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藏观音寺的住持见李太后实在催得紧,不回答估计是不行了,便道:“太后娘娘,咱漷县穷苦百姓多,在他们中弘扬佛法,当然更符合佛家普度众生的襟抱。本来能得太后娘娘的捐建,实乃敝寺无上之荣耀。可世事都有两面,感激太后娘娘的同时,也正因为是太后娘娘所捐建,又取名为灵藏观音寺,所以实际上在百姓庶民眼里这已是一座皇家寺庙,一般百姓庶民通常敬而远之,以致于敝寺的香火……”
“哦,原来是这样。”李太后喃喃地道,她听明白了住持的意思,不禁关心地问道,“那住持师父觉得,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或者说需要我们做什么?住持师父请尽管说。”
“谢谢太后娘娘的好意,敝寺乃太后娘娘出资兴建,又得太后娘娘捐赠藤胎海潮观音,本该取名为灵藏观音寺,至于普通百姓庶民心存偏见一定要敬而远之,那是他们的事,老衲也没办法。敝寺的状况就这样吧,虽然香火不是很旺盛,但还能维持。若太后娘娘有心,老衲倒是希望您说服皇帝爷重振佛门。”
“重振佛门?”李太后微微一滞,带着几分讶然道,“京城各大寺庙香火不是很旺吗?还需要如何重振呢?”
“恐怕太后娘娘有所不知。”
“那烦请住持师父说来听听。”李太后的劲头越来越足。
“这个……”住持又犹豫起来。
“说吧。”
“老衲若言之事,涉及先帝,实不知如何开口。”住持很为难地道。
“先帝?”李太后不由得一紧,“不知老师父说的是哪位先帝?”
住持望着李太后,小心翼翼,但又字字分明地回道:“正是当今皇帝爷的爷爷嘉靖皇帝爷。”
“啊?是世庙皇帝爷呀?”李太后长舒一口气,接了先前的话头问,“佛门重振与老皇帝有何关系?”
“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重大。”住持也许是有心事在心里头憋得太久了,现在见有机会倾吐,顿时满面憔悴换成了红光,口齿也利索得多,“慈圣太后娘娘若能恕老衲无罪,老衲便把心底窝了多年的话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李太后稍一犹豫,情不自禁地看了陈太后一眼,又看了朱翊镠一眼,见两人都是一副想听下文的深情,便点头说道:“好,咱依你,恕你无罪,你要把该讲的都讲出来。”
陈炬和张大受在旁边干着急,一来担心住持会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二来时候已经不早该吃晚饭了。
可见李太后一副兴致十足的样,他俩又不敢说什么,只得乖乖地听着,心里头将住持骂了几十遍。
住持难得逮住这样的好机会,欠身道了佛礼,捻动佛珠的手放慢下来,额头上的青筋也突然凸起。
这是肝火骤旺之相。
只听住持缓缓言道:“大明圣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本也是佛门子弟,他得天下之后,以孝悌为治国根本,洪武皇帝深知,要想芸芸众生天下庶民人人都做到孝悌,唯有佛教方可尽除人心壅蔽之妄。我佛慈悲!
