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下午,阅卷大臣把三百二十三名进士的殿试排名名单,以及殿试前十名的试卷送到了养心殿。【小说文学网】
养心殿东暖阁,隔着皇帝宝座,身处屏风之后的两宫皇太后分别看了一遍前十名的试卷,说道:“就按诸位的名单抄录吧。”把试卷和名单给了一个太监,让他交还给阅卷大臣。
“等等,把名单拿过来给朕看看。”坐在前面椅子上的小皇帝载淳说道。
那个太监看看太后,见太后点头就说道:“是,皇上。”把名单递了过去。
载淳开始在名单上找黎元方的名字,每页名单有四十人,翻到第六页二百一十五名才找到他想看到的名字。载淳不满的问阅卷大臣:“这黎元方的名次怎么这么低?昨天朕查了他会试的成绩明明是一百零一名的,是否是你们排名次排错了?”
“回皇上,臣等谨慎批改,绝不敢行差漏错。”阅卷大臣黄倬躬身说道。
载淳说道:“把黎元方的卷子取来。”
有太监找到黎元方的卷子,呈了上去,载淳坐在龙椅上装模做样的跟前十名作对比。其实以他那顽劣不堪,让翁同龢头疼的学习水平,他也看不出第二百一十五名和第一名差别在哪。但他就想把黎元方的名次提上来,别让这小子被打落到各县去。
殿试之后,这些新科进士们能留在翰林院的基本上都是一甲二甲的考生,二百多名开外,铁定会落到三甲。排名三甲的考生好一点的会被分到各部学习,差的都会发到外地各县充任知县,能留在翰林院的都属于凤毛麟角。小皇帝想把黎元方留下,只能想办法把他提到二甲之内。
“朕看黎元方的文章也不比前十名的差,前面的状元榜眼算是两位太后点的,朕不轻动,这第三名的探花朕点给黎元方,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看怎么样?”载淳说着就要拿朱笔改名次。一甲前三名是肯定能入翰林院留在京城的,其中新科状元会受封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会被封为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皇上!”黄倬和全庆两位阅卷大臣俯身拱首道:“还请两位太后定夺。”
此时小皇帝还未大婚,一切朝政都要由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说了算。
帘后有个女声说道:“皇上,既然阅卷大臣已经排好了名次,想必是合适的,又何必再改来改去呢。”
“圣母皇太后,这个黎元方年尚不及冠,若是名次排在三甲以外,出榜之后发往地方各县,以他之能力如何治理地方。皇儿以为,不如把他的名次提一提,朝考之后留在翰林院蓄养起来,以待日后大用。”载淳摆出早就已经想好的理由来,致力于要把黎元方留在京城。
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礼部会将进士名册送到翰林院掌院学士那里,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此为朝考。考试日期订于殿试传胪之后的第三日,考试场地还是设在保和殿内,此次考试专为选庶吉士而设。朝考以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考试后,评出朝考成绩,结合殿试与朝考名次,择其最优者为庶吉士,其余用为主事、中书、知县等职。
以黎元方这二百开外的名次,若是没有特殊关照,肯定是会发往地方补为知县的。
不过按黎元方现在的年龄,就算小皇帝不提这个要求,等到朝考的时候,翰林院掌院学士也会特事特办的。只是小皇帝才十五岁,正处于中二少年的叛逆期,而且这位皇帝的性格又好奢、好玩,所以考虑不到这方面。
帘子后面沉默了一下,女声问道:“皇上说的这个黎元方,就是今年年龄最小的那位进士吗?”
“回太后,正是。”黄倬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黎元方的名次提一提,让他进入二甲,朝考之后放入翰林院蓄养人才也好。”帘子后另一个女声问道:“这样皇上可满意了?”
