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夫妇终究还是知道儿子申用嘉贷款的消息了。

    刚得知此消息时,申时行觉得儿子的行为很不可思议。

    为什么他们夫妇给钱儿子花,即便说让儿子以后有钱了再还,儿子依然还是拒绝,就是不要。

    可为什么皇上借贷,儿子宁可多还利息,也很乐意接受呢?

    这能用关系的亲疏来解释吗?

    血浓于水,与皇上的关系再好,也抵不过他们父母吧?

    实在想不明白,申时行便亲自跑过去问。一问才知,哦,原来儿子是不想欠人情,所以宁可借贷多还利息,觉得这样花着心里踏实。

    申时行问明白之后倒是能理解,可夫人觉得儿子的思维好奇怪。

    父母与子女不就得相互扶持吗?谁有困难帮谁,怎么不踏实了?

    那儿子宁可去借贷也不要他们给的钱,作为父母,他们还有压力呢。

    是不是?

    儿子与他们关系不好吗?现在都搞得如此“见外”,那等他们将来老了,他们还敢求助儿子帮忙吗?父母子女之间何必搞得如此生疏?

    夫人觉得这样不行,也要去亲口问问儿子,可被申时行拦下。

    他认为,既然儿子自己有想法,就随儿子去吧,有一定借贷压力也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只要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就行,不就是两万两银子吗?又不多。大不了将来儿子还不上,他们给还了就是。

    所以让儿子自己折腾去吧。

    父母帮助儿子是应该的,但若什么事情都想着去伸手拉儿子一把,也不见得对儿子的发展就是好事。

    许多时候还得让儿子自己来。

    我们每个人,这一生中该吃的苦都得吃,今天不吃,明天就得吃,这个阶段不吃,下一个阶段也得吃。

    总之,人生该走的路该吃的苦,到最后谁都落不下来。

    经过一番开导,夫人终于被劝下来答应不去,可心里还是不踏实,对借贷过日子这种方式充满了疑惑。

    好在这是皇上给的建议,加上儿子自己乐意接受,让他们心里好受些。皇上不会坑儿子,儿子也不傻。

    他们像申用嘉一样,同样也相信等皇上回来一定会有办法的。

    再说,向皇上借贷不是儿子一个人这么做,像王家屏、朱载堉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不也一样在借吗?

    ……

    冯保从辽东回来了。

    他回来后第一时间去找朱载堉。

    朱载堉自然感激涕零。

    不过因冯保受朱翊镠的启发,所以回来谈及此事时,他并没有站在个人的角度强调友谊,而是以大局出发,强调朱载堉对皇室宗亲的典型意义。

    朱载堉又多了一层理解。

    ……

    王安从台湾也回来了。

    他回来后第一时间去见郑妙谨。

    将去台湾途中遇袭事件,以及对台湾的考察都详细叙说了一遍。

    并着重强调台湾的稳定没问题,但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毕竟台湾是新建的行省,远离大陆又资源紧缺,目前台湾依然需要朝廷各方面的援助。

    禀报完后,郑妙谨稍一思索,便吩咐王安去找张居正一趟,让王安将台湾目前的局势一五一十告知。

    王安当然清楚张居正一直在暗中主持军事改革,兵部尚书吴兑只是一个执行者,这在朝中重臣眼里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

    为了提高吉林人的积极性,朱翊镠在新年伊始又颁发了一道旨意。

    第一,免除泰和二年吉林行省整年的赋税,各行各业都免税一年。

    这是一个很需要魄力的决策,因为全行业免税便意味着,朝廷需要掏钱养着吉林行省所有公职人员。

    第二,除了免税,还鼓励各地区人搭桥修路,这部分费用也由朝廷统一支出,而不用吉林行省承担。

    这又是一向惠民政策,而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需经费却不需要吉林行省负责,让许多人都不敢想。

    这道旨意,两项政策,无疑大大鼓舞了吉林人,一个个谢天谢地,无不感恩戴德,念泰和皇帝的好。

    这道旨意,当然有利于吉林行省的发展,朱翊镠之所以敢颁发这样的一道旨意,也是考虑到之前由内阁决定下来的一项政策:一对一支援。

    关于一对一支援这项政策,当时在京城虽然是由王安提出来的。

    但其实朱翊镠早就想过,只是王安与他想到一块儿去了而已。

    这是王安的能耐。不少问题与朱翊镠的想法是有点接近,不然也不会暗中授意王安指导朝中大事。

    既然是王安提出来的,又被内阁确定下来,功劳记在王安头上也行。

    如果不是一对一支援,朱翊镠对旨意上的两大政策也会掂量,毕竟免税与搭桥修路需要承担的费用太高。

    这两项费用,倘若都由国库统一支出,恐怕户部会感觉很吃力。

    一对一支援虽然也是国家的钱,但支付方式不一样,于国家压力小。

    这便是朱翊镠敢全年全行业免税、敢为吉林搭桥修路掏钱的底气所在。

    对于新建的行省,前期朝廷政策肯定要倾斜,一对一支援是很好的方式。

    尽管吉林行省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相信蒙古族各部落会很快了解到。

    一方面是鼓励吉林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蒙古族人做表率。

    朱翊镠依然希望和平推进,希望蒙古各部看到这个大势所趋,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以免遭遇无妄之灾。

    边境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最好是一劳永逸地解决,否则时时刻刻还要提防边患。

    政策倾斜一点没关系,就当是用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上,为了防御边患,不知花销大明多少银两呢。

    关键是还没有什么效果,在此之前辽东连年有战嘛,非但如此,还给了女真族强势崛起的机会。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主体,当然可以崛起,但必须是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崛起,而不是独立于大明政权之外又反攻大明的新兴势力崛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明的边患问题其实从未真正解决,不然也不会被大清推翻取而代之。

    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朱翊镠维护的也不是什么明正统,而是维护最适合大明发展的道路。

    ……

    。

章节目录

不负大明不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十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24章 重大决策-不负大明不负卿百度百科,不负大明不负卿,笔趣阁并收藏不负大明不负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