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就此结束。
张居正噩耗传来,如同天崩地裂,万历皇帝和在座各位确实没有时间继续在朱翊镠身上纠结。
况且对朱翊镠的惩罚,褫夺封号贬为庶人,还想怎么着?
又能怎么着?
倾向同意的人不说话,倾向反对的人也说不上话,李太后和万历皇帝都同意了,让他们还怎么说?
张居正病丧,虽然他人已经回到江陵了,但按朝廷的礼仪,肯定也要隆重治理丧事并厚恤家属。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立即选出新一任的首辅。
所以,张居正噩耗的传来,无疑加快了廷议结束的时间,也让诸位对朱翊镠事的热情瞬间减却。
无论是李太后,还是万历皇帝,或是朝中重臣,包括六科都给事中,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与太多的时间与朱翊镠继续周璇讨论下去了。
这样,朱翊镠回了慈宁宫,诸位大臣也迅速回到各自的衙门。
冯保本是要回司礼监的,但万历皇帝知道此时此刻李太后心情肯定很差,所以让冯保也去了慈宁宫。
万历皇帝则带着张鲸回到乾清宫那边的东暖阁。
……
慈宁宫。
李太后还在发呆。
付大海侍立一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来,他还想着自己这个本来已经承诺好的未来潞王府大总管泡汤的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真的太太太太太 x100心疼了!!!
二来,见到李太后如此悲伤的情绪,他也不知道怎么劝。紫禁城里甚至是天下人,哪个不知道李太后对张居正的好与爱慕?从前只要在李太后面前谈及张居正,这个女人的眼里就有光、脸上就有喜悦,对张居正的喜欢她从未吝啬或掩饰过。如今,她心灵、精神上的寄托永远离开了,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她的悲伤……
让人怎么劝?
劝了又有什么用?
李太后得知噩耗后连一滴泪水都没有流下来,一直静静地坐着发呆,可以说那是悲痛的最大极限。
许多人或许只是以为李太后单纯地喜欢张居正所以悲伤,可像付大海常年跟随李太后的近侍来说,又何止悲伤这么简单?
要知道,李太后一介女流,之所以能够代万历皇帝秉持国政十年,就是因为张居正。
如果没有张居正,李太后既没有这个信心,也没有这个能力——这观点李太后自己都亲口承认过,而且还不知说过多少遍。
她给了张居正施展的空间,反过来张居正也给了她足够的底气。
张居正这一走,不难想象李太后人基本上已经蔫了,从今往后她将成为只有半个灵魂的人。
再深一步考虑,张居正一走,万历皇帝该怎么办?这可是李太后最担心最上火的问题。
偌大的皇宫里,甚至放眼全天下,谁不知道李太后她对大儿子万历皇帝不放心?否则她也不会说出“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那样的话。
可如今张居正人一走,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李太后不发呆不着急才怪呢!
付大海还能劝什么?
“娘。”
随着朱翊镠这一声呼唤,让付大海顿时有了一种若大旱之望云霓的感觉,倍感轻松。
朱翊镠与冯保一前一后进来。
“镠儿。”
李太后这才缓过神来似的,抬眸看了朱翊镠一眼。
朱翊镠走过去。
李太后站起来紧紧抱着他,哽咽难鸣地直呼道:“镠儿,镠儿,娘对不起你……”
这一刻,朱翊镠都分不清李太后到底是为了张居正的离世痛苦多一些,还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的痛苦多一些。
如果不说“对不起”那三个字,朱翊镠理所当然地认为李太后的悲痛肯定都是为了张居正。
可加上“对不起”三个字,朱翊镠感觉李太后的悲伤,或许有一半儿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
也不全是为了张居正。
当然,这只是朱翊镠基于自己个人感觉的判断。
但他相信**不离十。
“娘!”
这时候,朱翊镠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仅仅只是饱含深情地又喊了一声。
李太后终于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镠儿为何如此狠心,非要逼迫娘亲作出如此绝情的决定?”
朱翊镠语重心长道:“娘,孩儿的事芝麻蒜皮,不过被夺了`潞王`的封号成为一个普通人而已嘛,我还是我,娘还是娘。眼下最紧要的事是张先生,他的离世势必会给朝局带来巨大的波动,娘来不及悲伤与绝望,需要冷静下来谨慎处理!”