载淳抿着嘴瞪了下面那两个阅卷大臣片刻,最终点头道:“朕没有意见,不过入二甲名次也不能太低了。”
“遵旨。”两位大臣躬身答应。
四月二十四早晨,黎元方会同三百二十二位新晋进士再次来到太和门前,准备接受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排名,这次排名将随着官方记录记入史册,是自己由正途进入官场的证明。
时至今日黎元方算是彻底放松了,他决定等到拿到进士宝册这个学历文凭就回家安心经营黎家的势力,此时他还不知道小皇帝正千方百计的想把他留在京城呢。
太和殿周围今天的侍卫增加了很多,不过他们只是来摆仪仗的而已,都是些大嗓门等着传胪仪式上唱名的。
这些新科进士前面还站着文武百官,此刻大家都翘首以待,等着仪式的开始。
终于,城门楼传来一声钟响,有个年轻的太监扯着尖锐的嗓子喊道:“吉时已到,百官率贡士觐见——”
众新晋进士跟着前面的文武百官,有样学样的排好队伍进入太和门。到了太和殿外面,众新晋进士被鸿胪寺官员留在那里听宣。官员们则继续前行,入殿站班。
又等了片刻,从太和殿中传来一阵肃穆的音乐声,有礼部官员拿着本金册出来喊道:“诸位贡士听宣——”然后展开金册颂扬了一阵为国抡才,皇恩浩荡之后,终于说到了正题:“今同治十年辛未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二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名,人名如下……”
搁这里顿了一下,抬眼见这些新晋进士们都竖着耳朵紧张的等待,他才缓缓念道:“殿试一甲第一名——梁耀枢——”
众多侍卫们齐声喊道:“一甲第一名,贡士梁耀枢觐见——”
有引导官过来,把激动不已的梁耀枢引入殿中谢恩,那个礼部官员继续念道:“一甲第二名高岳崧——”
这是榜眼,接着是探花,然后是二甲第一名传胪,一直到:“二甲第八十四名张曾扬——二甲第八十五名黎元方——二甲第八十六名许楫……”
黎元方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张曾扬后面,于是跟在他身后一起进去谢恩,所有考生谢完恩之后皇帝赐下一张大大的黄榜,贴在长安左门。然后由乐队再奏乐,把皇帝送走,传胪仪式结束。
接着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去换上新衣,带领着众进士们走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其中只有一甲状元、榜眼、探花才能从午门的中门走出,享受这不一般的尊荣,二甲三甲的那群进士们只能走侧门。**外三鼎甲还要夸官游街,接受京城百姓的祝贺,其他人则可以去顺天府尹那里等着吃午饭了。
顺天府尹那里吃完,第二天还要到礼部去吃一顿恩荣宴,民间也叫琼林宴。恩荣宴这天,读卷大臣、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与新科进士一体赴宴。钦命内大臣一人为主席。主席大臣以及副手是每人一席,受卷以下各官每二员一席,状元一席,榜眼、探花两人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
此宴可不是吃吃喝喝就完了的,恩荣宴,首先是谢恩。新科进士们要向殿试之上为他们服务的官员拜谢,拜谢,然后还是拜谢。
这一天就在声声感谢之中混了过去,四月二**家又要来鸿胪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顶戴、进士宝册……也就是官员制服和学历文凭。
四月二十七,众新科进士再来保和殿参加朝考,这一场考试完成,整个科举考试才算是走完全程。
又是拜谢又是学礼仪又是考试,这几天的忙碌下来,黎元方已经忙懵了。朝考怎么样他也顾不得了,只等着拿到成绩单和文凭证书然后就回家,有个在籍某某官员的名头就可以安心在家发展实业,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了。
没想到三天之后他竟然被宣布成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清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清雍正以后,选官比以前更为严格,因此才增加了朝考这一考试项目。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之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
黎元方可不想等三年之后再回家,他没兴趣在京城陪着皇帝老儿们浪费青春,于是在学完了礼仪得到皇帝恩赏之后,他随大家一起上表谢恩的时候顺便也表示了想要回家,留在父母身边侍养的想法。
这个时代官场的人不想当官打算回家的话,有这么两条借口,一是孝敬父母,二是自己有病。黎元方这个属于第三种特殊情况,仗着自己生理年龄小,哭着告诉皇帝说自己已经离家半年,现在想妈了。
两宫皇太后看着这张奏表倒是愿意批下来,可是还是小皇帝载淳,他想把黎元方留下来。
养心殿东暖阁,隔着皇帝宝座,身处屏风之后的两宫皇太后分别看了一遍前十名的试卷,说道:“就按诸位的名单抄录吧。”把试卷和名单给了一个太监,让他交还给阅卷大臣。
“等等,把名单拿过来给朕看看。”坐在前面椅子上的小皇帝载淳说道。
那个太监看看太后,见太后点头就说道:“是,皇上。”把名单递了过去。
载淳开始在名单上找黎元方的名字,每页名单有四十人,翻到第六页二百一十五名才找到他想看到的名字。载淳不满的问阅卷大臣:“这黎元方的名次怎么这么低?昨天朕查了他会试的成绩明明是一百零一名的,是否是你们排名次排错了?”
