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听了一愣,他没想到对面的兴国公是这样评价他的。而且提及李来亨,这也让他心中一动。
他的其他亲卫听了后,全都盯着他,看他是怎么答复的。
不过他们看到,李定国并没有回答时,便都互相看了看。
他们能被李定国选为亲卫,当然是三观都和李定国差不多的。在这些时间内,被朝廷方面的舆论宣传所影响,其实都有些动摇了。
此时,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伴竟然早就投靠了朝廷那边,而主将显然也有点意动,不过没有下定决心,他们互相看看之下,明显看到,大家其实也都不想当贼了。
虽然他们作为李定国的亲卫,都是有官职在身,毕竟李定国可是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之一。如果说,张献忠所部连战连捷,有那种开创帝国的希望,说不定他们就不大可能动摇。
可是,如今在朝廷官军的围剿之下,压根就看不到什么希望,能看到的,就是朝廷官军的精锐,还有朝廷官军的优厚待遇。这么一来,张献忠的那些高官厚禄,便是镜中月水中花,压根就不现实。
如果投降了朝廷官军,从刚才同伴所说得话中能听出来,那位兴国公是很重视李定国的,都以李来亨的爵位来暗示。
他们作为李定国的身边人,当然知道李定国的能耐,绝对不会比那个李来亨差。因此,如果能随着李定国投到朝廷那边,说不定将来也能跟着李定国立功,从而有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这么想着,便立刻又有一名亲卫试探着说道:“国公竟然如此看重将军,不如弃暗投明吧?”
听到这话,抓着李定国马头的那名亲卫有点意外,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想着,没想到还有一名和自己一样的内应啊!
李定国听了,闻声看去,心中更是震撼,不由得也问道:“你竟然也早已是朝廷内应?”
“不是!”那名亲卫听了,立刻否认道,“我只是不想再当贼了!”
听到这话,其他亲卫也纷纷跟着说了起来。
“将军,我们肯定打不过兴国公所领的朝廷官军,何必走死路呢?”
“是啊,朝廷已经不是原来的朝廷,我们也不是只有造反这条路可以走的,国公如此重视将军,不如降了吧!”
“将军,难道你还要让百姓继续遭受兵灾之苦?你对百姓好,但是其他人呢,他们可有手软?多少百姓因为我们而家破人亡的?”
“……”
看到这一幕,李定国是真得知道,自己这边的军心压根就没了,之前只是强压着,如今一遭受朝廷官军的攻击,便都暴露出来了。
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打得赢朝廷官军!
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其实,听着对面传过来的消息,他也不想打了。只是,他是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之一,感恩张献忠,因此便把脑中萌生出来的不好念头,硬生生地压下去的。
然而,他确实也没想到,他的亲卫都被朝廷给收买了,那兴国公更是重视于他,这也是他刚才没有一口拒绝的原因所在。
此时,他的心中还是有点纠结的,在投降朝廷,早日让天下太平和以死报效张献忠之间犹豫不决。
就这么过了一会的时间,就见一支打着“周”字旗号的朝廷官军,就往中军帐这边迅速杀了过来。
或者说,都不能算是杀过来。因为压根就没有多少人抵抗,全都是看到官军过来了,就丢掉兵刃投降的了。
看到这一幕,那个抓着李定国马头的亲卫,忽然冲那边大喊起来道:“忠贞伯,我们将军愿降!”
一听这话,其他亲卫也便纷纷大喊了起来:“忠贞伯,我们将军愿降!”
“……”李定国却是听得一下傻眼,心中想着,我什么时候同意了?
回过神来,他想夺回马头的控制权,那亲卫不但牢牢抓住不放,反而又对他说道:“国公还说了,将军忠义,可要分辨清楚,对全天下百姓的忠义,和对一人的忠义,孰轻孰重?”
一听这话,李定国再次忍住,这个说法,他是第一次听到的。
如果兴国公对他说,对崇祯皇帝的忠义,和对张献忠的忠义,孰轻孰重的话,他肯定会选对张献忠。然而,此时提及的,却是对全天下大明百姓的忠义,这种说法,对他来说是有点震撼的。
事实上,其实李定国已经有点意动了。要不然的话,他真想走,在这种情况下,肯定直接拿到劈了这个对他来说,背叛了他的亲卫。不过他没有!
