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冯保也仅仅只是明白一些,要说他有多明白……那是没有的事。
从来都没有。
这一点冯保很有自知之明,朱翊镠让他想不明白的事可不止一件两件。
只是有些感觉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而已,但这次冯保明显感觉到,关乎他的命运走向。
所以他很想问个明白,不然也不会特意从北京城赶到江陵城,说到底不还是因为害怕吗?
可冯保也没有从自己的事说起,而是从张居正着手。
他如是般问道:“潞王爷,万岁爷真的想要清算张先生吗?”
朱翊镠摇了摇头,回道:“不确定。”
这可不是保守的说法,他是真的不敢确定,毕竟历史已经在他的努力下发生了改变:张诚死了,首辅也不是张四维而是申时行。
那万历皇帝还有没有清算张居正的决心呢?朱翊镠不敢确定,最起码一点冯保都还没倒下。
历史上,万历皇帝先是背着李太后将冯保拿下,然后抄了他的家,抄出不少金银珠宝,以为张居正家里肯定也会抄出不少宝贝来。
这是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一个动机,除了恨,还为了钱。
万历皇帝为朱翊镠大婚以及就藩事宜花费了不少金银,所以想通过抄张居正家的方式找补回来。
当然,历史证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这位老师一点都不了解。
因为从张居正整个家族中才抄出十万两白银(注意:是整个家族,而且只有十万两),这与万历皇帝起初的预想可谓相差甚远。
抄冯保的家,万历皇帝算是尝到了甜头;可抄张居正的家,却令万历皇帝失望至极。
这是原本的历史。
所以,让朱翊镠现在判断万历皇帝是不是一定会清算张居正,朱翊镠不敢百分百确定。
因为朱翊镠参与进来这段历史,他志在避免悲剧的发生,为此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但有一点朱翊镠无法改变,那就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和冯保两个日复一日累积在心头的恨与不满。
毕竟朱翊镠参与进来时都已经是万历九年末了。
冯保接着又喃喃地说道:“可万岁爷开籍王国光,又要调离戚继光,从这两点上来看,的确是在为清算张先生鸣锣开道啊!”
朱翊镠道:“只是猜测而已。”
冯保叹了口气,道:“那让奴婢现在该怎么办呢?”
朱翊镠想了想,说:“我知道伴伴现在心情烦乱又担惊受怕,可我还是建议你回到皇兄身边。”
冯保一脸的无奈:“奴婢现在都不知道如何与万岁爷相处了,万岁爷即便不赶奴婢走,奴婢都觉得不好意思,害怕回到万岁爷身边啊!”
对冯保此时此刻糟糕的心情,朱翊镠当然能够理解。
可话说回来,他还真怕冯保心灰意冷完全丧失斗志。
然而,冯保不回京也不行啊!
所以,朱翊镠又安慰道:“伴伴,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有几个人不害怕?伴伴身为司礼监掌印,离开京城来到江陵,这本身就已经破天荒了,若非有我娘罩着,伴伴你想想,怎么可能有机会离开京城呢?”
冯保点头表示同意,说道:“如果没有娘娘罩着,奴婢这个大内主管十有**早就要换人了。”
说到这儿,冯保哭丧着脸,感慨地道:“可惜娘娘现在有了皇孙,心思已经压根儿不在朝政上面了。皇长子降世本是一件普天同庆的美事,可谁知让太后娘娘变了一个人似的。”
朱翊镠又劝解道:“人都会变的嘛,娘亲代替皇兄秉持国政十年,她也会有疲乏的时候,伴伴不可能还奢望娘亲的状态能像十年前一般好。说心里话,她也该逐步放手享清福去了。所以,我衷心地建议,伴伴还是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我娘身上。”
冯保又是一声长叹道:“潞王爷,奴婢不寄希望于太后娘娘,还能寄希望于谁呢?寄希望于潞王爷,偏偏潞王爷又无心,奴婢好难啊!”
