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想要继续传教的,孔有德也按照约定,没有为难,登记造册,然后被击中押送到边界,在之后的事情就不归天策军关了。
当然,没有天策军的许可,他们也不能再到山东的底盘上来。
按照最后的统计数据,愿意继续为传教事业奉献的,终究是少数,大约只有八百多人,有些是真的被洗脑了,有些则是之前有一定的权势,不甘心变得平凡,还想再闯出一番事业。
而这其中,也包括徐诗铭这个白莲教的圣女,也就是现阶段的掌权人。
其实对于他们的安排,程希孔和黄桂中都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对此孔有德却无所谓,只要他们离开山东,他就不会再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而其余的九千多人,大部分都选择加入天策军。
天策军的待遇,相当的不错,到现在还继续留在白莲教的人,大多都是无依无靠之人,靠自己很难活下去,只能背靠白莲教这种组织,才能有口饭吃。
既然天策军的待遇更好,他们自然会选择天策军,而那些不愿意继续打仗的,早就听从号召,逃离临朐回家种地去了。
对于这些士兵,其实孔有德打心底并不乐意接受,但没有办法,如果把他们放任自流,肯定又会惹出一队乱子,还不如把他们收编到军队中,权当学宋朝的做法,给这些必定会成为动乱之源的不稳定人群一口饭吃,让他们不去添乱。
整编过程持续了两天时间,所有在临朐的白莲教徒,都已经离开了,三千多人被分散整编进了天策军各部,八百多号忠实教徒,随着徐诗铭一起,去了河南。
去年下半年黄河孟津段决堤,上百万百姓受灾,灾民遍地,正好适合他们传教,所以他们打算在河南大展拳脚,重新打出一片事业。
随着区白莲教问题的解决,孔有德新任命的青州知府朱师穆,也就是原本的安东知县,也带着新任临朐知县李光恩,来到临朐,主持临朐地区的土改工作。
朱师穆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安东当知县的时候,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且民间捕捞业发展极为迅猛,也管理的相当不错,每个月进入市场的水产品超过二十万斤,而且还在继续增高。
明军撤走之后的半个月时间,他就抵达青州城,主持临淄,青州城附近的土改工作,进展相当顺利,经历了连番大战,所有的阻力都一扫而空,现在基本到了收尾阶段。
临朐的情况,同样要好一些,士绅大户不是被白莲教杀了,就是逃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工作难度小了很,相信不出半个月,临朐当地的百姓,也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
而那些暂时富余的土地,也将按照登莱二府的模式,建设大农场,产出足够的粮食,用于其他的各项大工程。
除了临朐,山东西三府的土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西三府的官员,超过一半都是原来的那些官员,毕竟天策军手里成熟的民政人才不够,新成立的天策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又没有那么多经验,打打副手还行,难以担当大任。
于是,那些愿意为天策军效力,而且确实有些能力的官员,都被留了下来,不过只是暂时的,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配。
当然,他们对土改还是有些抵触,他们之中也有不少在当地有田产,土改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受损。
但毛承福忠实的执行了孔有德的命令,杀掉了两个阳奉阴违,私自瞒报士绅土地的知县,然后传首各县之后,再没人敢这么干了,毕竟他们下面都是孔有德安排过来的,可都是对孔有德极为忠心的人,时时刻刻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他们也没那个胆量这么干。
而且他们也深知,要在天策军的系统里面混,就得跟着孔有德的想法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秦致远区区知县的幕僚,都能当上山东巡抚,不就是因为对孔有德忠心耿耿吗?
