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昌家的土炕,是用高梁皮编的,用了两三年了。m.炕头的地方有一圈已经发黄,可是擦得干干净净,又烧热了,坐在上边很舒服。
于采蓝看了墙上的日历是1986年,这时候才十月中旬,可是她感觉外边的天气已经像她以前所在地方的十一月那么冷了。
在她面前,摊着一张地图,看过了之后她就知道宁州位于华国西部,其西北边界挨着国境线,并且这里的民风相对彪悍一些,治安情况也比较复杂。
她看了一会儿,把地图放到一边。然后坐在夏老师身边看她给她改裤腰。
夏老师见于采蓝穿得单薄,下午抽空给于采蓝找了几件她女儿穿过的衣服裤子和毛衣毛裤,拿出来一样一样给于采蓝看。于采蓝当然不会嫌弃,她都这个地步了,有人收留还给找衣服穿,那就是福气。
夏老师找的衣服都是比较新的,在这个时代还不错。她女儿的身材比于采蓝胖一点,别的地方还好说,就是腰围差距比较明显。
所以夏老师戴上了老花眼镜,量了于采蓝的腰围尺寸,给她把那几条裤子都改一改。
缝纫机不停地响着,老人穿针走线还挺灵活。这种老式缝纫机于采蓝根本就不会用,只能看着老人给她改。
可她不太习惯接受别人这样的好,所以看着午后斜阳里咔哒咔哒踩缝纫机的老人,她鼻头有点发酸。
她仔细看过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袜,跟街上那些人穿的款式大同小异。兜里的钱也是这时候通用的,所以她觉得她凭空而降在这时空没有身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好事。
真没有身份的话,让她怎么凭空造出来呀?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个人是很渺小的。
她再一次把钱掏出来,一张一张查看,结果在两张纸币中间发现了一张小纸条,是六位数的电话号码。上边只有一个“张”字。可惜电话号码中间有两个数字被水浸湿了,看不出来是几。
看到这纸条之后,她脑子挺乱,这明明是她写的字啊。她写“张”字的时候,习惯把右边的“长”写成繁体的,而且最后的一笔捺很有力度。
“夏老师,这边有没有电话,我想打个电话。”于采蓝见外边天还没黑,便想打个电话试试。
“嗯,有,让老张带你去吧,在村头小卖部那里。正好家里快没有盐了,顺便带点回来。”夏老师的眼睛搭在鼻梁上,抬眼跟于采蓝说道。
张国昌听了赶紧下炕,穿上鞋子,套上衣服之后说:“走吧,我领你去。”
一路上,张国昌一直挺沉默,领着于采蓝穿过了几条街,又拐了个弯,到了一个写着“利民食杂店”的平房那里,开了门,鼻梁微高,眼窝深陷的店主看到是张老师,就问他:“老张,买点啥子哟?哟,这姑娘是谁家的呀?怎么没见过?”
“拿两袋盐,她是我家远房亲戚,来这儿找点活干。对了,你这儿不是有电话吗?借她用一下,用多少电话费算我的。”对于采蓝的事,张国昌知道的也不多,店主听了,瞅了于采蓝两眼,张国昌明显不想就这事儿多谈的样子,那他自然不好再问,这点眼色他还是有的。
“瞧您说的,张叔你一年也用不上几回电话,要什么钱,不能要。”店主说着把电话指给于采蓝看。
“谢谢”于采蓝说着,走到那边,张国昌和店主都自觉地没过去。所以听不到于采蓝在那边说了什么。
纸条上的号码有两个数字看不清,外省的前边还要另外加区号,哪个区号于采蓝也不知道,她就只能随机地碰运气试,有一个接通了之后,告诉她,他不姓张,对方说完就挂了。
到后边终于又打通了一次,那边很快就有女人的声音说道:“喂,心雨花店,请问你有什么需要吗?”电话接通之后,那边第一时间传来女孩子的声音。
于采蓝心想这电话又打通了,这回不知道能不能问出来点跟她有关的情况?
