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炬与王安乘坐的船只也被打得不像样了,已经开始下沉。
日本战舰靠近,确定船上的人没有还手之力后,便上船逞威。
王安冲两名近侍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不要轻举妄动。
这时候没法反击,即便出手,此刻还在大海中呢,往哪儿逃?
心想,只要日军上来是抓人,而不是杀人,那就随他们抓去。
先保住性命再说,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寻求一个脱身的机会。
待朝鲜飞球队赶来时,战斗已经结束了,海上也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们知道来晚了,只得往朝鲜方向飞回以降落。
而待戚继光、李成梁派来的人查看时,也没有发现任何动静,仿佛海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一场战役。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查看的人还是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而且李昖也很快派人送来信儿。
这让戚继光、李成梁他们都是一惊非小,陈炬与王安两位大公公都来,却在途中遭遇日军袭击被抓走了吗?
若真是这样,那接下来不好办呀。
日军若以陈炬、王安做要挟,他们岂不是很快陷入被动的境地?
尽管他们也不知道王安在京城有多红,但知道王安一飞冲天似的一路升到司礼监秉笔,才与皇上年纪相仿。
且皇上先派来陈炬后派来王安,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王安更胜一筹?
即便王安没来,只有陈炬一人也不能出事儿呀,陈炬可是代表皇上。
搞得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当务之急也只有赶紧与日军交涉。
正准备派人去,却见王安带着两名近侍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让戚继光与李成梁特别开心。
可不开心的是陈炬却没有出现。
“王公公果然来日本了哈,陈公公呢?”作为总指挥,李成梁忙问道。
“很不幸,陈公公他,他……”王安情绪低落,余下的话他说不出口了。
李成梁大吃一惊,神情高度紧张地道:“怎会这样?”
王安摇了摇头,感慨道:“陈公公太硬气,被日军杀了。”
顿时引来一阵哀默。
戚继光与李成梁更是紧握拳头。
原来陈炬与王安都被日军抓走,明眼人一看陈炬就是头目;而王安因为年纪轻并不起眼,引发的关注自然小。
这也正合王安的心意。
这时候日军只把他当作陈炬的小随从,再好不过,危险小了很多。
当然,这也合陈炬的心意。
陈炬希望日军将王安当作他的小随从,这样便不会太为难王安。
至于陈炬自己,他想着如果用他来换取王安的安全,他非常愿意。
毕竟他清楚自己年事已高,而王安不仅年轻,还被皇上尤为器重,他可以回不去京城,但王安不可以。
既然日军将他当作大头目,那他自然认了。如此一来,陈炬便是最先接受日军审问的人,他坦然接受。
并且,不仅坦然接受审问,王安都还没有机会阻止,陈炬便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大明皇帝派来督军的大公公。
还当面揭露日军的狼子野心,狠狠地将日本人骂了一大通。
骂他们是这次战役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们侵略,想建立什么大亚洲共荣圈,这场战役便不会发生。
这等于是自杀行为。
最后的结局自然很悲催了。
而王安则借助两名近侍逃了出来。
除了两名近侍的手段高,之所以成功出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军以为他身份低微,所以并没有在他身上投入太多的关注。
这为他们的出逃提供了一定便利。
“陈公公是为了保我而死。”
王安情绪低落地说道,尽管陈炬没有机会在被杀前与他对话,但王安心知肚明,陈炬亮明自己的身份除了骨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为了保住他,让日军的怒气发泄在陈炬一个人身上,而忽视他这个年轻人。
事实证明陈炬确实将日军的注意力都拉过去了,王安被忽略。
这才让王安有机会逃出来。
所以他才说陈炬是为了保他而死。
如果将他的身份也告诉日军,最后十有八九同样活不成了。
“王公公这时候怎会与陈公公一道来日本呢?”李成梁又问道。
“我是奉万岁爷之命而来,可万岁爷担心我年轻,所以又让陈公公陪同,却不料发生了这样的事儿……”
接着,王安又将皇上的旨意简单说出来,继而他又歉意地说道:
“虽然这是万岁爷的旨意,陈公公自己也想来日本看看,但这终究是一场战争,风险还是很大,我不该请他来。”
又是一顿默哀。
陈炬是什么人,李成梁太清楚,毕竟在辽东待了那么长时间。
在李成梁的眼里,陈炬既醇厚又耿直,说陈炬硬气,说他为了保王安牺牲自己,这不正是他的性格写照吗?
沉默良久后。
李成梁担忧地道:“陈公公代表皇上而来,如何向皇上交代?”
王安回道:“此情无需你们操心,我回京后自会与万岁爷交代。”
李成梁微微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与王安没有什么交情,但也知道王安眼下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
既然王安承诺回京与皇上交代,那李成梁自然不用操心了。
“我们立即组织,为陈公公报仇。”李成梁义愤填膺地道。
“李总兵且慢,可否先听我一言?”王安忙道。
“王公公请说。”
“一定要为陈公公报仇,但眼下最重要的事不是报仇,而是要保证朝鲜海峡同样日本海岛的安全性,倘若日军切断这条线路,那么物资供应是大问题,我们必须争取主动。”
王安冷静地道,这个问题其实在来时遭遇日军袭击的时候就想过了。
来日本作战,必须保证海上通航的安全,不然战斗无法持续下去。
戚继光与李成梁都点头认可。
确实,自从李成梁领兵也来到日本海岛,海上通航的安全恐怕难以保证。
加上日本接二连三遭遇打击,想必这时也学精了,知道不能与大明朝鲜联军正面交锋,而选择切断海上交通,这样他们就可以打一场持久战了。
而大明朝鲜联军跨海场作战,指定坚持不长久,心想倘若将海上交通切断了,那他们是不是胜券在握?
