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又过去了。
距离顾恺之说送信回建康已经过了两月有余,如今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写到荆州的信,也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回音。这让桓姚不由再次焦虑起来。
半月前,桓歆收到了一封情报,据说是遥据北方的燕朝,最近南侵的呼声颇高。桓歆所据江州北部是豫州,而豫州以北便是被燕军侵占的原晋朝领土,此时燕军一旦南侵,必然会对江州的稳定产生影响,最严重的情况,若豫州失守,便会立刻危及江州。再加上桓歆如今也掌管着豫州的军事,因此,一收到这个消息,他便以视察为名,第一时间赶去豫州准备军防了。
这事目前在晋朝还没几个人知道,也是为了让桓姚对他的去向有所了解,这才在临别前跟她透露了几句,还嘱咐了她要保密。
桓姚对此倒并不太放在心上,她自己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没精力也没能力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历史上东晋与前燕(?)多次交锋,虽然战绩不佳,但始终是没打到江南去的。就算真实与历史记载有出入,但在大方向上肯定是不会出错的。毕竟历史大势一般具有必然性,并非某些偶然性因素能改变的,目前所得知的一些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的因素,看起来都并不具备影响这个大势的能力。
反倒是桓歆的离去,让她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桓歆毕竟才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天天与自己心爱的女子朝夕相处,怎么可能不产生旖旎的念头。才得知桓姚在解毒前不能有男女之事的时候,尚能克制些,让自己像以前一样中规中矩,但时间长了,便还是忍不住有些其他举动了。行动上虽然不敢再动手动脚自讨苦吃,言语上,却时常跟桓姚说着蛊毒解法的研究进度。
每天他都会派人去询问,然后又把结果说给桓姚听。这“绞心杀”的蛊毒解毒研究,桓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是给与了最大限度的支持的,又集中了好几个杏林高手集思广益,过了这么几年,自然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桓姚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蛊毒解法的细微进步,本该是高兴的事情,如今听来,却像在被人下倒计时通牒一样,无形中增添了不少压力。
心头挂着顾恺之那边的消息,在桓歆离去五天后,她写了封信送到胡三的书斋,让其转交给顾恺之。反常的是,如今已经过了十来天,却依然没收到回信。
桓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来了,那蛊毒的解法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研制出来了。桓姚曾亲眼很多次见桓歆每当蠢蠢欲动时,便立刻火烧尾巴一样地逃离松风园,他在这事上憋得太久,一旦没了后顾之忧,恐怕是很难再让她脱身了。时间的紧迫让她坐不住,铤而走险地派了知春出去打探消息。
知春带回了一封顾恺之的书信,“因着顾郎君原本交待过,让半月后再将书信传与七娘子,书斋那边也不知情由,便照着顾郎君的吩咐压着日子等候。”
桓姚满腹疑云,面上却尽量让自己不急不缓地吩咐人拿来裁刀。拆开信封,读完整封信,心里却顿时凉了半截。
顾恺之在信中说,提亲的事情,出现了一些变故,他要亲自回建康处理。怕她担心,所以才让人押后些时日再把信给她。他说,让她相信他,一定能为两人的未来争取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语焉不详的话,留给了桓姚太多的想象空间。所谓变故,在这个时代无非就是父母或家族的反对,她不确定,到底有多大的阻力,也不确定顾恺之究竟能不能摆平那桩事,更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平安无事地等到他回来的那一天。
