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种事诊所里的人怎么还可能坐得住,自然要过来看看。只不过他们都知道离得太近了会影响大夫救人,也可能会让垂危病人的家属反感,所以他们只是站得远远地看着,没有人说话。
袁宝坤那边已经把药煎上了,张学峰还在学习阶段,在诊所头一次看到这种危急情况,自然会更加用心地注意于采蓝的处理方法。袁宝坤去煎药,于采蓝也没闲着,她的诊所里也准备着点滴和输液设备,就是为预防这种危急情况的。
老人家这种情况,病势危急,脾胃功能虚弱,口服药物吸收较慢,所以先给他静脉注射参脉针可以快速取效。
家属们这时候已经六神无主了,只能任她处理。如果这时候他们把老人抬出去,只怕不用赶到医院,老头子可能就没命了。他们中间有好几个是见过临终老人的,就有这样子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而去的。
正好他们住得离诊所不远,隔了三条街,抄小道不到十分钟就能到,所以他们喊了本家俩壮小伙,用一个门板就把老人抬过来了。到这儿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可能换个诊所,人家会直接说节哀顺变吧,根本就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
这时于采蓝已经取出针开始往老人人中,脚底涌泉以及脚踝附近的太溪等处刺去。这种情况下,针灸是个辅助疗法。
老人的儿女都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微胖的女儿捂着嘴,眼泪啪嗒啪嗒从眼角往下掉,却不敢出声,怕自己的声音影响到了抢救。
张学峰在旁边做着记录,病人是亡阴证,这个病于采蓝跟他讲过,他也牢牢地把要点记了下来。只是还没见过实例。这一次的所见印证了他学到的那些东西,所以印象极为深刻,以后他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基本也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这就是跟师学习的好处,可以见到大量的实例,学起来进度很快印象也深。
圆珠笔在纸上滑动着,记录下病人此时的症状:大汗淋漓,汗温热而粘,皮肤干燥,眼窝深陷,肌肤手足温热,唇干气促。
关于这个病,于采蓝详细给他讲过,某种大病致体液大量流失或者老人自然死亡前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此时的人,就像这老人一样大汗淋漓,这是因为阴虚至极体内阴液极度匮乏,阴至虚则阳气浮越无根,势必借助汗液而外出,于是就形成了多汗。这种汗,由于是体内虚热蒸迫而来,故而是温热的,而且比较黏。
与此同时,这样的人,由于没有了阴液的润泽,所以皮肤一般干燥褶皱,同时,眼窝深深陷下去。而且,肌肤是温热的,手足也不凉,嘴唇干燥发焦,呼吸短促。这些都是体内阴液耗竭的表现。
与亡阴证相对应的是亡阳证,同样是出汗,亡阳证也出汗。但是它的汗,是凉的,质地清稀的。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人的阳气严重消耗、几近衰竭。因为没有阴虚内热的问题,所以汗本身就是凉的、质地稀薄的。这个时候的人,常常浑身发凉,手脚不温,甚至有青紫色,体温下降,气息微弱,面色苍白。这些都是阳气衰绝的表现。与亡阴证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于采蓝正忙着针灸的时候,屋子里又进来了几个人。其中有个人是来过诊所的,并且后来也带着家里亲戚找于采蓝看过病,所以于采蓝眼角余光瞅见他跟他点了下头,便继续忙碌。
这种危重病症,袁宝坤采用的是武火急煎。这也是于采蓝让他协助的原因,不需要详细告诉他怎么做,他自己就知道。
于采蓝接过药碗告诉他:“继续煎,煎好了就送来。”袁宝坤明白这是要随煎随灌。把药递给于采蓝就跑去继续熬药了。于采蓝在这边给病人一点点喂药的时候,后来的那个人忍不住端起脖子上挂的相机,对着床上垂危的老人拍了几张照片,还拍了几张于采蓝给老人喂药的照片。于采蓝瞪了那洪记者一眼,知道他职业病又犯了。
这小子在鹿港晚报上班,没事儿就在脖子上挂着个相机,骑着破自行车全城到处跑,就想着发现些大新闻。也跟于采蓝磨过,说想要采访采访她,被于采蓝拒绝了两次,他后来就没再提。估计这次看到这事儿,又想着他的新闻了。
“哎,你谁呀?要干什么?上一边待着去。”患者家属本来就满心焦虑,胡子都要着火的样子,看着他不打招呼上来就咔咔拍照,能不生气吗?这什么人哪?正上火呢,自然要凶他几句。
于采蓝觉得洪记者这架势,很有狗仔的潜质,只是看着他平时做事倒不像没底线的,见着了也就跟他聊几句。
于采蓝也不想这些人在诊所闹起来,又给老人灌下几口药之后,对家属说道:“他是报社记者,人倒不坏。”跟家属解释完,于采蓝又对洪记者说道:“小洪,你先别拍了,别人家正上火呢。这些照片不经人家家属同意你可别乱发知道吗?”