……
,
日本战舰靠近,确定船上的人没有还手之力后,便上船逞威。
王安冲两名近侍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不要轻举妄动。
这时候没法反击,即便出手,此刻还在大海中呢,往哪儿逃?
心想,只要日军上来是抓人,而不是杀人,那就随他们抓去。
先保住性命再说,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寻求一个脱身的机会。
待朝鲜飞球队赶来时,战斗已经结束了,海上也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们知道来晚了,只得往朝鲜方向飞回以降落。
而待戚继光、李成梁派来的人查看时,也没有发现任何动静,仿佛海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一场战役。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查看的人还是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而且李昖也很快派人送来信儿。
这让戚继光、李成梁他们都是一惊非小,陈炬与王安两位大公公都来,却在途中遭遇日军袭击被抓走了吗?
若真是这样,那接下来不好办呀。
日军若以陈炬、王安做要挟,他们岂不是很快陷入被动的境地?
尽管他们也不知道王安在京城有多红,但知道王安一飞冲天似的一路升到司礼监秉笔,才与皇上年纪相仿。
且皇上先派来陈炬后派来王安,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王安更胜一筹?
即便王安没来,只有陈炬一人也不能出事儿呀,陈炬可是代表皇上。
搞得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当务之急也只有赶紧与日军交涉。
正准备派人去,却见王安带着两名近侍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让戚继光与李成梁特别开心。
可不开心的是陈炬却没有出现。
“王公公果然来日本了哈,陈公公呢?”作为总指挥,李成梁忙问道。
“很不幸,陈公公他,他……”王安情绪低落,余下的话他说不出口了。
李成梁大吃一惊,神情高度紧张地道:“怎会这样?”
王安摇了摇头,感慨道:“陈公公太硬气,被日军杀了。”
顿时引来一阵哀默。
戚继光与李成梁更是紧握拳头。
原来陈炬与王安都被日军抓走,明眼人一看陈炬就是头目;而王安因为年纪轻并不起眼,引发的关注自然小。
这也正合王安的心意。
这时候日军只把他当作陈炬的小随从,再好不过,危险小了很多。
当然,这也合陈炬的心意。
陈炬希望日军将王安当作他的小随从,这样便不会太为难王安。
至于陈炬自己,他想着如果用他来换取王安的安全,他非常愿意。
毕竟他清楚自己年事已高,而王安不仅年轻,还被皇上尤为器重,他可以回不去京城,但王安不可以。
既然日军将他当作大头目,那他自然认了。如此一来,陈炬便是最先接受日军审问的人,他坦然接受。
并且,不仅坦然接受审问,王安都还没有机会阻止,陈炬便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大明皇帝派来督军的大公公。
还当面揭露日军的狼子野心,狠狠地将日本人骂了一大通。
骂他们是这次战役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们侵略,想建立什么大亚洲共荣圈,这场战役便不会发生。
这等于是自杀行为。
最后的结局自然很悲催了。
而王安则借助两名近侍逃了出来。
除了两名近侍的手段高,之所以成功出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军以为他身份低微,所以并没有在他身上投入太多的关注。
这为他们的出逃提供了一定便利。
“陈公公是为了保我而死。”
王安情绪低落地说道,尽管陈炬没有机会在被杀前与他对话,但王安心知肚明,陈炬亮明自己的身份除了骨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为了保住他,让日军的怒气发泄在陈炬一个人身上,而忽视他这个年轻人。
事实证明陈炬确实将日军的注意力都拉过去了,王安被忽略。
这才让王安有机会逃出来。
所以他才说陈炬是为了保他而死。
如果将他的身份也告诉日军,最后十有八九同样活不成了。
“王公公这时候怎会与陈公公一道来日本呢?”李成梁又问道。
“我是奉万岁爷之命而来,可万岁爷担心我年轻,所以又让陈公公陪同,却不料发生了这样的事儿……”
接着,王安又将皇上的旨意简单说出来,继而他又歉意地说道:
“虽然这是万岁爷的旨意,陈公公自己也想来日本看看,但这终究是一场战争,风险还是很大,我不该请他来。”
又是一顿默哀。
陈炬是什么人,李成梁太清楚,毕竟在辽东待了那么长时间。
在李成梁的眼里,陈炬既醇厚又耿直,说陈炬硬气,说他为了保王安牺牲自己,这不正是他的性格写照吗?
沉默良久后。
李成梁担忧地道:“陈公公代表皇上而来,如何向皇上交代?”
王安回道:“此情无需你们操心,我回京后自会与万岁爷交代。”
李成梁微微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与王安没有什么交情,但也知道王安眼下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
既然王安承诺回京与皇上交代,那李成梁自然不用操心了。
“我们立即组织,为陈公公报仇。”李成梁义愤填膺地道。
“李总兵且慢,可否先听我一言?”王安忙道。
“王公公请说。”
“一定要为陈公公报仇,但眼下最重要的事不是报仇,而是要保证朝鲜海峡同样日本海岛的安全性,倘若日军切断这条线路,那么物资供应是大问题,我们必须争取主动。”
王安冷静地道,这个问题其实在来时遭遇日军袭击的时候就想过了。
来日本作战,必须保证海上通航的安全,不然战斗无法持续下去。
戚继光与李成梁都点头认可。
确实,自从李成梁领兵也来到日本海岛,海上通航的安全恐怕难以保证。
加上日本接二连三遭遇打击,想必这时也学精了,知道不能与大明朝鲜联军正面交锋,而选择切断海上交通,这样他们就可以打一场持久战了。
而大明朝鲜联军跨海场作战,指定坚持不长久,心想倘若将海上交通切断了,那他们是不是胜券在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