“鉴于此,洪武皇帝融皇风佛法于一体,尊崇三宝,虔诚向佛之心,实乃垂范万世。洪武皇帝归天之后,朱家子孙袭承帝位者,无不遵崇祖制光大佛宗,偌大中国,始终是大乘气象西天净土。而大明天下也因之皇祚绵长国泰民安,这都是佛法荫佑所至。
“然而,当国玺传至第八代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爷世庙手中,他不幸误信妖术沉湎斋醮,受陶仲文、邵真人一帮妖道唆使,对佛教大加摧残,毁梵宇焚舍利,荼毒僧侣,大明开国以来的佛教之大劫实乃由嘉靖皇帝爷一手造成,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想当年,紫禁城内有大善佛殿,其中藏有历代皇帝敕造的金银佛像以及从各地搜求迎进珍藏的佛骨佛牙等物。世庙早就有心拆除,只是碍于诸位先帝所为,一时难下决心。
“恰好那一年皇太后娘娘提出想建宫另住,世庙立即抓住这一契机,下令拆除大善佛殿建皇太后娘娘的宫殿,并命时任礼部尚书的夏言等人勘察。夏言投世庙所好,建言请敕有司把佛骨佛牙搬出大内,埋入无人之荒野。
“世庙召见夏言颁旨曰:`朕觉得这些物事,智者认为邪秽,必不欲观;而愚者以为奇异,必欲尊奉。今虽埋之,将来岂无盗窃之辈?不如举火焚之,以绝后患。`此道圣旨一出,紫禁城中大善佛殿顷刻拆毁,内藏的一百六十九座金银佛像、以及佛骨舍利共计一万三千余斤也被搬出紫禁城当众焚毁。
“从此后,终嘉靖一朝,佛教一蹶不振,各府、州、县僧亡寺顷,其颓势更是一直延续至今。即便这样,嘉靖皇帝爷仍不放松钳制,在嘉靖四十五年秋这位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爷,还不忘下诏顺天府抚按两院,严禁僧尼建坛说法,并令厂卫巡城御史严查京城内外僧寺,如有不遵从者,将收捕下狱,而四方游僧游尼一律捉拿知罪……”
正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烈,住持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说到伤心处,竟还哽咽难鸣泪如雨下。
其实,这番话他还没有说完,这只是说到嘉靖皇帝,还有紧随其后的隆庆皇帝,虽然号称仁慈节俭的主,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英年早逝,只做了六年皇帝,根本没有来得及重振佛门。
等到万历皇帝登基,无奈还是十岁孩童,根本无法亲政,将一应大权交给张居正,偏偏张居正压根不信这一套,只是碍于李太后笃信佛宗,才不得已敷衍一两下子,可要张居正花钱花精力重振佛门,那连门儿都没有。
关于隆庆皇帝、万历皇帝自以及张居正,住持不敢说。毕竟那三个人与李太后关系太不一般。
所以,他只是抨击了嘉靖皇帝。
李太后被住持这般情绪所感染,心中不由得赞叹道:“真看不出来,这老和尚慈眉善目谨言慎行,原来还是一个血性老汉。”顿时对住持愈发的敬重。
关于嘉靖皇帝厌弃佛教而推崇道教之事,李太后在宫中也有所听闻,只是她嘉靖二十三年才出生,而毁佛事件发生在之前,因此她知道的并不多。
况且,自入宫以来,无论是皇帝还是老太监都避讳言及先帝之事,所以许多事也就无从得知,只知个大概。
李太后趁住持抹泪,便问旁边站着的陈炬与张大受两位大珰:“住持师父方才所言是否确凿?”
陈炬和张大受两个心里虽然都有些发怵,但都秉承事实点了点头。
李太后脸色冷若冰霜。
……
。
“哦,原来是这样。”李太后喃喃地道,她听明白了住持的意思,不禁关心地问道,“那住持师父觉得,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或者说需要我们做什么?住持师父请尽管说。”
“谢谢太后娘娘的好意,敝寺乃太后娘娘出资兴建,又得太后娘娘捐赠藤胎海潮观音,本该取名为灵藏观音寺,至于普通百姓庶民心存偏见一定要敬而远之,那是他们的事,老衲也没办法。敝寺的状况就这样吧,虽然香火不是很旺盛,但还能维持。若太后娘娘有心,老衲倒是希望您说服皇帝爷重振佛门。”
“重振佛门?”李太后微微一滞,带着几分讶然道,“京城各大寺庙香火不是很旺吗?还需要如何重振呢?”
“恐怕太后娘娘有所不知。”
“那烦请住持师父说来听听。”李太后的劲头越来越足。
“这个……”住持又犹豫起来。
“说吧。”
“老衲若言之事,涉及先帝,实不知如何开口。”住持很为难地道。
“先帝?”李太后不由得一紧,“不知老师父说的是哪位先帝?”
住持望着李太后,小心翼翼,但又字字分明地回道:“正是当今皇帝爷的爷爷嘉靖皇帝爷。”
“啊?是世庙皇帝爷呀?”李太后长舒一口气,接了先前的话头问,“佛门重振与老皇帝有何关系?”