患者家属听了,觉得心里舒服点。他们也不想在诊所闹事,大夫正救老头呢,他们无意给她添乱,所以只是瞪了那洪记者几眼,便不理他了
洪记者也知道自己一时没忍住,一看到新闻就往上冲,这次是又犯病了。于采蓝是好意给他解围,不然的话,病人家属气头上都能把他揍一顿。于采蓝既然发话了,他便老老实实放下相机。
连续灌下两碗药之后,老人的气促状况好转了,这是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的。有感性的人捂住了嘴眼里有泪花在打转。刚才他们也有不少人好紧张。至于老人那几个儿女,已经有两个哭出声来。
于采蓝暂停喂药,摸了摸老人的脉,虽然还是微弱,但已经不是脉微欲绝了。于采蓝便说道:“先把老爷子推到观察室观察一会儿。如果能脱离危险,可以送到鹿港中医院住院一段时间,我跟他们那边很熟,到时候可以继续服用中药。”
84169/
袁宝坤那边已经把药煎上了,张学峰还在学习阶段,在诊所头一次看到这种危急情况,自然会更加用心地注意于采蓝的处理方法。袁宝坤去煎药,于采蓝也没闲着,她的诊所里也准备着点滴和输液设备,就是为预防这种危急情况的。
老人家这种情况,病势危急,脾胃功能虚弱,口服药物吸收较慢,所以先给他静脉注射参脉针可以快速取效。
家属们这时候已经六神无主了,只能任她处理。如果这时候他们把老人抬出去,只怕不用赶到医院,老头子可能就没命了。他们中间有好几个是见过临终老人的,就有这样子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而去的。
正好他们住得离诊所不远,隔了三条街,抄小道不到十分钟就能到,所以他们喊了本家俩壮小伙,用一个门板就把老人抬过来了。到这儿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可能换个诊所,人家会直接说节哀顺变吧,根本就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
这时于采蓝已经取出针开始往老人人中,脚底涌泉以及脚踝附近的太溪等处刺去。这种情况下,针灸是个辅助疗法。
老人的儿女都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微胖的女儿捂着嘴,眼泪啪嗒啪嗒从眼角往下掉,却不敢出声,怕自己的声音影响到了抢救。
张学峰在旁边做着记录,病人是亡阴证,这个病于采蓝跟他讲过,他也牢牢地把要点记了下来。只是还没见过实例。这一次的所见印证了他学到的那些东西,所以印象极为深刻,以后他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基本也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这就是跟师学习的好处,可以见到大量的实例,学起来进度很快印象也深。
圆珠笔在纸上滑动着,记录下病人此时的症状:大汗淋漓,汗温热而粘,皮肤干燥,眼窝深陷,肌肤手足温热,唇干气促。
关于这个病,于采蓝详细给他讲过,某种大病致体液大量流失或者老人自然死亡前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此时的人,就像这老人一样大汗淋漓,这是因为阴虚至极体内阴液极度匮乏,阴至虚则阳气浮越无根,势必借助汗液而外出,于是就形成了多汗。这种汗,由于是体内虚热蒸迫而来,故而是温热的,而且比较黏。
