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骑兵后面的徐执信在听见马匹嘶鸣的第一时刻,即判断出先头部队已经撞上了敌军,马上率领一千重装步兵加入战场。随着一千重装步兵的加入,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倒向徐执信一方。
也就在大局已定,敌方的攻击渐渐变得微弱的时候,敌方的主力赶到了战场,从左右两边向徐执信的军队发动攻击。
而此刻,仅剩的五百名骑兵已经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按照原定计划向莱特镇急进。而剩下的不到一千名重装步兵在徐执信的率领下,承受了敌军左右两面的攻击。但奇怪的是,战场形势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反而莫名其妙的演变成一种均势。
原来在这样一个夜色如墨的夜晚,而且战场又处于山林深处的道路,真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布林一方由于早已约定了暗号,所以一经交手即明了是敌是友。而敌军由于错误估计了整个战场态势,以至于被布林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在黑暗中,根本分不清敌我,结果许多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人手中,整个战场是一片混乱。
这一战从午夜时分一直持续到天将破晓,两方人马都已经精疲力竭。
在天色即将转明之时,徐执信聚拢了仅存的两百名士兵悄悄撤离了战场,延着前往苏格尔的道路前进。而身后的敌军依旧在互相残杀。
这一仗徐执信一方死伤近千人,而敌方的伤亡是其两倍左右,可说是战果辉煌。但就整个战场形态而言,卡罗尔已经丧失了扳平的唯一条件,时间。
也就在徐执信率领残部撤离战场之时,原先突围的五百骑兵抵达了莱特镇。而令人奇怪的是,原先应该驻守该镇的一千五百名轻,重装步兵踪影全无,整个镇只有一个百余人的小队看守着近四百万斤军粮。
在迅速控制了莱特镇之后从小队长口中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布林三镇的三位统领已经背叛了卡罗尔,他们昨晚遇到的伏军正是布林三镇的主力。
在权衡了整个态势后,确信仅凭五百名骑兵无法再次突破敌方包围的情况下,部队做出了前往苏格尔与徐执信汇合的决定。于是,五百名骑兵押着一百名的“俘虏”向苏格尔缓慢推进。而最可笑的就是莱特镇的近四百万斤军粮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竟然被搁置在那里整整五天,一直到里梅尔率领他的军队到达时才又重新得到看护,不能不说是一个战争奇闻。
徐守义在送走徐执信后,回到城守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睡。原因倒不是因为现在战场的险恶形势,而是在担心徐执信能否顺利突围。一直以来,徐守义对徐执信就象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家人还要好。从他十八岁开始就一直带在自己身边,五年来,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凭借一个优秀将领的眼光,徐执信确信其是一个天生的军人。无畏的勇气,细密的心思以及临场的决断力,都决定了他将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事领导人物。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面对现时的战场形势,打了大半辈子仗的徐守义心里比谁都明白,此仗必败无疑。只是由于自己职责所在,以及军人的荣誉,不允许自己未战言败。
这种纷乱的思绪围绕着徐守义,直到临近天亮时分,抵挡不住因身心疲倦而带来的困意,小睡了一个时辰。
也就在一个时辰后,城守府内纷乱的脚步声就踏碎了徐守义的梦境。从床上翻身而起,披上衣服的他立刻就见到一名近卫撞开房门,神色间一片慌乱。
“城守大人,阿特伯里要攻城了!”
当徐守义一身戎装出现在城墙上时,发现所有的将领都已经到达。每个人的脸色都相当凝重,那是一种因恐惧而心理遭受压抑的结果。即使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于明,眼神中也透着一丝惊恐。顺着将领的目光,转头观测敌阵时,徐守义也不由为眼前所见而感到震撼。
昨日由七千名阿特伯里士兵组成的阵列已经非常壮观,而今日布林关下阿特伯里军不知多了多少,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片城外将近五里的空地。昨日的七千名阿特伯里军此刻集中在左侧,步兵在前列成方阵,骑兵在后。右侧则是四十支五百人编组的两万余骑兵。而位于中央的是此次攻防战的主力,近三万余名步兵。而这三万余名步兵被分成前后两个阵列,重装步兵在前,轻装步兵在后。而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则是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
徐守义再转首,发现除了一众将领面露惧意外,所有城楼上的守城兵士也是一脸恐惧。做为统帅的徐守义非常清楚,如果现在不能鼓舞起将士们的士气,此仗不用打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徐守义果断地拔出自己的佩剑,一跃跳上了城墙的垛口,惊得敌我双方都目瞪口呆,卡罗尔一方的将领注意力由城外敌军阵列处转移到他身上来,不明白这位城守要玩什么花样。
“卡罗尔的男儿们,你们身后是什么!是我们世代耕耘的土地,我们的妻儿老小都靠着这块土地维系着生计!”
