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还没有想到如何让左良玉乖乖的北上,关外就传来他无奈的消息,刚刚出任蓟辽总督不久的杨绳武病了,而且病的不轻,连话都说了,请遍了关外名医,却没有丝毫的效果,最后连广宁最有名的医生都素手无策,告诉杨绳武的心腹准备后事。
杨绳武一病,关外最大的文官便是辽东巡抚邱民仰了,邱民仰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崇祯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将一个小太监杖毙,远远紧紧是这个小太监走路的时候声音太大,一时之间,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蹑脚走路,那个走路的动作让人看起来不由喷饭。
本来崇祯想着用杨绳武来抑制田羽,不想杨绳武刚一个月就病的不行了,他这时候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杨绳武在装病,崇祯想起杨绳武出京前的种种推脱,更加确实了这样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让监察御史去锦州亲自核查真伪。
监察御史刚刚出山海关,杨绳武病死的消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监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难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还没有到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经丧失理智的崇祯会不会因此而责难于他,最后这个监察御史一咬牙,还是踏上了锦州之路,这下子崇祯没有说的了吧。
崇祯听说杨绳武的死讯后,心中有些烦闷,看来自己这些天太敏感了,总是以为这些大臣都在欺骗自己,崇祯颓然的躺倒在龙椅之上,他地心实在是太疲倦了,风雨飘摇地大明对于他来说已经独木难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大明却总是一天天衰败下去,眼看着就要做亡国之君,崇祯这时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实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业就这么毁在他的手上,因此他不得不坚持下去,因此三十多岁的他已经两鬓花白,每天都在愁闷中度过。
想到祖先开国不宜,他只好再次打起精神想着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局。其实他现在是庸人自扰,只凭着一个阉人的消息就对可以影响大明走势的田羽起了心,不但没有支持田羽,反而起了削弱之心,这样的态度和手段也让田羽有些心寒,对大明的忠心有下降了很多,也使得崇祯陷入了困局之中。
“怎么办?怎么办?”崇祯不住地在心中问自己,杨绳武虽然已经死了,但对于崇祯来说良玉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不顺利解决左良玉的问题,那么他的计划便会受到阻挠,他不得不再次依靠田羽,而依靠田羽地后果便是让田羽超出他的控制范畴,这又是他不想见到地结果。
崇祯脑际突然一亮,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侯,左良玉曾经受到过侯的提拔之恩,如果没有侯的提拔,左良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因此崇祯觉得自己豁然开朗,而杨绳武的死恰好将蓟辽总督的位置让了出来,虽然侯在派别上属于东林党,可能对田羽持着欣赏地态度,但田羽不是东林党人,另外侯从来没有和田羽接触过,用侯来担任这个蓟辽总督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方面侯可以按照自己地意图来行事,另外一方面左良玉极有可能买自己恩师的一个面子,如果左良玉能够挥军北上,那么自己地一切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现在的侯已经被崇祯下了大狱,自己从监狱中将侯放出来,侯一定会感激自己地圣恩,当然更会尽心办事,想到这里,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下令将侯从狱中释放出来,任命他为蓟辽总督,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宫门已经下钥,崇祯只好将这个冲动打消,有鉴于上次的命令,没有事前和陈新甲等人沟通,使得陈新甲和阁臣们最近很少发言,在朝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成为了闷葫芦,因此崇祯这次打定主意和陈新甲还有内阁商量一下。既然想出了办法,崇祯来了精神,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
第二天,崇祯将内阁阁臣和陈新甲都召到了乾清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些阁臣们很显然对崇祯的做法有些不满,听到崇祯的想法,这些阁臣们都默不作声,只有陈新甲想了想说:“我看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臣听说左良玉一直对侯的恩情不忘,侯入狱的时候,左良玉也花费了不少力气,想着为自己的恩师说情,因此靠侯用感情来打动左良玉是个不错的办法。”
崇祯用眼睛扫了一下几位阁臣。冷声问道:“众位地意思呢?”
