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病亡的消息传开之后,江东军民尽皆恸哭,人尽缟素,江东为之变色。 随后,孙权为周瑜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将墓地也选在镇江,葬于孙策墓的后侧。 但是,在将周瑜安葬了之后,孙权终究还是没有接受周瑜最后的建议,还是派出次子孙虑去许昌为质。 …… 在曹操要求孙权派人入朝为质的同时,也派人到了江陵,要求刘备也派儿子入朝为官,刘备用诸葛亮之计,让儿子装病,然后对使者说,等小儿病好之后便送去许昌,一个“拖”字诀,便将这事给应付过去了。 …… 到十月份时,战争准备都已经做为了,刘备亲率十万大军进入汝南郡,兵锋直指徐州的下邳。孙权十五万大军进入丹徒,兵锋指向徐州的广陵。 而曹操呢,曹操出兵最多,一共出动了四十万大军用于进攻,其中曹仁率十万大军进攻济南,曹操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黎阳,田峻也亲抵黎阳督战。 为什么每次都是黎阳? 两个原因,其一,黄河的渡河问题,汉朝时黄河还没有改道,在这一段古黄河中,最适合大部队渡河的地方就四个,分别是:孟津、小平津、延津、白马津。其中孟津和小平津分别在洛阳北面,渡河之后可到河内郡(今河南焦作市),但是,河内郡的北面和东北都是太行山余脉,受太行山余脉的影响,从河内郡进入冀州腹地都得经过黎阳。 另外,延津和白马津,不仅离黎阳较近,而且水流较缓,水也不是很深,用竹篙撑着木筏子就可以输送大量军队过河。 其二,黎阳只要过了黄河就是兖州腹心之地的陈留,而田峻也在黎阳屯集了十五万人马。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曹操不敢不管黎阳! 你曹操敢将重兵用去攻打别的地方而置黎阳不管吗?你要敢这样做,田峻就敢乘你官渡守军不足而直接进攻官渡,进而攻入陈留,威逼许昌。 所以,不论是原本历史上的袁曹之战还是现在的田曹之战,黎阳一直都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对曹操来说,在黎阳和官渡防线上,就两种选择:守或攻,守则屯重兵于官渡,攻则挥军死磕黎阳城! …… 攻打黎阳的第一步就是渡河抢滩。 田峻在延津和白马津的渡口都有守军。而且,自从上次被曹性“击败”张郃成功杀到黎阳城下之后,田峻已经加强了延津和白马渡的防御——田峻在白马渡和延津都建了……岸墙! 通常,在黄河边是不建岸墙的,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 其一,地质太软,岸墙易倒。 其二,黄河水位变化很大,两岸经常被河水扫荡浸蚀,建了岸墙很快就可能被水冲倒荡平。 那么,田峻又为什么能在岸边建起岸墙呢? 因为田峻是穿越者啊,而且,田峻财大气粗。 首先,田峻的这道岸墙的“地基”,是仿照造船的“整体龙骨”模式做起来的,也就是说,岸墙的墙基,是用铸铁将巨木榫接成一个巨大的“底座”,这条底座有几百米长,二十米宽。 然后,将这条底座埋在坑里,再在这条底座上面建砖墙。这样一来,也就解决了地质太软墙易倒的问题。 这样就行了吗?当然不行。 什么不行?砖不行! 古代的砖,与后世的砖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硬度不一样,被水长时间浸蚀后容易变软而粉碎,从而导至城墙倒踏。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古代用木柴烧窑,使得窑温度没有现在这么的高所以砖的质量也不高颜色也不一样。而来自后世的田峻,早在辽东时就已经开始用煤取暖,现在将烧砖用的木柴换成煤,自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煤炭,学过地理的人,只要学的不是假地理,都会知道后世的鹤壁市是煤城,有句话叫做……“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说是就是黎阳(今鹤壁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田峻让人取鹤壁之煤,用后世的烧砖之法,将砖土烧结成红砖,这样的砖较之古代的只烧得半结状态的青砖,要轻很多,也要硬很多,用这种砖叠垒而成的墙,完全不必担心被河水扫荡浸蚀。 有了宽大的整体地基,又有了后世的那种被完全烧结的红砖,要在黄河岸也建一道城墙,就不是什么难办的事了。 这道岸墙,建在离河滩约三十米远的地方,这个距离,即可避免河水冲刷岸墙,又可以用箭矢射击抢滩登岸的敌军,岸墙上的床弩和投石车,还可以直接攻击敌军渡河的木筏。 …… 所以,当曹操的大军乘着筏子铺天盖地般而来时,他们遇到的第一波打击,便是投石车和连弩的打击! 那岸墙后面,数百台连环投石机居高临下向河道抛射巨石,木筏上的曹军将士被砸死砸伤无数,而比砸死砸伤更严重的,则是大量士卒在石雨中因互相碰撞或推搡而落水。 此时正值冬季,白马津的河水也不是很深,基本上只要能站起来就淹不死人。但也正因为是冬季,导致死的人更多! 因为,冷死的比淹死的要多很多! 冬天掉到河里,衣服全都湿透,又不可能回营去换衣服,几个小时之后能不被冻死么。 那江东的周瑜,便是去年这个时候掉进长江的。虽被吕蒙救起后并马上换衣烤火,也是落下病根,不到一年便一命呜呼了。 何况,这黄河流域可是要比长江流域还要冷很多很多,基本上衣服铠甲湿透后,几个小时后就结成冰了。 除此之外,投石车投掷的还不止是巨石,还有火油坛。由于特制的田氏猛火油储重不够,只能供应水师,田峻在这里使用的只能是普通的火油。但纵然如此,只要木筏被点燃的火油坛砸中,木筏上的士卒就再也没法在木筏上呆下去了,要么跳水冷死,要么……扑抢到附近别的木筏上去,但是这样一来,又增加了别的木筏的负担。 好不容易有曹军上了岸,他们面对的,又是高达六七米的岸墙。 随着田峻一声令下,岸墙上的田军,举起密密麻麻的连弩,对准了刚刚登滩的曹军将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