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关系吴军灭亡的会议始终拖延不下,迟迟不见结果。

    孙权以外交手段复辟东汉帝国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在刘封统帅四州官吏士民向刘备上表时就宣告失败。

    刘封以燕王自领兖州牧、车骑大将军,以曹植为燕相,曹休为燕国上将军。

    外交手段失败,摆在吴军面前的选择并不多,每一个选择都有一系列隐患。

    孙权迟迟拿不到主意,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带来灭亡。

    这种时候每一个能发言、表态的将军都沉默对待,没人能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会议拖延不是因为争执,而是沉默。

    这种沉默环境里,原来出使濮阳津的正使郑泉意志消沉每日暴饮,遇风邪瘫痪,病重。

    与太多同僚一样,潘濬也来看望郑泉。

    他来时郑泉已到弥留之际,与许多人不同,郑泉张着口,由儿子灌酒。

    潘濬一众人面面相觑,看着这个酒鬼在弥留之际饮酒。

    与郑泉没说一句话,就看郑泉咽气。

    郑泉的几个好友也都爱好相同,当众宣读郑泉的遗嘱。

    按照郑泉的遗嘱,他的尸骸将会俭葬,不需要更换精美的衣服,也不需要棺椁,要么将他葬在陶户取土的土原里,百年之后骨肉化成泥尘,被陶户做成酒器,也就能生饮酒,死饮酒,与酒常伴长眠;再要么火化他的尸骸,用骨灰烧制酒器。

    第二个太过惊世骇俗,只好折中选择,将他葬在陶户取土的土原里。

    “煅烧骨灰做成酒器倒是贴合郑文渊本意,此公癫狂之人,可惜其子不肖。”

    回去路上潘濬感慨一声,跟在身边的两个儿子默然无语,总觉得这是在说他们两个资质驽钝。

    吴国现在的形势越发的凶险,潘濬如履薄冰,深怕与内、外大势相撞,被碾成齑粉。

    现在十二万大军屯在寿春一带,春耕在即,到底是依托淮水、芍陂执行军屯,还是撤军?

    如果执行军屯,夏收后是否配合魏军夹击刘封?

    夹击刘封期间,汉军主力顺长江而下,直奔江东而去,那中原种种努力、布局岂不成了笑话?

    所以要退兵,要加速退兵。

    汉军自腊月初退兵回荆州,春耕之后随时可以发偏军来袭。

    以现在汉军的体量,一支偏军规模介于三五万之间,足以让江东鸡飞狗跳。

    只有迅速退兵才能保全根本,江东就是根本,失去江东,大军在外无异于丧家之犬……或许一夜之间就能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可问题就那么摆在面前,算计来算计去,孙权废了多大心力才得到淮南地?

    现在撤军,岂不是等于之前都做了无用功?

    哥哥给弟弟认错很困难,父亲给儿子认错更困难,君上给臣子认错……不仅困难还凶险。

    让孙权承认外交手段失败?承认诈取淮南地是失败的策略?

    如果没有采取外交手段,吴军主动退回江东,哪有现在这么多事情?

    吴军的体量、战力决定了选择的范围,首先排除了军队两分,军队分在淮南、江东两块区域驻守,那淮南挡不住刘封、臧霸、曹休,江东也挡不住汉军。

    所以吴军要么不管春耕,就现在发兵去打刘封,在汉军有所举动前,破坏刘封的春耕,然后主力迅速回防江东。

    战果是刘封春耕受影响,夏收、秋收后只能勉强固守,防御魏军的攻击;而吴军留守万余人,就能守住寿春、合肥。

    代价是江东的春耕、生产也就废了,今后两年时间里只能固守、做积蓄。

    再要么象征性留小部分兵力守御寿春、合肥,主力返回江东,抵御汉军。

    战果是有更大把握击退汉军偏师,保住江东主体;代价是无力继续干涉中原,而这一退,将校军吏很难鼓足勇气再来中原。

    怎么选,众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至今无果,就是顾虑孙权的颜面,以至于全军表现迟钝,什么都后知后觉一样。

    潘濬表面上也为这个问题苦恼,真要让他做选择,没什么好犹豫的,秉持汉军一贯的优良传统,先撞上去,打一架再说。

    立刻提兵北上,先把刘封的春耕生产破坏了,刘封毕竟初立,急需要休缓内部伤口,安抚士民惊慌情绪,要逐步确立威信。

    春耕之际发生一场军事对峙,足以击垮刘封的治民威信,没有两三年休养,刘封无法对外采取行动,无异废掉刘封的行动能力。

    至于耽误己方春耕、积蓄……没什么好怕的,反正今后也很难干涉外界,关上门安心理政,休养战争创伤即可。

    等刘封恢复对外干涉能力,己方也就恢复了。

    掐算时间,那个时候刘备应该会撑不住了,那时候正好各家联军,帮刘封打内战抢皇位。

    南边一个汉,东边还是一个汉,又恢复到孙权外交手段谋求的那种局面,自家又可以做大汉吴王。

    只是自己想到的事情,孙权也能想到,孙权没有强制推动执行这个计策,可能孙权也有其他方面的顾虑。

    比如,不愿向刘备的儿子称臣。

    给刘协称臣并无心理、脸面上的障碍,大家本就是刘协的臣民出身,调头回去再臣服,不算什么。

    给曹丕称臣也不算什么,可刘封猝然崛起,就因是刘备的儿子,空手套来好大的一番基业,这么急巴巴去臣服,脸上实在是无光。

    如果帮刘封打皇位战争,等于在帮刘封抢自己女婿刘禅的皇位……事情怎么看怎么纠结。

    潘濬很清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的种种原因,自然不会跳出来帮孙权解除绳套……这绝对换不来孙权的好感。

    而目前的局势,孙权也清楚是怎么一步步导致的,思来想去归纳出答案……内内外外所有人都不怀好意。

    不对,诸葛子瑜是例外,可惜诸葛子瑜留守建业,正为他守家。

    如果诸葛瑾随军,或许此刻就能站出来,主动背负责任,劝导自己后撤,把军队完完整整带回去。

    跟刘封打,胜负五五开;跟刘备打,必须全力以赴。

    仅仅这轮北伐,估算汉军斩获,别的不说,光骑兵最少能扩四千骑;而铁质铠甲,汉军最少缴获了五万套。

    这意味什么?

    意味着下一轮汉军北伐中原决战,汉军的装甲力量更强,魏军会拒绝野战,借助坚城被动挨打。

    意味着战争主动权全面落入汉军手里,如果没有较大的转机,江东可能撑不住十年。

    人么,有始有终。

    可能自己连个体面的葬礼都不会有。

    就在孙权忧虑、自叹自悲之际,继承诸葛瑾优良家风的诸葛恪鼓足勇气,带着不成功就成仁的心态来见孙权,来劝孙权撤兵。

    诸葛恪穿白衣而来,已做好自杀谢罪准备。

    可谓是正中下怀,随着吴军后撤,这场始于夏历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的三方会战,终于在夏历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落幕。

    夏历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即汉章武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章节目录

三国骑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中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骑砍三国兵种升级,三国骑砍,笔趣阁并收藏三国骑砍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