度过了初期的混乱,后续的土改工作,进行的就顺利多了。
但在兖州府,却出了一些麻烦。
二月底,宋统殷亲自来到青州城,面见孔有德。
孔有德本来正在跟张东和商量守备军的扩编计划,分成三个计划,一是直接扩编为守备军团,下辖三个守备师,一个守备师负责两个府,守备师的编制还是八个守备营,每个守备营继续保留一千人的编制。
二是继续保留一个守备师,增加守备营的数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动和安排,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来,只需要十四道十六个守备营就能保证守备力量。
第三则是继续保留原本守备师的编制,将每个守备的力量分散开来,驻防各地,野战部队现阶段没什么大的作战任务,可以承担一部分维持治安的作用,等到大战开始,直接在此基础上扩编。
这三个方案,其实各有利弊,所以得拿定一个,以方便执行。
得知宋统殷到了青州城,便放下手头的事情,让张东和和原先的几个守备营长就这三个计划,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到时候他再根据分析的情况,敲定一个方案。
随后,孔有德来到兵备道衙门的大门外,亲自迎接宋统殷。
看到宋统殷有些犹豫的样子,孔有德便迎了上去“宋前辈,出什么事了?看你这么匆匆忙忙,相比一路上车马劳顿,累坏了。走,先进去歇一歇,有事情待会再说。”
“大人,属下疲惫一些倒没什么。但现在确实遇到一些麻烦,虽然不算严重,但是挺棘手的,我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来跟大人商议一下。”
“既然不是严重的事情,那就先歇歇再说,棘手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需要从长计议,走,先去后堂。”
两人来到青州府衙的后堂,孔有德便开口道“你这次来,估计是衍圣公那边出问题了吧?”
“大人猜的没错,确实是衍圣公府的问题,这件事情倒也不算急迫,但需要谨慎处理,属下一时半会也拿不定章程。”
得知宋统殷亲自前来,孔有德大概就猜到是这么一回事了。
东昌府和兖州府的明军,是和青州城的明军一起撤退的,虽然他们之前占据的地盘不多,也就运河沿岸的少数几座城池,但多少有些影响力,孔有德思来想去,还是派宋统殷去坐镇,统一处理两府的事宜。
从他在青州府的所作所为来看,民政方面绝对不是一把好手,民政方面的问题很少能难住他,而且两府又有毛承福的骑兵师驻扎,如果有反抗势力,骑兵直接就碾压过去了,私人武装想和天策军的骑兵抗衡,想都不用想。
他亲自来找自己,就说明有什么棘手的事情,他自己处理不了,只能求助于自己。
而兖州府和东昌府,他处理不了的,也只可能是孔衍植这个第二十代衍圣公,也就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孙。
说起来,这孔衍植,确实有些难处理,孔有德也没完全想好怎么处理他们。
至于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公爵,就算是亲王,孔有德还不是想抓就抓,现在德王,衡王,鲁王三个亲王,还有一大票郡王都在刘公岛上操练呢。
孔府难以处理,就在于他们圣裔的身份,他们的祖先孔子,乃是天下读书人敬仰崇拜的对象,被尊称为孔圣人,而朝廷为了笼络士人,从而对孔子的后代进行封赏。
从第八代孔谦被封为文信君,第九代孔腾被封为奉祀君,第十三代孔霸封为褒成侯,到后来被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冯伟恭圣侯,奉圣侯,崇圣侯,奉圣亭侯等等头衔,唐玄宗时孔之被封为文宣公,延续到宋仁宗时期,当时太常博士祖无择认为,文宣公与孔子被追封的文宣王谥号冲突,不宜继续采用文宣公,于是改封衍圣公,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快六百年了。
期间无论是北宋,伪齐,金国,元朝,还是大明朝,衍圣公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就是因为治国要读书人,而书读人的表率又是孔子。
而孔有德现在还在发展实力的阶段,还不足以席卷天下,就不能直接把衍圣公一系给处理掉,否则会受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虽不至于出现存亡危机,但那个时候必定麻烦不断。
而宋统殷出现在这,也说明衍圣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看样子,宋统殷也对此颇为不安。
