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于明远以及兵部尚书两个人,听罢自己话之后,一个一脸羞愧,一个满脸无奈的表情。黄琼沉声道:“朕也知道,卫军人际关系复杂。现在诸路卫军,都成了某些勋贵世家,子弟聚集的地方了。尤其是一些富庶地方,兵马使和都统,千户这些职务,都快被勋贵后人给垄断了。那些人相互勾连,一体皆体、一荣皆荣,相当的难以处理。”

    “放心,朕不会让于爱卿太过为难。他们不是认为卫军安全,油水也足够丰厚吗?那好,今后,不仅四大营与西京大营的精兵,要与边军轮换,便是诸路卫军,也要择精壮与边军轮换。而且卫军整个兵马部署,要来一个大调整。不要一府或是几府设置兵马使,将卫军军马集中起来,择一路重镇与要地集中驻守。各镇分设总兵以及粮饷同知。”

    “今后卫军军饷,一律不在由诸路协饷,改为朝廷统一拨付。朕也知道,此事是一个难办的差事。卫军武官之中,勋贵世家出身的,倒是占据了相当多的数量。再加上那些整日里面,除了偷鸡摸狗,甚至敲诈勒索,绑票富户勒索赎金之外,什么都不会干的武官和士卒,可谓是极其难以理顺。但于爱卿,卫军再不整顿,将来真的要用时要出大事的。”

    “于爱卿负责北线作战期间,山东路与河北二路卫军,也归属于爱卿调动。他们表现的怎么样,就不用朕多说了吧?此次平叛作战,出战诸军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武官,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立了战功的不提拔,难道提拔那些昏聩的家伙?至于那些士卒,实在整训不起来的,该遣散的遣散。另外,武官轮换也要定期。不能到了卫军,十年八年不动地方。”

    “那些卫军,朕不求他们真正战力,强过四大营与西京大营。对于他们来说,朕也知道是强求了。但至少朝廷调动他们出战的时候,要有一战之力。尤其是南方诸路,相对于以北方士卒为主的四大营,与西京大营来说。长期驻扎在当地的,地方卫军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此次南下,因为气候不适应的原因,在进入广南东西二路的精锐,战力至少降低了四成。”

    “弄得郭晨与赵无妨,轻易不敢打强攻作战,就是怕下面的官军,因为气候炎热,体力衰减过快,打硬仗支撑不住。若是南方诸路的卫军,都能够整顿出来,至少先天上就比四大营的精锐,可以更快的适应战场。江南与两江,向来为朝廷税赋重地。每年朝廷的进项,江南诸路与两淮要占了七成。江南作战,那些本地生、本地长的卫军更适应。”

    “所以,卫军必须要整顿,而且要与严厉整顿。这次国库进账了那么的银钱,可以拨付出来一部分,用到遣散那些士卒上。实在不行,一部分还可以改造的老兵,可以转为库丁、盐丁、漕丁吗。只要多想想办法,活人也不会让尿憋死吧。还有四大营精兵,也要制定轮换机制。以两年为一期。每期调动不少余一万军马,轮驻江宁府至南昌府一线要地。”

    对于黄琼的要求,曾经在河南路节度使任上,奉黄琼的命整顿河南地方卫军。几年下来,才勉强让整个河南路,半数卫军可以勉强出战。但却将自己,折腾得一个心力交瘁。如今在提起整顿卫军的事情,于明远不由得脸变得跟苦瓜一样,多少有些愁眉不展。他都不知道,接下这个差事后,自己还有没有那个命,活到自己小儿子长大的那一日。

    看着愁眉苦脸的于明远,黄琼却是笑了笑道:“当初于爱卿,奉朕之命整理河南路卫军,几年下来弄得心力交瘁。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有朕可以为于爱卿做后盾。爱卿如今也是知枢密使、殿前司都指挥使,朕御笔亲封的定国公,自然与当年的河南路节度使,不能同日而语。所以,于爱卿大可以放手去做。怎么能做好,那就这么做。”

    黄琼的话音落下,也知道这个差事不接不行,而且这位主说的也没有错的于明远,也只能应承下来。不过黄琼也没有让他孤军奋战。让兵部、吏部、户部,全力的支持他,并充分给于明远授权。总之一句话,可谓是该给的都给了,剩下的便看于明远怎么做了。平叛期间,除了在燕山府统军与北辽作战期间之外,大部分都在中枢统管军机的于明远。

    也知道,诸路的卫军实在已经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了。眼下除了广南东西二路,江南东西二路,湖广南路的卫军。由归降的叛军,以及征募的新兵编成。福建路与浙江路的卫军,等着重整之外。也就何家产与这位主,整顿过的山西、陇右、陕西这三路卫军,勉强还算是有一个样子。淮北诸路,以及两川的卫军,依旧是糜烂不堪。