她很清楚,一旦被桓歆强占,他一介男子,顶多名声上受些损伤,甚至可以把这事掩盖得神不知鬼不觉。但男女生理结构天生不同,没了那层象征着所谓“贞洁”的薄膜,她该如何应对洞房之夜。就算顾恺之再喜欢她,也毕竟是个封建社会的男人。即使他勉强接受了她失贞的事实,心中也必然是会留下耿介的。本来大家族中要面对的争斗就太多了,夫妻之间若还存在这么大的问题,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此时,她便想到了自己原先所设定的最后退路。这才发现,荀詹已经一个多月没来找她了。而她手头,又根本没有能主动联系到他的方式。不由暗自后悔自己的大意。
接下来的时间对她来说,变得又是迅速又是漫长。每一天都在忐忑中觉得无比煎熬,一晃眼,却发现已经又过了一个月。江州也已经由金秋步入深冬了。而桓歆也在腊月里小雪纷纷的一天,回到了府上。
那天桓姚才用过朝食,刚进书房,却突然感觉腰上一紧,接着便被一股寒气包裹住了。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叫她禁不住“啊”地惊叫了一声。
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男人低沉的轻笑声,“姚姚,吓到了?”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她这才反应过来是桓歆。
“三哥,你何时回来的?”此前她完全没收到任何消息。即使她一点也不期盼他回来,这一天却终究还是来临了。
“就方才。”在豫州军营的一两个月,他每天都会想念她,所以才刚回府,连衣裳都没换就到松风园来了。
燕国南侵之事比他所知道的记载,已经晚了好几个月。如今在很多事情上与那些记载所发生的过往已经大不相同了,燕国战事上有所变动也实属常理。早在他入主江州时,便知道有这一天,于是这几年也一直在积蓄力量为此做准备。其实以如今的情形,他可以直接派个下属去视察豫州的防务,或者至多看看就回来了。但想到自己在府上每天离桓姚这么近,实在是难熬,只怕哪天克制不住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索性便亲自去练兵,多打发些时间,待到快到桓姚生辰了才回来。
桓歆低头用下巴蹭了蹭桓姚的发顶,“两月不见,倒是又长高了。”又偏头看了看她的脸,道,“清减了。可是膳食没上心?”
桓姚如今倒是有了和桓歆同样的认知,男人都是经不起撩拨的,因此一定要尽量杜绝和桓歆近距离接触。“三哥,你满身的寒气让我好冷,快放开。”
话落,桓歆倒是立刻就乖觉地松了手,选了把离桓姚稍微远一些的椅子坐下。虽是不舍,但想到自己才从冰天雪地里一路骑马走回来,对一直待在屋里的桓姚来说,必定是冷得像冰砖一般。她历来就身子弱,要是因他一时不慎受了寒,就太让她遭罪了。
两人说了几句,桓姚便要打发他走,“这么冷的天,三哥你才赶了远路,还是早些回去换衣梳洗,用些热饭热汤罢。”
桓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千里迢迢地赶回来,迫不及待地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她。可她却不愿和他同处一室多待瞬息。不过,对他来说,历来是想要什么便自己努力去夺取,这样消极的情绪,也只是在心头占据了一瞬便立刻被他压下了。
“路途中,倒是听闻一桩喜事,阿姚在江州可有接到消息?”桓歆仿佛随意提起一桩风闻一样道。
桓歆既然在她打发他走时不离开,还特意提起一件事,那这件事所谓的喜事对她而言可未见得是什么好事,“三哥又不是不知,我每日关在这深宅内院的,能有甚消息?”
她的怨气让桓歆暗自叹息一声,这些让她不高兴的事情,他也不想做,但为了大局,他只能让她再委屈几年。
“那为兄便说与你听。”桓歆像在真的在与她分享风闻趣事一般,若无其事地道,“这有喜事的人,阿姚亦是见过的,当日从荆州来我们府上赴寿宴时还大加赞誉,想必应是还记得。”
寿宴,大加赞誉,已经这么明显,桓姚怎能不知他说的是谁。桓歆能如此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得意地跟她说所谓的喜事,显然事情的发展是没有让他愤怒失望的。那么……这一刻她觉得几乎整颗心都在颤抖,担心表情暴|露,她捧起茶碗低下头装作品茶,“是顾十九郎君?不知三哥听到了什么喜事?”
“阿姚倒果真好记性。”桓歆这话暗含几分酸味,随即又道:“那顾参军,月前与吴郡6氏的十三娘子订婚了,那十三娘子据闻是十七八岁,6家那边大约是等不得,婚期便定在了明年三月十八。阿姚你说,这可算得喜事一桩?”
