算白波军投靠过去也掀起不了什么风浪,况且高览、徐晃二人驻守河东郡也让刘辨放心,至少钟繇还在那边看着,河东郡的优势不会轻易丢失的。而就算白波军背刺,并州还有刀盾军可以去驰援,完全不虚。

    目光转向蒙州,自刘虞上任蒙州牧之后,他采取的怀柔政策使得胡人更加归心,而蒙州两城的发展也渐入佳境,人口已经达到近十万户,这个数字还是很喜人的,并且是胡人居多。这完全说明刘辨的民族融合政策是起到作用的,而且未来可期。

    蒙州的良好发现自然是离不开审配的竭力付出,而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刘辨给予审配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当然刘辨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部下。

    此外,刘辨有打算让张辽领西蒙军而回,蒙州稳定,已经没有战事,西蒙军没有继续驻守下去的必要。另外冀州和幽州的战事必然是需要援助的,归来的西蒙军可以分摊极大的压力,巩固局势,或更给予袁绍军致命的一击。

    所以西蒙军的回归势在必行。

    关于冀州和幽州的局势,冀州暂且不提,反正以刘辨如今与袁绍的关系来看,他们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冀州必然只能够存在一个诸侯,结果已经是注定的了。

    而幽州方面,刘辨倒是觉得公孙瓒还可以再争取一下,毕竟两个人的局面是死敌,三个人的局面就是和稀泥了。

    且看卢植上任幽州牧之后,刘辨治下的幽州五郡皆是一派祥和,其中刘同和荀攸自然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而公孙瓒的局面就很尴尬,他与刘辨其实没有仇恨的,若真要敌对,他也得好好掂量才是,至于他答应袁绍联盟的约定。

    呵呵!

    听听就算了!

    毕竟直到现在,公孙瓒也没有真正的动兵,只是试探试探而已。

    马日磾所掌管的幽州书院在卢植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完毕,学子招收了有近乎三百多人,其中幽州本地人巨居多,再其中官员子弟也居多。由苏双和张世平牵头,幽州商贾子弟也有入院,而孤儿学子只有少部分。

    马日磾毕竟出生士族,他还是偏向于士族子弟的,关于这点,刘辨并没有介意,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投效,肯不肯合作,肯不肯为他所用。反正与刘辨背道而驰的人,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

    而秦三儿,傅干等人也出力许多,此番他们也都回往中阳城,以待刘辨嘉尚,更是要面临毕业季了。

    左慈建立的全真道教幽州分部也已经铺开局面,起初人手还不够,左慈便向史子渺借人,史子渺只好把他收的几个徒弟派过去,再有全真道教总部的一些护法之类,而后左慈才放手一搏,打开了局面。

    整个这一年,刘辨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最明显的就是地盘加大,而天下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刘协这个皇帝好似已经无关紧要了,地方上诸侯强势,许多势力都不再听从朝廷的约束。董卓掌控的这个朝廷下放的旨意,很多人都不听从,其中尤为刘辨这里最为明显,朝廷好似名存实亡,只有董卓还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刘辨与袁绍刚开始争夺冀州的时候,董卓还派人来调停,结果没人搭理他,派来的使者更是被打发走,灰溜溜的回去向董卓传报,搞得董卓都气坏了。

    等到年关将近,春节前几天,刘辨才把积压下来的政务全处理完毕,他当惯了甩手掌柜,可是把荀谌等人给忙坏了,就连刘和与田畴都跟着累。

    时间一空闲下来,刘辨卯足了劲的与唐瑛、蔡琰儿女造小人,他成亲许久,还没个子嗣,这是个问题,而刘辨也没有什么办法,他的身体检查过躲多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量变产生质变,刘辨就只能够多多研究一龙戏二凤的绝招,以待有朝一日,开花结果。

    当然,刘辨还得照顾伏寿的情绪,可不能冷落了这位小主,谈情说爱是少不了的,眉来眼去更是家常便饭,亲亲啃啃摸摸抓抓,其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哉!

    只是甄宓与张氏回甄逸那去了,刘辨暂且不能够与她时常见面,但是有些可惜。不过这个妹子现如今还太小,刘辨也不着急,反正也跑不了,等着过几年再见面,或许更有一番风味呢!

    与刘辨这里花前月下不同,大汉天下其他地方还是有很多不平事发生的,细细数来,道有几件事情值得关注一下。

章节目录

汉末之我为刘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cm厘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十三章 分局势-三国之重生刘辩召唤的小说,汉末之我为刘辩,笔趣阁并收藏汉末之我为刘辩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