    而这其中,尤由以山东路与淮北路最甚。因为久为承平之地,卫军不仅缺额极大。去年,北辽举倾国之力寇边,面对着东到蓟州,西到云州漫长防线,手中兵力实在有些捉襟见肘的于明远,曾经想过调动部分山东卫军出征。毕竟作为海防重地,山东路足足有一万四千卫军。就算不能作为战兵出动,可作为辅兵出动终归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这样,至少可以腾出放在后勤的部分兵力,全力应对正面的北辽精锐。结果,抽调的一万军马,还没有出发就逃亡了三成。剩下勉强到了燕山府,却是因为散乱不堪,军械与盔甲破烂不堪。仅有的七百骑兵,居然只是纸面上的。便是连押运粮草,这样的简单任务都完不成。于明远从剩下的七千军马之中,勉强凑了一千所谓的精锐。想要到蓟州一带隘口驻防。

    想着这些人什么都不干,只是在发现辽军绕路进攻的时候,用来放烽火终归可以吧。结果,刚出燕山府,这一千山东路最精锐的卫军,还没有到蓟州,与一股渗透进来的北辽骑兵遭遇,只听到北辽骑兵的马蹄声,这一千所谓的精锐,当场便做了鸟兽散。将统军出战的山东路节度副使,带着二十多个亲兵。孤零零的丢在了战场,不,确切说是山间空地上。

    从燕山府一直到大海,这条防线本就到处都是丛山峻岭。便是有少量北辽骑兵,寻找到缝隙溜进来,兵力也绝对不会太多。更多的是,类似哨探一样的侦骑,或是被打散的散骑。这些突然出现在山东卫军面前的,所谓北辽骑兵却是从蓟州败了下来。正在这里四处乱窜,想要找到一条缝隙返回北辽。结果没有想到,与这一千山东精锐迎头相遇。

    原本见到这一千齐军,这五十个本就是被打散,在四大营精兵身上吃足了苦头的北辽骑兵,一开始几乎可以说是魂飞魄散。而这些北辽骑兵,最开始的打算是跑。仗着身下的契丹马,腿长、腿多的优势赶紧溜。结果却没有想到,双方刚一照面,当面的齐军却是先溜了一个干净。只留下了二十多个人,在一片河谷空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束手无策。

    又见到当面留下的那个家伙,身边有二十多个亲兵,明显是一个不小的官。带队的武官心一横,便鼓足全部勇气冲了过来的。而那位刚从自己部下未成接敌,便如此快溃散之中清醒过来的节度副使,也知道回去上差饶不了自己。面对着冲过来的五十个北辽骑兵,倒也硬着头皮迎战。结果没到一炷香的时间,这位节度副使的人头,便被北辽骑兵带了回去邀功。成了北线作战,战死的最高级别武官。至于其他的,类似诸如看守北辽俘虏的五百山东卫军。

    被三十个手无寸铁的女真俘虏,硬生生的给冲散了架。若不是一支换防的四大营精锐,正巧遇上出手解决了叛乱。恐怕于明远的帅府,都要被一群女真俘虏给冲了。于明远这个整个北线的主帅,不是战死便是被俘在自己驻跸之地。到时候,那可就真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至于其他押运粮草,被一群手拿着锄头、铁锹的老百姓,给劫了个精光的事。

    相比这两件让于明远丢尽脸的事,那都算不了什么。别说山东路的卫军,便是还算勉强可用的河北路卫军,于明远都不敢让他们上前线。只能留在后面作为辅兵使用。而至于陇右、陕西、山西诸路卫军,现在还能维持一战能力。是这位主当初在陇右督师期间,要了两路节度使以及大批官员的脑袋。驻跸西京期间,又强力撤换了大批不合格的武官换来的。

    至于山西路的卫军,如今勉强整顿像个样子。那可是何家产,用自己老命换来的。何家产在去山西之前,虽说年纪已大,但可谓是精神依旧矍铄。可去山西没几年,身子便垮了下来,直接将老命留在了山西路。想到这里,于明远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自己这边虽说需要整顿的,实际上只有淮北这四路卫军,可这其中的艰难之处也是明摆在哪里。

    在离开温德殿之后,想起这个差事,哪怕明知道这是自己分内事,可于明远依旧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宁愿统军上前线,与敌人明刀明枪的打仗,也不愿意做这种劳心劳力,还不讨好的差事。此时的他都不知道的是,自己会不会与何家产一样,活活累死在任上。而跟着他一同出来的傅远山、吕端,也都做过地方官,自然知道此事之艰难。

    不由得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这位如今大齐军机尽在手中的,这位大齐开国以来,第一任以知枢密使兼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国公爷。只是二人都不管军务,傅远山还好些,不管怎么说在齐辽对峙第一线的燕山府,做过多年的知府,多少还懂一些军务。吕端仕途则与军务,基本上不搭边。对军务一窍不通。所以二人,对此事都是实在帮不上忙。

    

    19_19661/85536220.html

    

    。wap2.idzs.cc.co

章节目录

定河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雪云中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难接的差事,定河山,笔趣阁并收藏定河山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