“喂,喂……”那边见没人吱声,觉得奇怪,谁打的电话呀?
刚打算把电话挂了,就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说道:“请问你姓张吗?”
“嗯,不,我不姓张。”实际上,店里的女老板姓张,可是女店员对打电话这个人的身份有疑问,担心她是来打探他们老板信息的。最近他们店女老板家里乱糟糟的一堆事,两口子经常吵,谁知道打电话这个女的是什么人啊?
“哦,最近有没有一个二十三四左右的女孩跟你有联系,或者你给她留过电话号码?”于采蓝问道。
“不好意思哦,每天的顾客那么多,很多都是年轻女孩子,不说具体姓名的话,我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位呀?我几乎每天都给人留电话的。”女孩不怎么愿意回答了。
不过她说的也是事实,做生意的,经常给客户留电话,以备联系。如果有姓名,她还可以查找,没名字她也不知道是谁。
“请问你的店在哪里呀?”
哦,打听地方来了,不能告诉她,女店员心想,所以她说道:“不好意思,有人来了。”说着,就把电话挂了。
等客人买了花走后,卖花的店员心想,还以为那电话是来了一单生意呢?白高兴了。
话说头天中午来订花盆的姑娘不是说好今天带人来取吗?怎么还没来呢?姑娘摇摇头开始整理新上的鲜切花。
于采蓝挂了电话之后,没有再打,电话费贵,自己有没有多少钱。她沉默地走出来,谢过了店主,张国昌和店主一翻推让,最终还是留下了打电话的钱,俩人才离开利民食杂店。
回来的路上,张国昌在路上见没有人,就小声问于采蓝:“姑娘啊,我看你穿的衣服挺薄,口音也像是沂州那边的,怎么上这边来找活干了呢?那边可比咱们这地方繁华多了,工作的机会也多。”
在屋里,张国昌就琢磨这个事了,姑娘也不说自己是哪地方来的,还什么东西都没带,就背着那一个背包就出来了。说是来找活干,实在是牵强。
所以等到俩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试着问问,看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84169/
于采蓝看了墙上的日历是1986年,这时候才十月中旬,可是她感觉外边的天气已经像她以前所在地方的十一月那么冷了。
在她面前,摊着一张地图,看过了之后她就知道宁州位于华国西部,其西北边界挨着国境线,并且这里的民风相对彪悍一些,治安情况也比较复杂。
她看了一会儿,把地图放到一边。然后坐在夏老师身边看她给她改裤腰。
夏老师见于采蓝穿得单薄,下午抽空给于采蓝找了几件她女儿穿过的衣服裤子和毛衣毛裤,拿出来一样一样给于采蓝看。于采蓝当然不会嫌弃,她都这个地步了,有人收留还给找衣服穿,那就是福气。
夏老师找的衣服都是比较新的,在这个时代还不错。她女儿的身材比于采蓝胖一点,别的地方还好说,就是腰围差距比较明显。
所以夏老师戴上了老花眼镜,量了于采蓝的腰围尺寸,给她把那几条裤子都改一改。
缝纫机不停地响着,老人穿针走线还挺灵活。这种老式缝纫机于采蓝根本就不会用,只能看着老人给她改。
可她不太习惯接受别人这样的好,所以看着午后斜阳里咔哒咔哒踩缝纫机的老人,她鼻头有点发酸。
她仔细看过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袜,跟街上那些人穿的款式大同小异。兜里的钱也是这时候通用的,所以她觉得她凭空而降在这时空没有身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好事。
真没有身份的话,让她怎么凭空造出来呀?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个人是很渺小的。
她再一次把钱掏出来,一张一张查看,结果在两张纸币中间发现了一张小纸条,是六位数的电话号码。上边只有一个“张”字。可惜电话号码中间有两个数字被水浸湿了,看不出来是几。
看到这纸条之后,她脑子挺乱,这明明是她写的字啊。她写“张”字的时候,习惯把右边的“长”写成繁体的,而且最后的一笔捺很有力度。
“夏老师,这边有没有电话,我想打个电话。”于采蓝见外边天还没黑,便想打个电话试试。
“嗯,有,让老张带你去吧,在村头小卖部那里。正好家里快没有盐了,顺便带点回来。”夏老师的眼睛搭在鼻梁上,抬眼跟于采蓝说道。
张国昌听了赶紧下炕,穿上鞋子,套上衣服之后说:“走吧,我领你去。”
一路上,张国昌一直挺沉默,领着于采蓝穿过了几条街,又拐了个弯,到了一个写着“利民食杂店”的平房那里,开了门,鼻梁微高,眼窝深陷的店主看到是张老师,就问他:“老张,买点啥子哟?哟,这姑娘是谁家的呀?怎么没见过?”