阁臣们这时候哪里有什么办法。本来都打算不说话。不想崇祯问了出来。只好纷纷赞成。崇祯虽然对几个阁臣地表现不满。但至少通过了自己地想法。因此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明天早朝我就宣布这项任命。”
崇祯似乎很看重侯。不但任命侯为蓟辽总督。还给了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地加衔。侯从囚犯一跃而升为蓟辽总督。本应该高兴。但他却没有这么想。他虽然在狱中。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地。他现在到有些羡慕起杨绳武来了。同时对杨绳武也有些怨言。你什么时候死不行。非得这个当口死了。这个沉重地任务落在了自己地头上。这次自己是坐牢。但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恐怕就只有西市一刀地命了。甚至有可能连累到家族。不过皇帝地圣旨侯还不敢违抗。崇祯三天后。召见了侯。两人聊了很久。侯从乾清宫出来地时候。脸色也一样不怎么好看。
侯既然无法违抗圣旨。只好硬着头皮给左良玉去了封信。让左良玉率部北上。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鞑子地对手。全军北上极有可能被鞑子围歼。并且关外如何能和富饶地湖广相比。不过左良玉对侯还是比较感恩地。如果换做他人。左良玉早就拒绝了。为了敷衍侯地
左良玉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充作护卫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地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地。
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调遣。弦外之音是以三十万人马地粮饷数字。示意使侯知难而退。
侯知道左良玉虽然有不少兵马,但不可能有三十万大军那么多,因此侯也明白左良玉的用意,崇祯能够赏赐给他官衔,但是粮饷问题却解决不了,因此侯连忙给左良玉送信,让左良玉不用北上,而侯写完信后,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重新罢职,也就不再为这个头疼,每天窝在北京的府第。就这样,崇祯打算利用侯笼络左良玉的想法落空,一个多月后,崇祯耐不住,又将侯下了大狱。这个举动也意味着崇祯的办法失败。
崇祯对侯寄望很大,没有想到最后还是绣篮打水一场空,让崇祯一下子又老了几岁,他还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就到了崇祯十五年地年末,十六年的年初。国家的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局面,崇祯哪里有心思过年,因此皇宫惨淡地度过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和十六年的年初。
由于左良玉拒不北上,王守仁地部队行到山东镇后也停了下来,崇祯看到王守仁停了下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怕一旦王守仁的部队进入湖广,来个火星碰地球,左良玉部和田羽部像来有芥蒂,现在左良玉赖着湖广不动,王守仁极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打击左良玉,这样一来,左良玉恐怕更不能离开湖广了。
王守仁的做法不但没有让崇祯感到生气,心中反而对王守仁起了一丝感激之心,王守仁在山东没有闲着,趁着这个机会,又招募了大约一万人左右的部队,反正湖广总兵有兵额二万五千人呢,招一万人并不算多,只是王守仁的部队也无法得到军饷,因此王守仁的湖广镇还需要田羽地支援。
崇祯调动不了左良玉,王守仁便在山东不动,趁着这个机会,王守仁开始训练士卒。王守仁知道田羽现在的财力也捉襟见肘,因此只招收了一万人,而没有选择招募到满编制,不过刚过了年,海上就传来好消息,章学宇击败了一支较大地海盗,获得了大约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海贸得到的三十万两,不但缓解了田羽地燃眉之急,还略有余资。