他虽然投身天策军,但前半辈子都是读的圣贤书,依然以读书人自居,对圣贤孔子自然格外尊崇,如果孔有德真的下令铲除衍圣公府,以及祭祀孔子的文庙,从内心上来书,宋统殷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看着宋统殷有些忐忑的样子,孔有德缓缓开口道“衍圣公府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但具体难题是什么,你不妨先说说看。”
宋统殷也有些为难道“大人,衍圣公在大明朝的分量,想必您是知道的。五天前,现任衍圣公曾邀请我赴宴,期间隐晦的提出,他们衍圣公府的田产,最好能不计入这次清查田亩的行动中,为此他们可以捐献三万两银子,用于兖州府的民政建设。
此外,衍圣公府还派出了部分支系子弟,去了江南,意图联络江南的应社,复社等组织,游说江南的士子,联合起来抵制咱们。尤其是复社,他们在江南的影响力不小,如果真的联合起来抵制咱们,恐怕也会对咱们的名声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将来的扩张计划也会受到阻碍。”
“复社?这个确实得留心一下。”
对于复社,孔有德并不太瞧得上,复社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说白了就是一群有影响力的官二代,除了方以智孔有德还有些好感,其三个都是大明键盘侠,他们组织的复社,就是嘴炮集中地,整天吹牛皮,抨击朝政。
他们吟诗作对,纵论古今,风花雪月,妄谈朝政是一把好手,但要让他们实打实的做些事情。
他们像极了后世的公知,修八车道的时候抨击是面子工程,浪费纳税人的钱,等到生活水平提高,八车道都显得拥堵,又开始抨击官府当初想的不够长远,反正官府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都是对的,真要让他们上去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这里面,也就方以智是个能做实事的人,但也有其他人高谈阔论的毛病。
侯方域好办,待会派个人知会侯恂一声,让他儿子消停点,他身为户部尚书,运河是他的命门之一,看他之前的表现,是个有眼力的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陈贞慧有点麻烦,他老头子是陈于廷,左都御史,位高权重,据说他是死硬的主站派,一心想要剿灭天策军,连带着陈贞慧也目中无人。
冒辟疆好对付,他老头子的官比起其他三个明显小了不少,区区湖广布政参政,尽管离着山东比较远,但介绍杀人的伎俩,孔有德还是会的,据说张献忠已经进入郧阳府了。
复社的问题,基本不用太担心,但作为根源的衍圣公府,却不得不处理。
“对于孔衍植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宋统殷谨慎地说道“大人,衍圣公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暂时还是不宜动他们,他们虽然没什么权力,但威望摆在那,如果煽动天下士子,恐怕对咱们的发展大计有不晓得阻碍。所以我认为,清查田亩,暂时先跳过衍圣公府,等到时机合适再行动。”
孔有德有些好奇的问道“他衍圣公家有多少土地?”
“目前还未清查,但根据初步估算,应该在四百万亩以上。”
“四百万亩?居然有这么多?”
孔有德也有些吃惊,至少四百万亩,实际上肯定超过这个数目,是六百万,八百万还是一千万?
当然,没有天策军的许可,他们也不能再到山东的底盘上来。
按照最后的统计数据,愿意继续为传教事业奉献的,终究是少数,大约只有八百多人,有些是真的被洗脑了,有些则是之前有一定的权势,不甘心变得平凡,还想再闯出一番事业。
而这其中,也包括徐诗铭这个白莲教的圣女,也就是现阶段的掌权人。
其实对于他们的安排,程希孔和黄桂中都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对此孔有德却无所谓,只要他们离开山东,他就不会再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而其余的九千多人,大部分都选择加入天策军。
天策军的待遇,相当的不错,到现在还继续留在白莲教的人,大多都是无依无靠之人,靠自己很难活下去,只能背靠白莲教这种组织,才能有口饭吃。
既然天策军的待遇更好,他们自然会选择天策军,而那些不愿意继续打仗的,早就听从号召,逃离临朐回家种地去了。
对于这些士兵,其实孔有德打心底并不乐意接受,但没有办法,如果把他们放任自流,肯定又会惹出一队乱子,还不如把他们收编到军队中,权当学宋朝的做法,给这些必定会成为动乱之源的不稳定人群一口饭吃,让他们不去添乱。
整编过程持续了两天时间,所有在临朐的白莲教徒,都已经离开了,三千多人被分散整编进了天策军各部,八百多号忠实教徒,随着徐诗铭一起,去了河南。