之前不祥的预感,终是应验了。就像心头悬着的大石终于狠狠落地,砸在心上,痛得让她这一刻有些恍惚。
心头却仍抱着几分期望,她多希望是桓歆故意骗她。
直到几日后,亲眼看到顾家送来的昏礼邀请函,这才死了心。
距离顾恺之说送信回建康已经过了两月有余,如今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写到荆州的信,也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回音。这让桓姚不由再次焦虑起来。
半月前,桓歆收到了一封情报,据说是遥据北方的燕朝,最近南侵的呼声颇高。桓歆所据江州北部是豫州,而豫州以北便是被燕军侵占的原晋朝领土,此时燕军一旦南侵,必然会对江州的稳定产生影响,最严重的情况,若豫州失守,便会立刻危及江州。再加上桓歆如今也掌管着豫州的军事,因此,一收到这个消息,他便以视察为名,第一时间赶去豫州准备军防了。
这事目前在晋朝还没几个人知道,也是为了让桓姚对他的去向有所了解,这才在临别前跟她透露了几句,还嘱咐了她要保密。
桓姚对此倒并不太放在心上,她自己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没精力也没能力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历史上东晋与前燕(?)多次交锋,虽然战绩不佳,但始终是没打到江南去的。就算真实与历史记载有出入,但在大方向上肯定是不会出错的。毕竟历史大势一般具有必然性,并非某些偶然性因素能改变的,目前所得知的一些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的因素,看起来都并不具备影响这个大势的能力。
反倒是桓歆的离去,让她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桓歆毕竟才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天天与自己心爱的女子朝夕相处,怎么可能不产生旖旎的念头。才得知桓姚在解毒前不能有男女之事的时候,尚能克制些,让自己像以前一样中规中矩,但时间长了,便还是忍不住有些其他举动了。行动上虽然不敢再动手动脚自讨苦吃,言语上,却时常跟桓姚说着蛊毒解法的研究进度。
每天他都会派人去询问,然后又把结果说给桓姚听。这“绞心杀”的蛊毒解毒研究,桓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是给与了最大限度的支持的,又集中了好几个杏林高手集思广益,过了这么几年,自然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桓姚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蛊毒解法的细微进步,本该是高兴的事情,如今听来,却像在被人下倒计时通牒一样,无形中增添了不少压力。
心头挂着顾恺之那边的消息,在桓歆离去五天后,她写了封信送到胡三的书斋,让其转交给顾恺之。反常的是,如今已经过了十来天,却依然没收到回信。
桓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来了,那蛊毒的解法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研制出来了。桓姚曾亲眼很多次见桓歆每当蠢蠢欲动时,便立刻火烧尾巴一样地逃离松风园,他在这事上憋得太久,一旦没了后顾之忧,恐怕是很难再让她脱身了。时间的紧迫让她坐不住,铤而走险地派了知春出去打探消息。
知春带回了一封顾恺之的书信,“因着顾郎君原本交待过,让半月后再将书信传与七娘子,书斋那边也不知情由,便照着顾郎君的吩咐压着日子等候。”
桓姚满腹疑云,面上却尽量让自己不急不缓地吩咐人拿来裁刀。拆开信封,读完整封信,心里却顿时凉了半截。
顾恺之在信中说,提亲的事情,出现了一些变故,他要亲自回建康处理。怕她担心,所以才让人押后些时日再把信给她。他说,让她相信他,一定能为两人的未来争取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语焉不详的话,留给了桓姚太多的想象空间。所谓变故,在这个时代无非就是父母或家族的反对,她不确定,到底有多大的阻力,也不确定顾恺之究竟能不能摆平那桩事,更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平安无事地等到他回来的那一天。
