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融既得书信,心中便是大喜。
毕竟自己已经臣服了五年,此时等待的就是闻寿和蒋冲对于自己放松警惕的机会。如今大夏王上子储不忍见各路藩王势力做大,故而欲以图强震慑诸侯。其中缘故,早已被鄒融料到。而闻寿为了不予以抗命,不得不选择暂时放弃了自己多年在古族部落中秉承的征兵原则,借此来用古族中人。
心中虽是了然,但样子却还是要装的。
鄒融既然心中有所盘算,便当即骑乘快马回到都城来见闻寿。闻寿闻听鄒融到来,便请到宫内说话。少时二人落座,鄒融也不客套。但见闻寿,话锋便直插主题,言道:“微臣既得大王书信,便星夜快马赶回。信中含意,我已了然。只是王上五年之前临去时说的明白,不允许古族内部拥有自己的军队。但凡征兵,都当使用夏朝的本土民众。今王上虽有诏命,只恐我等不好行事。”
闻听鄒融所言,闻寿便已知晓了他的心意。
两个人毕竟已经相处了五年,而这五年的时间里,鄒融无时无刻不扮演着能臣的角色。对于闻寿的吩咐,尽数逐一照办。闻寿对他虽然始终有所芥蒂,但提防之心却也早已不胜从前了。
此时但听鄒融所言,闻寿心中更是深信鄒融是个有原则的人。曾经他答允了自己和子储的事情,如今不好违背。
闻寿欣慰,坦然告道:“此非令古族内部重建军备,只暂时一用而已。”
“只恐不妥。”
鄒融故作仪态,面露踌躇。
闻寿朝着他摆了摆手,言道:“没什么不妥的,此事我已经细细的想过了。非常时期,该当择非常的手段。王上索要军马甚急,我等既为臣子,便不可有违。从明日起,我便整合军马遣将护送前往资助。先生既已帮助我国中治理政事多年,自然深得民心。故而此急于募兵之事且交给你去办,只希望先生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才好。”
鄒融乔装无奈退下,心中却早已欢喜。此番虽然只是一次短谈,却彻底解除了闻寿对于自己的怀疑和猜忌。此番自己固守原则的形象已经深入闻寿之心,足可以让自己借助此事放开拳脚了。
安抚下了闻寿,鄒融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他虽张榜大肆宣传募兵计划,但却暗中操作筛选招募之兵的规则。致使看似大规模的募兵连行数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闻寿闻讯,大为关火。就此找来鄒融,以此责备。
鄒融跪拜,回应道:“非臣不肯尽心,实古族民众久乐耕畜,不愿入伍。更兼王上曾经有诏命在先,古族原住民不宜从军。民众由此不前,故而虽行招募多日,却少有前来应征者。”
闻寿闻言叹息,问道:“似若如此,为之奈何?”
鄒融道:“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今古族民众不来,不过畏其法令而已。若大王能够提升军饷,我料必然会有勇将前来应征。待得我国中诸事得解,再行解聘犹未迟晚。”
闻寿点头,觉得也有道理,便又问道:“但依先生所见,军饷提升多少合适?”
鄒融道:“国中寻常官职,自有分化。如今新招之兵,意在短用。届时旧军回归,便可遣散。既如此,以微臣认为,便是军饷薪资过高也未尝不可。除此之外,唯才是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以微臣之见,但凡只要符合招募标准的国中之士,无论身份如何都可摒弃前嫌予以重用。此等诏命颁布,国民岂有再拒之力。臣料募兵可一举而成,更兼招募尽精锐勇将,可为大用无疑。”
闻寿不允,言道:“古族万民受法令限制,以此裹足不前。此等理由,我能理解。故而提高薪金,用以吸引完成募兵计划,并非不可。只是若设薪资过高,国中恐有言论。若是只在国中也便罢了,一旦传扬出去到了王都令王上知道,岂不因此责怪我等故意违背国家法令?虽然古族崇瑀变乱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但我大夏王朝对于曾经亦多有言辞者。今先生不但加大薪酬,还要唯才是举。岂非往那些秉笔之士口中送话,自掘我等之坟墓吗?”
