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春天,青照县各界人士齐聚,共商青照发展大计,今年也不例外。

    青照政府单位汇聚的这条街,从早上六点就开始交通管制,没有出入证的车辆一律禁止入内,以保证委员们的车辆能及时到达。

    吕建仁开着吕冬的车过来,通行证早早就放在挡风玻璃右侧,来到路口附近,有交警看到车辆和通行证,先做出通过手势,接着立正敬礼。

    车子拐入大院里面,在停车场停好车,吕冬挂好吊牌证件,提着包下车。

    旁边的红色夏利,正好有人下来,冲吕冬打招呼:“吕总,真巧。”

    吕冬笑着回应:“早,夏丹。”

    这是见过一次的县电视台主持人夏丹。

    夏丹过来,与吕冬一起朝礼堂走去,说道:“你是咱们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委员吧?”

    吕冬摇头说道:“不是,以前有过更年轻的。”

    他看眼夏丹穿的女士西装,胸前也挂着个吊牌,记得以前的会上从来没见过她。

    夏丹笑着说道:“我是今年增选的候选人之一,吕总可要给我投票。”

    吕冬颇为气的说道:“一定,一定。”

    进入礼堂,吕冬见到熟人,主动远离夏丹,来到靠近中间的位置,与王栋坐在一起。

    王栋问道:“吕总,听说你准备了青照河的提案?”

    青照县证携的圈子并不大,吕冬还找了三个老委员共同签名。

    吕冬放好包,说道:“你消息挺灵通。”

    王栋笑:“老严正好跟我家有点关系。”想到吕冬才当上一年,可能没经验,好心提醒:“咱们的提案更多是走走过场,关于青照河的情况,估计提了也没用。”

    “我家就在青照河边上,九八年夏天洪水差点决堤,到这都心有余悸。”吕冬说的是切身感受:“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王栋说道:“可能我在县城里,没亲身体会过,总觉得洪水距离很远。”

    吕冬笑了笑:“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

    说起来,他有过三次大水的亲身体会,曾经的九八年和利奇马,还有前两年夏天堵住洪水。

    这三次洪水,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最早的一次,吕家老村没了,老村里很多人也没了,最后连吕家村都叫人吞并了。

    利奇马那次,洪水就在脚边晃荡,幸好社会发展了,经济和技术进步了,在大型机械辅助下,最终成功守住河堤。

    但随后,他回家的时候,就在距离城区一步之遥的高速桥洞下面出了事。

    当时那个桥洞子,可能从高速公路落成,就没人修过。

    现在也好了,因为他的关系,去年就进行了整修。

    再就是让吕家村获得新生的那场抗洪救灾,整个吕家村的命运都因此而改变,连带效应不断扩大,甚至到了县城和大学城。

    同样的,因为洪水没有决堤,导致另外一个后果——洪水一退,没了眼前的威胁,破损的青照河河堤无人重视。

    吕冬上游下游看了很多地方,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就以青照河堤现在的情况,谁敢说能保一方平安?

    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但不去做一点成功的可能都没有。

    有个五十岁左右的人这时到了前排,周围的人全都过去打招呼,地位明显不一般。

    看着对方花白的头发,吕冬轻易就认出是谁,可能不是青照县资产最雄厚的那个,但一定是现金最多的!

    南部山区开煤矿的李兴国。

    这人的人生轨迹可以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前四十多年,名声不显,平平无奇、

    另一部分就是四十五岁以后,突然从县里承包矿场,先是石料厂,又趁县里最大的煤矿改制拿下,然后一飞冲天。

    “听说没?”王栋也在看李兴国,伸出一个巴掌:“据说他在银行里,有这个数的现金存款!”

    吕冬明白后面的单位是亿,说道:“人家里有矿,咱们比不了。”

    王栋忍不住低声说道:“还真是。”

    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能玩得起矿的,都不是一般人。

    背后没人挺着,连这个行业的门槛也摸不着。

    很快,大会拉开帷幕,一些例行的仪式之后,县政府大领导上台做工作报告,单听报告的话,青照真不得了。

    不少人昏昏欲睡,吕冬倒是听得认真,其中有不少关键性的数字和指标,尤其大领导的报告里面,着重提到一点!

    以青照的传统优势作为依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做好下岗再就业工作。

    青照是个农业大县,在大批县属企业倒闭破产或者改制转卖的当下,想要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工业大县不现实,没有足够的工业企业,县城和各个乡镇大批下岗待就业的人该怎么办?