她很清楚,一旦被桓歆强占,他一介男子,顶多名声上受些损伤,甚至可以把这事掩盖得神不知鬼不觉。但男女生理结构天生不同,没了那层象征着所谓“贞洁”的薄膜,她该如何应对洞房之夜。就算顾恺之再喜欢她,也毕竟是个封建社会的男人。即使他勉强接受了她失贞的事实,心中也必然是会留下耿介的。本来大家族中要面对的争斗就太多了,夫妻之间若还存在这么大的问题,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此时,她便想到了自己原先所设定的最后退路。这才发现,荀詹已经一个多月没来找她了。而她手头,又根本没有能主动联系到他的方式。不由暗自后悔自己的大意。
接下来的时间对她来说,变得又是迅速又是漫长。每一天都在忐忑中觉得无比煎熬,一晃眼,却发现已经又过了一个月。江州也已经由金秋步入深冬了。而桓歆也在腊月里小雪纷纷的一天,回到了府上。
那天桓姚才用过朝食,刚进书房,却突然感觉腰上一紧,接着便被一股寒气包裹住了。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叫她禁不住“啊”地惊叫了一声。
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男人低沉的轻笑声,“姚姚,吓到了?”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她这才反应过来是桓歆。
“三哥,你何时回来的?”此前她完全没收到任何消息。即使她一点也不期盼他回来,这一天却终究还是来临了。
“就方才。”在豫州军营的一两个月,他每天都会想念她,所以才刚回府,连衣裳都没换就到松风园来了。
燕国南侵之事比他所知道的记载,已经晚了好几个月。如今在很多事情上与那些记载所发生的过往已经大不相同了,燕国战事上有所变动也实属常理。早在他入主江州时,便知道有这一天,于是这几年也一直在积蓄力量为此做准备。其实以如今的情形,他可以直接派个下属去视察豫州的防务,或者至多看看就回来了。但想到自己在府上每天离桓姚这么近,实在是难熬,只怕哪天克制不住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索性便亲自去练兵,多打发些时间,待到快到桓姚生辰了才回来。
桓歆低头用下巴蹭了蹭桓姚的发顶,“两月不见,倒是又长高了。”又偏头看了看她的脸,道,“清减了。可是膳食没上心?”
桓姚如今倒是有了和桓歆同样的认知,男人都是经不起撩拨的,因此一定要尽量杜绝和桓歆近距离接触。“三哥,你满身的寒气让我好冷,快放开。”
话落,桓歆倒是立刻就乖觉地松了手,选了把离桓姚稍微远一些的椅子坐下。虽是不舍,但想到自己才从冰天雪地里一路骑马走回来,对一直待在屋里的桓姚来说,必定是冷得像冰砖一般。她历来就身子弱,要是因他一时不慎受了寒,就太让她遭罪了。
两人说了几句,桓姚便要打发他走,“这么冷的天,三哥你才赶了远路,还是早些回去换衣梳洗,用些热饭热汤罢。”
桓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千里迢迢地赶回来,迫不及待地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她。可她却不愿和他同处一室多待瞬息。不过,对他来说,历来是想要什么便自己努力去夺取,这样消极的情绪,也只是在心头占据了一瞬便立刻被他压下了。
“路途中,倒是听闻一桩喜事,阿姚在江州可有接到消息?”桓歆仿佛随意提起一桩风闻一样道。
桓歆既然在她打发他走时不离开,还特意提起一件事,那这件事所谓的喜事对她而言可未见得是什么好事,“三哥又不是不知,我每日关在这深宅内院的,能有甚消息?”
她的怨气让桓歆暗自叹息一声,这些让她不高兴的事情,他也不想做,但为了大局,他只能让她再委屈几年。
“那为兄便说与你听。”桓歆像在真的在与她分享风闻趣事一般,若无其事地道,“这有喜事的人,阿姚亦是见过的,当日从荆州来我们府上赴寿宴时还大加赞誉,想必应是还记得。”
寿宴,大加赞誉,已经这么明显,桓姚怎能不知他说的是谁。桓歆能如此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得意地跟她说所谓的喜事,显然事情的发展是没有让他愤怒失望的。那么……这一刻她觉得几乎整颗心都在颤抖,担心表情暴|露,她捧起茶碗低下头装作品茶,“是顾十九郎君?不知三哥听到了什么喜事?”
“阿姚倒果真好记性。”桓歆这话暗含几分酸味,随即又道:“那顾参军,月前与吴郡6氏的十三娘子订婚了,那十三娘子据闻是十七八岁,6家那边大约是等不得,婚期便定在了明年三月十八。阿姚你说,这可算得喜事一桩?”
之前不祥的预感,终是应验了。就像心头悬着的大石终于狠狠落地,砸在心上,痛得让她这一刻有些恍惚。
心头却仍抱着几分期望,她多希望是桓歆故意骗她。
直到几日后,亲眼看到顾家送来的昏礼邀请函,这才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