“回皇上,臣等谨慎批改,绝不敢行差漏错。”阅卷大臣黄倬躬身说道。
载淳说道:“把黎元方的卷子取来。”
有太监找到黎元方的卷子,呈了上去,载淳坐在龙椅上装模做样的跟前十名作对比。其实以他那顽劣不堪,让翁同龢头疼的学习水平,他也看不出第二百一十五名和第一名差别在哪。但他就想把黎元方的名次提上来,别让这小子被打落到各县去。
殿试之后,这些新科进士们能留在翰林院的基本上都是一甲二甲的考生,二百多名开外,铁定会落到三甲。排名三甲的考生好一点的会被分到各部学习,差的都会发到外地各县充任知县,能留在翰林院的都属于凤毛麟角。小皇帝想把黎元方留下,只能想办法把他提到二甲之内。
“朕看黎元方的文章也不比前十名的差,前面的状元榜眼算是两位太后点的,朕不轻动,这第三名的探花朕点给黎元方,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看怎么样?”载淳说着就要拿朱笔改名次。一甲前三名是肯定能入翰林院留在京城的,其中新科状元会受封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会被封为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皇上!”黄倬和全庆两位阅卷大臣俯身拱首道:“还请两位太后定夺。”
此时小皇帝还未大婚,一切朝政都要由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说了算。
帘后有个女声说道:“皇上,既然阅卷大臣已经排好了名次,想必是合适的,又何必再改来改去呢。”
“圣母皇太后,这个黎元方年尚不及冠,若是名次排在三甲以外,出榜之后发往地方各县,以他之能力如何治理地方。皇儿以为,不如把他的名次提一提,朝考之后留在翰林院蓄养起来,以待日后大用。”载淳摆出早就已经想好的理由来,致力于要把黎元方留在京城。
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礼部会将进士名册送到翰林院掌院学士那里,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此为朝考。考试日期订于殿试传胪之后的第三日,考试场地还是设在保和殿内,此次考试专为选庶吉士而设。朝考以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考试后,评出朝考成绩,结合殿试与朝考名次,择其最优者为庶吉士,其余用为主事、中书、知县等职。
以黎元方这二百开外的名次,若是没有特殊关照,肯定是会发往地方补为知县的。
不过按黎元方现在的年龄,就算小皇帝不提这个要求,等到朝考的时候,翰林院掌院学士也会特事特办的。只是小皇帝才十五岁,正处于中二少年的叛逆期,而且这位皇帝的性格又好奢、好玩,所以考虑不到这方面。
帘子后面沉默了一下,女声问道:“皇上说的这个黎元方,就是今年年龄最小的那位进士吗?”
“回太后,正是。”黄倬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黎元方的名次提一提,让他进入二甲,朝考之后放入翰林院蓄养人才也好。”帘子后另一个女声问道:“这样皇上可满意了?”