朱翊镠道:“都难,不光伴伴一个人难。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不妨再等几个月!看皇兄接下来有何举动,会对朝中哪些大臣下手……”
冯保又警惕地道:“可是,万一万岁爷对奴婢先下手怎么办呢?”
朱翊镠安抚道:“我想应该还不会。”
当然,他也只是在猜测,想着冯保在皇宫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万历皇帝想拿下他,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冯保反应敏捷,忙问道:“潞王爷的意思是,我最好尽快回京?”
朱翊镠点了点头,说道:“嗯。大内皇宫里不能没有伴伴,娘也需要你时刻提醒她,这可是伴伴的责任。”
“那,好吧,待张先生的下葬礼仪结束,奴婢便立即动身回京。”
至此,朱翊镠终于将冯保说服。
其实,冯保来江陵找朱翊镠,也只是为了寻找一份心理安慰而已。
既然朱翊镠建议他回京,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肯定得回。
而且还得尽快。
尽管从朱翊镠那里算是找到了一份心理安慰,朱翊镠确实也没有警醒,可与冯保之前的预想还是出入蛮大的。
来江陵之前,冯保想着万历皇帝咄咄逼人,朱翊镠该会有所行动,至少让他知道得更多而不是刻意隐瞒。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朱翊镠反而看似很平静,比在京城任何时候都平静。而且,朱翊镠也没有往深层次敞开了说。
所幸冯保已经习惯了朱翊镠的处事风格,还是不要抱希望的好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对于朱翊镠来说,冯保的到来只是一个小插曲。反正在他看来,离京前他已经将所有需要他出手或出面的事儿全部都搞定了。
如果这样的话,万历皇帝还是要清算张居正……那就怪不得他了。
他与冯保不止一次说过此情,万历皇帝听话,就尽心辅佐;可如果执迷不悟不听话,那对不起了,既然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趁早退位让贤。
朱翊镠一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是这么想的,至今依然。
……
。
从来都没有。
这一点冯保很有自知之明,朱翊镠让他想不明白的事可不止一件两件。
只是有些感觉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而已,但这次冯保明显感觉到,关乎他的命运走向。
所以他很想问个明白,不然也不会特意从北京城赶到江陵城,说到底不还是因为害怕吗?
可冯保也没有从自己的事说起,而是从张居正着手。
他如是般问道:“潞王爷,万岁爷真的想要清算张先生吗?”
朱翊镠摇了摇头,回道:“不确定。”
这可不是保守的说法,他是真的不敢确定,毕竟历史已经在他的努力下发生了改变:张诚死了,首辅也不是张四维而是申时行。
那万历皇帝还有没有清算张居正的决心呢?朱翊镠不敢确定,最起码一点冯保都还没倒下。
历史上,万历皇帝先是背着李太后将冯保拿下,然后抄了他的家,抄出不少金银珠宝,以为张居正家里肯定也会抄出不少宝贝来。
这是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一个动机,除了恨,还为了钱。
万历皇帝为朱翊镠大婚以及就藩事宜花费了不少金银,所以想通过抄张居正家的方式找补回来。
当然,历史证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这位老师一点都不了解。
因为从张居正整个家族中才抄出十万两白银(注意:是整个家族,而且只有十万两),这与万历皇帝起初的预想可谓相差甚远。
抄冯保的家,万历皇帝算是尝到了甜头;可抄张居正的家,却令万历皇帝失望至极。
这是原本的历史。
所以,让朱翊镠现在判断万历皇帝是不是一定会清算张居正,朱翊镠不敢百分百确定。
因为朱翊镠参与进来这段历史,他志在避免悲剧的发生,为此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但有一点朱翊镠无法改变,那就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和冯保两个日复一日累积在心头的恨与不满。
毕竟朱翊镠参与进来时都已经是万历九年末了。
冯保接着又喃喃地说道:“可万岁爷开籍王国光,又要调离戚继光,从这两点上来看,的确是在为清算张先生鸣锣开道啊!”