王守仁知道后,就给田羽去了封信,田羽很慷慨,直接让山东镇的杨军给王守仁运去二十万两银子,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王守仁放开手脚,又开始招募,最后招满了编制,一共二万五千人,不过这二万五千人里面骑兵很少,虽然田羽也帮助了一些,但王守仁只打造了五千骑兵部队,剩下地二万都是步兵,武器和甲冑也无法和山东镇相比,不过有了这二万五千人,王守仁虽然还没有和左良玉一较长短的能力,但至少不用担心自己被左良玉吞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守仁有信心将这二万五千人打造成一只强大的军队,虽然可能比不上山东镇,但绝对会在大明排在前几位。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迎来了崇祯十六年的春天。李自成和张献忠在蛰伏了一冬天之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李自成,他现在足足有近二十万大军,在中原一带已经没有官军可以与之匹敌,因此李自成开始攻打河南的府县,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再次攻陷洛阳,洛阳周围的大量府县也被李自成攻陷,身为总理大臣的孙传廷面对李自成也没有任何办法,只龟缩在开封城中消极防御。张献忠看到李自成开始行动,也按捺不住,开始攻击安徽的府县。
孙传廷虽然很希望得到支援,但是附近除了左良玉的旧湖广镇大军外,就属山东镇的兵力最雄厚,当然还有王守仁新成立地湖广镇,不过孙传廷可不敢打左良玉和王守仁地主意,因为一旦提到他们两个,那么势必会让崇祯以为自己再割他的伤口,因此孙传廷含糊的给崇祯上疏,希望崇祯能够派军援助自己。
孙传廷虽然说丢了洛阳还有豫西的很多府县,但是崇祯也知道孙传廷的实力不可能击败李自成,能够守卫住开封就不错了,因此接到孙传廷的信后,他不得不考虑起来让自己头疼了四五个月快半年的事情来。左良玉既然不奉命北上,那么就将他划归给孙传廷吧,让孙传廷来对付这个让人挠头的左良玉,至于王守仁的新军,不能让他们在呆在山东了,山东距离京师太近,现在田羽要是作乱的话,现在地形式恐怕还要比王守仁在关外强,因此崇祯将左良玉任命为右都督,节制湖广、安徽等省军务,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给了左良玉更大的一个官位,让他腾出湖广总兵的位置安排王守仁。
左良玉升了官,又没有北上,因此也就心满意足的接受了崇祯地圣旨,王守仁则率军赶到襄阳,成为新一任总兵。在处理田羽的这件事情上,田羽受到了削弱,崇祯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唯一得到好处地便是左良玉。而崇祯再和左良玉博弈之上最后输给了左良玉,最后妥协的是皇帝,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湖广总兵,因此可以看到当时大明的境地了。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将目光对准了开封,亲率三万精锐进军开封,准备攻下开封,将官军在河南的最后一个据点端掉,只好攻下开封,那么河南境内便再无官军势力,因此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极力鼓动李自成攻打开封。李自成在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也打定主意攻打开封。
孙传廷听说李自成朝着开封进军,一面上疏崇祯求救,一面飞檄左良玉,让左良玉率军进驻开封。左良玉连崇祯地圣旨都敢对
况是孙传廷呢。孙传廷看到左良玉驻扎在信阳不动,怒骂左良玉,但除了骂以外,孙传廷还有什么办法,只好打起精神思考如何抵抗李自成。
孙传廷虽然是数省总理,但现在他手上握着地军队只有一只,那就是由开封副将陈永盛率领的开封守军,陈永盛地军队到时不错,曾经数次和流寇交过手,战绩也比较好,但陈永盛打的多数都是比较弱小地流寇,根本就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因此孙传廷非常担心,认为陈永盛的军队不会是李自成的对手。更何况李自成率领着三万精兵,而陈永盛只有六千多人。
唯一让孙传廷比较开心的是周王。周王与其他爱财如命的藩王不同,他秉承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因此在得知李自成率领大军朝着开封开进的时候,将府中的银子搬出来一部分,犒赏守城的部队,同时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银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这样一来,开封城中大多数人都纷纷上城协助陈永盛军守城。
李自成率领三万大军开始攻打开封,由于周王的赏赐,城上士兵的士气很高,而且开封也曾经做过前朝的都城,城池防御非常好,李自成率军攻击了多次,根本就无法攻破开封的防御。反倒损失了不少人,尤其是李自成更是瞎了一只眼睛。