载淳抿着嘴瞪了下面那两个阅卷大臣片刻,最终点头道:“朕没有意见,不过入二甲名次也不能太低了。”
“遵旨。”两位大臣躬身答应。
四月二十四早晨,黎元方会同三百二十二位新晋进士再次来到太和门前,准备接受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排名,这次排名将随着官方记录记入史册,是自己由正途进入官场的证明。
时至今日黎元方算是彻底放松了,他决定等到拿到进士宝册这个学历文凭就回家安心经营黎家的势力,此时他还不知道小皇帝正千方百计的想把他留在京城呢。
太和殿周围今天的侍卫增加了很多,不过他们只是来摆仪仗的而已,都是些大嗓门等着传胪仪式上唱名的。
这些新科进士前面还站着文武百官,此刻大家都翘首以待,等着仪式的开始。
终于,城门楼传来一声钟响,有个年轻的太监扯着尖锐的嗓子喊道:“吉时已到,百官率贡士觐见——”
众新晋进士跟着前面的文武百官,有样学样的排好队伍进入太和门。到了太和殿外面,众新晋进士被鸿胪寺官员留在那里听宣。官员们则继续前行,入殿站班。
又等了片刻,从太和殿中传来一阵肃穆的音乐声,有礼部官员拿着本金册出来喊道:“诸位贡士听宣——”然后展开金册颂扬了一阵为国抡才,皇恩浩荡之后,终于说到了正题:“今同治十年辛未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二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名,人名如下……”
搁这里顿了一下,抬眼见这些新晋进士们都竖着耳朵紧张的等待,他才缓缓念道:“殿试一甲第一名——梁耀枢——”
众多侍卫们齐声喊道:“一甲第一名,贡士梁耀枢觐见——”
有引导官过来,把激动不已的梁耀枢引入殿中谢恩,那个礼部官员继续念道:“一甲第二名高岳崧——”
这是榜眼,接着是探花,然后是二甲第一名传胪,一直到:“二甲第八十四名张曾扬——二甲第八十五名黎元方——二甲第八十六名许楫……”
黎元方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张曾扬后面,于是跟在他身后一起进去谢恩,所有考生谢完恩之后皇帝赐下一张大大的黄榜,贴在长安左门。然后由乐队再奏乐,把皇帝送走,传胪仪式结束。
接着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去换上新衣,带领着众进士们走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其中只有一甲状元、榜眼、探花才能从午门的中门走出,享受这不一般的尊荣,二甲三甲的那群进士们只能走侧门。**外三鼎甲还要夸官游街,接受京城百姓的祝贺,其他人则可以去顺天府尹那里等着吃午饭了。
顺天府尹那里吃完,第二天还要到礼部去吃一顿恩荣宴,民间也叫琼林宴。恩荣宴这天,读卷大臣、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与新科进士一体赴宴。钦命内大臣一人为主席。主席大臣以及副手是每人一席,受卷以下各官每二员一席,状元一席,榜眼、探花两人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
此宴可不是吃吃喝喝就完了的,恩荣宴,首先是谢恩。新科进士们要向殿试之上为他们服务的官员拜谢,拜谢,然后还是拜谢。
这一天就在声声感谢之中混了过去,四月二**家又要来鸿胪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顶戴、进士宝册……也就是官员制服和学历文凭。
四月二十七,众新科进士再来保和殿参加朝考,这一场考试完成,整个科举考试才算是走完全程。
又是拜谢又是学礼仪又是考试,这几天的忙碌下来,黎元方已经忙懵了。朝考怎么样他也顾不得了,只等着拿到成绩单和文凭证书然后就回家,有个在籍某某官员的名头就可以安心在家发展实业,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了。
没想到三天之后他竟然被宣布成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清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清雍正以后,选官比以前更为严格,因此才增加了朝考这一考试项目。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之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
黎元方可不想等三年之后再回家,他没兴趣在京城陪着皇帝老儿们浪费青春,于是在学完了礼仪得到皇帝恩赏之后,他随大家一起上表谢恩的时候顺便也表示了想要回家,留在父母身边侍养的想法。
这个时代官场的人不想当官打算回家的话,有这么两条借口,一是孝敬父母,二是自己有病。黎元方这个属于第三种特殊情况,仗着自己生理年龄小,哭着告诉皇帝说自己已经离家半年,现在想妈了。
两宫皇太后看着这张奏表倒是愿意批下来,可是还是小皇帝载淳,他想把黎元方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