鄒融了解闻寿心意,但仍旧不肯放弃。但无论他怎么劝解,闻寿只是执意不从。鄒融知道时机尚不成熟,只得暂退。以此又行募兵政令近半月,所得兵士还是微乎其微。闻寿由此心急,只怕误了子储大事。无奈之下又寻鄒融前来商议。鄒融也不多言,仍旧之前那些理由。
闻寿迫于情势,最终只得做出了让步。
既得闻寿妥协,鄒融心中暗喜。由此在原本的军饷上予以加倍,尽招国中勇者。古族万民早有意投军者,只恨碍于国法故而不前。如今闻听薪资如此可观,故而国中勇者尽数来投。鄒融更大开言路,但凡有志之士,无论身份贵贱。只要符合身体标准,尽数收编入伍。仅仅不到十天的光景,便得万民响应。招募新兵尽万,资质俱佳。
鄒融以此报知闻寿,闻寿遂亲自来看。
但见新兵素质,甚为欢喜。这才就此派遣出国中原本的夏朝原住之兵,更多运辎重以副将蒋冲作为统帅亲自送往前线并予以支援。只留少部在国内,尽皆提为士官。以此训练新兵,自然不在话下。
新兵招募诸事既已完毕,鄒融计划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闻寿虽然在募兵之中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予以了多方妥协,但鄒融心中清楚得很,那便是闻寿所以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只是迫于压力和形势而已。一旦大夏得胜之兵回返,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遣散如今新招募来的这些军士,由此维持子储预先定下的法度。
如果事情是那样的话,那么一切自己此番的设计恐怕就都要付诸东流了。
“绝不能让闻寿有遣散这支军队的机会,如今应该让大夏原住军队尽去,只有利用这段时间让他倚仗这只军队,我们古族部落才能迈出改革的第一步。也只有掌握了军权以此迈进,才能最终实现我与首领曾经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鄒融心中这样想,由此苦思计策。待到深夜,终于谋得良策。就此起身,脸也暗中出城,直奔荒郊而去。
这正是“一心只为昔日誓,岂容法度限制约”。预知鄒融所思何计,后当行事如何?且看下文。(未完待续)
毕竟自己已经臣服了五年,此时等待的就是闻寿和蒋冲对于自己放松警惕的机会。如今大夏王上子储不忍见各路藩王势力做大,故而欲以图强震慑诸侯。其中缘故,早已被鄒融料到。而闻寿为了不予以抗命,不得不选择暂时放弃了自己多年在古族部落中秉承的征兵原则,借此来用古族中人。
心中虽是了然,但样子却还是要装的。
鄒融既然心中有所盘算,便当即骑乘快马回到都城来见闻寿。闻寿闻听鄒融到来,便请到宫内说话。少时二人落座,鄒融也不客套。但见闻寿,话锋便直插主题,言道:“微臣既得大王书信,便星夜快马赶回。信中含意,我已了然。只是王上五年之前临去时说的明白,不允许古族内部拥有自己的军队。但凡征兵,都当使用夏朝的本土民众。今王上虽有诏命,只恐我等不好行事。”
闻听鄒融所言,闻寿便已知晓了他的心意。
两个人毕竟已经相处了五年,而这五年的时间里,鄒融无时无刻不扮演着能臣的角色。对于闻寿的吩咐,尽数逐一照办。闻寿对他虽然始终有所芥蒂,但提防之心却也早已不胜从前了。
此时但听鄒融所言,闻寿心中更是深信鄒融是个有原则的人。曾经他答允了自己和子储的事情,如今不好违背。
闻寿欣慰,坦然告道:“此非令古族内部重建军备,只暂时一用而已。”
“只恐不妥。”
鄒融故作仪态,面露踌躇。
闻寿朝着他摆了摆手,言道:“没什么不妥的,此事我已经细细的想过了。非常时期,该当择非常的手段。王上索要军马甚急,我等既为臣子,便不可有违。从明日起,我便整合军马遣将护送前往资助。先生既已帮助我国中治理政事多年,自然深得民心。故而此急于募兵之事且交给你去办,只希望先生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才好。”
鄒融乔装无奈退下,心中却早已欢喜。此番虽然只是一次短谈,却彻底解除了闻寿对于自己的怀疑和猜忌。此番自己固守原则的形象已经深入闻寿之心,足可以让自己借助此事放开拳脚了。
安抚下了闻寿,鄒融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他虽张榜大肆宣传募兵计划,但却暗中操作筛选招募之兵的规则。致使看似大规模的募兵连行数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闻寿闻讯,大为关火。就此找来鄒融,以此责备。
鄒融跪拜,回应道:“非臣不肯尽心,实古族民众久乐耕畜,不愿入伍。更兼王上曾经有诏命在先,古族原住民不宜从军。民众由此不前,故而虽行招募多日,却少有前来应征者。”
闻寿闻言叹息,问道:“似若如此,为之奈何?”