由于城上的守卫力量很强大,李自成决定亲自到城下观察形势,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踪不密,被城上的官军射中左眼。李自成的受伤使得流寇的士气打击很大,而连续多日攻克不了开封,伤亡也比较多,又听说王守仁率领湖广镇从襄阳出发援助开封,李自成只好退回洛阳。这样李自成第一次攻击开封以失败告终。
虽然守住了开封,孙传廷却对左良玉很不满,如果不是王守仁看在田羽的面子上,出动大军摆出一副援救开封的架势,恐怕李自成不会退去,因此孙传廷在战后第一时间上疏弹劾左良玉。崇祯看到孙传廷的奏疏后,只是叹了一声,就将奏疏留中。现在左良玉已经尾大不掉,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中,自己还殚精竭力的想着削弱田羽,没有想到最大的祸害不是田羽,而是这个左良玉。要知道田羽到目前为止,还很乖巧的听从崇祯的命令,而这个左良玉已经开始公然对抗朝廷了,现在真不知道这最大的威胁是田羽还是左良玉了。崇祯虽然对这样的现实很不满,但不得接受这个苦果,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孙传廷的奏疏留中。
李自成的大军虽然铩羽而归,但是崇祯知道在河南境内,官军的实力已经无法和流寇相比,因此不久之后,流寇就会卷土重来,左良玉已经不听调,光凭着孙传廷的那点军队,恐怕无法打败流寇,难道自己还得依靠田羽?不过崇祯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左良玉一个苦果已经够崇祯闹心的了。
但是除了左良玉,中原的兵力已经空虚,这时候崇祯又想起了王守仁,王守仁不声不响的将军队扩编到了二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朝朝廷要一分钱,崇祯这时候不得不佩服田羽,不但军事出众,这敛财的手段也高人一等,要知道从崇祯打击田羽的那一刻起,崇祯再也没有拨给田羽一分钱,一车粮草。本来崇祯以为凭着这个手段可以极大的削弱田羽,甚至将田羽的军队饿跨,不过从东厂传来的消息,田羽的军队军饷照发不误,而且前段时间骑兵全部装备了火枪,当崇祯听说田羽一下子给一万六七千的骑兵装备了火枪,吓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还以为田羽装备完火枪之后恐怕就要对自己动手了,没有想到田羽让尽心尽力的守卫着关外,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田羽如果闹一闹,也许崇祯还会安心一点,田羽越沉稳,崇祯的心中越是惊,越是害怕。而心中对田羽采取的这些动作也越觉得没有错误。
田羽没有行动,崇祯就将注意力放回了中原战场,指挥不动左良玉,孙传廷难堪大任,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气馁,现在崇祯已经无兵可用。最后崇祯不得不违心选择了使用王守仁,王守仁虽然不声不响的扩军,但那是他总兵的权利,湖广镇一共有编制二万五千人,王守仁招收了二万五千人,没有留给崇祯任何把柄。
虽然使用王守仁,会使得王守仁的势力大增,但是现在崇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用王守仁,那么开封用不了多久就会易手,失去开封这个中原最后的堡垒,恐怕李自成的势力会大增,而且李自成很有可能趁势切断南北的联系,那样一来,恐怕大明就危险了,因此无奈的崇祯只好命王守仁部北上,协助孙传廷围剿流寇。
流寇兵力近二十万,即便有王守仁的二万五千人,也根本无法挽回颓势,崇祯必须再想办法,尽快解决李自成的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中原地区哪里还有兵可用,如果有兵可用,崇祯也不会使用王守仁了。
最后崇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三边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那里还有三四万兵,虽然面对二十万流寇,三四万兵力也不够看,但是崇祯对洪承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一想起洪承畴,崇祯不由又是黯然,现在洪承畴手中就得力的将领竟然是王六,王六的兵力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还得依靠田羽,要知道王六和王守仁都是从山东镇出来的。崇祯这时候别提多后悔了,自己原本着打算削弱田羽,没有想到现在形势逼迫自己不得不启用山东镇旧将,王六和王守仁越强大,田羽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可是现在的形势崇祯还有其他选择吗?
