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姝妤见时机成熟,急忙奉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传位假诏。
想她书法了得,既然曾经能够模仿得了仲夷的笔记,试问矶子的笔记又如何模仿不了的?子储既得诏书,便展开来看。但见书中所写文字内容清楚,便如姝妤所说要自己继承国中王位。心中感念之余,也随即传给身边闻寿、伯麟两人去看。
二人见书中字迹,正是矶子所写。闻寿虽不疑,但伯麟却仍旧心存疑忌。沉吟片刻,问道:“我等去年的时候才来看过大王,那时候大王身体尚且硬朗的。却不知为何时间不过一年,便因此离世了呢?”
姝妤叹道:“偶然恶疾,我们也没想到情势居然会这样的急转直下。”
闻肃也道:“是啊,事情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了。具体的情况,我们现在想起来也说不清楚。大王去的时候,甚至连国中大事都没有来得及交代。害得我们奉召之余,急命公子等人前来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国中做出这样的安排。如今群臣还不知道大王离世的消息,我们的所作所为也是没有办法。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三位公子来再做计较了。”
“嗯……”伯麟由此沉吟,又问道:“事情虽然如此,但大王这项决定却让我有些不能理解。要说我大夏国中,除了大王之外便属仲帅居功甚伟。虽然群臣都没有提到过,但谁都知道,大王百年之后仲帅当继承大王之位。却不知为何,如今大王竟要册立我兄长为大王呢?”
闻听伯麟所问,闻肃不知如何回答。
姝妤在侧,便道:“不瞒伯麟公子说,大王临终之时,就曾经将我叫到他的病榻之前。那时候的大王,基本已经下不了床了。当我听说他的遗命之后,也是对大王这样询问过的。”
子储疑惑,急忙问道:“那我父王是如何说的?”
姝妤道:“大王曾说,仲帅虽然居功甚伟。但可为国中之帅,却不能承继王位。他一生虽然多有功勋,但尽在军事。更兼性情孤傲,国中群臣对他多有偏见,因此不能册立。而子储公子虽然在国中论功勋远远不及仲帅,但自打到了起源之地却深得民心。子储公子有御人大才,定然可以继承仙王遗志。若以仲帅为大王,恐怕国中必然混乱。想我大夏建国不易,若因后嗣而乱国,绝对是大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啊。”
闻听姝妤所言,伯麟无话。闻寿在旁,低声窃语道:“义父素来很重情感,只怕如今这般决定,也不乏有偏袒兄长的意思啊。”
闻听闻寿所言,姝妤虽然心中暗喜,但脸上却没太多的表现。仍旧一脸的严肃,回应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身为臣子应该顾及的事情。想我姝妤原本就是异族人,自到国中便受大王厚恩。大王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姝妤便是粉身碎骨这辈子也不能补报大王的。如今大王既有诏命,姝妤身为臣子只能依命而行。这是我身为臣子的本分,也是我忠诚大王的一片至诚所在。”
一番言辞,三子皆无话可说。
子储心中欢喜,更胜伤感。毕竟此时的自己已经是大夏国君,如此天赐试问自己又有什么怀疑呢?轻轻点头之余,不禁感慨道:“多谢两位此番相助,我既为王,两位堪称开国元勋啊。只是国中群臣对于此事多有不知,而我三人有新来国都。但不知之后事情,却当如何行事?”
姝妤道:“以微臣之见,理当先服群臣之心。前番公子未到,我等这才不得已封闭王都。如今公子既到了,足可主持大事。大王仙逝,既已成事实,我想此番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明日公子便在国中大殿会见群臣,我再展示大王遗命诏书。群臣知大王心意,岂有不服之理?”
子储点头,笑道:“此言极是,既如此,此事便交给大内官去办吧。”
姝妤应命,便与闻肃一并退去。
二人既出,子储随即环顾伯麟与闻寿二人。闻寿大喜,笑而恭贺子储继承王位。子储含笑点头,转头又看向了伯麟。但见伯麟沉吟,便问道:“此事,二弟以为如何?”
伯麟道:“虽有异样,但的确也是天大的喜事。”
子储见疑,问道:“异样何在?”
