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微笑着道:“少主想一举覆灭世家、使天下都实行均田制,百姓免于被世家所剥削。属下说得没错吧?”
马超笑道:“有时候,吾真想将你杀了。因为你太懂吾,让吾感到害怕。”
贾诩微笑着道:“少主的心思实在太容易猜测,不能怪属下。”
“说说为何?”
贾诩道:“从一开始,少主征战的目的,就与他人不同。他人征战,只不过是想在乱世之中,博取利益,掌握大权。而少主不一样,少主不仅想掌握大权,更深层的目的是出于仁爱之心。少主不忍百姓困苦,故而才千方百计平定凉州,并在凉州平定之后采取诸多改革措施。拉拢世家之中的杨阜,打击其余不识时务的世家,实行均田制,使百姓耕者有其田,人尽其力。
为民伸张,使民休息,这才是驱使着少主不断破除万难,奋战血战的动力所在。当然,这也是属下最为欣赏少主之处、之所以忠于少主的缘故。”
马超点点头,说:“继续说。”
“属下继而想到,若少主不奉诏入京,留在凉州,也只不过能维持凉州百姓耕者有其田的现状。且触怒陛下,引来朝廷征伐,凉州的大好局面也会付之东流。
而只有少主奉诏入京,不仅能让凉州维持住现状,推动均田制继续深入,成为定制,还能让三辅的百姓也得以喘息。因为三辅世家都被我军一扫而空,百姓正逞其便。
而且少主率军进京,凭借手中两万西凉铁骑,以及陛下的鼎力支持,自然就能成为不亚于十常侍、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等人的一股政治势力,在雒阳城中、在朝廷里占据一席之地。
以少主的才智,少主只需要多番运作,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即压制世家,消除土地兼并,推行均田制,使天下人耕者有其田。”
马超点点头,说:“知我者,文和也。”
贾诩道:“要想完成此事,必然困难重重。因为世家大族遍布州郡,基本每个郡都有十几个大世家。他们拥有众多土地和人口,甚至还有众多宗兵。他们在地方上,把持着举孝廉;在朝廷上,又有为数众多的高官显贵。少主要想战而胜之,困难重重,但也并非不能完成,一切就看少主的手段,是否得当。”
马超的目光投向远方,他既然早就下定决心,心里当然早就有了主意。
马超微笑道:“放心吧,文和。吾早有定策。即使不能使覆灭世家,也能使之遭受重创。”
贾诩悠悠地道:“要覆灭世家,就要调动起所有一切能用的力量,以及将不能用的力量转化成能用的力量,为我所用。”
马超看向贾诩,说:“你是说,让吾拉拢杨彪,以为己用?”
贾诩道:“弘农杨氏,乃不亚于汝南袁氏的大世家。若能化杨彪为用,对付起天下所有世家,自然多了不少胜算。”
马超道:“好,你先退下吧。”
贾诩走后,马超命令亲卫去请杨彪前来。
不一会儿,杨彪骑着马,靠近马超身边。
许久不见杨彪,马超多看了几眼,只见杨彪仍旧是老样子,精神奕奕,一脸毅然。
杨彪见到马超,便道:“将军找老夫何事?”
马超笑着看了一眼杨彪,说:“杨公,吾已经不再是神威将军了,吾已经被陛下任命为光禄勋。”
杨彪听到后,想了片刻,便想通了其中关节,说:“没想到足下居然摇身一变,变成陛下的忠臣了。”
马超道:“杨公可知,吾进京何为?”
杨彪道:“宿卫禁省。”
马超摇摇头,说:“不止这一目的。”
“那足下还有何求?”
马超看了看杨彪,说:“杨公出身大世家弘农杨氏,能否为吾介绍一番弘农杨氏的家业,有多庞大?”
杨彪疑惑地问道:“足下问这个作甚?难道是三辅世家抄掠得不够,还想抄掠弘农郡的世家?”