!~!
..
杨绳武一病,关外最大的文官便是辽东巡抚邱民仰了,邱民仰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崇祯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将一个小太监杖毙,远远紧紧是这个小太监走路的时候声音太大,一时之间,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蹑脚走路,那个走路的动作让人看起来不由喷饭。
本来崇祯想着用杨绳武来抑制田羽,不想杨绳武刚一个月就病的不行了,他这时候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杨绳武在装病,崇祯想起杨绳武出京前的种种推脱,更加确实了这样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让监察御史去锦州亲自核查真伪。
监察御史刚刚出山海关,杨绳武病死的消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监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难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还没有到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经丧失理智的崇祯会不会因此而责难于他,最后这个监察御史一咬牙,还是踏上了锦州之路,这下子崇祯没有说的了吧。
崇祯听说杨绳武的死讯后,心中有些烦闷,看来自己这些天太敏感了,总是以为这些大臣都在欺骗自己,崇祯颓然的躺倒在龙椅之上,他地心实在是太疲倦了,风雨飘摇地大明对于他来说已经独木难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大明却总是一天天衰败下去,眼看着就要做亡国之君,崇祯这时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实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业就这么毁在他的手上,因此他不得不坚持下去,因此三十多岁的他已经两鬓花白,每天都在愁闷中度过。
想到祖先开国不宜,他只好再次打起精神想着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局。其实他现在是庸人自扰,只凭着一个阉人的消息就对可以影响大明走势的田羽起了心,不但没有支持田羽,反而起了削弱之心,这样的态度和手段也让田羽有些心寒,对大明的忠心有下降了很多,也使得崇祯陷入了困局之中。
“怎么办?怎么办?”崇祯不住地在心中问自己,杨绳武虽然已经死了,但对于崇祯来说良玉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不顺利解决左良玉的问题,那么他的计划便会受到阻挠,他不得不再次依靠田羽,而依靠田羽地后果便是让田羽超出他的控制范畴,这又是他不想见到地结果。
崇祯脑际突然一亮,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侯,左良玉曾经受到过侯的提拔之恩,如果没有侯的提拔,左良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因此崇祯觉得自己豁然开朗,而杨绳武的死恰好将蓟辽总督的位置让了出来,虽然侯在派别上属于东林党,可能对田羽持着欣赏地态度,但田羽不是东林党人,另外侯从来没有和田羽接触过,用侯来担任这个蓟辽总督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方面侯可以按照自己地意图来行事,另外一方面左良玉极有可能买自己恩师的一个面子,如果左良玉能够挥军北上,那么自己地一切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现在的侯已经被崇祯下了大狱,自己从监狱中将侯放出来,侯一定会感激自己地圣恩,当然更会尽心办事,想到这里,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下令将侯从狱中释放出来,任命他为蓟辽总督,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宫门已经下钥,崇祯只好将这个冲动打消,有鉴于上次的命令,没有事前和陈新甲等人沟通,使得陈新甲和阁臣们最近很少发言,在朝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成为了闷葫芦,因此崇祯这次打定主意和陈新甲还有内阁商量一下。既然想出了办法,崇祯来了精神,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
第二天,崇祯将内阁阁臣和陈新甲都召到了乾清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些阁臣们很显然对崇祯的做法有些不满,听到崇祯的想法,这些阁臣们都默不作声,只有陈新甲想了想说:“我看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臣听说左良玉一直对侯的恩情不忘,侯入狱的时候,左良玉也花费了不少力气,想着为自己的恩师说情,因此靠侯用感情来打动左良玉是个不错的办法。”
崇祯用眼睛扫了一下几位阁臣。冷声问道:“众位地意思呢?”
