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三朝回门后又随着南安王耿源在京中呆了一月有余,这期间除了在府中服侍南安王太妃,她也时常在婆婆的催促下回到伯府陪着赵姨娘,倒与未出嫁时无太大差别。【小说文学网】也亏得南安王太妃是个心胸开阔的,有时候还会让探春邀请赵姨娘到南安王府做客。赵姨娘和南安王太妃虽然阅历不同,出身上也大相径庭,但是南安王太妃早年也是随着丈夫见过民间疾苦的人,加上两人性子都挺直白,竟然意外地能聊得来。等到探春随着耿源回北边上任的时候,两位闲在家中、倍感无聊的亲家已经很是熟悉了。
探春随着耿源离京的这天,贾环前往送行,而赵姨娘因为不舍,干脆没有跟着过来。一同前来的只有孙绍祖迎春夫妇。
“送行千里,终有一别。好了,就到这里罢。”南安王之前离京的时候向来一人一马,最多后面跟着一队亲兵。他向来不喜欢这种依依惜别的场景。只是这次是携妻上任,场面自然不同。
孙绍祖在南安王面前还是有些拘束,并没有说话。反而是贾环听了,玩笑道:“还指着能讨口姐夫的酒喝呢,枉我跟了这些路。”
耿源看着贾环嬉笑的模样,不由得觉着腹部隐隐作痛。回门那日,这小子为了自己迎亲那天的举动,借着酒劲狠狠地将自己揍了一顿,而且那手下得也忒黑了。摊上这么个小心眼还有后台的小舅子,真是骂也骂不过、打也打不得。
“哪里敢不给你喝酒?以后若是有机会,我们好好喝一场。说起来去年在安城的时候,你都被灌趴下了,这么点的酒量,可要好好练练了啊。”
孙绍祖也是个惯会看眼色的,听了这话,笑道:“与人送行,哪能不准备送行酒?”说着,就有下人拿了一坛好酒。
三人都是行伍出身,也学不来文人那般对饮一杯,送别诗一首,反而一人拿了一大盅,一饮而尽,然后笑道:“爽快!喝了这盅,等日后相见再痛饮一场!”
这时候探春迎春二人也话别完了,两人眼眶都红红的。但无论再多不舍,该来的分别总是会来。一行人目送着南安王的车马远去,便各自散去。
探春的婚事彻底成了,随着探春和南安王的离开,贾环一下子又恢复了清闲的生活。每日里,除了处理伯爵府的各种应酬,去衙门点个卯,就是练练武,陪陪赵姨娘,检查检查王睿的功课,然后偷偷带着这孩子溜出府玩玩。至于和墨濂的见面,往往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倒弄得像偷情一般。
一旦真的闲了下来,贾环本以为自己会很满足,却发现自己总是无法避免地去想之前在战场上的生活。原先在战场上,他总是想着立了大功,分了家,回京之后就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只是如今真的可以安稳清闲地过日子的时候,他却更加怀念那和战友们同生共死的日子,虽然苦累,但那份击退敌人的兴奋、与战友相处时候的感动,都是记忆中磨灭不掉的。特别是每次在与那些世家老爷虚与委蛇的时候,他都会更加想念边疆的日子。
“你最近怎么了?”墨濂皱着眉头,看着再次走神的贾环,担忧地问道。
贾环回过神来,反问道:“我觉着自己越过越回去了。”
“怎么说?”
