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忠义之间-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两百章内
第四一五章 忠义之间-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两百章内-少年杯酒意气长-笔趣阁
少年杯酒意气长
作者:发呆向日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这一日的彭城如同节庆般热闹。
赵、魏两国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对峙之后,终于要在大昭的斡旋之下,签订议和条约了。
彭城以北十里处的一处为天帝所立的祭坛上,撤去了清晨祭典所用的祭品之后,摆放上了一张长得让人觉得毫无必要的长桌。
整张桌案长达十米,宽度却只能容一人坐下,完全是为了满足扶苏的个人恶趣味而赶造出来的。
原本扶苏甚至是准备整一节火车车厢放这儿的,不过因为彭城并未通铁路,从水路运来又太过麻烦,最终还是遗憾放弃。
在各方的见证下,分别代表了两国君主的平原君和信陵君从专为其留出的通道拾级而上,坐到了桌案两边。
隔着十米的距离,两人隔桌相望,互相只能看到对面的大致模样。
再看看战在桌案内侧中央位置,正笑意吟吟看着这等场面的扶苏,两人心里都在嘀咕,这个一向喜欢不按常理出招的大昭太子,今日不知又在作何奇怪打算。
关于李清受到昭王提拔却又主动拒绝的事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此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扶苏接下来对于彭城的处理。
得到这消息的两国自然都会有所动作。
魏国是通过靳尚转达了想要与扶苏合作,尽快解决彭城争端的态度。
而赵国方面却也一改原本想要硬拖下去的想法,转而积极配合了起来。
这才让今次签订合约如此顺利,少去了不少扯皮的时间。
赵国突然转变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同样也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被认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赵王寻人替代掉的大赵军神,上将军李牧。
不同于所有预想的那样,被同时加授了上将军和相邦之位的李牧非但没有主动辞去上将军之位,甚至连对相邦之位的授予也没有按照一贯的成例那样,三辞三授之后才接下相印。
邯郸已经做好了三波使者接连奔赴云中的准备,然后没等第二波使者出发,李牧就自己跑回邯郸了。
面对赵王将其架在火上烤的行为,李牧甚至没有半点谦让或者诚惶诚恐的流露,直接接手了相邦玉印,然后连夜兼程南下,在赵王还在床上与爱姬们嬉戏之时,就从邯郸北门一路奔驰而入,一点没有惊动宫中。
直到第二日早朝,赵成才与文武百官一样,惊讶,甚或有几分惊恐地发现,那个站在百官之前的苍老身影。
然后,赵成就觉得臀下的王座有些摇晃。
早朝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下宣告开始。
接着李牧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想要拖延到魏国崩溃的平原君坐到了魏无忌的对面。
“臣以为,彭城之事不可再拖。”
赵成还没准备好推托的言辞,朝上的风向便立刻为之一转。
“臣,附议。”三朝老臣,文成君赵安或许是大赵百余年来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相邦。
处在多方势力夹缝中作为缓冲存在的赵安,能力并不如何出众。若非当日赵国的情况需要一个他这样一个粘合剂,恐怕他此生都不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
甚至连他的“文成君”也是在离职之后才被补偿性地授予的。
在被拿掉相邦大印之后,赵安也没有任何怨怼之言流露,从彭城回来之后,于朝上也一直如同泥塑菩萨。
所有人都将其视为了空气。
然而在今日,李牧刚刚进谏之后,赵安毫不犹豫就是立刻接上。
赵成面容之上的微笑仍在,但已经紧紧眯起的眼角,散发出了令人心悸的光芒。
只比李牧远了一个身位的郭开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切。