此时想着对全天下百姓忠义的这个说法,又让他迟疑了。
这么一耽搁时间,周遇吉便领军杀到了,看到这里的这个场景,周遇吉便大喝一声道:“李定国,国公屡次夸你忠义仁厚,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愿再造杀孽,来日定然能为朝廷建功立业,造福百姓。”
说完之后,他竟然不管李定国,然后又继续杀奔后营,杀奔武昌府方向而去。
李定国听得又是傻眼了,不为别的,而是他现在的名字其实是张定国,至于他的本姓,别人都是不知道的。因为张献忠从小就从军中挑选他出来当义子,很早就改姓了的。
因此,他就非常震撼,为什么对面的兴国公知道他姓李?由此可知,兴国公对他下了多大的功夫,才会打听出他的本姓乃是姓李!
他当然不知道了,这其实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看到朝廷官军都没理他,从他身边往后而去,显然对他也是信任。看着这一幕,李定国忽然长叹了口气。
此时此刻,此时此景,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于是,他便翻身下马,摘下头盔在手,想了下,又把自己的佩刀解下,递给抓着自己马头的亲卫说道:“带我去见国公吧!”
那亲卫一听大喜,之前那边的消息说,只要他能拦住李定国,说服他投降的话,便是大功一件。也因此,他挺身而出来拦着李定国,那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的。
不过此时成功,他当然是喜出望外的,立刻接过李定国的佩刀,然后兴奋地笑着说道:“将军放心好了,国公听闻将军弃暗投明,必定很高兴的!”
对此,李定国倒没有那么幼稚,之前的很多说法,应该都是因为自己是大军主将而已。
毕竟说起来,自己是个贼,是众多贼人中的一个;而对面那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明朝权势最大的兴国公。手下的战将之多,又不是缺他一个。
如今既然自己已经投降了,那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他也没有反驳这种说法,只是稍微有点苦涩地笑笑,并没有说话。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巴河对岸的所有流贼全都丢了武器,坐在地上说着话,然后一队队的朝廷官军将士,正在收走地上的武器,并给那些坐地上的流贼登记,秩序不说井然有序,却也没有一点那种其他战败之后的慌乱。
而李定国也被带到了对岸的朝廷大营这边,去见兴国公。
能看出来,李定国是有点垂头丧气的。
想想也是,有这么一天,估计他以前是从未想过的。这种情况下,心情能好得起来就怪了。
不过当他刚进营门的时候,忽然就看到前面有不小的动静,便抬头看去。
结果他看到,竟然是一大堆锦衣卫簇拥着一些人过来。
在这军营之中,身边是锦衣卫跟随的,那就只有一个人,就是兴国公。
可是,兴国公怎么会出来呢?总不能是来迎接自己的吧?
李定国看着这些,顿时就傻眼了。下意识地,他转头向后看去,想知道是不是身后来了什么大人物,都需要兴国公亲自出来相迎的那种。
然而,转头看去,却压根不见有什么大人物过来,甚至可以说,这条通往营门的道路上,除了他们是进营门的之外,就只有出去的了?
难道是大人物还没到,所以兴国公要到营门口去迎接?
这时候的李定国,可没有狂妄到,哪怕他是张献忠的义子,黄州府这边大军的主帅,会让兴国公来亲自迎接他!
要知道,兴国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可以说,当今世上,让人出迎兴国公的比比皆是,可反过来的,真没人有这个资格。
就这么想着一会的功夫,锦衣卫簇拥下的一个穿蟒服的年轻人,已经离李定国这边越走越近了。
李定国回过身来看到,便连忙闪到一边去,不敢挡着去路。
他的亲卫和看押他们而来的明军将士自然也跟着他的动作,退到路边去了。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李定国一样,认为兴国公是要出营去。
张明伟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由得好笑,想着:就凭你在原本历史上所做的一切,就值得我来迎接你一次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到了李定国面前站定,微笑着说道:“当面,可是李定国李将军?”