“拿两袋盐,她是我家远房亲戚,来这儿找点活干。对了,你这儿不是有电话吗?借她用一下,用多少电话费算我的。”对于采蓝的事,张国昌知道的也不多,店主听了,瞅了于采蓝两眼,张国昌明显不想就这事儿多谈的样子,那他自然不好再问,这点眼色他还是有的。
“瞧您说的,张叔你一年也用不上几回电话,要什么钱,不能要。”店主说着把电话指给于采蓝看。
“谢谢”于采蓝说着,走到那边,张国昌和店主都自觉地没过去。所以听不到于采蓝在那边说了什么。
纸条上的号码有两个数字看不清,外省的前边还要另外加区号,哪个区号于采蓝也不知道,她就只能随机地碰运气试,有一个接通了之后,告诉她,他不姓张,对方说完就挂了。
到后边终于又打通了一次,那边很快就有女人的声音说道:“喂,心雨花店,请问你有什么需要吗?”电话接通之后,那边第一时间传来女孩子的声音。
于采蓝心想这电话又打通了,这回不知道能不能问出来点跟她有关的情况?
“喂,喂……”那边见没人吱声,觉得奇怪,谁打的电话呀?
刚打算把电话挂了,就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说道:“请问你姓张吗?”
“嗯,不,我不姓张。”实际上,店里的女老板姓张,可是女店员对打电话这个人的身份有疑问,担心她是来打探他们老板信息的。最近他们店女老板家里乱糟糟的一堆事,两口子经常吵,谁知道打电话这个女的是什么人啊?
“哦,最近有没有一个二十三四左右的女孩跟你有联系,或者你给她留过电话号码?”于采蓝问道。
“不好意思哦,每天的顾客那么多,很多都是年轻女孩子,不说具体姓名的话,我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位呀?我几乎每天都给人留电话的。”女孩不怎么愿意回答了。
不过她说的也是事实,做生意的,经常给客户留电话,以备联系。如果有姓名,她还可以查找,没名字她也不知道是谁。
“请问你的店在哪里呀?”
哦,打听地方来了,不能告诉她,女店员心想,所以她说道:“不好意思,有人来了。”说着,就把电话挂了。
等客人买了花走后,卖花的店员心想,还以为那电话是来了一单生意呢?白高兴了。
话说头天中午来订花盆的姑娘不是说好今天带人来取吗?怎么还没来呢?姑娘摇摇头开始整理新上的鲜切花。
于采蓝挂了电话之后,没有再打,电话费贵,自己有没有多少钱。她沉默地走出来,谢过了店主,张国昌和店主一翻推让,最终还是留下了打电话的钱,俩人才离开利民食杂店。
回来的路上,张国昌在路上见没有人,就小声问于采蓝:“姑娘啊,我看你穿的衣服挺薄,口音也像是沂州那边的,怎么上这边来找活干了呢?那边可比咱们这地方繁华多了,工作的机会也多。”
在屋里,张国昌就琢磨这个事了,姑娘也不说自己是哪地方来的,还什么东西都没带,就背着那一个背包就出来了。说是来找活干,实在是牵强。
所以等到俩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试着问问,看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8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