伯麟笑道:“这二人之中,数这姝妤最能说会道。但听她适才所言,恐怕仙王未必真的要立公子为王。试想大病来的突然,诏命她的时候大王都下不得床了,这诏书恐怕大王也已无力撰写。便是撰写,执笔怕也有些困难。公子且看这份诏命,分明笔记和大王一致。且笔锋抑扬顿挫,刚劲有力。以公子才智度之,写此诏命者,可像是有什么恶疾之人吗?”
闻听伯麟所言,子储又看诏书文字。见一切正如伯麟所言无二,心中随即大悟了然。惊叹道:“若非二弟提醒,我倒是真被他们蒙骗过了。似如此,此诏书恐怕未必出自我父王之手啊。”
伯麟笑道:“是与不是,如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王诏命如是,正好借此以安群臣之心。更兼大王为公子生父,子承父业有何不可?然而我料其中缘故,必然是那姝妤的计谋。正如她之前所说的那样,国中群臣多与仲夷交恶。仲夷一旦继承了王位,恐怕对于他们这些老臣会极为不利。由此他们篡改诏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啊。”
“原来如此。”
子储大悟,不禁环顾身边闻寿。
闻寿问道:“即便如此,但此番举动无疑是为大哥谋利。大哥继承王位,试问有何不可?”
伯麟笑道:“既如此,自然最好不过。但我总觉得这姝妤的用心,只怕没有我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啊。”
“哦?这话又怎么说?”
伯麟笑道:“我听说姝妤来到我大夏国中任职,虽然后来深得仙王的信任。但最初刚来的时候,却是仲夷对她多番举荐。想她一个异族人,仲夷如何这般相助她?若论计算利弊得失,只怕仲夷心中账目更加清楚。如今闻肃要说为了一己私利我是相信的,但这姝妤却是为了什么?她一个外族人,也并非朝中老臣。便是仲夷继承了王位,对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故而我认为大哥此番继承王位是大势所趋,毕竟肉送到了嘴边没有不吃的道理。不过但依小弟愚见,这姝妤的用心只怕兄长还需暗中提防才是啊。”
“嗯,言之有理。”子储点头,言道:“既如此,我等且先静观其变。只看明日会宴群臣,他二人各自作何打算即可。”
这正是“巧言虽可安人心,难料他人暗中算”。预知翌日大会群臣怎样,姝妤、子储这两边各自行事如何?且看下文。(未完待续)
想她书法了得,既然曾经能够模仿得了仲夷的笔记,试问矶子的笔记又如何模仿不了的?子储既得诏书,便展开来看。但见书中所写文字内容清楚,便如姝妤所说要自己继承国中王位。心中感念之余,也随即传给身边闻寿、伯麟两人去看。
二人见书中字迹,正是矶子所写。闻寿虽不疑,但伯麟却仍旧心存疑忌。沉吟片刻,问道:“我等去年的时候才来看过大王,那时候大王身体尚且硬朗的。却不知为何时间不过一年,便因此离世了呢?”
姝妤叹道:“偶然恶疾,我们也没想到情势居然会这样的急转直下。”
闻肃也道:“是啊,事情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了。具体的情况,我们现在想起来也说不清楚。大王去的时候,甚至连国中大事都没有来得及交代。害得我们奉召之余,急命公子等人前来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国中做出这样的安排。如今群臣还不知道大王离世的消息,我们的所作所为也是没有办法。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三位公子来再做计较了。”
“嗯……”伯麟由此沉吟,又问道:“事情虽然如此,但大王这项决定却让我有些不能理解。要说我大夏国中,除了大王之外便属仲帅居功甚伟。虽然群臣都没有提到过,但谁都知道,大王百年之后仲帅当继承大王之位。却不知为何,如今大王竟要册立我兄长为大王呢?”
闻听伯麟所问,闻肃不知如何回答。
姝妤在侧,便道:“不瞒伯麟公子说,大王临终之时,就曾经将我叫到他的病榻之前。那时候的大王,基本已经下不了床了。当我听说他的遗命之后,也是对大王这样询问过的。”
子储疑惑,急忙问道:“那我父王是如何说的?”