他的其他亲卫听了后,全都盯着他,看他是怎么答复的。
不过他们看到,李定国并没有回答时,便都互相看了看。
他们能被李定国选为亲卫,当然是三观都和李定国差不多的。在这些时间内,被朝廷方面的舆论宣传所影响,其实都有些动摇了。
此时,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伴竟然早就投靠了朝廷那边,而主将显然也有点意动,不过没有下定决心,他们互相看看之下,明显看到,大家其实也都不想当贼了。
虽然他们作为李定国的亲卫,都是有官职在身,毕竟李定国可是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之一。如果说,张献忠所部连战连捷,有那种开创帝国的希望,说不定他们就不大可能动摇。
可是,如今在朝廷官军的围剿之下,压根就看不到什么希望,能看到的,就是朝廷官军的精锐,还有朝廷官军的优厚待遇。这么一来,张献忠的那些高官厚禄,便是镜中月水中花,压根就不现实。
如果投降了朝廷官军,从刚才同伴所说得话中能听出来,那位兴国公是很重视李定国的,都以李来亨的爵位来暗示。
他们作为李定国的身边人,当然知道李定国的能耐,绝对不会比那个李来亨差。因此,如果能随着李定国投到朝廷那边,说不定将来也能跟着李定国立功,从而有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这么想着,便立刻又有一名亲卫试探着说道:“国公竟然如此看重将军,不如弃暗投明吧?”
听到这话,抓着李定国马头的那名亲卫有点意外,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想着,没想到还有一名和自己一样的内应啊!
李定国听了,闻声看去,心中更是震撼,不由得也问道:“你竟然也早已是朝廷内应?”
“不是!”那名亲卫听了,立刻否认道,“我只是不想再当贼了!”
听到这话,其他亲卫也纷纷跟着说了起来。
“将军,我们肯定打不过兴国公所领的朝廷官军,何必走死路呢?”
“是啊,朝廷已经不是原来的朝廷,我们也不是只有造反这条路可以走的,国公如此重视将军,不如降了吧!”
“将军,难道你还要让百姓继续遭受兵灾之苦?你对百姓好,但是其他人呢,他们可有手软?多少百姓因为我们而家破人亡的?”
“……”
看到这一幕,李定国是真得知道,自己这边的军心压根就没了,之前只是强压着,如今一遭受朝廷官军的攻击,便都暴露出来了。
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打得赢朝廷官军!
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其实,听着对面传过来的消息,他也不想打了。只是,他是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之一,感恩张献忠,因此便把脑中萌生出来的不好念头,硬生生地压下去的。
然而,他确实也没想到,他的亲卫都被朝廷给收买了,那兴国公更是重视于他,这也是他刚才没有一口拒绝的原因所在。
此时,他的心中还是有点纠结的,在投降朝廷,早日让天下太平和以死报效张献忠之间犹豫不决。
就这么过了一会的时间,就见一支打着“周”字旗号的朝廷官军,就往中军帐这边迅速杀了过来。
或者说,都不能算是杀过来。因为压根就没有多少人抵抗,全都是看到官军过来了,就丢掉兵刃投降的了。
看到这一幕,那个抓着李定国马头的亲卫,忽然冲那边大喊起来道:“忠贞伯,我们将军愿降!”
一听这话,其他亲卫也便纷纷大喊了起来:“忠贞伯,我们将军愿降!”
“……”李定国却是听得一下傻眼,心中想着,我什么时候同意了?
回过神来,他想夺回马头的控制权,那亲卫不但牢牢抓住不放,反而又对他说道:“国公还说了,将军忠义,可要分辨清楚,对全天下百姓的忠义,和对一人的忠义,孰轻孰重?”
一听这话,李定国再次忍住,这个说法,他是第一次听到的。
如果兴国公对他说,对崇祯皇帝的忠义,和对张献忠的忠义,孰轻孰重的话,他肯定会选对张献忠。然而,此时提及的,却是对全天下大明百姓的忠义,这种说法,对他来说是有点震撼的。
事实上,其实李定国已经有点意动了。要不然的话,他真想走,在这种情况下,肯定直接拿到劈了这个对他来说,背叛了他的亲卫。不过他没有!