朱翊镠道:“只是猜测而已。”
冯保叹了口气,道:“那让奴婢现在该怎么办呢?”
朱翊镠想了想,说:“我知道伴伴现在心情烦乱又担惊受怕,可我还是建议你回到皇兄身边。”
冯保一脸的无奈:“奴婢现在都不知道如何与万岁爷相处了,万岁爷即便不赶奴婢走,奴婢都觉得不好意思,害怕回到万岁爷身边啊!”
对冯保此时此刻糟糕的心情,朱翊镠当然能够理解。
可话说回来,他还真怕冯保心灰意冷完全丧失斗志。
然而,冯保不回京也不行啊!
所以,朱翊镠又安慰道:“伴伴,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有几个人不害怕?伴伴身为司礼监掌印,离开京城来到江陵,这本身就已经破天荒了,若非有我娘罩着,伴伴你想想,怎么可能有机会离开京城呢?”
冯保点头表示同意,说道:“如果没有娘娘罩着,奴婢这个大内主管十有**早就要换人了。”
说到这儿,冯保哭丧着脸,感慨地道:“可惜娘娘现在有了皇孙,心思已经压根儿不在朝政上面了。皇长子降世本是一件普天同庆的美事,可谁知让太后娘娘变了一个人似的。”
朱翊镠又劝解道:“人都会变的嘛,娘亲代替皇兄秉持国政十年,她也会有疲乏的时候,伴伴不可能还奢望娘亲的状态能像十年前一般好。说心里话,她也该逐步放手享清福去了。所以,我衷心地建议,伴伴还是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我娘身上。”
冯保又是一声长叹道:“潞王爷,奴婢不寄希望于太后娘娘,还能寄希望于谁呢?寄希望于潞王爷,偏偏潞王爷又无心,奴婢好难啊!”
朱翊镠道:“都难,不光伴伴一个人难。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不妨再等几个月!看皇兄接下来有何举动,会对朝中哪些大臣下手……”
冯保又警惕地道:“可是,万一万岁爷对奴婢先下手怎么办呢?”
朱翊镠安抚道:“我想应该还不会。”
当然,他也只是在猜测,想着冯保在皇宫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万历皇帝想拿下他,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冯保反应敏捷,忙问道:“潞王爷的意思是,我最好尽快回京?”
朱翊镠点了点头,说道:“嗯。大内皇宫里不能没有伴伴,娘也需要你时刻提醒她,这可是伴伴的责任。”
“那,好吧,待张先生的下葬礼仪结束,奴婢便立即动身回京。”
至此,朱翊镠终于将冯保说服。
其实,冯保来江陵找朱翊镠,也只是为了寻找一份心理安慰而已。
既然朱翊镠建议他回京,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肯定得回。
而且还得尽快。
尽管从朱翊镠那里算是找到了一份心理安慰,朱翊镠确实也没有警醒,可与冯保之前的预想还是出入蛮大的。
来江陵之前,冯保想着万历皇帝咄咄逼人,朱翊镠该会有所行动,至少让他知道得更多而不是刻意隐瞒。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朱翊镠反而看似很平静,比在京城任何时候都平静。而且,朱翊镠也没有往深层次敞开了说。
所幸冯保已经习惯了朱翊镠的处事风格,还是不要抱希望的好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对于朱翊镠来说,冯保的到来只是一个小插曲。反正在他看来,离京前他已经将所有需要他出手或出面的事儿全部都搞定了。
如果这样的话,万历皇帝还是要清算张居正……那就怪不得他了。
他与冯保不止一次说过此情,万历皇帝听话,就尽心辅佐;可如果执迷不悟不听话,那对不起了,既然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趁早退位让贤。
朱翊镠一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是这么想的,至今依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