如今朱翊镠的话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分量自不必多说。
即便他不说,李太后也知道形势的严峻:张居正改革途中得罪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希望他死?包括他的父亲武清侯。如今张居正一死,会有多少人站出来诋毁他攻击他?朝中又有多少大臣需要重新站队?朝局不波动才叫不正常呢。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确实来不及悲伤与绝望。
不过,这于李太后而言,好像也不是第一次。自从万历皇帝被确定为皇太子之后,她就一直处于来不及悲伤与绝望的状态当中。
万历皇帝尚未登基之前,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到处猎奇,她身为贵妃,又是皇太子的生母,日夜担心害怕儿子会走上他老子的路,所以几乎将全部心血放在大儿子身上,一刻都不敢松懈。(这也是为什么她疏忽小儿子朱翊镠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朱翊镠的性格自小就嚣张跋扈,说得难听点:就是宠过了头,没有教育好。)
后来万历皇帝登基为帝,李太后就更无暇考虑乱七八糟的事了,她要代儿子秉持国政,这一干就是风风雨雨的十年。
作为一个女人,她哪来得及悲伤与绝望啊!
李太后痛定思痛,吩咐冯保道:“冯公公,你马上去让皇帝传下谕旨,宣布文武百官停止上朝一月,谕示礼部设九坛制祭。”
冯保微微一愣:“停朝一月,设九坛制祭?”
因为这是国葬的规格。
“怎么?张先生不值得我们这样做吗?”
“值得,值得,当然值得。”冯保连忙答道。
“另外,让皇帝敕命给张先生赠官上柱国吧,谥号,谥号……”李太后稍一犹豫。
朱翊镠依据历史剧本提醒道:“娘,谥号`文忠`吧。”
“好,这谥号好,让皇帝赐谥`文忠`。”李太后甚是满意。
“奴婢遵命!”
冯保应声而去,自己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受到如此的待遇,他当然欣慰。生前受封太傅、太师,大明开国以来,唯张居正一人而已,即便如李善长、姚广孝这样家喻户晓功勋卓著的国师宰辅,也从未获得过。死后又赠上柱国,赐谥“文忠”,把张居正的声望无疑推到了顶峰。
……
。
张居正噩耗传来,如同天崩地裂,万历皇帝和在座各位确实没有时间继续在朱翊镠身上纠结。
况且对朱翊镠的惩罚,褫夺封号贬为庶人,还想怎么着?
又能怎么着?
倾向同意的人不说话,倾向反对的人也说不上话,李太后和万历皇帝都同意了,让他们还怎么说?
张居正病丧,虽然他人已经回到江陵了,但按朝廷的礼仪,肯定也要隆重治理丧事并厚恤家属。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立即选出新一任的首辅。
所以,张居正噩耗的传来,无疑加快了廷议结束的时间,也让诸位对朱翊镠事的热情瞬间减却。
无论是李太后,还是万历皇帝,或是朝中重臣,包括六科都给事中,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与太多的时间与朱翊镠继续周璇讨论下去了。
这样,朱翊镠回了慈宁宫,诸位大臣也迅速回到各自的衙门。
冯保本是要回司礼监的,但万历皇帝知道此时此刻李太后心情肯定很差,所以让冯保也去了慈宁宫。
万历皇帝则带着张鲸回到乾清宫那边的东暖阁。
……
慈宁宫。
李太后还在发呆。
付大海侍立一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来,他还想着自己这个本来已经承诺好的未来潞王府大总管泡汤的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真的太太太太太 x100心疼了!!!
二来,见到李太后如此悲伤的情绪,他也不知道怎么劝。紫禁城里甚至是天下人,哪个不知道李太后对张居正的好与爱慕?从前只要在李太后面前谈及张居正,这个女人的眼里就有光、脸上就有喜悦,对张居正的喜欢她从未吝啬或掩饰过。如今,她心灵、精神上的寄托永远离开了,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她的悲伤……
让人怎么劝?
劝了又有什么用?
李太后得知噩耗后连一滴泪水都没有流下来,一直静静地坐着发呆,可以说那是悲痛的最大极限。
许多人或许只是以为李太后单纯地喜欢张居正所以悲伤,可像付大海常年跟随李太后的近侍来说,又何止悲伤这么简单?