然而他知道,今日不是他能够为赵王出头的时候。
“臣,附议。”
就在赵安之后,苏秦的弟弟,名臣苏代同样越众而出,只轻轻三个字,作为自己立场的证明。
“臣,附议。”
“臣,……”
“臣,……”
每多出列一人,赵成紧握在身侧的拳头就多紧一分。
好啊,好啊……
这些老家伙往日里闷声不响,原以为是在本王的威势下而慑服。
如今看来,却是都在等着啊。
等着那个能够成为他们反扑旗帜的老家伙。
赵成的眼神缓缓凝向了那个自出列之后就稳当当如同泰山一般站在了殿前的李牧。
“臣附议”的声音仍然不时响彻大殿,如同拙劣指挥家所指挥的无稽乐曲。
然而赵成已经对此充耳不闻,他的注意力都在那个老者身上。
虽然王座高高在上,但赵成仿佛感觉,李牧看待自己的眼神,如同俯视。
一头白发的李牧面容上不见喜怒。
然而他只是站在那里,就连大殿之上的风也都避开了他的两侧。
早朝是怎么结束的,赵成已经记不清了。
咬着牙说出那个“准奏”之后,他就强忍着怒火转身离开,甚至忘了说退朝。
这是一场臣子反逼君王的巨大胜利。
然而从最先出声的李牧,到最后发声,已经到了殿门口的小臣。
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笑容。
这样的“胜利”,代价实在太大了。
因为赵成自毁长城的举动,整个赵国的官僚阶级几乎都被逼着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这样的割裂,对于赵国的伤害甚至远比匈奴入侵还要大。
在这场对峙冲突中,没有胜利者,所有人都是惨败。
或许除了一个人。
从始至终没有加入对赵王的声讨,也没有站出来逆潮而行的郭开此时缓缓向前走了一步,正好站到了李牧身侧。
“武安君气魄惊人,令在下佩服。”
是的,这场冲突最终还是有胜利者的。
平原君赵胜,也是这场远在千里之外的冲突的败者。
对于朝中如同决裂的那次早朝,赵胜心中多有痛楚。
赵成想要替换老臣来实现自己抱负的行为,赵胜并不支持,但同时他也没有反对到底。
毕竟在他看来,李牧虽然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能够让他放弃赵王。
身为王室的一员,赵胜自出生起,首要的职责就是保证赵国王室不衰。
但是,没有人能够料到老臣李牧竟会如此决绝。
这是要把整个赵国都推到刀锋之上啊。
看着对面那位同样被视为将魏国一分为二,甚至如今也与魏王分庭抗礼的大魏支柱。
赵胜不由自主地将李牧与魏无忌放到了一起。
忠义之间的选择,就这么难吗?
这一日的彭城如同节庆般热闹。
赵、魏两国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对峙之后,终于要在大昭的斡旋之下,签订议和条约了。
彭城以北十里处的一处为天帝所立的祭坛上,撤去了清晨祭典所用的祭品之后,摆放上了一张长得让人觉得毫无必要的长桌。
整张桌案长达十米,宽度却只能容一人坐下,完全是为了满足扶苏的个人恶趣味而赶造出来的。
原本扶苏甚至是准备整一节火车车厢放这儿的,不过因为彭城并未通铁路,从水路运来又太过麻烦,最终还是遗憾放弃。
在各方的见证下,分别代表了两国君主的平原君和信陵君从专为其留出的通道拾级而上,坐到了桌案两边。
隔着十米的距离,两人隔桌相望,互相只能看到对面的大致模样。
再看看战在桌案内侧中央位置,正笑意吟吟看着这等场面的扶苏,两人心里都在嘀咕,这个一向喜欢不按常理出招的大昭太子,今日不知又在作何奇怪打算。
关于李清受到昭王提拔却又主动拒绝的事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此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扶苏接下来对于彭城的处理。
得到这消息的两国自然都会有所动作。
魏国是通过靳尚转达了想要与扶苏合作,尽快解决彭城争端的态度。
而赵国方面却也一改原本想要硬拖下去的想法,转而积极配合了起来。
这才让今次签订合约如此顺利,少去了不少扯皮的时间。
赵国突然转变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同样也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被认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赵王寻人替代掉的大赵军神,上将军李牧。