阁臣们这时候哪里有什么办法。本来都打算不说话。不想崇祯问了出来。只好纷纷赞成。崇祯虽然对几个阁臣地表现不满。但至少通过了自己地想法。因此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明天早朝我就宣布这项任命。”
崇祯似乎很看重侯。不但任命侯为蓟辽总督。还给了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地加衔。侯从囚犯一跃而升为蓟辽总督。本应该高兴。但他却没有这么想。他虽然在狱中。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地。他现在到有些羡慕起杨绳武来了。同时对杨绳武也有些怨言。你什么时候死不行。非得这个当口死了。这个沉重地任务落在了自己地头上。这次自己是坐牢。但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恐怕就只有西市一刀地命了。甚至有可能连累到家族。不过皇帝地圣旨侯还不敢违抗。崇祯三天后。召见了侯。两人聊了很久。侯从乾清宫出来地时候。脸色也一样不怎么好看。
侯既然无法违抗圣旨。只好硬着头皮给左良玉去了封信。让左良玉率部北上。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鞑子地对手。全军北上极有可能被鞑子围歼。并且关外如何能和富饶地湖广相比。不过左良玉对侯还是比较感恩地。如果换做他人。左良玉早就拒绝了。为了敷衍侯地
左良玉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充作护卫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地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地。
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调遣。弦外之音是以三十万人马地粮饷数字。示意使侯知难而退。
侯知道左良玉虽然有不少兵马,但不可能有三十万大军那么多,因此侯也明白左良玉的用意,崇祯能够赏赐给他官衔,但是粮饷问题却解决不了,因此侯连忙给左良玉送信,让左良玉不用北上,而侯写完信后,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重新罢职,也就不再为这个头疼,每天窝在北京的府第。就这样,崇祯打算利用侯笼络左良玉的想法落空,一个多月后,崇祯耐不住,又将侯下了大狱。这个举动也意味着崇祯的办法失败。
崇祯对侯寄望很大,没有想到最后还是绣篮打水一场空,让崇祯一下子又老了几岁,他还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就到了崇祯十五年地年末,十六年的年初。国家的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局面,崇祯哪里有心思过年,因此皇宫惨淡地度过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和十六年的年初。
由于左良玉拒不北上,王守仁地部队行到山东镇后也停了下来,崇祯看到王守仁停了下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怕一旦王守仁的部队进入湖广,来个火星碰地球,左良玉部和田羽部像来有芥蒂,现在左良玉赖着湖广不动,王守仁极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打击左良玉,这样一来,左良玉恐怕更不能离开湖广了。
王守仁的做法不但没有让崇祯感到生气,心中反而对王守仁起了一丝感激之心,王守仁在山东没有闲着,趁着这个机会,又招募了大约一万人左右的部队,反正湖广总兵有兵额二万五千人呢,招一万人并不算多,只是王守仁的部队也无法得到军饷,因此王守仁的湖广镇还需要田羽地支援。
崇祯调动不了左良玉,王守仁便在山东不动,趁着这个机会,王守仁开始训练士卒。王守仁知道田羽现在的财力也捉襟见肘,因此只招收了一万人,而没有选择招募到满编制,不过刚过了年,海上就传来好消息,章学宇击败了一支较大地海盗,获得了大约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海贸得到的三十万两,不但缓解了田羽地燃眉之急,还略有余资。