要知道,李太后一介女流,之所以能够代万历皇帝秉持国政十年,就是因为张居正。
如果没有张居正,李太后既没有这个信心,也没有这个能力——这观点李太后自己都亲口承认过,而且还不知说过多少遍。
她给了张居正施展的空间,反过来张居正也给了她足够的底气。
张居正这一走,不难想象李太后人基本上已经蔫了,从今往后她将成为只有半个灵魂的人。
再深一步考虑,张居正一走,万历皇帝该怎么办?这可是李太后最担心最上火的问题。
偌大的皇宫里,甚至放眼全天下,谁不知道李太后她对大儿子万历皇帝不放心?否则她也不会说出“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那样的话。
可如今张居正人一走,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李太后不发呆不着急才怪呢!
付大海还能劝什么?
“娘。”
随着朱翊镠这一声呼唤,让付大海顿时有了一种若大旱之望云霓的感觉,倍感轻松。
朱翊镠与冯保一前一后进来。
“镠儿。”
李太后这才缓过神来似的,抬眸看了朱翊镠一眼。
朱翊镠走过去。
李太后站起来紧紧抱着他,哽咽难鸣地直呼道:“镠儿,镠儿,娘对不起你……”
这一刻,朱翊镠都分不清李太后到底是为了张居正的离世痛苦多一些,还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的痛苦多一些。
如果不说“对不起”那三个字,朱翊镠理所当然地认为李太后的悲痛肯定都是为了张居正。
可加上“对不起”三个字,朱翊镠感觉李太后的悲伤,或许有一半儿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
也不全是为了张居正。
当然,这只是朱翊镠基于自己个人感觉的判断。
但他相信**不离十。
“娘!”
这时候,朱翊镠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仅仅只是饱含深情地又喊了一声。
李太后终于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镠儿为何如此狠心,非要逼迫娘亲作出如此绝情的决定?”
朱翊镠语重心长道:“娘,孩儿的事芝麻蒜皮,不过被夺了`潞王`的封号成为一个普通人而已嘛,我还是我,娘还是娘。眼下最紧要的事是张先生,他的离世势必会给朝局带来巨大的波动,娘来不及悲伤与绝望,需要冷静下来谨慎处理!”
如今朱翊镠的话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分量自不必多说。
即便他不说,李太后也知道形势的严峻:张居正改革途中得罪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希望他死?包括他的父亲武清侯。如今张居正一死,会有多少人站出来诋毁他攻击他?朝中又有多少大臣需要重新站队?朝局不波动才叫不正常呢。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确实来不及悲伤与绝望。
不过,这于李太后而言,好像也不是第一次。自从万历皇帝被确定为皇太子之后,她就一直处于来不及悲伤与绝望的状态当中。
万历皇帝尚未登基之前,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到处猎奇,她身为贵妃,又是皇太子的生母,日夜担心害怕儿子会走上他老子的路,所以几乎将全部心血放在大儿子身上,一刻都不敢松懈。(这也是为什么她疏忽小儿子朱翊镠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朱翊镠的性格自小就嚣张跋扈,说得难听点:就是宠过了头,没有教育好。)
后来万历皇帝登基为帝,李太后就更无暇考虑乱七八糟的事了,她要代儿子秉持国政,这一干就是风风雨雨的十年。
作为一个女人,她哪来得及悲伤与绝望啊!
李太后痛定思痛,吩咐冯保道:“冯公公,你马上去让皇帝传下谕旨,宣布文武百官停止上朝一月,谕示礼部设九坛制祭。”
冯保微微一愣:“停朝一月,设九坛制祭?”
因为这是国葬的规格。
“怎么?张先生不值得我们这样做吗?”
“值得,值得,当然值得。”冯保连忙答道。
“另外,让皇帝敕命给张先生赠官上柱国吧,谥号,谥号……”李太后稍一犹豫。
朱翊镠依据历史剧本提醒道:“娘,谥号`文忠`吧。”
“好,这谥号好,让皇帝赐谥`文忠`。”李太后甚是满意。
“奴婢遵命!”
冯保应声而去,自己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受到如此的待遇,他当然欣慰。生前受封太傅、太师,大明开国以来,唯张居正一人而已,即便如李善长、姚广孝这样家喻户晓功勋卓著的国师宰辅,也从未获得过。死后又赠上柱国,赐谥“文忠”,把张居正的声望无疑推到了顶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