不同于所有预想的那样,被同时加授了上将军和相邦之位的李牧非但没有主动辞去上将军之位,甚至连对相邦之位的授予也没有按照一贯的成例那样,三辞三授之后才接下相印。
邯郸已经做好了三波使者接连奔赴云中的准备,然后没等第二波使者出发,李牧就自己跑回邯郸了。
面对赵王将其架在火上烤的行为,李牧甚至没有半点谦让或者诚惶诚恐的流露,直接接手了相邦玉印,然后连夜兼程南下,在赵王还在床上与爱姬们嬉戏之时,就从邯郸北门一路奔驰而入,一点没有惊动宫中。
直到第二日早朝,赵成才与文武百官一样,惊讶,甚或有几分惊恐地发现,那个站在百官之前的苍老身影。
然后,赵成就觉得臀下的王座有些摇晃。
早朝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下宣告开始。
接着李牧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想要拖延到魏国崩溃的平原君坐到了魏无忌的对面。
“臣以为,彭城之事不可再拖。”
赵成还没准备好推托的言辞,朝上的风向便立刻为之一转。
“臣,附议。”三朝老臣,文成君赵安或许是大赵百余年来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相邦。
处在多方势力夹缝中作为缓冲存在的赵安,能力并不如何出众。若非当日赵国的情况需要一个他这样一个粘合剂,恐怕他此生都不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
甚至连他的“文成君”也是在离职之后才被补偿性地授予的。
在被拿掉相邦大印之后,赵安也没有任何怨怼之言流露,从彭城回来之后,于朝上也一直如同泥塑菩萨。
所有人都将其视为了空气。
然而在今日,李牧刚刚进谏之后,赵安毫不犹豫就是立刻接上。
赵成面容之上的微笑仍在,但已经紧紧眯起的眼角,散发出了令人心悸的光芒。
只比李牧远了一个身位的郭开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切。
然而他知道,今日不是他能够为赵王出头的时候。
“臣,附议。”
就在赵安之后,苏秦的弟弟,名臣苏代同样越众而出,只轻轻三个字,作为自己立场的证明。
“臣,附议。”
“臣,……”
“臣,……”
每多出列一人,赵成紧握在身侧的拳头就多紧一分。
好啊,好啊……
这些老家伙往日里闷声不响,原以为是在本王的威势下而慑服。
如今看来,却是都在等着啊。
等着那个能够成为他们反扑旗帜的老家伙。
赵成的眼神缓缓凝向了那个自出列之后就稳当当如同泰山一般站在了殿前的李牧。
“臣附议”的声音仍然不时响彻大殿,如同拙劣指挥家所指挥的无稽乐曲。
然而赵成已经对此充耳不闻,他的注意力都在那个老者身上。
虽然王座高高在上,但赵成仿佛感觉,李牧看待自己的眼神,如同俯视。
一头白发的李牧面容上不见喜怒。
然而他只是站在那里,就连大殿之上的风也都避开了他的两侧。
早朝是怎么结束的,赵成已经记不清了。
咬着牙说出那个“准奏”之后,他就强忍着怒火转身离开,甚至忘了说退朝。
这是一场臣子反逼君王的巨大胜利。
然而从最先出声的李牧,到最后发声,已经到了殿门口的小臣。
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笑容。
这样的“胜利”,代价实在太大了。
因为赵成自毁长城的举动,整个赵国的官僚阶级几乎都被逼着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这样的割裂,对于赵国的伤害甚至远比匈奴入侵还要大。
在这场对峙冲突中,没有胜利者,所有人都是惨败。
或许除了一个人。
从始至终没有加入对赵王的声讨,也没有站出来逆潮而行的郭开此时缓缓向前走了一步,正好站到了李牧身侧。
“武安君气魄惊人,令在下佩服。”
是的,这场冲突最终还是有胜利者的。
平原君赵胜,也是这场远在千里之外的冲突的败者。
对于朝中如同决裂的那次早朝,赵胜心中多有痛楚。
赵成想要替换老臣来实现自己抱负的行为,赵胜并不支持,但同时他也没有反对到底。
毕竟在他看来,李牧虽然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能够让他放弃赵王。
身为王室的一员,赵胜自出生起,首要的职责就是保证赵国王室不衰。
但是,没有人能够料到老臣李牧竟会如此决绝。
这是要把整个赵国都推到刀锋之上啊。
看着对面那位同样被视为将魏国一分为二,甚至如今也与魏王分庭抗礼的大魏支柱。
赵胜不由自主地将李牧与魏无忌放到了一起。
忠义之间的选择,就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