马超笑道:“若杨公不说,待吾率军经过弘农郡,吾会自己去寻找吾要的答案。”
杨彪想了会,说:“我弘农杨氏,占田数千顷,池沼二十三顷,山林五十四顷;僮仆数千,门客一千,宗兵上万,佃户数万,牛马数十万;坞堡数十,内中高阙如林,屋宇如山;庄园数十,内中风车、石磨、沤池、晒谷场、仓储、圈舍、铁匠铺、盐井、油坊,一应俱全,闭门为城,开门为市。”
马超道:“也就是说,一个弘农杨氏,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诸侯国了?”
杨彪道:“可以这么说。”
马超又道:“那如同弘农杨氏这般的世家大族,在天下范围内有多少家?”
杨彪沉吟片刻,道:“不可估量,也当有数十家。如汝南袁氏也占田数千顷。”
马超道:“那其他的世家,又当如何?”
杨彪道:“次一些的世家,占田千顷、拥众万者;再次一等的世家,占田数百顷、拥众万至数千者;再再次一等的世家,占田百顷;大族,占田数十顷。世家大族及大宗族之数,不可胜数,难以估量。几乎每个县都有数家,每个郡都有百余家。”
马超点点头,说:“我朝田亩,在册交税者,也才不过六七百万顷。经过黄巾之乱,百姓流离,田园荒芜,耕地面积大大锐减。在册田亩,至多不过五百万顷。
世家大族之田地,当然都不在册;又在黄巾之乱中兼并土地,大致当有两三百万顷。
我朝户口,在桓帝永寿三年时,有户1067万,口5648万,可谓极盛。但经过黄巾之乱,户口大大锐减,当有户800万,有口4000万。
而世家大族的户口,自然不在册,在黄巾之乱前,当有户100万,口500万。经过黄巾之乱,世家大族又趁机收敛流民为僮仆佃户。故而世家大族的户口,当有户200万,有口1000万,甚至更多。”
如此庞大的数据,杨彪听了,虽想反驳,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因为他知道,反驳就是在说谎。
杨彪只能硬着头皮,说:“大致如此。”
马超笑道:“有时候,吾真想将你杀了。因为你太懂吾,让吾感到害怕。”
贾诩微笑着道:“少主的心思实在太容易猜测,不能怪属下。”
“说说为何?”
贾诩道:“从一开始,少主征战的目的,就与他人不同。他人征战,只不过是想在乱世之中,博取利益,掌握大权。而少主不一样,少主不仅想掌握大权,更深层的目的是出于仁爱之心。少主不忍百姓困苦,故而才千方百计平定凉州,并在凉州平定之后采取诸多改革措施。拉拢世家之中的杨阜,打击其余不识时务的世家,实行均田制,使百姓耕者有其田,人尽其力。
为民伸张,使民休息,这才是驱使着少主不断破除万难,奋战血战的动力所在。当然,这也是属下最为欣赏少主之处、之所以忠于少主的缘故。”
马超点点头,说:“继续说。”
“属下继而想到,若少主不奉诏入京,留在凉州,也只不过能维持凉州百姓耕者有其田的现状。且触怒陛下,引来朝廷征伐,凉州的大好局面也会付之东流。
而只有少主奉诏入京,不仅能让凉州维持住现状,推动均田制继续深入,成为定制,还能让三辅的百姓也得以喘息。因为三辅世家都被我军一扫而空,百姓正逞其便。
而且少主率军进京,凭借手中两万西凉铁骑,以及陛下的鼎力支持,自然就能成为不亚于十常侍、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等人的一股政治势力,在雒阳城中、在朝廷里占据一席之地。
以少主的才智,少主只需要多番运作,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即压制世家,消除土地兼并,推行均田制,使天下人耕者有其田。”
马超点点头,说:“知我者,文和也。”
贾诩道:“要想完成此事,必然困难重重。因为世家大族遍布州郡,基本每个郡都有十几个大世家。他们拥有众多土地和人口,甚至还有众多宗兵。他们在地方上,把持着举孝廉;在朝廷上,又有为数众多的高官显贵。少主要想战而胜之,困难重重,但也并非不能完成,一切就看少主的手段,是否得当。”
马超的目光投向远方,他既然早就下定决心,心里当然早就有了主意。
马超微笑道:“放心吧,文和。吾早有定策。即使不能使覆灭世家,也能使之遭受重创。”
贾诩悠悠地道:“要覆灭世家,就要调动起所有一切能用的力量,以及将不能用的力量转化成能用的力量,为我所用。”
马超看向贾诩,说:“你是说,让吾拉拢杨彪,以为己用?”