“如今我清闲太过,”贾环迟疑地说道,“总觉着又变成了混吃等死的纨绔。除了武艺没有落下,成日里不过就和那些世家老爷喝喝酒,拉拉关系,说道说道家长里短,诸如什么薛家大傻子调戏不成反被打之类的事情,我倒是一清二楚。而兵部衙门也不过是点个卯而已,根本没有实事。再这么下去我真怕自己被养废了。”
墨濂心头好笑,贾环提到的薛蟠被打的事情他也是清楚得很。之前薛蟠调戏贾环不成的时候,他就派人跟着了,要说这次薛蟠故态萌发踢了柳湘莲这块铁板,他派过去的人不仅全程围观,还在柳湘莲走后上去狠狠地补了几脚,着实解气。只怕这之后,薛蟠估计好些天都得躺在家中养伤,估计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出现在这四九城的大街上了。
“我听说如今南方海防不稳,海寇流窜得厉害……”
“不行!”贾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墨濂厉声打断,“沿海各省卫所对付那些散兵游勇还算绰绰有余,本就不需要朝廷派兵。况且你本来就没有过海战经验,我不放心你。”
贾环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在有些莽撞,被墨濂骤然打断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也知道墨濂说得在理,遂改口道:“我不过就随口一说,也真没想就那么去找死。”
墨濂见贾环说得认真,这才缓和了脸色,柔声道:“那就好。你若是觉着无聊,我命人将你调到京郊大营去?”
“不妥,”贾环摇了摇头,虽然对去京郊大营很是心动,但是他也知道如今这些在京城里有爵位的贵族,没有一个手中掌握有实权,若是开他这么一个先例,墨濂今后可就得为难了,“京郊大营本就没有空缺,此时又非战时,我这样过去了,只怕也没什么用处,反而徒生事端。”
“无妨,”墨濂把玩着贾环的头发,道,“他们不会知道的。”
贾环知道墨濂既然这么说,就肯定有十足的把握,只是这样一来,又要费很多功夫。虽然很是诱惑,但是想了半晌,贾环还是摇头道:“还是不麻烦了,先等等看,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
墨濂见贾环既然如此坚持,便也不再说什么,只是暗地里留心着贾环,甚至每日都宣召他入宫觐见,共商国事。
贾环坐在一边,看着墨濂手中的折子,疑惑道:“南边海寇怎么还没有解决?这都几个月了。”
墨濂面色愈发冷淡,每日的战报他都是要第一个审阅的,配上他的探子发来的迷信,对南边的战局也是了解了**不离十。海寇与北方边境的蒙古人不同,对于蒙古人来说,不管再怎么骚扰北方边界,但也是有所顾及的,毕竟他们的家总归就在那里,若是太过,只怕最后连自己的土地都没办法保有,累及族人。那巴图蒙克和他治下的鞑靼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海寇却不一样,他们航海千里,九死一生,就是为了干这么一票,且无后顾之忧。相比于蒙古人,手段更是毫无人性,危害更大,最让人头疼的是,他们的骚扰并没有什么规律,让沿海各地防不慎防。
“这闽浙两地的都指挥使也是个浑的。”墨濂冷声道。
贾环见墨濂动了真怒,心知这两人必是讨不着好处了。贾环正在思考南边对策的时候,却听见“啪”的一声,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了案上,震得书案上的笔架摇摇欲坠。让贾环吓了一跳。
“怎么了?”