姝妤道:“大王曾说,仲帅虽然居功甚伟。但可为国中之帅,却不能承继王位。他一生虽然多有功勋,但尽在军事。更兼性情孤傲,国中群臣对他多有偏见,因此不能册立。而子储公子虽然在国中论功勋远远不及仲帅,但自打到了起源之地却深得民心。子储公子有御人大才,定然可以继承仙王遗志。若以仲帅为大王,恐怕国中必然混乱。想我大夏建国不易,若因后嗣而乱国,绝对是大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啊。”
闻听姝妤所言,伯麟无话。闻寿在旁,低声窃语道:“义父素来很重情感,只怕如今这般决定,也不乏有偏袒兄长的意思啊。”
闻听闻寿所言,姝妤虽然心中暗喜,但脸上却没太多的表现。仍旧一脸的严肃,回应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身为臣子应该顾及的事情。想我姝妤原本就是异族人,自到国中便受大王厚恩。大王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姝妤便是粉身碎骨这辈子也不能补报大王的。如今大王既有诏命,姝妤身为臣子只能依命而行。这是我身为臣子的本分,也是我忠诚大王的一片至诚所在。”
一番言辞,三子皆无话可说。
子储心中欢喜,更胜伤感。毕竟此时的自己已经是大夏国君,如此天赐试问自己又有什么怀疑呢?轻轻点头之余,不禁感慨道:“多谢两位此番相助,我既为王,两位堪称开国元勋啊。只是国中群臣对于此事多有不知,而我三人有新来国都。但不知之后事情,却当如何行事?”
姝妤道:“以微臣之见,理当先服群臣之心。前番公子未到,我等这才不得已封闭王都。如今公子既到了,足可主持大事。大王仙逝,既已成事实,我想此番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明日公子便在国中大殿会见群臣,我再展示大王遗命诏书。群臣知大王心意,岂有不服之理?”
子储点头,笑道:“此言极是,既如此,此事便交给大内官去办吧。”
姝妤应命,便与闻肃一并退去。
二人既出,子储随即环顾伯麟与闻寿二人。闻寿大喜,笑而恭贺子储继承王位。子储含笑点头,转头又看向了伯麟。但见伯麟沉吟,便问道:“此事,二弟以为如何?”
伯麟道:“虽有异样,但的确也是天大的喜事。”
子储见疑,问道:“异样何在?”
伯麟笑道:“这二人之中,数这姝妤最能说会道。但听她适才所言,恐怕仙王未必真的要立公子为王。试想大病来的突然,诏命她的时候大王都下不得床了,这诏书恐怕大王也已无力撰写。便是撰写,执笔怕也有些困难。公子且看这份诏命,分明笔记和大王一致。且笔锋抑扬顿挫,刚劲有力。以公子才智度之,写此诏命者,可像是有什么恶疾之人吗?”
闻听伯麟所言,子储又看诏书文字。见一切正如伯麟所言无二,心中随即大悟了然。惊叹道:“若非二弟提醒,我倒是真被他们蒙骗过了。似如此,此诏书恐怕未必出自我父王之手啊。”
伯麟笑道:“是与不是,如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王诏命如是,正好借此以安群臣之心。更兼大王为公子生父,子承父业有何不可?然而我料其中缘故,必然是那姝妤的计谋。正如她之前所说的那样,国中群臣多与仲夷交恶。仲夷一旦继承了王位,恐怕对于他们这些老臣会极为不利。由此他们篡改诏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啊。”
“原来如此。”
子储大悟,不禁环顾身边闻寿。
闻寿问道:“即便如此,但此番举动无疑是为大哥谋利。大哥继承王位,试问有何不可?”
伯麟笑道:“既如此,自然最好不过。但我总觉得这姝妤的用心,只怕没有我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啊。”
“哦?这话又怎么说?”
伯麟笑道:“我听说姝妤来到我大夏国中任职,虽然后来深得仙王的信任。但最初刚来的时候,却是仲夷对她多番举荐。想她一个异族人,仲夷如何这般相助她?若论计算利弊得失,只怕仲夷心中账目更加清楚。如今闻肃要说为了一己私利我是相信的,但这姝妤却是为了什么?她一个外族人,也并非朝中老臣。便是仲夷继承了王位,对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故而我认为大哥此番继承王位是大势所趋,毕竟肉送到了嘴边没有不吃的道理。不过但依小弟愚见,这姝妤的用心只怕兄长还需暗中提防才是啊。”
“嗯,言之有理。”子储点头,言道:“既如此,我等且先静观其变。只看明日会宴群臣,他二人各自作何打算即可。”
这正是“巧言虽可安人心,难料他人暗中算”。预知翌日大会群臣怎样,姝妤、子储这两边各自行事如何?且看下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