王守仁知道后,就给田羽去了封信,田羽很慷慨,直接让山东镇的杨军给王守仁运去二十万两银子,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王守仁放开手脚,又开始招募,最后招满了编制,一共二万五千人,不过这二万五千人里面骑兵很少,虽然田羽也帮助了一些,但王守仁只打造了五千骑兵部队,剩下地二万都是步兵,武器和甲冑也无法和山东镇相比,不过有了这二万五千人,王守仁虽然还没有和左良玉一较长短的能力,但至少不用担心自己被左良玉吞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守仁有信心将这二万五千人打造成一只强大的军队,虽然可能比不上山东镇,但绝对会在大明排在前几位。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迎来了崇祯十六年的春天。李自成和张献忠在蛰伏了一冬天之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李自成,他现在足足有近二十万大军,在中原一带已经没有官军可以与之匹敌,因此李自成开始攻打河南的府县,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再次攻陷洛阳,洛阳周围的大量府县也被李自成攻陷,身为总理大臣的孙传廷面对李自成也没有任何办法,只龟缩在开封城中消极防御。张献忠看到李自成开始行动,也按捺不住,开始攻击安徽的府县。
孙传廷虽然很希望得到支援,但是附近除了左良玉的旧湖广镇大军外,就属山东镇的兵力最雄厚,当然还有王守仁新成立地湖广镇,不过孙传廷可不敢打左良玉和王守仁地主意,因为一旦提到他们两个,那么势必会让崇祯以为自己再割他的伤口,因此孙传廷含糊的给崇祯上疏,希望崇祯能够派军援助自己。
孙传廷虽然说丢了洛阳还有豫西的很多府县,但是崇祯也知道孙传廷的实力不可能击败李自成,能够守卫住开封就不错了,因此接到孙传廷的信后,他不得不考虑起来让自己头疼了四五个月快半年的事情来。左良玉既然不奉命北上,那么就将他划归给孙传廷吧,让孙传廷来对付这个让人挠头的左良玉,至于王守仁的新军,不能让他们在呆在山东了,山东距离京师太近,现在田羽要是作乱的话,现在地形式恐怕还要比王守仁在关外强,因此崇祯将左良玉任命为右都督,节制湖广、安徽等省军务,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给了左良玉更大的一个官位,让他腾出湖广总兵的位置安排王守仁。
左良玉升了官,又没有北上,因此也就心满意足的接受了崇祯地圣旨,王守仁则率军赶到襄阳,成为新一任总兵。在处理田羽的这件事情上,田羽受到了削弱,崇祯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唯一得到好处地便是左良玉。而崇祯再和左良玉博弈之上最后输给了左良玉,最后妥协的是皇帝,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湖广总兵,因此可以看到当时大明的境地了。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将目光对准了开封,亲率三万精锐进军开封,准备攻下开封,将官军在河南的最后一个据点端掉,只好攻下开封,那么河南境内便再无官军势力,因此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极力鼓动李自成攻打开封。李自成在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也打定主意攻打开封。
孙传廷听说李自成朝着开封进军,一面上疏崇祯求救,一面飞檄左良玉,让左良玉率军进驻开封。左良玉连崇祯地圣旨都敢对
况是孙传廷呢。孙传廷看到左良玉驻扎在信阳不动,怒骂左良玉,但除了骂以外,孙传廷还有什么办法,只好打起精神思考如何抵抗李自成。
孙传廷虽然是数省总理,但现在他手上握着地军队只有一只,那就是由开封副将陈永盛率领的开封守军,陈永盛地军队到时不错,曾经数次和流寇交过手,战绩也比较好,但陈永盛打的多数都是比较弱小地流寇,根本就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因此孙传廷非常担心,认为陈永盛的军队不会是李自成的对手。更何况李自成率领着三万精兵,而陈永盛只有六千多人。
唯一让孙传廷比较开心的是周王。周王与其他爱财如命的藩王不同,他秉承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因此在得知李自成率领大军朝着开封开进的时候,将府中的银子搬出来一部分,犒赏守城的部队,同时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银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这样一来,开封城中大多数人都纷纷上城协助陈永盛军守城。
李自成率领三万大军开始攻打开封,由于周王的赏赐,城上士兵的士气很高,而且开封也曾经做过前朝的都城,城池防御非常好,李自成率军攻击了多次,根本就无法攻破开封的防御。反倒损失了不少人,尤其是李自成更是瞎了一只眼睛。