徐守义挥剑指向城外的阿特伯里军,继续道,“现在有人要来抢夺属于我们的土地,抢夺我们的牛羊,驱逐我们的家人,你们会答应吗?”
“不答应!”
城楼上的两千五百名士兵同时震臂高呼,声势不可谓不惊人,甚至连城外的阿特伯里军都为之瞠目结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对方还能保持这样的士气,卡罗尔的军队的确令人感到不可轻辱。
“不答应!”声势不弱于刚才的呐喊声再次响起,徐守义及一众将领相当诧异的回头寻找是什么人发出如此呐喊。
原来城中数千名青壮年此刻亦在北城门下聚集,他们是城中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守城军。因为布林关的居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事实:一旦城破,他们面临的必将是屠城的惨淡结局。
几十年来,阿特伯里和卡罗尔之间争战不断,不知道有多少阿特伯里的士兵倒在布林关下,有多少阿特伯里的将领为了这座雄关郁郁而终,以至于现在的布林关成为阿特伯里军方心头一道永远的伤痛,更是阿特伯里民众无法摆脱的噩梦。
几十年来积累的鲜血令双方民众都积聚了太多的仇恨,而这种属于民族之间的仇恨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就象徐执信一般,其爷爷是死在阿特伯里军的剑下,此刻城墙上的兵士们也有许多人的爷爷,父亲死于对方剑下。而城外的阿特伯里军,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在如此危局之下,城中居民自发组织参加战斗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着城门下聚集的众多年轻人,徐守义心中痛楚万分。其实,他比谁都清楚此次布林关已是在劫难逃。与其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敌人杀戮,还不如在战场上与敌军拼个鱼死网破,可怜的是城中的老弱妇孺,真不知他们该如何面对城破之日敌人的铁蹄。
也就在大局已定,敌方的攻击渐渐变得微弱的时候,敌方的主力赶到了战场,从左右两边向徐执信的军队发动攻击。
而此刻,仅剩的五百名骑兵已经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按照原定计划向莱特镇急进。而剩下的不到一千名重装步兵在徐执信的率领下,承受了敌军左右两面的攻击。但奇怪的是,战场形势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反而莫名其妙的演变成一种均势。
原来在这样一个夜色如墨的夜晚,而且战场又处于山林深处的道路,真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布林一方由于早已约定了暗号,所以一经交手即明了是敌是友。而敌军由于错误估计了整个战场态势,以至于被布林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在黑暗中,根本分不清敌我,结果许多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人手中,整个战场是一片混乱。
这一战从午夜时分一直持续到天将破晓,两方人马都已经精疲力竭。
在天色即将转明之时,徐执信聚拢了仅存的两百名士兵悄悄撤离了战场,延着前往苏格尔的道路前进。而身后的敌军依旧在互相残杀。
这一仗徐执信一方死伤近千人,而敌方的伤亡是其两倍左右,可说是战果辉煌。但就整个战场形态而言,卡罗尔已经丧失了扳平的唯一条件,时间。
也就在徐执信率领残部撤离战场之时,原先突围的五百骑兵抵达了莱特镇。而令人奇怪的是,原先应该驻守该镇的一千五百名轻,重装步兵踪影全无,整个镇只有一个百余人的小队看守着近四百万斤军粮。
在迅速控制了莱特镇之后从小队长口中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布林三镇的三位统领已经背叛了卡罗尔,他们昨晚遇到的伏军正是布林三镇的主力。
在权衡了整个态势后,确信仅凭五百名骑兵无法再次突破敌方包围的情况下,部队做出了前往苏格尔与徐执信汇合的决定。于是,五百名骑兵押着一百名的“俘虏”向苏格尔缓慢推进。而最可笑的就是莱特镇的近四百万斤军粮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竟然被搁置在那里整整五天,一直到里梅尔率领他的军队到达时才又重新得到看护,不能不说是一个战争奇闻。
徐守义在送走徐执信后,回到城守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睡。原因倒不是因为现在战场的险恶形势,而是在担心徐执信能否顺利突围。一直以来,徐守义对徐执信就象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家人还要好。从他十八岁开始就一直带在自己身边,五年来,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凭借一个优秀将领的眼光,徐执信确信其是一个天生的军人。无畏的勇气,细密的心思以及临场的决断力,都决定了他将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事领导人物。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面对现时的战场形势,打了大半辈子仗的徐守义心里比谁都明白,此仗必败无疑。只是由于自己职责所在,以及军人的荣誉,不允许自己未战言败。
这种纷乱的思绪围绕着徐守义,直到临近天亮时分,抵挡不住因身心疲倦而带来的困意,小睡了一个时辰。
也就在一个时辰后,城守府内纷乱的脚步声就踏碎了徐守义的梦境。从床上翻身而起,披上衣服的他立刻就见到一名近卫撞开房门,神色间一片慌乱。
“城守大人,阿特伯里要攻城了!”