去年下半年黄河孟津段决堤,上百万百姓受灾,灾民遍地,正好适合他们传教,所以他们打算在河南大展拳脚,重新打出一片事业。
随着区白莲教问题的解决,孔有德新任命的青州知府朱师穆,也就是原本的安东知县,也带着新任临朐知县李光恩,来到临朐,主持临朐地区的土改工作。
朱师穆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安东当知县的时候,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且民间捕捞业发展极为迅猛,也管理的相当不错,每个月进入市场的水产品超过二十万斤,而且还在继续增高。
明军撤走之后的半个月时间,他就抵达青州城,主持临淄,青州城附近的土改工作,进展相当顺利,经历了连番大战,所有的阻力都一扫而空,现在基本到了收尾阶段。
临朐的情况,同样要好一些,士绅大户不是被白莲教杀了,就是逃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工作难度小了很,相信不出半个月,临朐当地的百姓,也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
而那些暂时富余的土地,也将按照登莱二府的模式,建设大农场,产出足够的粮食,用于其他的各项大工程。
除了临朐,山东西三府的土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西三府的官员,超过一半都是原来的那些官员,毕竟天策军手里成熟的民政人才不够,新成立的天策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又没有那么多经验,打打副手还行,难以担当大任。
于是,那些愿意为天策军效力,而且确实有些能力的官员,都被留了下来,不过只是暂时的,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配。
当然,他们对土改还是有些抵触,他们之中也有不少在当地有田产,土改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受损。
但毛承福忠实的执行了孔有德的命令,杀掉了两个阳奉阴违,私自瞒报士绅土地的知县,然后传首各县之后,再没人敢这么干了,毕竟他们下面都是孔有德安排过来的,可都是对孔有德极为忠心的人,时时刻刻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他们也没那个胆量这么干。
而且他们也深知,要在天策军的系统里面混,就得跟着孔有德的想法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秦致远区区知县的幕僚,都能当上山东巡抚,不就是因为对孔有德忠心耿耿吗?
度过了初期的混乱,后续的土改工作,进行的就顺利多了。
但在兖州府,却出了一些麻烦。
二月底,宋统殷亲自来到青州城,面见孔有德。
孔有德本来正在跟张东和商量守备军的扩编计划,分成三个计划,一是直接扩编为守备军团,下辖三个守备师,一个守备师负责两个府,守备师的编制还是八个守备营,每个守备营继续保留一千人的编制。
二是继续保留一个守备师,增加守备营的数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动和安排,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来,只需要十四道十六个守备营就能保证守备力量。
第三则是继续保留原本守备师的编制,将每个守备的力量分散开来,驻防各地,野战部队现阶段没什么大的作战任务,可以承担一部分维持治安的作用,等到大战开始,直接在此基础上扩编。
这三个方案,其实各有利弊,所以得拿定一个,以方便执行。
得知宋统殷到了青州城,便放下手头的事情,让张东和和原先的几个守备营长就这三个计划,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到时候他再根据分析的情况,敲定一个方案。
随后,孔有德来到兵备道衙门的大门外,亲自迎接宋统殷。
看到宋统殷有些犹豫的样子,孔有德便迎了上去“宋前辈,出什么事了?看你这么匆匆忙忙,相比一路上车马劳顿,累坏了。走,先进去歇一歇,有事情待会再说。”
“大人,属下疲惫一些倒没什么。但现在确实遇到一些麻烦,虽然不算严重,但是挺棘手的,我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来跟大人商议一下。”
“既然不是严重的事情,那就先歇歇再说,棘手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需要从长计议,走,先去后堂。”
两人来到青州府衙的后堂,孔有德便开口道“你这次来,估计是衍圣公那边出问题了吧?”