墨濂一言不发地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贾环接过一看,也不由得面色一变,惊讶道:“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来这些日子闽浙地区不仅屡遭海寇骚扰,还因为连下暴雨,导致洪灾爆发,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折子正是浙江布政使连夜呈上的。
墨濂这下子也坐不住了,直接站了起来,连夜招人进宫商议赈灾一事。
他看了看一脸渴望留下的贾环,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罢了,你也留下来吧。”
贾环高兴地点了点头,然后道:“要是可以的话,赈灾一事……”
墨濂看着贾环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模样,虽然满是不放心,但也知道贾环如今有自己的志向,总不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就将他禁锢在四九城这一方天地。若是没有太大的危险,他总得学会放心。所以墨濂总归也没有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只是道:“暂且看是不是有合适的人选吧。”
贾环听了这话,知道墨濂已经松动了,连忙点头,坐在一边。
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三位内阁老臣,都是墨濂连夜召进宫的心腹。经过大半夜的商议,这南下赈灾的物资和负责的人选也最终确定。同时还确定了护送物资的军队,以及带兵的将领。这带兵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渴望有事情做的贾环。
在墨濂看来,这次护送赈灾物资并没有什么危险,虽然苦一些,但总比去南边打海寇安全得多。所以护送赈灾物资的任务就由贾环来承担了,也算满足了贾环的愿望。
如今一切程序都商议完毕,只需要筹集调动物资和军队就好,在墨濂的大力支持下,仅仅三日就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
探春随着耿源离京的这天,贾环前往送行,而赵姨娘因为不舍,干脆没有跟着过来。一同前来的只有孙绍祖迎春夫妇。
“送行千里,终有一别。好了,就到这里罢。”南安王之前离京的时候向来一人一马,最多后面跟着一队亲兵。他向来不喜欢这种依依惜别的场景。只是这次是携妻上任,场面自然不同。
孙绍祖在南安王面前还是有些拘束,并没有说话。反而是贾环听了,玩笑道:“还指着能讨口姐夫的酒喝呢,枉我跟了这些路。”
耿源看着贾环嬉笑的模样,不由得觉着腹部隐隐作痛。回门那日,这小子为了自己迎亲那天的举动,借着酒劲狠狠地将自己揍了一顿,而且那手下得也忒黑了。摊上这么个小心眼还有后台的小舅子,真是骂也骂不过、打也打不得。
“哪里敢不给你喝酒?以后若是有机会,我们好好喝一场。说起来去年在安城的时候,你都被灌趴下了,这么点的酒量,可要好好练练了啊。”
孙绍祖也是个惯会看眼色的,听了这话,笑道:“与人送行,哪能不准备送行酒?”说着,就有下人拿了一坛好酒。
三人都是行伍出身,也学不来文人那般对饮一杯,送别诗一首,反而一人拿了一大盅,一饮而尽,然后笑道:“爽快!喝了这盅,等日后相见再痛饮一场!”
这时候探春迎春二人也话别完了,两人眼眶都红红的。但无论再多不舍,该来的分别总是会来。一行人目送着南安王的车马远去,便各自散去。
探春的婚事彻底成了,随着探春和南安王的离开,贾环一下子又恢复了清闲的生活。每日里,除了处理伯爵府的各种应酬,去衙门点个卯,就是练练武,陪陪赵姨娘,检查检查王睿的功课,然后偷偷带着这孩子溜出府玩玩。至于和墨濂的见面,往往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倒弄得像偷情一般。
一旦真的闲了下来,贾环本以为自己会很满足,却发现自己总是无法避免地去想之前在战场上的生活。原先在战场上,他总是想着立了大功,分了家,回京之后就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只是如今真的可以安稳清闲地过日子的时候,他却更加怀念那和战友们同生共死的日子,虽然苦累,但那份击退敌人的兴奋、与战友相处时候的感动,都是记忆中磨灭不掉的。特别是每次在与那些世家老爷虚与委蛇的时候,他都会更加想念边疆的日子。
“你最近怎么了?”墨濂皱着眉头,看着再次走神的贾环,担忧地问道。
贾环回过神来,反问道:“我觉着自己越过越回去了。”
“怎么说?”
“如今我清闲太过,”贾环迟疑地说道,“总觉着又变成了混吃等死的纨绔。除了武艺没有落下,成日里不过就和那些世家老爷喝喝酒,拉拉关系,说道说道家长里短,诸如什么薛家大傻子调戏不成反被打之类的事情,我倒是一清二楚。而兵部衙门也不过是点个卯而已,根本没有实事。再这么下去我真怕自己被养废了。”
墨濂心头好笑,贾环提到的薛蟠被打的事情他也是清楚得很。之前薛蟠调戏贾环不成的时候,他就派人跟着了,要说这次薛蟠故态萌发踢了柳湘莲这块铁板,他派过去的人不仅全程围观,还在柳湘莲走后上去狠狠地补了几脚,着实解气。只怕这之后,薛蟠估计好些天都得躺在家中养伤,估计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出现在这四九城的大街上了。
“我听说如今南方海防不稳,海寇流窜得厉害……”
“不行!”贾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墨濂厉声打断,“沿海各省卫所对付那些散兵游勇还算绰绰有余,本就不需要朝廷派兵。况且你本来就没有过海战经验,我不放心你。”
贾环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在有些莽撞,被墨濂骤然打断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也知道墨濂说得在理,遂改口道:“我不过就随口一说,也真没想就那么去找死。”
墨濂见贾环说得认真,这才缓和了脸色,柔声道:“那就好。你若是觉着无聊,我命人将你调到京郊大营去?”