当徐守义一身戎装出现在城墙上时,发现所有的将领都已经到达。每个人的脸色都相当凝重,那是一种因恐惧而心理遭受压抑的结果。即使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于明,眼神中也透着一丝惊恐。顺着将领的目光,转头观测敌阵时,徐守义也不由为眼前所见而感到震撼。
昨日由七千名阿特伯里士兵组成的阵列已经非常壮观,而今日布林关下阿特伯里军不知多了多少,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片城外将近五里的空地。昨日的七千名阿特伯里军此刻集中在左侧,步兵在前列成方阵,骑兵在后。右侧则是四十支五百人编组的两万余骑兵。而位于中央的是此次攻防战的主力,近三万余名步兵。而这三万余名步兵被分成前后两个阵列,重装步兵在前,轻装步兵在后。而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则是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
徐守义再转首,发现除了一众将领面露惧意外,所有城楼上的守城兵士也是一脸恐惧。做为统帅的徐守义非常清楚,如果现在不能鼓舞起将士们的士气,此仗不用打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徐守义果断地拔出自己的佩剑,一跃跳上了城墙的垛口,惊得敌我双方都目瞪口呆,卡罗尔一方的将领注意力由城外敌军阵列处转移到他身上来,不明白这位城守要玩什么花样。
“卡罗尔的男儿们,你们身后是什么!是我们世代耕耘的土地,我们的妻儿老小都靠着这块土地维系着生计!”
徐守义挥剑指向城外的阿特伯里军,继续道,“现在有人要来抢夺属于我们的土地,抢夺我们的牛羊,驱逐我们的家人,你们会答应吗?”
“不答应!”
城楼上的两千五百名士兵同时震臂高呼,声势不可谓不惊人,甚至连城外的阿特伯里军都为之瞠目结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对方还能保持这样的士气,卡罗尔的军队的确令人感到不可轻辱。
“不答应!”声势不弱于刚才的呐喊声再次响起,徐守义及一众将领相当诧异的回头寻找是什么人发出如此呐喊。
原来城中数千名青壮年此刻亦在北城门下聚集,他们是城中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守城军。因为布林关的居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事实:一旦城破,他们面临的必将是屠城的惨淡结局。
几十年来,阿特伯里和卡罗尔之间争战不断,不知道有多少阿特伯里的士兵倒在布林关下,有多少阿特伯里的将领为了这座雄关郁郁而终,以至于现在的布林关成为阿特伯里军方心头一道永远的伤痛,更是阿特伯里民众无法摆脱的噩梦。
几十年来积累的鲜血令双方民众都积聚了太多的仇恨,而这种属于民族之间的仇恨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就象徐执信一般,其爷爷是死在阿特伯里军的剑下,此刻城墙上的兵士们也有许多人的爷爷,父亲死于对方剑下。而城外的阿特伯里军,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在如此危局之下,城中居民自发组织参加战斗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着城门下聚集的众多年轻人,徐守义心中痛楚万分。其实,他比谁都清楚此次布林关已是在劫难逃。与其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敌人杀戮,还不如在战场上与敌军拼个鱼死网破,可怜的是城中的老弱妇孺,真不知他们该如何面对城破之日敌人的铁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