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西侧的小殿空置,这里是留给皇帝临时起居、办公的区域,西殿外围正在修建侍中庐。

    刘禅自不可能在西殿休息,他依旧留在正殿,在屏风后来回踱步。

    先是田信震撼、引人注目的新式冠服,隆重又新潮,连他见了,都有一种麦田里突然见到一株立松的仰止、停顿之感。

    紧接着是四龙图带来的惊悚对比,以及那股昭然若揭,令人窒息又呼之欲出的预兆感。

    后面又是吕乂一事引发的波折,六侍中议政的体制,硬是当着诸卿百官演练了一次廷议、表决。

    刘禅感到有些累,又有些释然,难怪要改易到南海,也只有广阔岭南才能容得下田信折腾。

    若是灵帝时期朝中有田信这么个人,保准宦官、外戚会和和气气说话……逼急了,不需要什么兵变,田信一个人就能把外戚党、宦官诛灭在宫城之内,大殿之上。

    董允、费祎二人垂手恭立在一侧,目前的形势很明显,就是臣强主弱。

    皇帝知道么?

    皇帝很清楚,就是把太子送过来提前适应。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当代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果执意兼顾今后长远未来的事情,那肯定跟目前的事情相互冲突。

    也能理解为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种妥协。

    策反田信,或逼迫汉军内战,是敌国唯一能翻盘的希望所在。

    田信不是一个人,不计北府,仅仅是三恪家族本身,就代表着新汉帝国对未来的承诺、信誉;非法诛杀、抹除任何一家,都会导致信誉破产,难以再次凝聚人心。

    例如田信推动的部曲十折一为食邑租税的政策,真正取信于人的是大汉与三恪这种相辅相成的体制规划。

    豪强舍弃部曲,折算为食邑税租后,这些家族先天就受三恪家族庇护。

    今后的皇帝、朝廷,几乎不可能绕过三恪家族,再效仿孝武皇帝那样大规模除爵。

    就目前来说,大汉境内军功封爵享有食邑税租的人,对汉帝国的信赖源自皇帝的信誉,以及三恪制度。三恪制度是一道保障,这个制度得到保持、维护,那大家就能安享税租。

    为了维护、巩固自身的安全性,三恪家族今后轮流出任执政也是一种必然。

    这是挡不住的事情,谁阻挡,就会被碾碎。

    吴国归降一事就是个转折点,吴国高层会折算食邑后加入汉帝国,因孙大虎、关羽之间的关系,孙大虎姐妹身边会聚拢一批吴国出身的军功贵族、形成外戚党。

    吴国愿意投降,也跟汉帝国、三恪制度之间的信誉有关。只要投降,吴国高层融入这个体系,皇室、三恪为了整体稳定,不会对他们进行大规模铲除,顶多也就定点清除犯法违禁之人。

    汉帝国的信誉,就源自内部的和睦。

    为了这种和睦,牺牲吕乂也不算什么。

    丧失这种和睦气氛、形象,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关羽要杀吕乂,田信放吕乂,暂时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这种和睦。

    吕乂只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如果能顺利融合吴国,之后还能维持这种和睦……那么魏国方面的战意会瓦解到最低,就等高层叛汉的元勋旧臣日益凋零后,与汉的对立情绪瓦解,开始逐步融向大汉。

    跟内部和睦比起来,除了三恪家族、皇室以外的任何人,都是可以牺牲的。

    董允、费祎表现的很乖巧,唯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代替诸葛亮,统领群臣,与三恪共治天下。

    这两人已经放弃争斗,准备随波逐流,按部就班的接替诸葛亮。

    可刘禅呢,患得患失在屏风后踱步,他从不需要为自己安全做顾虑,太多人会为了保护他选择抗争到底。

    上午讨论了田信邓国改易南海的事情,下午就要讨论宋公国的创立事项,如果顺利,还要议定张飞的卫公国地址。

    牵扯的是一郡之地,今后这一郡封国会辐射、裹挟周围五六郡,影响数百万军民。

    从治理角度来说,三恪公国的治理初衷、效率、行动力肯定远远高过周围郡国,这一点已经在邓国得到展现。

    身为国主,田信对临时封邑的邓国都不留余力进行发展,优惠利好辐射于整个南阳周边地区。

    因此三恪公国发展速度肯定领先于周边郡国,究竟会引发怎样的波澜……目前不得而知。

    但就参考邓国来看,肯定非常棘手。

    等田信逐步从邓国撤离,后续接任的郡守,肯定坐不稳位置,会遭受吏民的质疑和攻讦。他们不敢谩骂朝廷,只好把气撒在今后的继任郡守身上。

    前汉、后汉就无法在岭南执行有效统治、征税,整体交给田信打理也算不得什么。

    如果百年后,爆发战争,陈公国从岭南北伐打赢汉帝国……那输了也实属活该,怨不得旁人,得认。

    可江东已有近千年发展,割任何一个郡给宋公国,都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理应由皇帝来裁定,可这么大的事情却交给自己来主持会议,本就是向关兴示好。

    是的,是向关兴示好。

    还要向张家示好,给张绍施恩,让张绍记这个人情。

    只要帝国内部的和睦风气尚存,那人情的价值最高;而各种纠集在一起的人情,又能助长和睦风气。

    维持和睦,使上下齐心,许多看似惊涛骇浪的事情,也能从容处理。

    刘禅颇感孤独,董允费祎的表现,已让他不敢轻易商议私密话题。

    其他太子属臣也不可能绕过董允费祎与他接触,这是不符合规矩的事情。

    独自一人计较、衡量得失,这让他越发的思念孙大虎。

    东侧殿,关羽与黄权一同散步,协商封国事宜。

    黄权口吻慎重:“淮扬之盐,国家重器也。此非宋国封建丹阳可解,亦非立国吴郡能解。”

    盐运利润太大,丹阳郡没有盐场,可依旧能影响周围的郡县,进而插手盐运。

    关羽也是难以下定决心,做些河东解人,世居盐池边上,对盐的利润自有深刻认知。

    只要封国在海边,还握有权势,就不可能不碰盐。

    “公衡可有良策教我?”

    “宋公,盐运之利,数十倍于税租。此非我等外人能议,还请宋公与陛下当面议定。”

    黄权略作犹豫:“宋国若封建于吴,不妨与汉家少府一同经营。盐运之利,豪强皆争,必有私盐余利。与其肥豪强,不如肥宋国。宋公得盐运之利,以岁贡之名进献汉室,此帝室、朝廷、宋公三利之事。”

    稍稍停顿,黄权又说:“山川林木矿石渔猎皆受少府督管,却难以尽职,必有疏漏。我以为宋公不应避嫌,该为国家就近监掌淮扬之盐。”

章节目录

三国骑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中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三国吕布系统小说,三国骑砍,笔趣阁并收藏三国骑砍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