鄒融道:“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今古族民众不来,不过畏其法令而已。若大王能够提升军饷,我料必然会有勇将前来应征。待得我国中诸事得解,再行解聘犹未迟晚。”
闻寿点头,觉得也有道理,便又问道:“但依先生所见,军饷提升多少合适?”
鄒融道:“国中寻常官职,自有分化。如今新招之兵,意在短用。届时旧军回归,便可遣散。既如此,以微臣认为,便是军饷薪资过高也未尝不可。除此之外,唯才是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以微臣之见,但凡只要符合招募标准的国中之士,无论身份如何都可摒弃前嫌予以重用。此等诏命颁布,国民岂有再拒之力。臣料募兵可一举而成,更兼招募尽精锐勇将,可为大用无疑。”
闻寿不允,言道:“古族万民受法令限制,以此裹足不前。此等理由,我能理解。故而提高薪金,用以吸引完成募兵计划,并非不可。只是若设薪资过高,国中恐有言论。若是只在国中也便罢了,一旦传扬出去到了王都令王上知道,岂不因此责怪我等故意违背国家法令?虽然古族崇瑀变乱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但我大夏王朝对于曾经亦多有言辞者。今先生不但加大薪酬,还要唯才是举。岂非往那些秉笔之士口中送话,自掘我等之坟墓吗?”
鄒融了解闻寿心意,但仍旧不肯放弃。但无论他怎么劝解,闻寿只是执意不从。鄒融知道时机尚不成熟,只得暂退。以此又行募兵政令近半月,所得兵士还是微乎其微。闻寿由此心急,只怕误了子储大事。无奈之下又寻鄒融前来商议。鄒融也不多言,仍旧之前那些理由。
闻寿迫于情势,最终只得做出了让步。
既得闻寿妥协,鄒融心中暗喜。由此在原本的军饷上予以加倍,尽招国中勇者。古族万民早有意投军者,只恨碍于国法故而不前。如今闻听薪资如此可观,故而国中勇者尽数来投。鄒融更大开言路,但凡有志之士,无论身份贵贱。只要符合身体标准,尽数收编入伍。仅仅不到十天的光景,便得万民响应。招募新兵尽万,资质俱佳。
鄒融以此报知闻寿,闻寿遂亲自来看。
但见新兵素质,甚为欢喜。这才就此派遣出国中原本的夏朝原住之兵,更多运辎重以副将蒋冲作为统帅亲自送往前线并予以支援。只留少部在国内,尽皆提为士官。以此训练新兵,自然不在话下。
新兵招募诸事既已完毕,鄒融计划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闻寿虽然在募兵之中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予以了多方妥协,但鄒融心中清楚得很,那便是闻寿所以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只是迫于压力和形势而已。一旦大夏得胜之兵回返,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遣散如今新招募来的这些军士,由此维持子储预先定下的法度。
如果事情是那样的话,那么一切自己此番的设计恐怕就都要付诸东流了。
“绝不能让闻寿有遣散这支军队的机会,如今应该让大夏原住军队尽去,只有利用这段时间让他倚仗这只军队,我们古族部落才能迈出改革的第一步。也只有掌握了军权以此迈进,才能最终实现我与首领曾经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鄒融心中这样想,由此苦思计策。待到深夜,终于谋得良策。就此起身,脸也暗中出城,直奔荒郊而去。
这正是“一心只为昔日誓,岂容法度限制约”。预知鄒融所思何计,后当行事如何?且看下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