“大人猜的没错,确实是衍圣公府的问题,这件事情倒也不算急迫,但需要谨慎处理,属下一时半会也拿不定章程。”
得知宋统殷亲自前来,孔有德大概就猜到是这么一回事了。
东昌府和兖州府的明军,是和青州城的明军一起撤退的,虽然他们之前占据的地盘不多,也就运河沿岸的少数几座城池,但多少有些影响力,孔有德思来想去,还是派宋统殷去坐镇,统一处理两府的事宜。
从他在青州府的所作所为来看,民政方面绝对不是一把好手,民政方面的问题很少能难住他,而且两府又有毛承福的骑兵师驻扎,如果有反抗势力,骑兵直接就碾压过去了,私人武装想和天策军的骑兵抗衡,想都不用想。
他亲自来找自己,就说明有什么棘手的事情,他自己处理不了,只能求助于自己。
而兖州府和东昌府,他处理不了的,也只可能是孔衍植这个第二十代衍圣公,也就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孙。
说起来,这孔衍植,确实有些难处理,孔有德也没完全想好怎么处理他们。
至于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公爵,就算是亲王,孔有德还不是想抓就抓,现在德王,衡王,鲁王三个亲王,还有一大票郡王都在刘公岛上操练呢。
孔府难以处理,就在于他们圣裔的身份,他们的祖先孔子,乃是天下读书人敬仰崇拜的对象,被尊称为孔圣人,而朝廷为了笼络士人,从而对孔子的后代进行封赏。
从第八代孔谦被封为文信君,第九代孔腾被封为奉祀君,第十三代孔霸封为褒成侯,到后来被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冯伟恭圣侯,奉圣侯,崇圣侯,奉圣亭侯等等头衔,唐玄宗时孔之被封为文宣公,延续到宋仁宗时期,当时太常博士祖无择认为,文宣公与孔子被追封的文宣王谥号冲突,不宜继续采用文宣公,于是改封衍圣公,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快六百年了。
期间无论是北宋,伪齐,金国,元朝,还是大明朝,衍圣公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就是因为治国要读书人,而书读人的表率又是孔子。
而孔有德现在还在发展实力的阶段,还不足以席卷天下,就不能直接把衍圣公一系给处理掉,否则会受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虽不至于出现存亡危机,但那个时候必定麻烦不断。
而宋统殷出现在这,也说明衍圣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看样子,宋统殷也对此颇为不安。
他虽然投身天策军,但前半辈子都是读的圣贤书,依然以读书人自居,对圣贤孔子自然格外尊崇,如果孔有德真的下令铲除衍圣公府,以及祭祀孔子的文庙,从内心上来书,宋统殷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看着宋统殷有些忐忑的样子,孔有德缓缓开口道“衍圣公府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但具体难题是什么,你不妨先说说看。”
宋统殷也有些为难道“大人,衍圣公在大明朝的分量,想必您是知道的。五天前,现任衍圣公曾邀请我赴宴,期间隐晦的提出,他们衍圣公府的田产,最好能不计入这次清查田亩的行动中,为此他们可以捐献三万两银子,用于兖州府的民政建设。
此外,衍圣公府还派出了部分支系子弟,去了江南,意图联络江南的应社,复社等组织,游说江南的士子,联合起来抵制咱们。尤其是复社,他们在江南的影响力不小,如果真的联合起来抵制咱们,恐怕也会对咱们的名声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将来的扩张计划也会受到阻碍。”
“复社?这个确实得留心一下。”
对于复社,孔有德并不太瞧得上,复社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说白了就是一群有影响力的官二代,除了方以智孔有德还有些好感,其三个都是大明键盘侠,他们组织的复社,就是嘴炮集中地,整天吹牛皮,抨击朝政。
他们吟诗作对,纵论古今,风花雪月,妄谈朝政是一把好手,但要让他们实打实的做些事情。
他们像极了后世的公知,修八车道的时候抨击是面子工程,浪费纳税人的钱,等到生活水平提高,八车道都显得拥堵,又开始抨击官府当初想的不够长远,反正官府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都是对的,真要让他们上去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这里面,也就方以智是个能做实事的人,但也有其他人高谈阔论的毛病。
侯方域好办,待会派个人知会侯恂一声,让他儿子消停点,他身为户部尚书,运河是他的命门之一,看他之前的表现,是个有眼力的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陈贞慧有点麻烦,他老头子是陈于廷,左都御史,位高权重,据说他是死硬的主站派,一心想要剿灭天策军,连带着陈贞慧也目中无人。
冒辟疆好对付,他老头子的官比起其他三个明显小了不少,区区湖广布政参政,尽管离着山东比较远,但介绍杀人的伎俩,孔有德还是会的,据说张献忠已经进入郧阳府了。
复社的问题,基本不用太担心,但作为根源的衍圣公府,却不得不处理。
“对于孔衍植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宋统殷谨慎地说道“大人,衍圣公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暂时还是不宜动他们,他们虽然没什么权力,但威望摆在那,如果煽动天下士子,恐怕对咱们的发展大计有不晓得阻碍。所以我认为,清查田亩,暂时先跳过衍圣公府,等到时机合适再行动。”
孔有德有些好奇的问道“他衍圣公家有多少土地?”
“目前还未清查,但根据初步估算,应该在四百万亩以上。”
“四百万亩?居然有这么多?”
孔有德也有些吃惊,至少四百万亩,实际上肯定超过这个数目,是六百万,八百万还是一千万?