“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重大。”住持也许是有心事在心里头憋得太久了,现在见有机会倾吐,顿时满面憔悴换成了红光,口齿也利索得多,“慈圣太后娘娘若能恕老衲无罪,老衲便把心底窝了多年的话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李太后稍一犹豫,情不自禁地看了陈太后一眼,又看了朱翊镠一眼,见两人都是一副想听下文的深情,便点头说道:“好,咱依你,恕你无罪,你要把该讲的都讲出来。”
陈炬和张大受在旁边干着急,一来担心住持会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二来时候已经不早该吃晚饭了。
可见李太后一副兴致十足的样,他俩又不敢说什么,只得乖乖地听着,心里头将住持骂了几十遍。
住持难得逮住这样的好机会,欠身道了佛礼,捻动佛珠的手放慢下来,额头上的青筋也突然凸起。
这是肝火骤旺之相。
只听住持缓缓言道:“大明圣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本也是佛门子弟,他得天下之后,以孝悌为治国根本,洪武皇帝深知,要想芸芸众生天下庶民人人都做到孝悌,唯有佛教方可尽除人心壅蔽之妄。我佛慈悲!
“鉴于此,洪武皇帝融皇风佛法于一体,尊崇三宝,虔诚向佛之心,实乃垂范万世。洪武皇帝归天之后,朱家子孙袭承帝位者,无不遵崇祖制光大佛宗,偌大中国,始终是大乘气象西天净土。而大明天下也因之皇祚绵长国泰民安,这都是佛法荫佑所至。
“然而,当国玺传至第八代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爷世庙手中,他不幸误信妖术沉湎斋醮,受陶仲文、邵真人一帮妖道唆使,对佛教大加摧残,毁梵宇焚舍利,荼毒僧侣,大明开国以来的佛教之大劫实乃由嘉靖皇帝爷一手造成,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想当年,紫禁城内有大善佛殿,其中藏有历代皇帝敕造的金银佛像以及从各地搜求迎进珍藏的佛骨佛牙等物。世庙早就有心拆除,只是碍于诸位先帝所为,一时难下决心。
“恰好那一年皇太后娘娘提出想建宫另住,世庙立即抓住这一契机,下令拆除大善佛殿建皇太后娘娘的宫殿,并命时任礼部尚书的夏言等人勘察。夏言投世庙所好,建言请敕有司把佛骨佛牙搬出大内,埋入无人之荒野。
“世庙召见夏言颁旨曰:`朕觉得这些物事,智者认为邪秽,必不欲观;而愚者以为奇异,必欲尊奉。今虽埋之,将来岂无盗窃之辈?不如举火焚之,以绝后患。`此道圣旨一出,紫禁城中大善佛殿顷刻拆毁,内藏的一百六十九座金银佛像、以及佛骨舍利共计一万三千余斤也被搬出紫禁城当众焚毁。
“从此后,终嘉靖一朝,佛教一蹶不振,各府、州、县僧亡寺顷,其颓势更是一直延续至今。即便这样,嘉靖皇帝爷仍不放松钳制,在嘉靖四十五年秋这位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爷,还不忘下诏顺天府抚按两院,严禁僧尼建坛说法,并令厂卫巡城御史严查京城内外僧寺,如有不遵从者,将收捕下狱,而四方游僧游尼一律捉拿知罪……”
正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烈,住持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说到伤心处,竟还哽咽难鸣泪如雨下。
其实,这番话他还没有说完,这只是说到嘉靖皇帝,还有紧随其后的隆庆皇帝,虽然号称仁慈节俭的主,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英年早逝,只做了六年皇帝,根本没有来得及重振佛门。
等到万历皇帝登基,无奈还是十岁孩童,根本无法亲政,将一应大权交给张居正,偏偏张居正压根不信这一套,只是碍于李太后笃信佛宗,才不得已敷衍一两下子,可要张居正花钱花精力重振佛门,那连门儿都没有。
关于隆庆皇帝、万历皇帝自以及张居正,住持不敢说。毕竟那三个人与李太后关系太不一般。
所以,他只是抨击了嘉靖皇帝。
李太后被住持这般情绪所感染,心中不由得赞叹道:“真看不出来,这老和尚慈眉善目谨言慎行,原来还是一个血性老汉。”顿时对住持愈发的敬重。
关于嘉靖皇帝厌弃佛教而推崇道教之事,李太后在宫中也有所听闻,只是她嘉靖二十三年才出生,而毁佛事件发生在之前,因此她知道的并不多。
况且,自入宫以来,无论是皇帝还是老太监都避讳言及先帝之事,所以许多事也就无从得知,只知个大概。
李太后趁住持抹泪,便问旁边站着的陈炬与张大受两位大珰:“住持师父方才所言是否确凿?”
陈炬和张大受两个心里虽然都有些发怵,但都秉承事实点了点头。
李太后脸色冷若冰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