此时想着对全天下百姓忠义的这个说法,又让他迟疑了。
这么一耽搁时间,周遇吉便领军杀到了,看到这里的这个场景,周遇吉便大喝一声道:“李定国,国公屡次夸你忠义仁厚,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愿再造杀孽,来日定然能为朝廷建功立业,造福百姓。”
说完之后,他竟然不管李定国,然后又继续杀奔后营,杀奔武昌府方向而去。
李定国听得又是傻眼了,不为别的,而是他现在的名字其实是张定国,至于他的本姓,别人都是不知道的。因为张献忠从小就从军中挑选他出来当义子,很早就改姓了的。
因此,他就非常震撼,为什么对面的兴国公知道他姓李?由此可知,兴国公对他下了多大的功夫,才会打听出他的本姓乃是姓李!
他当然不知道了,这其实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看到朝廷官军都没理他,从他身边往后而去,显然对他也是信任。看着这一幕,李定国忽然长叹了口气。
此时此刻,此时此景,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于是,他便翻身下马,摘下头盔在手,想了下,又把自己的佩刀解下,递给抓着自己马头的亲卫说道:“带我去见国公吧!”
那亲卫一听大喜,之前那边的消息说,只要他能拦住李定国,说服他投降的话,便是大功一件。也因此,他挺身而出来拦着李定国,那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的。
不过此时成功,他当然是喜出望外的,立刻接过李定国的佩刀,然后兴奋地笑着说道:“将军放心好了,国公听闻将军弃暗投明,必定很高兴的!”
对此,李定国倒没有那么幼稚,之前的很多说法,应该都是因为自己是大军主将而已。
毕竟说起来,自己是个贼,是众多贼人中的一个;而对面那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明朝权势最大的兴国公。手下的战将之多,又不是缺他一个。
如今既然自己已经投降了,那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他也没有反驳这种说法,只是稍微有点苦涩地笑笑,并没有说话。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巴河对岸的所有流贼全都丢了武器,坐在地上说着话,然后一队队的朝廷官军将士,正在收走地上的武器,并给那些坐地上的流贼登记,秩序不说井然有序,却也没有一点那种其他战败之后的慌乱。
而李定国也被带到了对岸的朝廷大营这边,去见兴国公。
能看出来,李定国是有点垂头丧气的。
想想也是,有这么一天,估计他以前是从未想过的。这种情况下,心情能好得起来就怪了。
不过当他刚进营门的时候,忽然就看到前面有不小的动静,便抬头看去。
结果他看到,竟然是一大堆锦衣卫簇拥着一些人过来。
在这军营之中,身边是锦衣卫跟随的,那就只有一个人,就是兴国公。
可是,兴国公怎么会出来呢?总不能是来迎接自己的吧?
李定国看着这些,顿时就傻眼了。下意识地,他转头向后看去,想知道是不是身后来了什么大人物,都需要兴国公亲自出来相迎的那种。
然而,转头看去,却压根不见有什么大人物过来,甚至可以说,这条通往营门的道路上,除了他们是进营门的之外,就只有出去的了?
难道是大人物还没到,所以兴国公要到营门口去迎接?
这时候的李定国,可没有狂妄到,哪怕他是张献忠的义子,黄州府这边大军的主帅,会让兴国公来亲自迎接他!
要知道,兴国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可以说,当今世上,让人出迎兴国公的比比皆是,可反过来的,真没人有这个资格。
就这么想着一会的功夫,锦衣卫簇拥下的一个穿蟒服的年轻人,已经离李定国这边越走越近了。
李定国回过身来看到,便连忙闪到一边去,不敢挡着去路。
他的亲卫和看押他们而来的明军将士自然也跟着他的动作,退到路边去了。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李定国一样,认为兴国公是要出营去。
张明伟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由得好笑,想着:就凭你在原本历史上所做的一切,就值得我来迎接你一次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到了李定国面前站定,微笑着说道:“当面,可是李定国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