贾诩道:“弘农杨氏,乃不亚于汝南袁氏的大世家。若能化杨彪为用,对付起天下所有世家,自然多了不少胜算。”
马超道:“好,你先退下吧。”
贾诩走后,马超命令亲卫去请杨彪前来。
不一会儿,杨彪骑着马,靠近马超身边。
许久不见杨彪,马超多看了几眼,只见杨彪仍旧是老样子,精神奕奕,一脸毅然。
杨彪见到马超,便道:“将军找老夫何事?”
马超笑着看了一眼杨彪,说:“杨公,吾已经不再是神威将军了,吾已经被陛下任命为光禄勋。”
杨彪听到后,想了片刻,便想通了其中关节,说:“没想到足下居然摇身一变,变成陛下的忠臣了。”
马超道:“杨公可知,吾进京何为?”
杨彪道:“宿卫禁省。”
马超摇摇头,说:“不止这一目的。”
“那足下还有何求?”
马超看了看杨彪,说:“杨公出身大世家弘农杨氏,能否为吾介绍一番弘农杨氏的家业,有多庞大?”
杨彪疑惑地问道:“足下问这个作甚?难道是三辅世家抄掠得不够,还想抄掠弘农郡的世家?”
马超笑道:“若杨公不说,待吾率军经过弘农郡,吾会自己去寻找吾要的答案。”
杨彪想了会,说:“我弘农杨氏,占田数千顷,池沼二十三顷,山林五十四顷;僮仆数千,门客一千,宗兵上万,佃户数万,牛马数十万;坞堡数十,内中高阙如林,屋宇如山;庄园数十,内中风车、石磨、沤池、晒谷场、仓储、圈舍、铁匠铺、盐井、油坊,一应俱全,闭门为城,开门为市。”
马超道:“也就是说,一个弘农杨氏,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诸侯国了?”
杨彪道:“可以这么说。”
马超又道:“那如同弘农杨氏这般的世家大族,在天下范围内有多少家?”
杨彪沉吟片刻,道:“不可估量,也当有数十家。如汝南袁氏也占田数千顷。”
马超道:“那其他的世家,又当如何?”
杨彪道:“次一些的世家,占田千顷、拥众万者;再次一等的世家,占田数百顷、拥众万至数千者;再再次一等的世家,占田百顷;大族,占田数十顷。世家大族及大宗族之数,不可胜数,难以估量。几乎每个县都有数家,每个郡都有百余家。”
马超点点头,说:“我朝田亩,在册交税者,也才不过六七百万顷。经过黄巾之乱,百姓流离,田园荒芜,耕地面积大大锐减。在册田亩,至多不过五百万顷。
世家大族之田地,当然都不在册;又在黄巾之乱中兼并土地,大致当有两三百万顷。
我朝户口,在桓帝永寿三年时,有户1067万,口5648万,可谓极盛。但经过黄巾之乱,户口大大锐减,当有户800万,有口4000万。
而世家大族的户口,自然不在册,在黄巾之乱前,当有户100万,口500万。经过黄巾之乱,世家大族又趁机收敛流民为僮仆佃户。故而世家大族的户口,当有户200万,有口1000万,甚至更多。”
如此庞大的数据,杨彪听了,虽想反驳,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因为他知道,反驳就是在说谎。
杨彪只能硬着头皮,说:“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