与此同时,这样的人,由于没有了阴液的润泽,所以皮肤一般干燥褶皱,同时,眼窝深深陷下去。而且,肌肤是温热的,手足也不凉,嘴唇干燥发焦,呼吸短促。这些都是体内阴液耗竭的表现。
与亡阴证相对应的是亡阳证,同样是出汗,亡阳证也出汗。但是它的汗,是凉的,质地清稀的。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人的阳气严重消耗、几近衰竭。因为没有阴虚内热的问题,所以汗本身就是凉的、质地稀薄的。这个时候的人,常常浑身发凉,手脚不温,甚至有青紫色,体温下降,气息微弱,面色苍白。这些都是阳气衰绝的表现。与亡阴证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于采蓝正忙着针灸的时候,屋子里又进来了几个人。其中有个人是来过诊所的,并且后来也带着家里亲戚找于采蓝看过病,所以于采蓝眼角余光瞅见他跟他点了下头,便继续忙碌。
这种危重病症,袁宝坤采用的是武火急煎。这也是于采蓝让他协助的原因,不需要详细告诉他怎么做,他自己就知道。
于采蓝接过药碗告诉他:“继续煎,煎好了就送来。”袁宝坤明白这是要随煎随灌。把药递给于采蓝就跑去继续熬药了。于采蓝在这边给病人一点点喂药的时候,后来的那个人忍不住端起脖子上挂的相机,对着床上垂危的老人拍了几张照片,还拍了几张于采蓝给老人喂药的照片。于采蓝瞪了那洪记者一眼,知道他职业病又犯了。
这小子在鹿港晚报上班,没事儿就在脖子上挂着个相机,骑着破自行车全城到处跑,就想着发现些大新闻。也跟于采蓝磨过,说想要采访采访她,被于采蓝拒绝了两次,他后来就没再提。估计这次看到这事儿,又想着他的新闻了。
“哎,你谁呀?要干什么?上一边待着去。”患者家属本来就满心焦虑,胡子都要着火的样子,看着他不打招呼上来就咔咔拍照,能不生气吗?这什么人哪?正上火呢,自然要凶他几句。
于采蓝觉得洪记者这架势,很有狗仔的潜质,只是看着他平时做事倒不像没底线的,见着了也就跟他聊几句。
于采蓝也不想这些人在诊所闹起来,又给老人灌下几口药之后,对家属说道:“他是报社记者,人倒不坏。”跟家属解释完,于采蓝又对洪记者说道:“小洪,你先别拍了,别人家正上火呢。这些照片不经人家家属同意你可别乱发知道吗?”
患者家属听了,觉得心里舒服点。他们也不想在诊所闹事,大夫正救老头呢,他们无意给她添乱,所以只是瞪了那洪记者几眼,便不理他了
洪记者也知道自己一时没忍住,一看到新闻就往上冲,这次是又犯病了。于采蓝是好意给他解围,不然的话,病人家属气头上都能把他揍一顿。于采蓝既然发话了,他便老老实实放下相机。
连续灌下两碗药之后,老人的气促状况好转了,这是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的。有感性的人捂住了嘴眼里有泪花在打转。刚才他们也有不少人好紧张。至于老人那几个儿女,已经有两个哭出声来。
于采蓝暂停喂药,摸了摸老人的脉,虽然还是微弱,但已经不是脉微欲绝了。于采蓝便说道:“先把老爷子推到观察室观察一会儿。如果能脱离危险,可以送到鹿港中医院住院一段时间,我跟他们那边很熟,到时候可以继续服用中药。”
8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