“不妥,”贾环摇了摇头,虽然对去京郊大营很是心动,但是他也知道如今这些在京城里有爵位的贵族,没有一个手中掌握有实权,若是开他这么一个先例,墨濂今后可就得为难了,“京郊大营本就没有空缺,此时又非战时,我这样过去了,只怕也没什么用处,反而徒生事端。”
“无妨,”墨濂把玩着贾环的头发,道,“他们不会知道的。”
贾环知道墨濂既然这么说,就肯定有十足的把握,只是这样一来,又要费很多功夫。虽然很是诱惑,但是想了半晌,贾环还是摇头道:“还是不麻烦了,先等等看,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
墨濂见贾环既然如此坚持,便也不再说什么,只是暗地里留心着贾环,甚至每日都宣召他入宫觐见,共商国事。
贾环坐在一边,看着墨濂手中的折子,疑惑道:“南边海寇怎么还没有解决?这都几个月了。”
墨濂面色愈发冷淡,每日的战报他都是要第一个审阅的,配上他的探子发来的迷信,对南边的战局也是了解了**不离十。海寇与北方边境的蒙古人不同,对于蒙古人来说,不管再怎么骚扰北方边界,但也是有所顾及的,毕竟他们的家总归就在那里,若是太过,只怕最后连自己的土地都没办法保有,累及族人。那巴图蒙克和他治下的鞑靼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海寇却不一样,他们航海千里,九死一生,就是为了干这么一票,且无后顾之忧。相比于蒙古人,手段更是毫无人性,危害更大,最让人头疼的是,他们的骚扰并没有什么规律,让沿海各地防不慎防。
“这闽浙两地的都指挥使也是个浑的。”墨濂冷声道。
贾环见墨濂动了真怒,心知这两人必是讨不着好处了。贾环正在思考南边对策的时候,却听见“啪”的一声,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了案上,震得书案上的笔架摇摇欲坠。让贾环吓了一跳。
“怎么了?”
墨濂一言不发地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贾环接过一看,也不由得面色一变,惊讶道:“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来这些日子闽浙地区不仅屡遭海寇骚扰,还因为连下暴雨,导致洪灾爆发,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折子正是浙江布政使连夜呈上的。
墨濂这下子也坐不住了,直接站了起来,连夜招人进宫商议赈灾一事。
他看了看一脸渴望留下的贾环,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罢了,你也留下来吧。”
贾环高兴地点了点头,然后道:“要是可以的话,赈灾一事……”
墨濂看着贾环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模样,虽然满是不放心,但也知道贾环如今有自己的志向,总不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就将他禁锢在四九城这一方天地。若是没有太大的危险,他总得学会放心。所以墨濂总归也没有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只是道:“暂且看是不是有合适的人选吧。”
贾环听了这话,知道墨濂已经松动了,连忙点头,坐在一边。
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三位内阁老臣,都是墨濂连夜召进宫的心腹。经过大半夜的商议,这南下赈灾的物资和负责的人选也最终确定。同时还确定了护送物资的军队,以及带兵的将领。这带兵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渴望有事情做的贾环。
在墨濂看来,这次护送赈灾物资并没有什么危险,虽然苦一些,但总比去南边打海寇安全得多。所以护送赈灾物资的任务就由贾环来承担了,也算满足了贾环的愿望。
如今一切程序都商议完毕,只需要筹集调动物资和军队就好,在墨濂的大力支持下,仅仅三日就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