由于城上的守卫力量很强大,李自成决定亲自到城下观察形势,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踪不密,被城上的官军射中左眼。李自成的受伤使得流寇的士气打击很大,而连续多日攻克不了开封,伤亡也比较多,又听说王守仁率领湖广镇从襄阳出发援助开封,李自成只好退回洛阳。这样李自成第一次攻击开封以失败告终。
虽然守住了开封,孙传廷却对左良玉很不满,如果不是王守仁看在田羽的面子上,出动大军摆出一副援救开封的架势,恐怕李自成不会退去,因此孙传廷在战后第一时间上疏弹劾左良玉。崇祯看到孙传廷的奏疏后,只是叹了一声,就将奏疏留中。现在左良玉已经尾大不掉,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中,自己还殚精竭力的想着削弱田羽,没有想到最大的祸害不是田羽,而是这个左良玉。要知道田羽到目前为止,还很乖巧的听从崇祯的命令,而这个左良玉已经开始公然对抗朝廷了,现在真不知道这最大的威胁是田羽还是左良玉了。崇祯虽然对这样的现实很不满,但不得接受这个苦果,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孙传廷的奏疏留中。
李自成的大军虽然铩羽而归,但是崇祯知道在河南境内,官军的实力已经无法和流寇相比,因此不久之后,流寇就会卷土重来,左良玉已经不听调,光凭着孙传廷的那点军队,恐怕无法打败流寇,难道自己还得依靠田羽?不过崇祯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左良玉一个苦果已经够崇祯闹心的了。
但是除了左良玉,中原的兵力已经空虚,这时候崇祯又想起了王守仁,王守仁不声不响的将军队扩编到了二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朝朝廷要一分钱,崇祯这时候不得不佩服田羽,不但军事出众,这敛财的手段也高人一等,要知道从崇祯打击田羽的那一刻起,崇祯再也没有拨给田羽一分钱,一车粮草。本来崇祯以为凭着这个手段可以极大的削弱田羽,甚至将田羽的军队饿跨,不过从东厂传来的消息,田羽的军队军饷照发不误,而且前段时间骑兵全部装备了火枪,当崇祯听说田羽一下子给一万六七千的骑兵装备了火枪,吓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还以为田羽装备完火枪之后恐怕就要对自己动手了,没有想到田羽让尽心尽力的守卫着关外,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田羽如果闹一闹,也许崇祯还会安心一点,田羽越沉稳,崇祯的心中越是惊,越是害怕。而心中对田羽采取的这些动作也越觉得没有错误。
田羽没有行动,崇祯就将注意力放回了中原战场,指挥不动左良玉,孙传廷难堪大任,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气馁,现在崇祯已经无兵可用。最后崇祯不得不违心选择了使用王守仁,王守仁虽然不声不响的扩军,但那是他总兵的权利,湖广镇一共有编制二万五千人,王守仁招收了二万五千人,没有留给崇祯任何把柄。
虽然使用王守仁,会使得王守仁的势力大增,但是现在崇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用王守仁,那么开封用不了多久就会易手,失去开封这个中原最后的堡垒,恐怕李自成的势力会大增,而且李自成很有可能趁势切断南北的联系,那样一来,恐怕大明就危险了,因此无奈的崇祯只好命王守仁部北上,协助孙传廷围剿流寇。
流寇兵力近二十万,即便有王守仁的二万五千人,也根本无法挽回颓势,崇祯必须再想办法,尽快解决李自成的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中原地区哪里还有兵可用,如果有兵可用,崇祯也不会使用王守仁了。
最后崇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三边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那里还有三四万兵,虽然面对二十万流寇,三四万兵力也不够看,但是崇祯对洪承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一想起洪承畴,崇祯不由又是黯然,现在洪承畴手中就得力的将领竟然是王六,王六的兵力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还得依靠田羽,要知道王六和王守仁都是从山东镇出来的。崇祯这时候别提多后悔了,自己原本着打算削弱田羽,没有想到现在形势逼迫自己不得不启用山东镇旧将,王六和王守仁越强大,田羽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可是现在的形势崇祯还有其他选择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