    全都推给社会,让人自谋生路,不去加以引导或者创造有利的再就业条件,明显不可能。

    第三产业,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领导的工作报告里面,这方面又重点提及两部分,一是采用有效的政策,大力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二是利用青照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报告上的事,想要实现当然需要时间,但这也算上面的施政纲领。

    其实青照一直在利用历史名人创造经济价值,最为典型的就是县名和县里的酒厂。

    青照酒,本地销量最大的酒,在泉南也有一定的名气和市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县酒厂却做到破产重组的地步。

    会议连续进行三天,到了第二天,有例行的分组讨论,其中就有提交的重点提案。

    吕冬的提案——关于尽快整修青照河河堤的建议——也被重点列出来讨论。

    这其实是好事,说明起码上面关注了,否则会像大部分提案一样,泥牛入海,毫无波澜。

    会议室里,十多个委员围着长方形会议桌而坐,可能吕冬提案真的引起关注,县里有大领导专门过来参与分组讨论。

    “大家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昨天刚做过报告的领导威严中不缺乏随和:“真理越辩越明。”

    那位第一个帮助吕冬写提案和签名的老委员,在县里是老资历,第一个开口说道:“吕冬委员的这份提案,我从头到尾都有所参与,提案充分反应了青照河的现状。1998年夏天的洪水历历在目,河堤一度多处告急,虽然我们最后战胜了洪水,但不能忽视洪水冲刷过后,河堤的残损现状!”

    另一名委员老家也在青照河边上,接话道:“青照河,是我们青照人的母亲河,母亲河的现状,吕冬委员的提案里面有详细的描述,更有大批图片材料,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是不是要维护好母亲河?”

    有人赞同,自然也有人反对。

    “1998年夏天的洪水百年一遇,算上县志的记载,这是青照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这人说得未尝没有道理:“除了98年,青照河上一次能算得上洪水的,还在解放前,我是做气象的,按照历史规律和科学分析,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青照乃至整个太东,天气都偏向于干旱!”

    来自县财政局的一位说道:“青照河绵延上百公里,一旦动工整修,势必成为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如今的经济形势各位都有所了解,上级不给予充分支持的话,单以咱们青照的力量来做,全县财政会非常吃紧!”

    各自所说都有道理,讨论嘛,本身就是各抒己见。

    坐在首位上的领导在开场白之后,就没有再说话,一直都在听下面的人具体说。

    来自北边青照化工园树脂厂的代表这时说道:“维护并不等于推倒重建,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加固,同时做好河堤保护。”

    树脂厂距离青照河不远,真要发大水决堤,树脂厂也得跟着倒霉。

    人都有各自的立场,这点无可厚非。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家在青照河边上,又切身经历过青照河洪水,吕冬也不会拿出这样一份提案。

    “青照河算不上当务之急,咱们县在青照河上游有多座大型水库作为调节!”

    说话的人是头发花白的李兴国,这位称得上重量级的委员:“1998年毕竟是特殊情况,百年不遇,大家仔细回想,过去的几十年间,青照河就是现在这个样,可有险情出现过?”

    别说吕冬了,就连一些五十来岁的人,除了98年这一次,都没有上次如此大洪水的记忆。

    李兴贵偷偷看一眼会议桌首位的大领导,这位去年调过来时,他就仔细研究过,大领导在其他地方时,就非常重视经济建设,更是依靠发展经济起家。

    “我觉得,可以适当的对青照河进行维护,比如吕冬委员看到的大堤缺口回填保护等问题。”

    这位是个老油条,一定程度上赞成吕冬的提案,但话突然又一拐:“青照河的问题,终归只是个小问题,咱们县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作为下一阶段的绝对中心,其余工作都要为此来服务。”

    有了一定得金钱,李兴国还想要个好名声:“如今青照南北发展不均衡,中北部发展较快,南部山区发展很慢,拖累了整个青照。如果南部山区发展起来,富裕起来,青照的经济水平一定会往前迈一大步。”

    这个人也有想法:“相比于修河,我觉得修路更为重要!要想富,先修路,打通南部山区的交通,能带动整个南部山区发展。”

    路好走了,矿上的煤和石料之类的更容易往外运,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章节目录

拼搏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白色十三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86章 重点讨论提案-重生之拼搏时代,拼搏年代,笔趣阁并收藏拼搏年代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